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樂”課堂下小學語文高年段古詩詞教學策略探究

2024-04-26 12:35黃子婷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4年3期
關鍵詞:古詩詞教學教學策略課堂

黃子婷

摘 要:古詩詞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其蘊含的精神文化、人文歷史厚重深遠,因其舉足輕重的地位,被大量編寫進小學語文課本中。學習古詩詞能夠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然而古詩詞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多流于形式化和僵硬化。文章結合番禺區提倡的“融·樂”課堂教學范式,針對小學高年段古詩詞教學存在問題,挖掘相應的教學策略,豐厚學生的知識儲備,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關鍵詞:教學策略;“融·樂”課堂;小學高年段;古詩詞教學

古詩詞是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精髓,古詩詞學習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情感有著重要作用。然而,在當今社會,古詩詞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及其本身較為晦澀難懂、文化內涵較為深厚等特性,使得學生在掌握古詩詞方面存在巨大困難。古詩詞教學面臨情境體驗有待充實、鑒賞水平亟待提升、文化積淀不足等常見困境。探究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讓學生在感受這些詩詞豐富而深遠的情感內涵時,走進詩人豐富的精神世界,感受詩詞語言文字的美,并主動地與自己的生活經驗、審美經驗相結合,進一步想象、創造,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理解與記憶、鑒賞與創造的語文核心素養能力。

一、小學語文高年段古詩詞教學的主要策略

(一)把握古詩詞中意象蘊含的深刻文化內涵

古詩詞教學絕非孤立地說文解字的教學,它需要的是聯結滲透傳統文化。盡管高年段的小學生文化底蘊相較成年人來說較為薄弱,難以對古詩中所描述的情感精神產生認同或共鳴,一兩首古詩詞的教學也并不能將所有的傳統文化內涵囊括其中,但教師應該認真挖掘詩詞中包含的文化要素,對學生進行滲透浸潤,讓學生充分探索、感悟、理解、鑒賞,讓課堂“融樂”“融新”“融思”。意象作為古詩詞中的小標桿,對于理解整首詩意、深入教學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意象是古詩詞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意象即包含了、承載了某種特定意思的事物。古詩詞中的意象,不僅是文化符號的象征,同時也是傳統文化的符號縮影,教師在古詩詞備課和教學時,應該挖掘古詩詞中的意象所傳達的文化價值,從而幫助學生能夠實現更高層次的文化追求。于小學高年段教學而言,雖不需要學生掌握意象的具體概念、作用和范疇大小,但普及常見的意象詞語并不斷強化鞏固,是有助于古詩詞的理解賞析的。

以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柳”來看,在古代的詩詞歌賦中,柳樹被賦予了豐富的象征意義和文化內涵。柳樹因其柔軟的枝條和隨風搖曳的姿態,被視為離別的象征。古人常在送別時折柳相送,又因“柳”與“留”讀音相似,因此,亦可表達依依惜別、不舍、惋惜之情。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寫道“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逼渲械牡诙浔闾岬娇蜕嶂車鴺涞闹θ~翠嫩一新。但這里絕不單只是描述周圍環境,而是借用了“柳”的離別不舍象征含義,生動形象地寫了詩人對將要去荒涼之地的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戀和牽掛,表現出執袂惜別的深情,也表達了一種真誠而又堅定的祝福與祝愿?!傲弊诌€蘊含思鄉之情,作為離別的象征,它也寄托了游子的思鄉之情。在古詩詞中,游子、戰士常用柳樹來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如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逼渲械谌湔f道羌笛所奏乃《折楊柳》曲調,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離愁了。折柳贈別的風習在唐時最盛?!皸盍迸c離別思念有更直接的關系。因此,征夫們見了楊柳聽聞《楊柳曲》會引起別愁,更與離思有關。除此之外,“柳”字還蘊含了春意盎然、生機勃勃之意。柳樹的生命力非常頑強,它可以在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生長繁衍,這也寓意著生命的強大和堅韌。在古詩詞中,詩人常用柳樹來表現或贊嘆生命的頑強和不屈。如賀知章的《詠柳》,通過描寫楊柳柔軟舒展的枝條、嫩綠的新葉在春風中被吹拂著的姿態,表現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一個“柳”字,呈現出來的是特定的文化載體,而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遠遠不止這個,若是在古詩詞教學中能見縫插針、順勢引導、借機滲透,讓學生對古詩詞中的意象包含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了解涉獵,那么在此后的教學中也事半功倍。

(二)把握古詩詞中蘊含的特定文化精神

古詩詞中反映折射出不同朝代的不同歷史文化,掌握詩詞中所包含的文化精神、文化價值、文化追求便能更好地理解詩意、誦讀詩篇。如林杰的《乞巧》里面提到的“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正是傳統佳節——七夕文化。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了解了乞巧文化,學生也便了解了古代少女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再如王昌齡的《從軍行》里提到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正是體現了邊塞題材類保家衛國、奮勇殺敵的無畏豪邁精神。塞外身經百戰磨穿了盔和甲,不打敗西部的敵人誓不回還。了解了將士們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抱負,學生也便更能在誦讀中領略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除此之外,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讓學生領略到餞行文化;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中“醉里吳音相媚好”讓學生領略到鄉音文化;賈島的《尋隱者不遇》中“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蘊含著隱士精神。不同的詩詞都承載著相對應的文化精神,教師要能夠透過文字符號挖掘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價值精神,幫助學生將古詩詞中所承載的邏輯思維、精神風貌與文化哲理了然于心。

(三)再創古詩詞中的特定情境畫面

古詩詞的學習,猶如穿越時光隧道,與千年前的詩人開啟一場心靈對話,但由于詩人時代、性格、背景的差異,學生的社會經驗、歷史文化底蘊積累較少,學生在理解古詩詞上存在一定的難度,無法做到感同身受,產生共鳴。因此,教師需要再創古詩詞中的特定情境,給學生營造氛圍,增加想象的空間,引發感受。方法是多樣的,比如,借助多種藝術形式創設情境,像是圖片、音樂、電影等,重現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比如教授納蘭性德的《長相思》,既可播放戍邊戰士守衛邊疆的歷史紀錄片,亦可播放低沉渾厚,飽含堅定沉郁之音,通過多樣化的藝術形式再次復現詞中跋涉行軍與途中駐扎,感受將士在外對故鄉的思念與情思深苦的綿長心情。

二、結語

在古詩詞教學中讓學生接觸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感受到語言藝術的魅力,在“融·樂”課堂的教學范式下,積極運用教學策略能有效增強小學高年段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素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語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古詩詞教學才重復詩意盎然之美,尋回了獨屬于它的輕盈靈動,展現出蓬勃生機。

參考文獻:

[1]虞雪琴.小學中高段古詩詞深度教學策略研究[D].??冢汉D蠋煼洞髮W,2023.

[2]趙霞.創設小學古詩教學別樣的精彩——淺談在小學古詩教學中的策略及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4(30).

[3]鄭淑連.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古詩詞教學策略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3(08).

[4]周鳳麗.葉嘉瑩“興發感動”說與小學古詩詞教學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3.

[5]張玉紅.小學古詩詞誦讀的有效策略之我見[J].試題與研究,2023(28).

猜你喜歡
古詩詞教學教學策略課堂
甜蜜的烘焙課堂
美在課堂花開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翻轉課堂的作用及實踐應用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古詩詞教學中藝術內涵的挖掘策略
淺談比較閱讀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