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菜毯狀育苗與高效栽培技術

2024-04-26 23:24
安徽農學通報 2024年6期
關鍵詞:秧盤大田秧苗

孫 健

(安徽省含山縣陶廠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站,安徽 馬鞍山 238100)

油菜屬于十字花科蕓薹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莖稈綠色,花黃色,根系和莖稈較直,既是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品質較高的蜜源作物和綠肥作物之一[1],種植面積廣泛。目前栽培的主要油菜類型有白菜型、甘藍型和芥菜型3種;也可根據生長特性分為春油菜型和冬油菜型。長江流域以種植冬油菜為主,其生長周期為180~210 d,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次年5月份進行機械化收割[2]。油菜種子發芽的最低溫度為5 ℃,20~25℃是其發芽的最適溫度,7 d 可出苗,開花期適宜溫度為12~18 ℃,成熟期適宜溫度在20 ℃左右[3]。

由于油菜播種窗口期較短、勞動強度較大,其種植規模受到一定影響。在農業規?;薪洜I發展以及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興起的背景下,大力推廣油菜栽植新技術,對提升油菜產量和質量至關重要[4]。目前,相關學者對油菜栽植技術進行了諸多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5-7]。本文根據油菜栽植經驗,總結分析了油菜毯狀育苗及機械化生產技術要點,為油菜機械化高效生產提供參考。

1 育苗技術管理

1.1 基質選擇

根據實際需求選用油菜專用基質或蔬菜基質,也可自制基質。自制基質是將素土、壯秧劑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以節省栽培成本。在油菜育苗前1~2 d,應適當給底土基質補充水分,在加水過程中可用工具來回攪動幾次,確保底土達到合適的濕潤程度。

1.2 秧盤選擇

秧盤選擇是育苗的重要步驟之一。秧盤規格(長×寬×高)為58 cm×28 cm×3 cm。在秧盤裝底土基質前,需要給秧盤鋪上一層厚度為0.03 mm 的薄膜(可使用塑料薄膜或者黃麻育秧膜),隨后裝入底土基質。當底土基質裝至距秧盤邊緣5~8 mm 處時,人工將底土基質撫平。

1.3 種子處理與定量播種

播種前須對種子進行處理,以確保播全苗、培育壯苗,盡可能減少弱苗和高腳苗。油菜種子可以用烯效醋拌種,一般用5%烯效唑5 g對水1 000 mL,加入適量蕓薹素,取混合溶液30 mL,拌油菜種子1 200 g。在拌種時,要用工具多次攪拌,使種子與溶液充分接觸。拌種過程中,工作人員須做好自我保護。

油菜毯狀育苗比較省種,一般播種密度為800~1 000 粒/盤,播種可進行定量。播種時種子應均勻分散在秧盤里,正常播種量一般為4.2 kg/hm2。

1.4 覆土澆水與疊盤暗化

油菜種子經過處理后在播種機流水線上播種,完成后覆蓋素土(一般覆土厚度在1 cm左右),用工具刮平,再用噴霧器對秧盤噴細水至素土表層均勻濕潤。不可用水管直接沖澆,避免沖走油菜種子。油菜種子播到秧盤后需要及時疊盤進行暗化,疊盤是指將秧盤碼放在一起(疊盤時最大高度不超過45 盤),隨后放在廠房里用黑色布遮擋光亮進行暗化處理。為提高油菜發芽率和幼苗質量,暗化時間以48~72 h為宜。

1.5 擺盤蓋布

暗化期間及時查看秧盤中油菜的出芽情況,當多數油菜的兩片子葉露出土面時將秧盤移出室外擺放,并蓋上無紡布。在擺盤過程中,不定期查看秧盤中土壤的濕潤情況。土壤干燥時及時澆水,始終保持秧盤土壤濕潤,等待油菜苗全部出齊。

1.6 揭布煉苗與保濕追肥

覆蓋無紡布36~48 h 后,當油菜幼苗子葉完全變綠且平展時須揭開無紡布,用噴霧器均勻澆水煉苗。2 葉期前如遇雨水天氣需適當遮蓋秧盤,確保油菜幼苗不被雨水淋涮。在油菜煉苗期間,要保持秧盤中的土壤濕潤。在油菜幼苗出現1~2 片真葉時,幼苗顏色若淡綠發紅,可進行根外追肥(0.5%尿素+0.3%磷酸二氫鉀)。若遇干旱,則需持續補充水分,保持秧盤中底土濕潤,避免油菜幼苗萎蔫。

1.7 適時化控

播種20~25 d后,油菜幼苗3.5~4.0葉期,苗高8~12 cm,此時幼苗密度高,盤根效果較好,成毯狀(手提起不松散),達到機插移栽標準。在此過程中,如遇油菜秧苗出現旺長現象或因天氣原因無法及時移栽時,可以用15%多效唑對水進行葉面噴施,適時適量進行化控。

1.8 帶藥帶肥移栽

油菜在栽插起苗前2~3 d,每15 kg 水加尿素100~150 g+25%吡蟲啉8 g+12%甲維·蟲螨腈20~30 g 進行葉面噴施,作為油菜“送嫁肥藥”。做到帶藥帶肥機插移栽,帶藥肥移栽的油菜苗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增強,機插栽后大田活棵返青較快,葉片脫落較少;油菜移栽前在秧盤苗床上施藥,既可減少油菜幼苗上的病蟲基數,防止進一步擴散到其他植株上,又可以對大田病蟲害起到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大田早期病蟲害防治壓力。

2 地塊選擇

2.1 田塊選擇

油菜育苗和機插移栽要選擇位置合適、地勢較高且地下水位相對較低的田地。地勢低的田塊后期可能出現地下水位升高,土壤濕度增大,土壤理化性質變差的情況,導致大田土壤缺氧,從而影響油菜植株生理代謝,造成主根生長變慢,嚴重時根系停止生長。

2.2 滅茬整地

水稻在機械收獲時需要控制稻樁高度,可選擇安裝有秸稈粉碎設備的久保田或者洋馬機械收割機。水稻收割后,稻樁控制在15 cm以下,利用機械上的粉碎設備,將收割后的水稻秸稈直接進行破碎,并均勻拋撒于大田,從而達到秸稈還田綜合利用的目的。水稻收割后3 d內,用滅茬機械將地塊中稻茬進行滅茬破碎,再用旋耕機械將粉碎后的稻樁深翻埋入土壤中。滅茬旋耕后,應對田塊地表進行平整,確保沒有影響機械作業的土石塊,保持土壤含水量在15%~30%為宜。

2.3 三溝安排

整平地塊后開畦溝,畦面寬度一般不超過2 m,然后開廂整平,每廂的表土相對平整,土壤表層沒有大量的粉碎秸稈堆放,每個廂寬1.8~2.2 m,溝寬28 cm,溝深25 cm。合理安排好“三溝”,以保證油菜根系活力,提高秧苗的抗逆性。在作業時,應提前清理“三溝”,確保溝與溝之間互相暢通,做到田間有水能排能濾,降低田間濕度的同時,提高油菜抗旱能力。

2.4 土壤晾曬

深翻后的田塊可適當晾曬3~4 d,使表層土壤更加干爽松散,方便機械作業,以保證機插油菜秧苗作業時省工省時。

3 適時移栽

3.1 施足基肥與雜草封閉

油菜移栽前,要施足大田基肥(氮磷鉀18-18-18 復合肥600 kg/hm2)。由于深秋(10 月份)期間溫度適宜雜草生長,對油菜生長造成一定影響,因此,需要對大田進行雜草封閉處理。在油菜移栽前3 d,用35%異松·乙草胺可濕性粉劑1 050~1 500 g/hm2,對水600 kg/hm2對大田土壤進行均勻噴霧封閉除草。

3.2 機械調試

在油菜移栽機插前,要對油菜插秧機進行調試,確保機械正常運行。將油菜插秧機開至大田中并裝上秧苗,結合栽插離合器手柄進行油菜秧苗試插。試插時速度不宜過快,一般在1 m/s 左右,油菜秧苗株距保持在14~18 cm,秧苗栽插深度標準為1.5~3.0 cm,同時保證每穴有1~2株油菜秧苗。

3.3 苗質分類

在油菜育苗時,受水分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油菜秧苗在秧盤內生長期間會出現密度參差不齊的現象[8]。因此,需要對秧苗質量等級進行分類,將秧苗質量按標準分類后單獨擺放。對于苗質好的秧苗以16~18 cm 株距栽插,苗質較差的油菜秧苗以14 cm 株距栽插,確保大田油菜秧苗達到基本苗數。

4 機插移栽

移栽密度一般為基本苗120 000~180 000 穴/hm2,每穴1~2 株,成活率在98%以上。當油菜苗達到移栽標準時,起苗移栽,移栽作業速度為1 m/s,株距14~18 cm,栽植深度1.5~5.0 cm。油菜秧苗在移栽后若遇到降水,可不用灌水定根,若天氣持續晴朗則需要澆定根水,可提高秧苗的成活率,促進油菜幼苗及時活棵。當土壤和秧苗的根系都吸足水分后,應將溝內剩余積水及時排出。

5 田間管理

5.1 大田追肥

在油菜秧苗移栽7 d 后,應施1 次返青肥,促使秧苗迅速生長,可以在小雨前施75~105 kg/hm2尿素,如未下雨則在溝內打水后再施尿素。在薹高20~30 cm 時應施105~135 kg/hm2尿素作為薹肥。2 葉期后施尿素30.0~37.5 kg/hm2以提苗促壯;待間苗后再施尿素60~75 kg/hm2,促進油菜秧苗發棵變壯。越冬前應盡可能施土雜肥、有機肥,以增強油菜抗凍能力,促進冬發冬長,可將尿素37.5~52.5 kg/hm2+氯化鉀60~75 kg/hm2均勻撒施于油菜行間。在立春后2 月底前追施薹肥(尿素75~150 kg/hm2+氯化鉀37.5~75.0 kg/hm2),可混合撒施或者對水澆施,其目的是促進油菜苗春發穩長現蕾,防止秧苗脫肥早衰。在現蕾期至初花期,噴施優質硼肥225~300 g/hm2,間隔7 d 噴施1 次,連續2~3 次,可以防止油菜花而不實,影響產量。在噴施硼肥過程中,結合葉面施肥,可有效增加千粒重,提高單產,同時防止植株早衰。

5.2 防控除草

若土壤封閉防除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可在雜草3~5 葉期選擇合適藥劑,趁土壤墑情好、氣溫正常時噴霧防除。防除禾本科雜草可用5%精喹禾靈乳油900~1 200 mL/hm2、10.8%高效氟吡甲禾靈750~900 mL/hm2或24%烯草酮600~900 mL/hm2。防除闊葉雜草可用50%草除靈懸浮劑600~750 g/hm2或75%二氯吡啶酸可溶性粒劑75~150 g/hm2。

5.3 定苗化控

在大田油菜秧苗活棵后14 d內,根據苗情長勢,及時進行定苗,去弱留壯,去小留大,總體保持油菜株數達22.5萬株/hm2。同時,為防止油菜植株旺長,避免出現高腳苗,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寒抗凍能力,可在2 葉期前后使用15%多效唑45~60 g/hm2對水450 kg/hm2噴霧,該方法也可在天氣變暖時防止油菜早薹早花。

5.4 生理危害預防

油菜苗期基本在寒冷的冬天,天氣比較干旱,可提前進行預防生理危害。如遇雨雪和低溫凍害天氣,可以在降溫前后噴施磷酸二氫鉀或植物生長調節劑,增強油菜秧苗抗逆性,縮短恢復期,減輕凍害程度。進入春季后要及時清溝排積水,隨時保證“三溝”暢通,做到雨止田干,沒有積水,以防漬防澇。

5.5 病蟲害防治

在冬天天氣較溫暖且雨水較少的時期,油菜較容易發生蟲害,應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雨水多時對部分田塊需要加強預防油菜霜霉病和菌核病的發生。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產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一旦發生可造成油菜減產30%以上,嚴重時可能會絕收。預防措施需要在做好清溝瀝水等各種農業措施的基礎上,做好適時藥劑防控工作,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提高防治效果。在油菜盛花期和末花期摘除田間病老黃葉,并帶出田外統一處理。

油菜全生育期可進行2 次全面防治。第1 次在油菜植株主莖開花率95%以上、一次分枝開花枝率達30%時進行;第2次在一次分枝開花枝率達100%、二次分枝開花枝率達30%時進行。具體用藥標準為菌核凈600~900 g/hm2、腐霉利562.5 g/hm2、啶酰菌胺225~375 g/hm2或咪鮮胺375 g/hm2。防治方法為細點均勻噴霧,力求植株上下受藥均勻一致,以提高防治效果。注意機器噴霧用藥液量不少于450 kg/hm2,飛防用藥液量不少于90 kg/hm2。

5.6 機械收獲

5月下旬至6月上旬,當大田油菜籽成熟度達到80%且葉片基本落下,主莖稈上的角果有80%以上變成黃色,籽粒呈現深褐色,分枝角果籽粒變成淺褐色時可以進行收獲。收獲時盡量避開陰雨天氣,用久保田或者洋馬等履帶式全喂入式收割機收獲。也可以在收割前3~5 d 使用少量調節劑進行催熟[9-10]。

綜上,油菜毯狀育苗機械化移栽技術是對油菜裸根苗、人工移栽或者當前的缽體育苗機械化、半機械化移栽技術的改進。油菜機械化生產具有工作效率高、技術全面、土壤適應性強和增產效果較好等優勢。本文主要從育苗技術、田塊選擇、移栽和田間管理等方面總結分析了油菜毯狀育苗及機械化生產的技術要點,為油菜機械化高效栽培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秧盤大田秧苗
DA-6對番茄秧苗生長的影響
一種插秧機缽育秧盤的低成本3D打印技術研究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鄉
秸稈秧盤育苗效果研究
農民
水稻秧盤形變測度方法與等級評價研究
水稻秧盤高速播種配套技術的發展與分析
小田變大田破解農地零碎化
“小田并大田”要有序推進
基于Meanshift和Hough變換的秧苗行中心線提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