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椴樹種子繁殖與育苗造林技術要點

2024-04-26 23:24黃小軍
安徽農學通報 2024年6期
關鍵詞:椴樹幼苗苗木

黃小軍

(河北省木蘭圍場國有林場四合永分場,河北 圍場 068450)

椴樹屬于落葉闊葉植物,被稱為闊葉紅松,其樹干高挺、樹形優美且樹冠較大,在東北及華北地區分布較為廣泛[1]。椴樹樹高和直徑分別可達到30 和1 m,具有較強的耐寒能力,喜光耐陰、根系發達[2]。椴樹花具有藥用價值,花蜜中葡萄糖、維生素和氨基酸等含量高。椴樹果實可榨油,木材紋理細膩,可用于膠合板制作及雕刻等行業[3]。在林區內開展椴樹的引種試驗,推廣椴樹良種培育項目,可進一步擴大椴樹種植面積,豐富林區樹種多樣性。為了培育更多優質椴樹苗木,本研究結合區域實際情況,對椴樹種子繁殖與育苗造林技術要點進行總結,以提高其成活率,推廣椴樹種植。

1 地塊選擇及整地

研究區域國有林場位于燕山山脈,境內溝川縱橫,森林資源豐富?,F有林地面積3 498.2 hm2,其中人工林面積2 107.4 hm2、天然林面積1 390.8 hm2,活立木總蓄積237 298.8 m3,森林覆蓋率達94.5%。椴樹、華北落葉松和樟子松等為該區域主要營造林樹種。

1.1 選地

椴樹育苗的關鍵是選好地,育苗地的質量與椴樹種子播種后的出苗率密切相關[3]。椴樹種皮比較厚,水分滲透到種子中需要較長時間,因此育苗地要求土壤肥沃、pH 值6~7、養分充足、保肥保水效果好、排灌便捷且地勢平坦,選擇沒有或者很少有病蟲害發生地塊,黏重、貧瘠或病蟲害多發土壤不適合進行椴樹育苗。

1.2 整地

育苗地確定后,在秋末冬初深翻1次,將病殘落葉、石塊和枯枝等清理干凈。第2年春季土壤化凍后施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作為基肥,之后耙平地表,將大土塊敲碎[2]。此外,在基肥中加入75%五氯硝基苯30~45 kg/hm2、3%硫酸亞鐵300~450 kg/hm2,對苗床土壤進行消毒,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按高15~20 cm、長20~30 m、寬1.2 m 規格作壟,并灌透水1次[4]。

2 種子處理及播種

2.1 采集種子

種子從長勢健壯、無病蟲害的50年左右樹齡母樹上采集。椴樹種子顏色轉為黃褐色即為成熟,可采摘。采摘時削下的結果枝數量控制在樹冠小枝1/3 以內,且要求均勻選擇結果枝削下取種,以免對母株后續生長產生不利影響[4]。研究區域椴樹種子一般在9 月下旬成熟,每株母樹上種子的采集量控制在總種子量1/3以內。種子采集后,先將其中的雜質清除,置于陰涼位置風干(含水量控制在10%~12%),風干后貯存在避光處(溫度以15~20 ℃為佳)[5]。

2.2 催芽

椴樹種子含油率高、種皮厚,較難吸水膨脹,因此播種前需要催芽,以提高其萌發率。目前椴樹催芽有3種常見方法,包括濕沙催芽、沙層積催芽和高溫催芽[6]。一是濕沙催芽。挑選飽滿、色澤健康且無病蟲損傷的椴樹種子浸泡于溫水中(溫度40 ℃左右),3~5 d 后撈出,與2~3 倍體積的濕沙(濕度60%左右)均勻拌合,一般置于陰涼、通風的位置催芽,催芽須提前挖深30 cm、寬1 m的坑,將混沙放在坑中、覆膜,催芽期間保持混沙種子表面處于濕潤狀態,及時補水,翻動1~2次/d,一般經過40~50 d,種子70%以上露芽后即可播種。二是高溫催芽。先將精選的椴樹種子浸泡在溫水中(溫度50~60 ℃),2~3 d 后撈出,與2~3 倍體積的濕沙均勻拌合,之后置于25~30 ℃的烘箱內催芽,翻動1~2 次/d,直到70%左右種子萌芽即可。三是沙層積催芽。將精選的椴樹種子與濕沙分層堆積,種子與沙土的體積比控制在1∶4~1∶3,之后在上方覆蓋一層保溫材料,控制溫度0~7 ℃。采集完種子后立即進行沙層積催芽處理,次年天氣回暖后可直接取出進行播種[5-6]。

2.3 播種

椴樹播種一般有2 種方法,包括條播和壟播[7]。具體播種時間可結合地區氣候等因素確定,25 cm土層溫度6~8 ℃時即可播種。研究區域椴樹播種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初,按照20~25 cm的行距進行播種,播種量在150~180 kg/hm2。播種結束后覆蓋一層8~10 cm 厚的土壤,之后鎮壓1~2 次,灌透水1次。

3 苗期管理

3.1 中耕除草

出苗后及時進行中耕、除草,避免雜草長勢過旺,與椴樹幼苗爭奪空間、養分及水分,對降低苗期病害,改善土壤板結現象,提高土壤通透效果,促進根系養分及水分吸收有一定的作用[8]。結合苗木生長階段針對性松土。5 月前松土主要是為了除草、保持土壤墑情,松土深度控制在約3 cm;7月后松土主要是為了創造利于幼苗根系生長的土壤條件,此時期在距離苗木根基部超過5 cm的位置深松土(深6~7 cm),不超過5 cm 的位置進行常規松土(一般深3 cm),以避免苗木根系松動。

除草劑對幼苗可能會產生藥害反應,播種后到出苗前應選擇效果好且毒性低的除草劑,如25%可濕性粉劑7 500~9 000 g/hm2、50%撲草凈可濕性粉劑750 g/hm2+25%除草醚乳油7 500 mL/hm2等,與750 kg/hm2水充分混合后對準育苗床地表噴施。噴藥后1 d 內不可灌溉,只須保持床土處于濕潤狀態,可達到抑制雜草的效果。

3.2 遮陰

實踐中一般播種后15~20 d種子即會萌芽。如果育苗地光線強,可在萌芽后搭建遮陰棚,以免芽苗被強光照射導致損傷[9]。遮陰棚的規格以將幼苗充分遮擋、避免暴曬為標準,一般比幼苗高60 cm,透光度30%左右。結合研究區域實際,椴樹苗床上遮陰棚一般在5月搭建,9月下旬幼苗木質化達到一定程度后即可撤除遮陰網,傍晚或陰雨天時可將遮陰網揭開進行通風。

3.3 間苗定苗

當椴樹幼苗高15~20 cm 時即可進行間苗,將病苗、弱苗或過于密集的苗剔除,保持苗床植株密度約為250 株/m2。幼苗高25~30 cm 時即可定苗,保留健壯苗,控制密度約為200株/m2。

3.4 整枝修剪

結合幼苗長勢,對徒長枝、雜亂枝進行疏剪、短截,確保苗木長勢良好、樹形均勻。對于苗木下垂枝條、過于密集枝條或病蟲害枝條等,均須剪除。

3.5 肥水管理

播種后保持苗床土壤處于濕潤狀態,營造利于種子萌發的條件,以免土壤板結[7]。定苗后立即灌溉1 次透水,少量化肥隨水施入。定苗2~3 d 后選擇0.5%尿素溶液噴施1次,以促進苗木生長。研究區域每年9月后氣溫逐漸降低,影響椴樹幼苗生長,可結合土壤肥力追肥,促進苗木木質化,提高其安全越冬的能力。入冬前灌透水作為封凍水,避免土壤因裂縫而透風。如果苗木次年不能及時移栽,需要在苗床上多培育1年。栽植當年須在10月選擇磷酸二氫鉀水溶液按150 kg/hm2比例葉面噴施1 次,次年春季選擇硫酸銨水溶液按150 kg/hm2比例再噴施1 次。噴施后須對苗木進行1 次沖洗,避免肥害發生。

3.6 病蟲害防治

椴樹病蟲害類型較少,苗期主要病害有葉斑病,蟲害有舞毒蛾、地老虎和黃卷葉蛾等,應及時做好病蟲害防治。

3.6.1 葉斑病葉斑病為真菌病害,主要對葉片產生危害。椴樹剛發生葉斑病時,葉片上出現小斑點,褐色,有清晰邊緣,之后病斑逐漸擴大為橢圓或者圓形,最后病斑互相融合成為大病斑,形狀不規則,病斑上粒狀黑色物質密集分布,葉片逐漸干枯。氣候潮濕、雨水多,沒有充足光照,密度大,排灌條件不佳及通風效果不好等條件下葉斑病多發且重發。病原菌侵染后,經過7~10 d即可表現出病癥??蛇x擇具有優良抗病能力的椴樹品種,精細整地,確保底肥施足,同時進行科學輪作管理。播種前將種子浸泡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 倍溶液中30 min,以降低病原菌基數。剛發生葉斑病時,選擇50%殺硫懸浮劑500~600 倍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防治,每10 d左右噴1次,連續噴3次,可獲得較好防效。

3.6.2 舞毒蛾舞毒蛾在椴樹上發生后主要危害葉片,舞毒蛾幼蟲期取食大量葉片,重發時可在較短時間吃光椴樹全部葉片,影響椴樹生長發育[8]。因此,要盡早預防、做好防控,加強苗期管理,培育健壯幼苗,增強其抵抗舞毒蛾蟲害的能力。苗床上的卵塊或幼蟲等,可人工采集,統一進行無害處理,也可于苗床安裝誘蟲燈,以降低蟲口基數。必要時選擇2%~3%溴氰菊酯3 000 倍液、52%殺螟松乳油1 000 倍液或53%殺螟松乳油1 000 倍液等化學藥劑進行防治,也可選擇25%滅幼脲III號1 500倍液、20%除蟲脲4 000~5 000倍液等仿生藥劑進行噴霧防治。還可保護舞毒蛾天敵生物,如舞毒蛾平腹小蜂和葉蛾姬蜂等,以蟲治蟲,發揮生物防控作用。

3.6.3 地老虎地老虎,即為土蠶、切根蟲,可對多種苗木產生危害。其成蟲有著很強的遷飛能力,晝伏夜出(活動時間多為19:00—22:00)。研究發現,地老虎的幼蟲主要對幼嫩的葉、子葉產生危害,致使葉片上產生缺刻、孔洞等痕跡,成蟲主要對嫩莖部位產生危害,易導致缺苗斷壟[7]。防治以預防為主,物理化學防治及生物防治多種方法結合。在前茬作物收獲后深翻土壤、曬田,將苗床及周邊雜草清除干凈。地老虎高發時期可進行人工捕捉滅殺。生物防治方面,可保護蜘蛛、螟蛉絨繭蜂或赤眼蜂等地老虎天敵生物?;瘜W藥劑可選擇50%辛硫磷或80%敵敵畏等灌根,還可將草料提前切好,取100 kg草料噴灑50%辛硫磷100 g 對水2.5 kg,要求噴均勻、噴透,在傍晚將處理好的草料分堆堆放至育苗地,可對地老虎等害蟲起到誘殺效果。

3.6.4 黃卷葉蛾研究發現,黃卷葉蛾在椴樹上發生后主要危害葉片,對幼嫩的葉片進行取食,對芽梢生長產生不利影響,溫度18~26 ℃、相對濕度80%以上時黃卷葉蛾易發[8]。防治上,加強苗期管理,必要時對枝條進行適量修剪,提高枝條及葉片之間的通風效果。松土除草,保持苗床良好通氣性、排灌順暢,營造害蟲不易發生的土壤條件。人工將苗床上的幼蟲或卵塊等統一采集、滅殺。在苗床上懸掛誘蟲燈,或者按一定間隔放置糖醋溶液。此外,還可利用黃卷葉蛾的天敵生物如赤眼蜂或卷蛾小繭蜂等,降低苗床上蟲口基數。必要時噴施化學藥劑防治,如10%天王星乳油5 000 倍液、50%殺螟松乳油等。

4 移栽及管理

4.1 整地挖穴

移栽前先選擇土質肥沃、有良好排灌條件的緩坡,于中下部挖大穴,穴的直徑、深分別約為40和25~50 cm。

4.2 起苗

椴樹播種育苗一般培育2 年即符合移栽造林的標準。在苗木休眠期起苗為好,結合移栽造林的實際需求確定起苗時間,一般春季、秋季均可。起苗時不可對苗木樹干、根系產生損傷,起苗時結合苗木規格進行分級,按照等級包扎。如果起苗后不能及時移栽,須臨時假植,以免苗木根系過多失水。

4.3 移栽

春季按照1.5 m×1.5 m~2.0 m×1.5 m 密度進行移栽。研究區域一般在4 月中下旬從苗床上起苗、頂漿造林,之后緩苗期約為20 d。椴樹的人工造林可與云杉或落葉松等樹種按照2.0 m×1.5 m 的株行距進行窄帶狀混交。移栽時邊填土邊上提苗木,并將土踏實,讓根系與土壤接觸緊密,避免出現窩根現象。

4.4 栽后管理

移栽結束后灌透水1 次。約20 d 后椴樹苗逐漸緩苗,經過1 個月左右的管護即可中耕除草。椴樹剛開始生長速度相對較慢,胸徑達4 cm 后生長加快。移栽椴樹苗在根系愈合后,可結合土壤肥力實際適當補肥,前期主要施入氮肥,對椴樹幼苗的生長有利,以盡快恢復其長勢。在撫育管理的同時加大看管,避免牲畜進入林地毀壞移栽的苗木。入冬前灌透水1 次作為封凍水。移栽后的次年春季,選擇硫酸銨按150 kg/hm2比例施入,之后立即灌溉1 次,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林間做好水分管理,避免出現積水,多雨季節做好排水工作[8]。

5 結語

椴樹種子的繁殖與育苗須充分結合地區氣候特點及樹種自身生長習性,嚴格管理,以培育更多健壯苗木、提高苗木移栽和造林成活率[9-10]。本研究結合區域實際情況,對椴樹種子繁殖與育苗造林技術要點進行總結分析,包括地塊選擇及整地,種子處理及播種,苗期管理,移栽及管理。根據本研究總結技術要點,可結合實際加大對椴樹種子繁殖及育苗造林技術關鍵環節研究,以確保椴樹引種試驗和椴樹良種培育項目等得以順利實施,促進椴樹在地區的推廣應用與產業化發展。

猜你喜歡
椴樹幼苗苗木
夏天在椴樹下消失
椴樹蜜簡介
種玉米要用“鋅” 幼苗不得花白病
苗木供求信息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
商販萬噸椴樹蜜難出手
東北椴樹蜜豐收
默默真愛暖幼苗
最新苗木價格行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