?

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風險防范策略

2024-04-26 01:56
市場周刊 2024年9期
關鍵詞:信貸業務信貸風險借款人

張 欣

(鄂爾多斯市康巴什村鎮銀行有限公司,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10)

0 引言

信貸業務作為商業銀行收入的主要來源,銀行信貸業務對銀行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科學的信貸業務管理體系,有助于推動銀行業務的發展,實現預期的目標。 信貸業務發展產生風險,將影響銀行運營,因此,銀行要高度重視信貸的有關工作要求,但是近年來部分銀行在發展中面臨信貸業務風險較高。 銀行想要實現有序運營的目標,必須重視信貸業務風險管理,推動信貸業務實現發展。

1 相關概念

信貸業務風險是商業銀行的主要風險之一,是指在信貸業務過程中由于不可預見的因素造成本金及利息無法及時收回,進而使銀行的利益受損。 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信貸業務風險是風險的重要部分,因此,商業銀行要全方位重視信貸風險。

2 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風險防范的問題

第一,管理基礎有待完善。 商業銀行在開展信貸業務管理的過程中,應該讓全員認識到信貸業務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要價值,營造良好的管理文化氛圍。 但是部分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盲目拓展信貸業務的問題,在發展信貸業務環節中忽視對各類風險的防控,未形成完善的風險管理文化及良好的工作理念,不利于對信貸業務風險進行有效控制。

第二,風險管理控制不足。 銀行開展信貸業務的管理。 要全方位關注風險控制的要求。 但是部分銀行在開展信貸業務風險管理環節中,未結合不同層級人員的實際情況形成對風險的分類別控制措施,不利于對各類信貸業務的風險形成嚴肅的控制體系。

第三,不重視貸前調查。 商業銀行在開展信貸業務的風險管理環節,要全方位關注不同類別的風險。 但是部分銀行對各類風險的控制不當,沒有結合借款人的實際特點形成完善的風險管理措施,無法實現對風險的有效控制。 在開展貸前調查階段,要分析借款人的狀態。 部分銀行不重視信貸調查的管理,對借款人獲取的信息不細致,無法全方位發現風險。

第四,貸后管理不夠細致。 貸后管理是發放貸款之后管理的環節,也是信貸風險管理重點。 部分銀行在發放貸款之后不重視貸后管理,未定期跟進借款人的情況,不重視對借款人的監督,不利于確保借款人情況得到管理。

第五,未執行風險預警機制。 部分銀行在實施信貸管理的環節中,沒有根據借款人的情況形成合理的風險預警方案,無法確保風險得到及時防控。當借款人由于自身的情況發生重大經營問題等問題時,將嚴重影響貸款回收。

第六,績效管理不夠科學。 部分商業銀行在對人員開展貸款的環節中,不良貸款率考核指標未受到充分重視。 部分人員為了完成貸款的任務量指標,存在盲目放貸問題,給銀行帶來重大風險。

3 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風險防范的建議

3.1 完善管理基礎

第一,建立信貸風險管理文化。 銀行在開展信貸業務管理過程中,要使全員優化自身價值觀念,形成科學的信貸風險管理意識。 商業銀行內部全體員工要樹立風險防控意識,在建立信貸風險管理文化過程中,改進自身素養。 首先,明確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防控方針。 商業銀行在信貸風險防控過程中,要明確信貸風險防控的范圍及防控要求,建立科學、合理可行的組織架構對各類信貸風險進行充分控制[1]。 其次,提高管理層對信貸風險的重視。 商業銀行要建立科學的信貸風險管理體系,由管理層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高度關注風險的同時,不能因為過于重視風險控制而因噎廢食,要結合銀行發展方向明確信貸業務管理要求。 最后,提高基層對信貸風險管理的重視度。 在開展信貸風險管理文化建設過程中,要使全員形成良好的信貸風險管理理念,關注信貸風險和收益是否匹配。 通過全方位關注借款人的需求,完善信貸管理體系。 企業全員在日常開展信貸業務的環節,要主動爭取優質借款人。

第二,加強對員工的培訓。 商業銀行開展信貸風險管理環節,人員素養與信貸風險高低有著必然的聯系。 提升信貸人員的專業能力,有利于強化信貸業務管理環節的風險控制水平。 部分商業銀行在開展信貸業務的環節中,人員專業能力不足,忽視風險管理要求,很可能給銀行的發展帶來嚴重隱患,為此,要加強對相關人員信貸風險制度的培訓,要求信貸從業人員持證上崗。 對從事貸前調查與審批、貸后管理等方面工作人員,要經過專業培訓與考核,確保其具備專業能力。 同時銀行還要定期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讓員工不斷學習與了解信貸要求。 在完成培訓之后,對人員實施考核。 對考核不達標的人員,要督促相關人員及時學習,以此從整體層面提高人員的專業素養。

第三,建立規范的制度。 銀行要通過制度規范銀行各項工作流程,使全體員工按照制度執行各項工作。 銀行要對信貸制度進行梳理,定期更新各項制度,讓各項工作執行都有據可依。 同時銀行要重視制度執行的要求,讓高層管理者做好代表,從自身工作做起落實制度要求,形成全員參與、全環節控制的信貸管理體系。

3.2 有序控制風險

第一,對借款人進行分類管理。 商業銀行要形成完善的信貸風險管理體系,建立合理的借款人分類標準,從防控信貸風險的視角出發對借款人進行分類,并對借款人進行動態調整。 商業銀行要對貸款風險形成細致的劃分機制,明確具體的風險管理方案,并判斷借款人是否能夠及時履約。 例如,銀行要綜合考慮借款人的信用等級、擔保方式、抵押等方面的要素,結合借款人的風險情況以定量評價、定性評價相結合方式,對借款人的等級進行劃分。 又如,在定性評價方面主要是評價信用、保證、抵押、質押。在定性評價方面,要評價還款意愿、違約可能性、突發事件發生可能性。 定量評價相關指標的判斷機制更加標準、規范,因此銀行要以定量評價為主,在明確指標權重之后對借款人進行判斷。 定性指標主要是結合信貸人員的專業能力及工作經驗對借款人進行判斷。 商業銀行在對借款人用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進行評價之后,結合各類借款人的情況形成相應的管理標準。

第二,建立完善的信貸業務信息技術控制機制。為確保信貸業務的各類風險控制工作更加規范,要求信息系統在信貸管理過程中,使各項工作流程實現集中化管理。 首先,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背景下,銀行要建立完善、科學的信貸業務控制體系,在系統中錄入借款人的各類信息,減少在不同階段人為因素干擾影響信貸業務開展的可能性,使信貸業務的各類記錄和管理流程更加規范。 通過形成完善的系統,定期收集企業管理措施,避免信息被篡改的問題,杜絕信貸業務在管理中由于提交錯誤信息等問題造成信貸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其次,針對信貸業務系統形成完善的控制機制,確保信貸業務的系統控制流程更加規范,形成完善的風險防控制度,確保信貸業務信息系統中的各類數據安全、合理。 信貸業務在管理環節,要遵循內部控制機制要求,在信貸業務中讓財務和業務崗位之間實現相互約束。 同時員工登錄系統開展各項工作的流程要能夠得到監控,建立日志管理機制。

3.3 重視貸前調查

第一,讓信貸調查人員掌握信貸調查的具體要求。 在貸前調查環節要防控信貸業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調查人員要掌握信貸調查工作重點。 在前期調查階段,要求人員能夠主動鑒別借款人可能發生的風險,并通過對風險進行有序識別,避免盲目貸款的問題,提高人員的信貸風險鑒別能力。 銀行要促使人員學習和掌握各項專業知識,并通過培訓現場調查、非現場調查等方面的調查知識,使人員了解調查的具體方法。 通過恰當的措施確保人員能夠了解借款人的基本信息、經營情況、財務狀況等方面的情況,并了解借款人的還款意愿等方面因素。

第二,在信貸調查階段實施雙人調查。 在信貸業務的調查階段中,應該至少安排兩人到借款人的生產經營場所進行走訪和調查,了解借款人的經營情況,包括了解借款人生產經營狀態、產品研發情況、生產情況、供應鏈管理情況、銷售狀況、固定資產情況、無形資產情況等方面信息。 通過全方位了解借款人的實際情況,確保所調查的結論更加科學,并通過優化貸前調查機制,確保調查流程更加嚴格且風險可控[2]。

第三,明確貸前審查的要求。 首先,信貸調查環節,調查人員要詳細了解借款人的各類信息,并準備材料后將材料報送給審查單位。 審查單位負責對貸前調查項目進行審查以及跟蹤,若資料不齊全要求客戶經理及時收集相關信貸材料。 其次,在審查環節,審查人要明確具體的審查意見,出具同意業務或否決業務的意見。 若同意貸款業務要進一步明確貸款的用途、利率、期限、擔保狀況等方面內容。 若審查人員與客戶經理的意見存在一定出入,且認為有必要進行溝通時,可以和客戶經理進行溝通,聽取客戶經理的解釋說明和意見,并在聽取相關意見的基礎上,以客觀、獨立的原則對貸款業務進行審核。 若在管理環節發現貸款的資料嚴重缺失或調查報告錯誤等問題,要求在規定時間內上報資料并說明理由,否則應做退卷處理。

3.4 完善貸后管理

第一,明確貸后監控方式。 在信貸業務的貸后管理階段,根據貸后檢查方式可以分為首次跟蹤、定期監控、不定期監控。 首次跟蹤主要是在放款之后,跟蹤檢查借款人是否按照要求使用資金、是否存在違背條款的問題,重點檢查資金的流向。 定期監控是客戶經理結合信貸情況對借款人進行跟進,包括識別借款人的資金狀況是否存在風險。 在對各類借款人的信息進行定期監控基礎上,還要進一步執行不定期監控。 不定期監控是通過對相關信息進行進一步跟進和關注,發現問題并采取策略。

第二,選擇恰當的貸后監控方法。 銀行客戶經理在對借款人進行監控環節,要全方位收集影響貸款的各類信息,并對各類信息形成材料。 例如,客戶經理可以通過實地走訪方式,到借款人辦公地和經營場所了解經濟狀況,與公司的財務總監、總經理等進行溝通,獲取借款人的信息。 此外,還可以通過檢查借款人賬簿情況、存貨狀態、往來交易情況、稅務機關對其評級等方面要素,合理評價借款人狀況,并結合借款人狀況合理評價風險[3]。

3.5 執行風險預警

第一,對宏觀經濟環境形成預警信號。 宏觀環境是產生信貸風險的重要原因,銀行要根據宏觀環境構建預警信號,全方位考慮宏觀經濟政策、法律法規、行業狀態等方面要求,分析外部整體環境是否對借款人帶來重大影響,包括關注借款人所處領域的各項政策變動情況,分析是否存在產業政策、環保政策、收入政策等給借款人帶來重大不利影響的可能性。 同時還要分析借款人所屬產業是否發生了重大變革而影響借款人運營。

第二,對借款人的公司信息形成相關預警信號。首先,在對借款人的公司信息分析環節,銀行要分析借款人是否存在頻繁更換財務人員的問題,分析財務團隊的穩定性。 其次,要分析借款人是否發生核心業務產生偏離或盲目多元化的情況。 再次,分析借款人的關聯企業情況,包括關聯企業是否發生了影響企業經營的兼并、收購、破產等。 最后,分析借款人是否面臨重大訴訟或遭受稅務、環保、工商等相關部門的處罰。

第三,對借款人財務狀況進行分析。 對借款人財務狀況進行分析環節,主要是分析借款人在運營的環節中是否存在財務杠桿過高或短期債務比例過大的問題,分析是否存在經常使用短期債務償還或長期債務的問題。 同時要關注借款人是否存在財務報表可信度下降、多次更換審計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否定意見等問題。

第四,對借款人的擔保情況執行風險預警。 借款人擔保情況的風險預警指標,包括抵押、質押等方面情況以及擔保人是否發生產權轉讓、兼并、重組,關注保證人生產經營情況是否發生惡化等。

第五,對借款人與銀行相關的風險制訂預警信號。 借款人與銀行相關的風險預警信號包括借款人是否被宣布為信用不良企業或逃避其他銀行債務的問題;借款人是否對銀行的態度發生變化,包括管理層難以約見、不按銀行要求配合銀行的檢查等。

在對各類預警信號進行分析之后,客戶經理要結合借款人情況形成恰當的預警措施,根據不同風險情況,將預警信號分為紅色預警、橙色預警、黃色預警。 紅色預警借款人指的是相關借款人很可能無法償還款項,此時存量貸款只收不發,并認定不良貸款。 橙色預警的借款人原則上要多收回款項,少發放貸款,形成合理的款項回收方式。 對黃色預警的借款人,要密切監控借款人的經營狀況,分析其風險情況,對借款人情況及時跟蹤,形成預警監控報告,確保各類借款人能得到有效監控。 同時銀行要建立跟蹤監控機制,對借款人的預警級別進行適當調整。例如,若借款人的經營狀況好轉,可以終止預警。

3.6 實施績效管理

為確保銀行的信貸風險得到有效防控,商業銀行在開展信貸業務管理環節中,通過組建專門團隊負責信貸業務的信息調查、審查、審批等,構建完善的績效考核機制,確保人員在開展各項信貸業務的過程中關注業務流程風險,避免存在道德風險的人員為完成貸款任務考核指標,在放貸環節忽視風險監控的問題。 通過形成完善的審批措施及考核機制,確保信貸業務的全環節具有獨立性和專業性,并提高對風險的把控能力。 為此,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審批人員可以將考評指標進行優化,充分關注各崗位工作職責的基礎上,重點考核不良貸款的指標,確保人員有效監控借款人的風險。

4 結論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與此同時,我國的金融形勢也越來越嚴峻,部分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提高。 商業銀行作為以負債運營的高風險金融機構,信貸業務風險管理對商業銀行至關重要。 文章從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風險管理視角,論述了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風險的常見問題及防范建議。 商業銀行在未來發展中,要進一步認識到信貸業務風險防控的重要價值,結合文章所研究的理論進一步完善信貸業務管理體系,確保風險可控。

猜你喜歡
信貸業務信貸風險借款人
基于風險管理的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內部控制的研究
中國農業銀行河北省分行信貸業務盡職免責規定
外債及其他信貸業務
鄉城流動借款人信用風險與空間收入差異決定
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影響因素分析
金融機構“精準扶貧”小額信貸業務模式和風險管理研究
小微企業借款人
基于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的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研究
商業銀行對借貸人貸后監控與風險治理
四川農戶小額信貸風險防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