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思政” 格局下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探索研究

2024-04-26 14:33
現代農村科技 2024年3期
關鍵詞:大思政困難資助

方 璐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南通 226001)

資助育人工作是一項得人心、穩人心、暖人心的工作,在“大思政”格局下,倡導構筑“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機制,資助育人工作在當下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十分重要。不同地域均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而造成家庭貧困的根本原因又各有差異。這一特殊學生群體在國家、社會以及學校層面均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視和關心。除了經濟援助外,如何更進一步地進行受助學生的思想引導與教育,使他們在知識、情感、意志、行為等多個層面全面協調發展,從而為學生資助工作開創嶄新局面,已成為當下急需解決的重要議題。

1 目前高職院校學生資助育人工作開展情況

2007 年5 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職院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1]。此舉通過提供全面的經濟支持,幫助經濟困難的家庭子女克服困境,確保他們能夠順利完成學業目標。為貫徹落實國家資助政策,高職院校依據出臺的意見,積極構建起一套完善的資助工作體系。該體系全面涵蓋了困難認定、助學貸款、獎助學金、校內獎助以及學費減免等多項政策,從體制和機制上全面確保了“不讓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上不起學”的目標能夠實現。盡管在經濟資助方面已經取得進展,高職院校在關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支持方面仍存在不足之處,學生資助獲得感較低,資助育人成效不顯著。特別是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長方面,高職院校仍需加強心理輔導、精神關懷等方面的支持,以確保這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得到經濟援助,同時也能獲得全面的人文關懷。目前,高職類院校學生資助育人工作主要通過入學前、入學時、入學后三個角度開展工作:

1.1 入學前不用愁,資助育人有廣度,全覆蓋。學生入學前,高職院校就通過錄取通知書寄送資助政策宣傳頁,利用學工系統微信公眾號推送問卷調查,采取在線答疑方式進行家庭情況調查摸底,通過宣傳資助政策與勵志典型,讓每位同學了解資助政策和受助渠道,做到資助育人有廣度、全覆蓋。

1.2 入學時不用愁,資助育人有溫度,見真情。學生入學時,學校設立“綠色通道”和愛心大禮包,對家庭特別困難學生發放學校特困助學金,提供免費公寓化物品,贈送生活用品等,始終堅持不論同學有多困難,先入學,再幫扶,實行“一人一檔,一人一策”,確?!皯M助”。院系領導、輔導員、班主任通過深入宿舍、班級等形式,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和需求,介紹學校的勤工助學體系,幫助他們樹立完成學業的信心。

1.3 入學后不用愁,資助育人有高度,善創新。學生入學后,學校通過開展家庭經濟困難生認定、國家和社會各項獎助學金申請、提供勤工助學崗位、申請臨時補助等方式解決貧困生的后顧之憂。同時開展各類資助育人活動,定期組織豐富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如誠信、感恩和勵志教育,旨在針對受助學生的特點和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和教育。每年學校舉辦獎助學金公開評選活動和表彰大會,旨在表彰在學業成績和綜合素質方面表現出色的學生,通過這種方式為其他學生樹立引領榜樣。

2 “大思政” 格局下資助育人工作存在的不足

“大思政”理念要求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課程教學、日常生活與課外實踐活動中,實現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學生資助工作的最終目標是為那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經濟支持和精神幫扶,鼓勵他們自立自強。近年來,在黨和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各高等職業院校專注于踐行立德樹人的核心任務,堅持以“扶貧助學、扶弱勵志”為指導思想,持續強化組織領導、緊密協同合作、優化精準服務,致力于建立持久的資助育人機制。雖然資助育人的成效有所增進,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尚未充分發揮資助育人的強大潛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2.1 學生資助工作繁雜瑣碎,資助工作人員配備不足,缺乏創新。高職院校通常都設有專門負責學生資助的科室或部門,由專職老師負責資助相關事務。然而,仍有一些學校未能有效踐行此項規定。而且,學生資助工作人員面臨工作壓力大、缺乏創新等問題。學生資助工作的管理要求嚴格,操作步驟繁瑣復雜,任務完成時間節點劃定明確,在規定期限內,必須發布相關通知、審核申請材料,以確保整個流程的公平、公正、公開。與此同時,還必須保證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這些工作要求下,學生資助人員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工作狀態緊張。繁重瑣碎的學生資助工作耗費了大量時間,導致資助人員在工作方式和方法上缺乏創新思維,這進一步影響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2.2 資助育人對象一概而論,精準化、精細化有待加強。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誠信意識,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各高職院校針對學院全體受助學生,定期開展各類關于“文明誠信、勵志感恩”主題的育人活動,讓學生們被動地接受扶貧亦扶志的教育,但有些受助學生在活動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性。而且此類活動開展的時間相對較短,資助育人成效不強。相比較于普通同學,家庭困難學生常因地域、自身經濟狀況、所處的周圍環境等因素而影響心理健康,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明顯較高。

2.3 追蹤型資助育人工作模式不完善。目前,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都可以按時發放獎(助)學金,明確監管責任,規范資助育人管理,切實實現精準資助、精準發放。但是在發放的過程中沒有關注到受助學生的個體特殊性,對于受助學生助學金的具體使用情況,缺乏及時的實時跟蹤與調查。由于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人數在高校中占比高,導致家庭貧困的原因多種多樣,學生個人經歷各不相同,這使得受助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需求滿足情況不能受到持續的關注和跟蹤,從而導致資助育人工作的實際效果不夠凸顯。

2.4 資助育人內涵建設與理論研究需進一步深化。有些高職院校發展型資助育人活動鮮有開展,或不夠深入,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等發展型資助育人工作開展不到位。同時部分學校資助育人活動形式較為單一、缺乏影響力,選樹典型宣傳不到位。高職院校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的專職工作人員以及輔導員老師們,在資助育人工作方面的理論研究存在一定不足,需要進一步加強。此外,校際間相互學習和借鑒程度尚有提升空間,值得深入推進。

3 “大思政” 格局下構建資助育人長效機制

2019 年3 月,教育部長陳寶生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學生資助在脫貧攻堅中應發揮更顯著作用,要求各所高校建立起全面而系統的資助育人體系,促進高校資助育人資源整合,多措并舉、形成合力,進一步強化高等教育資助育人工作的時代性與實效性。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在個人發展、道德品質、學術成就、職業前景等多方面給予更為深入的關切和協助,以助推其全面成長與自我發展[2]。同時,重視物質幫助、精神激勵、能力拓展、隊伍建設等層面,致力于構筑長效資助育人機制,使資助工作深入學子內心,以提升育人效能,助推學生全面成長成才。

3.1 健全體制機制,完善資助育人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學?!獙W生資助管理中心—學院”三級資助管理體系,穩定落實學生資助工作責任制,有效推動各級單位實現學生資助工作職權一致、權責一致、權能一致,實行資助責任全程擔負與超期追查機制,確保資助工作各個環節責任落實到崗、精確到人。制定學生資助工作管理辦法,打造“全員覆蓋、全程受助、全面受益”的經濟資助網絡。選優訓強學生資助工作骨干隊伍。重視資助骨干選拔,高標準、嚴要求選配資助工作專職隊伍。重視資助管理干部和工作骨干的培訓培養,高頻次、高質量舉辦在崗輪訓,定期實施集中培訓,努力鍛造具有復合知識結構和高超專業素質的學生資助戰線干部。助推學生資助團隊向一線下沉、在基層聚焦。高職院校應當針對各個學院設立學生資助工作的專職專班人員,常態化開展“資助工作坊”等培訓活動,加強校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對院系學生資助工作的業務指導。推動“開門辦資助”,堅持資助信息公開、事務公開,鼓勵全校師生對資助工作建言獻策。

3.2 注重精準高效,保障資助政策落實落細。①精準識別資助對象,把好入口關。采取“信息采集,量化測評,民主評議,驗證核實”四段式和“班級—學院—學?!比壵J定模式,形成“程序規范、指標明確、動靜結合”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方法。加強與相關部門聯系,建立數據庫信息網絡。針對入庫學生困難程度,建立動態管理的學生信息系統。聚焦重點困難群體,做好分層分類精準資助,提高資助效力。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實時監測資助“重合率”,保證資助對象精準、名額分配精準。②精準落實資助發放。加強獎(助)學金統一管理,優化資金撥付流程,嚴格按照國家政策要求,探索改進資金撥付和發放機制,將學生資助經費及時足額發放到學生手中。③定期清理無效失效資助賬戶。開設投訴電話、電子郵箱等多種信息反饋渠道,實現獎(助)學金評選全程監督,遇到問題及時反饋、解決。準確定位資助發放有困難的單位和個人,“一院一案、一人一策”,確保全校資助金發放落實到位。實施“互聯網+資助”模式,精準研判資助需求。運用互聯網手段和大數據思維構建多重學生信息資源平臺,通過對學生家庭情況和在校期間生活、學業、心理、創業實踐和獎助等數據的交叉比對,分析學生的基本需求,了解學生的消費情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預警、及時解決。

3.3 強化思想引領,發揮資助工作育人功能。①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導向,服務學生成長成才。以提升綜合素質為重點,形成“解困— 育人— 成才— 回饋”的良性循環,著力鑄魂育人。組織學生參加升國旗儀式和“在國旗下講話”活動,以重大紀念日為主題,引導學生愛黨愛國愛校。制定發展型資助計劃實施辦法,打造高職院校特色育人品牌,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加學業提升、社會實踐和綜合素質培訓項目,特別是獎勵資助學習成績優異、科研成績突出、綜合表現優秀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加高層次的學術交流和訪學活動。遴選培育資助典型,每年舉辦頒獎典禮,宣傳和表彰國家獎學金獲得者、自強之星。通過強化頒獎典禮的儀式感和榮譽感,加強學生感恩教育,發揮先進典型的良好示范效應。②做好資助宣傳工作,營造濃郁氛圍。加強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挖掘“兩微一端”傳播資助正能量。利用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契機,加強對勵志典型的全方位宣傳,掀起學習榜樣、爭做榜樣的良好風尚。引導以資助對象為主要成員的學生自強社、大學生勤工助學服務總隊等社團,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聘請國家獎學金獲得者擔任“學生資助宣傳大使”,組織“自強之星”開展宣講,普及國家資助政策,講好珞珈資助故事,用身邊的榜樣激勵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4 結語

高職院校應該立足“大思政”格局,統籌推進發展型資助育人體系的建構,不斷加強資助育人供給力度,強化育人導向,提升育人實效。讓受助學生認識到“感恩、勵志、誠信”的重要性,讓學生學會“知恩,報恩,施恩”,從而讓他們真正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把感恩之情化為強烈的責任感,并付之于實際行動,把學生培養成知恩相報、心有博愛、誠實守信、道德高尚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高職院校通過健全資助機制、資助育人系列活動的開展,引導并激發學生樹立“感恩奮進、獲獎思進、傳遞愛心、回饋社會”的理念,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且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繼續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學校資助政策的有關要求,不斷探索,以務實的工作作風,扎實推進資助工作,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努力開創學生資助工作新局面。

猜你喜歡
大思政困難資助
困難中遇見團隊
困難我不怕
高校資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徑分析
“隱形資助”低調又暖心
選擇困難癥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輔聯動”育人機制探賾
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職院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創新性研究
美國防部資助研發能垂直起降的無人機
2600多名貧困學生得到資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