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雙減”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大單元作業設計與思考

2024-04-26 12:35盧詩華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4年3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雙減新課標

盧詩華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新課標的推行對于小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雙減”政策的指導下,道德與法治大單元作業的設計成了關注的焦點。文章從教育目標、內容設計、評價方式等方面探討了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大單元作業的設計與思考。

關鍵詞:新課標;“雙減”政策;道德與法治;大單元作業設計

一、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大單元作業設計

“雙減”政策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旨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和考試壓力,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首先,“雙減”政策要求減少作業量和內容,這就給予學校和教師更多的自主權,可以合理設置大單元作業的設計方案。教師可以將道德與法治知識融入單元課程中,設計富有創新性和實踐性的作業任務,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其次,“雙減”政策注重減少應試教育的傾向,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因此,在大單元作業的設計中,教師可以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讓他們通過實際體驗和探究,加深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二、設計原則與教育目標

(一)情景化原則

為了確保大單元作業的有效性,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和應用道德和法律知識,教師需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實際情境,注重情景化的設計。在探討安全教育問題時,教師可以從學生常見的危險情況出發,設計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分角色扮演不同的情景,如家庭、學?;蛘呱鐣h境中發生的安全事件。學生可以通過模擬和討論,了解并應對各種潛在的危險和挑戰,培養自我保護意識和正確的行為準則。

此外,在講授“四通八達的交通”這一課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實際觀察和調研,了解當地發生的具體安全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展開深入討論。例如,通過組織實地考察,學生可以參觀當地的交通流量大、交通安全隱患多的路段,了解交通法規和交通安全意識的重要性。又或者,教師可以邀請專業人士來校進行安全教育講座,與學生互動交流,提高他們在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能力。

(二)多元化原則

大單元作業應該具有多種不同形式和內容,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教師可以通過圖片、視頻、案例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多角度地了解道德和法律知識,并結合實際情境進行分析和探究。這樣的多樣化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道德行為和價值觀念。

在講授“中華民族一家親”這課時,可以讓學生思考并討論多元化的概念和意義,引導他們認識到尊重、包容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重要性。讓學生閱讀和學習道德與法治課本中關于“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章節,理解其中所傳達的價值觀和意義。將學生分成小組,讓每個小組選擇一個特定的話題或議題,例如文化交流、民族團結、多元文化等,要求他們從多元化的角度思考和探討該話題與“感受中華民族一家親”的關聯。了解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如何實現“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教學目標,收集相關數據和案例,并分析其可行性和成效。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分享彼此的觀點和發現。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互相交流和辯論,拓寬對多元化和民族團結的理解。要求每位學生撰寫一份個人總結,回顧整個學習過程中的收獲和體會,包括對多元化理念的理解、如何促進民族團結的思考以及如何在自己身上實踐,達成政治認同,形成統一的民族價值觀。

(三)個性化原則

每個學生的興趣、思維方式和認知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大單元作業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采取差異化教學的方式。這種個性化的教學方法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使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在制定“我們是班級的主人”大單元作業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班級中進行調查研究,了解班級的現狀和問題,例如班級的紀律管理、交流情況、文化氛圍等方面存在哪些問題,需要怎樣去改進。通過引導學生思考班級問題,激發他們對于班級管理的認識。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興趣愛好,可以設計任務不同的作業內容。例如:有的學生擅長文字表達,可以寫一份班級行為守則或班規,制定班級制度;有的學生較為善于社交,可以組織班級活動,促進班級成員之間的交流與團結;有的學生對于藝術方面比較感興趣,可以設計班級宣傳海報或文化墻,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通過這樣針對個性化需求的任務設置,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能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并有更深入的認識和體驗。在作業過程中,教師需要及時進行指導和反饋,鼓勵學生思考自己在班級中的角色,并且給予必要的建議和幫助。

三、內容設計與實施方法

(一)選取適合學生年齡作業主題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理解程度和興趣愛好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設計作業主題時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比如,對于低年段小學生來說,可以選取一些關注自身安全、健康、禮儀等方面的主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而對于中高年段學生來說,可以選取一些更加深入的社會問題或案例,幫助他們掌握現代法制知識,增強法制意識和法律素養。

(二)結合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

結合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通過將教學內容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制知識,并在實踐中觀察、思考和反思,進一步加強對法律的理解和認知。例如,在學習知法守法,依法維權方面的知識時,可以邀請法治校長進校園,為學生進行講解和宣傳,并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的法治教育基地,通過親身體驗,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法律知識的重要性。

(三)創設情境與角色扮演

通過模擬真實場景,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應對能力,可以更好地實現知行合一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課堂上可以設置一些道德沖突情境,鼓勵學生在角色扮演中模擬解決問題的過程,引導他們體會道德抉擇的復雜性和困難性,培養他們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

四、評價方式與效果反饋

(一)多維度評價學生的表現

在評價學生的表現時,應該采用多維度的評價方式,從知識、態度和行為三個方面進行全面考核。在知識方面,可以設置一些實用的測試題,以此來檢測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在態度方面,可以通過觀察學生日常行為、語言表達和思想動態等方法,了解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態度和意識。在行為方面,可以考查學生對法律規定的遵守程度、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處理人際關系等實踐行為。

(二)提供及時有效的反饋機制

及時有效的反饋機制也是思政課中必不可少的一環。通過及時有效的反饋機制,能夠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之處,在反饋中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表現。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的綜合評價結果進行分析,找出學生表現不佳的領域和原因,并向學生進行詳細解釋和指導。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學習資源和個性化輔導,幫助他們加強相關知識的掌握。

五、結論

在新課標“雙減”政策背景下,道德與法治大單元作業的設計與思考對于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法制觀念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注重實際參與度和學習效果的提升、多元化的作業形式和資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個體差異的考慮,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激發學習興趣與創造力,加深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培養他們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健波.“雙減”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作業創新設計的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教育科學,2023(04).

[2]陳春燕.論新課標雙減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的設計與思考[J].世紀之星—高中版,2022(27).

[3]王棟.大單元教學視域下作業設計探究[J].湖北教育,2022(S01).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治雙減新課標
歡迎訂閱4-6年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歡迎訂閱4-6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幾點反思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