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東丘陵地區蚌蟹立體生態養殖試驗

2024-04-26 15:01吳興鎮羅登攀曾得軍袁濤吳賢進熊吉兵
水產養殖 2024年3期
關鍵詞:塘口蟹苗蛻殼

吳興鎮,羅登攀,曾得軍,袁濤,吳賢進,熊吉兵

(1.開江縣現代農業園區發展服務中心,四川 達州 636250;2.開江民生漁業發展有限公司,四川 達州 636250;3.開江政遠珍珠養殖有限公司,四川 達州 636250)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俗稱珍珠蚌,是淡水雙殼類軟體動物,屬雙殼綱、蚌科、帆蚌屬,廣泛分布于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是培育淡水優質珍珠的主要蚌種之一。隨著長江十年禁漁政策正式實施,在天然水域掛蚌養殖被嚴令禁止,原珍珠蚌主產區養殖面積和珍珠產量均受影響,急需開拓珍珠蚌養殖新渠道。開江縣地處川東丘陵地帶,農民增收路徑單一,產業發展緩慢,在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加快實現產業振興、提高農民收入成為當務之急。2016年以來,開江大力推動以“大閘蟹”“小龍蝦”養殖為核心的特色水產產業發展,進一步優化改良湖南珍珠蚌養殖技術,不斷豐富開江特色水產產業結構?,F于2020—2023年,結合開江自然生態條件,在任市鎮三清廟村大閘蟹養殖基地,開展了蚌蟹立體生態養殖試驗和技術應用推廣。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

試驗地位于任市鎮三清廟村大閘蟹養殖基地開江縣現代農業園區,是特色水產養殖重鎮,發展大閘蟹養殖多年,養殖基礎牢固,基建設施完善,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水資源。選擇相對集中的3 口池塘,合計約7.06 hm2。

1.2 水草種植

2月下旬,栽種伊樂藻550 kg/hm2,行距5 m,株距3 m,也可將株距提高到4 m[1]。

1.3 水位控制

3月初,為提高水溫,保持水深0.4 m;4月份后,隨著氣溫升高,視水草長勢,間隔15 d 注水1 次,逐步提升水位至0.7 m。

1.4 混養魚蝦

3月初,投放鰱、鳙(3∶1)270 尾/hm2,規格約0.3 kg/尾;5月初,投放抱仔青蝦3.75 kg/hm2,蝦苗既可作為大閘蟹優質活餌,又能清理飼料殘渣,保持水體健康;6月初,投放鱖魚苗210 尾/hm2,規格約為6 cm/尾,主要用于捕食野雜魚,提高大閘蟹飼料利用率。

1.5 網兜設置

網兜設置主要包括3 個組件。將3 根樁子間隔60 m 直線排列插入塘口,然后將聚乙烯尼龍繩呈直線固定在樁子上,后將空塑料瓶間隔1 m 固定在尼龍繩上,在每個瓶子下面設置3 個網兜用于掛蚌,網兜距離水面約0.3 m。按照上述步驟,間隔4 m 另起一行繼續設置網兜,直至能夠滿足試驗要求。

2 珍珠蚌養殖

2.1 種蚌挑選及產卵

3月下旬,在2 齡蚌中選擇懷卵量多、成熟度高的珍珠蚌,用于繁育蚌苗,也可選用3 齡蚌作為種蚌[2]。將選好的種蚌,在陽光下將2 面蚌殼曬干,然后由人工迅速噴水打濕蚌殼,刺激種蚌產卵。種蚌臨產前,將其放進盛有水的盆里,然后將規格為0.075 kg/尾的黃顙魚倒入水盆中。由于珍珠蚌產黏性卵,卵粒易附著在黃顙魚腮部和尾部,1 個種蚌產卵量需要0.5 kg 黃顙魚附著。

2.2 蚌卵孵化

將附著卵的黃顙魚放進水泥繁育池(1m×1.5 m×0.5 m)中暫養,24 h 循環沖水,確保池水中溶解氧含量充足。2~3 d 后,質量不好的卵將自然脫落。6~8 d 后,觀察蚌苗孵化程度;10 d 后,蚌苗從黃顙魚體表自然脫落,掉進孵化池底,待蚌苗全部脫落后,將黃顙魚撈出。

2.3 蚌苗培育

將稀泥曬干,充分碾碎后再制作成細膩泥漿,每天將少量泥漿稀釋后,均勻潑灑在繁育池里。繁育池底部逐漸堆積一層薄薄的泥層,便于幼蚌能夠樹立在底部攝食。若要求蚌苗規格>50 000 ind./m2,底部泥層厚度約為1 cm;<50 000 ind./m2,底部泥層厚度約為1.5 cm。蚌苗培育80 d 后長成仔蚌,可達到手術插片的規格要求。

2.4 手術插片

珍珠蚌手術插片最佳季節為7—10月份。于7月份挑選規格均勻、蚌體中間位置隆起較高、較為厚實的珍珠蚌作為受體。珍珠蚌只需手術插片1 次,便可用于培育珍珠。首先將供體珍珠蚌掰開,用剪刀將供體珍珠蚌裙邊剪出備用,用乙醇為裙邊消毒后,在玻璃片上切割為多個小段,然后用鑷子將小段裙邊植入受體珍珠蚌體內。1 個受體珍珠蚌,最多植入32 個裙邊,需要3 個供體珍珠蚌提供裙邊。手術結束后,迅速將受體珍珠蚌放入水中。在手術插片階段,受體珍珠蚌手術時間<5 min,否則珍珠蚌死亡率將大幅上升。

2.5 掛蚌

手術插片結束后,將受體珍珠蚌放進網兜內,各網兜放3 個,養殖密度約為6 000 個/hm2。掛蚌結束后,間隔3 d 觀察1 次網兜內珍珠蚌生長情況,若發現有珍珠蚌浮出水面,說明該珍珠蚌已死亡,應及時清除。

2.6 日常管理

注意觀察塘口水色,若水色較清,應向塘口中添加適當無機肥(尿素),用量按照15 kg/hm2,大閘蟹養殖過程中的有機碎屑也能為珍珠蚌提供所需營養。為確保珍珠品質以及珍珠蚌對鈣元素的需求,施用磷酸鈣18.75 kg/hm2。由于大閘蟹養殖過程中會定期消毒和改良底質,在此階段不再針對珍珠蚌進行定期消毒。珍珠蚌銷售后將塘口放干,暴曬消毒。

3 大閘蟹養殖

3.1 蟹苗選擇

按照“金爪”“ 紅毛”“ 青背”“ 白肚”的標準采購蟹苗。選擇蟹苗均為1 齡蟹,活力強勁,爬行迅速,肢體無殘缺,無性早熟,規格為110~200 只/kg。

3.2 蟹苗投放

2月下旬初春時節,塘口水溫為5~10 ℃,在塘口深水處設置暫養區,投苗按5 700~8 250 只/hm2。蟹苗在暫養區培育至3月上旬,待水草生長較為繁茂時,再撤銷暫養區讓蟹苗自由活動。

3.3 蛻殼期管理

蟹苗育肥階段需經歷5 次蛻殼才能達到上市要求。蟹苗投放后第1 次~第5 次蛻殼時間分別為3月中旬、5月初、6月初、7月中旬、8月下旬。為便于蟹苗能順利完成蛻殼,在蟹苗蛻殼前,將225 kg/hm2生石灰溶水潑灑,既能消毒殺蟲又能補充水體鈣元素。當蟹苗進入蛻殼高峰期時,適當降低水位;因蛻殼期大閘蟹對氧氣需求較高,保證供氧;蛻殼結束后,逐步增加飼料投喂量。在第2 次蛻殼后及時用“底安康”改良底質,確保水質穩定,為大閘蟹提供良好的蛻殼環境。第4 次蛻殼期間,及時補充有益藻類肥水,利用“優藻樂”等調水色,培養硅藻,維持菌藻平衡。第5 次蛻殼期間溫度較高,持續調高水位至1.2 m,保持水溫為28~32 ℃。

3.4 日常管理

按照“兩頭精中間粗”的原則投喂飼料。3—4月份,蟹苗規格較小,是生長發育的關鍵期,對營養物質需求較大,此階段投喂蛋白含量達30%~35%的配合飼料,投飼量占蟹總體質量的25%~28%,同時投喂少量野雜魚;5—9月份,是大閘蟹生長的中間階段,此階段大閘蟹以生理生長為主,適當降低飼料蛋白含量,有效控制養殖成本,保障水質優良。該階段飼料以植物性飼料南瓜、玉米為主,動物性飼料占比為10%~15%,投飼量占蟹體總質量的9%~12%,也可為8%~10%[3]。9月份后,大閘蟹進入生殖生長階段,該階段提高飼料蛋白含量達到35%,充分保障大閘蟹生殖營養需求。大閘蟹有晝伏夜出的習性,經常在夜間外出覓食,分別于08:00 和18:00 分別投喂1 次,下午投喂量約占全天飼料投喂量的60%~70%。天氣晴朗時要多投喂,陰雨天要少喂,悶熱天氣、無風,下陣雨前,可停止投喂。大閘蟹有較強的爭食性,讓其均勻攝食,避免個體小或體質弱的攝食不足。飼料投喂后巡塘,查看大閘蟹覓食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采取措施。

3.5 病害防控

蚌蟹立體生態養殖,能夠充分發揮珍珠蚌對水體的凈化作用,確保水質穩定和健康,病害的發生率較低。試驗期間,用生石灰調節pH 值為7.5~8.8,并按照每100 kg 飼料中加大蒜頭3~5 kg 混合投喂,有效防止大閘蟹腸道疾病發生。在巡塘過程中重點關注鼠害,及時修建防鼠設施,最大限度防止老鼠進入塘口,造成大閘蟹損傷。

3.6 大閘蟹捕撈

10月下旬,逐步進入大閘蟹捕撈階段,捕撈時間在11月初至次年春季前后。主要采用地籠捕撈,地籠的安置及收取分別在傍晚和早上。同時在深水處設置暫養區,用于暫養捕獲的大閘蟹。根據市場銷售情況安排捕撈作業。

4 效益

4.1 成本

(1)珍珠蚌養殖成本:3年平攤基建成本約6 750 元/hm2;繁育成本約2 250 元/hm2;塘口租金約13 500 元/hm2;人工養殖成本約9 000 元/hm2;插片手術成本約23 400 元/hm2;其他耗材成本約9 000 元/hm2,合計成本約63 900 元/hm2。

(2)大閘蟹養殖成本:3年平攤基建成本約6 750 元/hm2;苗種成本約38 700 元/hm2;人工工資成本約41 850 元/hm2,飼料成本約27 000 元/hm2,水草成本約4 875 元/hm2,塘口租金約13 500 元/hm2,合計成本約132 675 元/hm2。

(3)蚌蟹立體混養3年總成本約196 575 元/hm2。

4.2 收入

(1)珍珠蚌養殖收入:本次試驗養殖的是3 齡蚌,成活率約為82.6%,單價約16.7 元/個,3年收入約為82 755 元/hm2。

(2)大閘蟹收入:3年大閘蟹平均單價約73.2 元/kg,3年平均產量約為787.5 kg/hm2,3年產值約為172 935 元/hm2。

(3)蚌蟹立體混養3年總收入約255 690 元/hm2。

4.3 利潤

珍珠蚌利潤約為18 855 元/hm2;大閘蟹利潤約為40 260 元/hm2;3年蚌蟹立體生態養殖總利潤約為59 115 元/hm2,年利潤約為19 705 元/hm2。

5 技術推廣應用

在總結試驗的基礎上,結合開江特色水產業發展規劃,于2023年在開江境內任市鎮、甘棠鎮、永興鎮、廣福鎮、回龍鎮,開展了蚌蟹立體生態養殖技術應用推廣,合計面積約638.67 hm2,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6 結語

將珍珠蚌與其他水產動物套養是當前較為常見的養殖模式,有學者將珍珠蚌與淡水白鯧、青蝦混養,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4]。有研究表明,大閘蟹養殖利潤能夠達到60 720 元/hm2[5],是本試驗年利潤的3.08 倍,主要由于其蟹苗投放密度是本試驗的2 倍,單位產量更高。珍珠蚌通過捕獲水體中浮游生物作為食物來源,與大閘蟹立體混合養殖,能夠充分利用塘口不同水層,提高塘口土地利用率。在大閘蟹養殖過程中,有機碎屑為珍珠蚌提供了豐富的餌料來源,不需要再施用更多餌料,降低了珍珠蚌養殖成本,解決了水體富營養化問題,促使養殖尾水達標排放。蚌蟹立體生態養殖模式值得進一步推廣和運用。

猜你喜歡
塘口蟹苗蛻殼
喜報!當天全款定籽超1萬斤,進軍蟹苗業僅3年,“雜優一號”有何魅力?
塘口類型對克氏原螯蝦生長及效益的影響研究
一年只產2萬斤白仔,漁美康“雜優一號”蟹苗唯“質”是圖
蛻殼的歌唱家
沿海地區二齡鮰魚種四川養殖模式初探
蛻殼的歌唱家
螃蟹
蜘蛛蟹:我的蛻殼“苦”旅
51年養殖歷史,塘口賣價70~80元/斤,蝦苗要排隊預訂,這條蝦今年被看好
這只蟹苗不簡單!1萬斤上市1天就被搶空,賣價比別人貴還要提前預訂(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