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碳”目標下濮陽市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研究

2024-04-27 02:03程相天
化工管理 2024年9期
關鍵詞:雙碳化工材料

程相天

(濮陽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濮陽 457000)

0 引言

相比于傳統化工材料,化工新材料具備性能優異、附加值高、功能性強等特點,廣泛應用于新能源、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生物技術等眾多領域。濮陽作為一座因油而建、因油而興的城市,面對資源枯竭的現狀,為擺脫“一油獨大”、發展動能不足等困境,我市突破慣性思維,打破路徑依賴,搶抓科技和產業變革機遇,立足石化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大力發展“四新”產業,并把新材料產業放在“四新”產業之首[1],聚焦高端聚烯烴材料、聚碳新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綠色涂料及助劑等領域,重點打造高端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涌現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化工新材料產業項目。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對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性,回顧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研究了我市發展化工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優勢,并根據我市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1 “雙碳”目標與化工新材料產業

1.1 “雙碳”目標的概念和意義

2021 年4 月22 日“世界地球日”,習總書記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提出了“雙碳”目標?!半p碳”目標包括兩個重要方面:中國力求2030 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2]。

“雙碳”目標的提出,彰顯了中國政府對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決心,意味著中國將采取措施,通過改進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推廣清潔能源等方式,逐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此外,這一目標的實現將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推動清潔能源的發展和應用,并在全球范圍內發揮示范和引領作用,為全球氣候治理作出積極貢獻。

1.2 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對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性

化工新材料產業作為關鍵基礎產業之一,在實現“雙碳”目標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創新技術和可持續生產模式可以幫助降低碳排放、減少能源消耗,并提高資源利用效率?;ば虏牧系膹V泛應用也有助于推動其他行業向低碳轉型發展。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減少碳排放。傳統化工產業通常伴隨著高碳排放量,而化工新材料產業以綠色、低碳為特點,通過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節能技術和清潔能源替代傳統能源,有效降低碳排放量。發展化工新材料產業可以推動整個產業鏈向低碳轉型,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支撐。

(2)提高資源利用效率?;ば虏牧袭a業注重資源的循環利用和高效利用,通過開發和應用新型材料、改良工藝流程等手段,實現原材料的節約利用和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這有助于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3)推動綠色創新和技術升級?;ば虏牧袭a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該產業需要大量的科研和技術創新投入。通過綠色創新和技術升級,可以開發出更加環保、高效、低碳的新材料和生產工藝,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技術支持和解決方案。

(4)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發展化工新材料產業有助于推動整個化工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升級。傳統化工產業常常依賴于高耗能、高污染的生產模式,而化工新材料產業則更加注重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通過引導資金和政策優惠等手段,可以鼓勵企業加大對化工新材料產業的投入,從而推動傳統化工產業向低碳、環保、高附加值的領域轉型。

(5)拓展國內外市場份額。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市場對綠色、低碳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ば虏牧袭a業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也可以拓展國內外市場份額。通過提供符合環保要求的新材料產品以及參與碳排放權交易等市場機制,化工新材料產業可以積極參與全球競爭,實現可持續發展。

因此,化工新材料產業在實現“雙碳”目標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政府、企業和科研機構等各方應積極推動該產業的發展,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促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

2 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2.1 發展現狀

近幾年,在國家政策引領及企業技術進步等因素的推動下,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規模及產能持續擴大[3]。2021 年,我國化工新材料產量超過2 965 萬噸,較2015 年的1 681 萬噸提高76%,年復合增速10%;實現銷售收入9 616 億元,較2015 年增長2.7 倍,年復合增速24%[4];在產能方面,我國光伏材料和有機硅產能位于全球首位[5],工程塑料、聚氨酯、特種橡膠、電子化學品、有機氟、生物基化工新材料等產能居世界前列[6],國產碳纖維產業也已步入快速發展階段,截至2021 年底,中國的碳纖維理論產能已占全球的近三分之一[7];綜合自給率也有顯著提升,接近75% 的目標[8]。歷經多年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我國在高端合成樹脂、橡膠、纖維以及膜材料等領域自給率較高[9]。同時誕生了一批優秀的化工新材料企業,包括中石油、中石化等“國字號”龍頭企業引領行業發展,萬華化學、寧波金發等具有核心技術的地方企業,以及以有機硅材料為代表性產品的東岳硅材、合盛硅業等民營企業[10]。當前,中國化工新材料產業已大致形成較完備的研發、設計、生產和應用體系,幾乎涉及全部產品種類。

2.2 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已駛入快車道,但總體發展水平仍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方面:(1)“低端過剩、高端不足”的結構性產能過剩。由于一些化工新材料的資金門檻較低、利潤較高,導致大量中小型企業涌入且集中于低端市場,導致生產規模較小、生產集中度較低、同質化建設較嚴重。(2)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困境難以突破。由于缺乏良好的資源配置機制和靈活的研發體制機制,且一些企業基礎較為薄弱,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研發,加之國外企業的技術封鎖,導致技術水平上原創技術少、共性技術缺乏支撐、核心技術受制于人[11],在關鍵單體、中間體、催化劑以及高端精密設備等領域依賴進口。據工信部統計,在我國大型企業所需的130 多種關鍵基礎化工材料中,32% 的品種仍為空白,54% 的品種仍依賴進口[12]。(3)缺乏頂層設計與整體布局。國內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缺乏統籌規劃,各地區沒有做好精準定位和差異化分工,往往是以瞄準填補空白、替代進口的思路進行跟風式投入,造成創新鏈與產業鏈短時間內無法高效融合。(4)高水平領軍人才短缺,地方高層次人才規模偏小。目前,我國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依然存在薄弱環節,結構性人才缺口明顯,高水平創新人才仍然不足,特別是科技領軍人才匱乏,導致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人才供給相對不足。此外,部分地區高校的學科建設能力有待提升,產學研合作機制有待完善,以企業為主導與科研院所、高校的協同創新能力不足。

3 濮陽市發展化工新材料產業的優勢

3.1 堅實的產業基礎

濮陽市坐落于中國河南省東北部,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并且交通便利,為化工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20 世紀80 年代至90 年代初,我市開始探索化工產業的發展,并建立了一些傳統化工企業,如磷化工、化肥、氯堿等,為我市化工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0 世紀90 年代中期至21 世紀10 年代初,我市逐漸意識到傳統化工產業的環境壓力和資源消耗問題,開始加大對新型環保材料和高科技化工產品的研發與推廣。這一時期,我市涌現出一批以新材料為特色的企業,如新型塑料、高分子材料等。自2000 年以來,我市進一步加大對化工新材料產業的支持力度,通過引進外資、合作研發等方式吸引優質的新材料企業落戶濮陽。2010 年至今,我市繼續加強對化工新材料產業的引導和支持。

3.2 完善的政策支持

2018 年11 月21 日,《濮陽新型化工基地總體發展規劃》正式獲得省政府批復,成為指導我市打造全國化工新材料創新發展示范區、中原城市群石化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全國重要綠色循環發展示范基地的綱領性文件。

2021 年11 月27 日,我市出臺《濮陽市支持科技研發平臺建設八條措施》,針對高新技術產業,包括化工新材料產業,提出了稅收優惠政策、科研項目資助政策、人才引進和培養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措施,以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為切入點,構筑并完善創新平臺體系,通過技術突破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賦能、實現產業躍遷。

2023 年5 月9 日,《濮陽市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暨綠色低碳轉型戰略2023 年工作要點》由我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并印發,著重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在化工新材料產業中加強環保要求和技術應用,鼓勵企業采用清潔生產技術、循環利用資源,減少排放和廢棄物的處理,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3.3 優秀的人才平臺

我市始終堅持把人才作為強市之基、發展之要、活力之源,強力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并結合本地實際,出臺“1+14”一攬子人才政策,集聚一流創新人才[13],把人才嵌入高質量產業體系,以人才興業助推全面轉型發展。截至2022 年9 月,我市已建成各類科研創新平臺477 家,基本覆蓋主要產業領域,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 家,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 家,省級科研創新平臺133 家,市級科研創新平臺339 家。目前,各類科研創新平臺匯聚研發人才超過1.1 萬余人,與我市合作的知名科學家有50 余人,其中有27 人為兩院院士[14]。

3.4 產業園區集群效應凸顯

目前,我市在開發區、工業園區、濮陽縣、范縣、臺前縣等地已經建立了一定規模的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區(基地)。其中濮陽聚碳新材料科技園、南樂縣生物基材料產業園、濮陽綠色涂料產業園、濮陽市新型化工基地已經初步形成了集研發、生產、應用于一體的新材料產業集群,為促進我市化工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轉型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4 濮陽市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4.1 濮陽市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盡管濮陽市的化工新材料產業在近年來取得了快速發展,產業規模逐年擴大,特色品種逐漸形成,技術水平和品牌影響力提升,但仍面臨一些挑戰和問題,如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不足、環境保護壓力較大、產業融合度低等。

4.1.1 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不足

雖然濮陽市的化工新材料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如非光氣熔融酯交換聚碳酸酯技術獲得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但總體來說與國際領先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濮陽缺乏高水平院校,人才引進方面起步較晚,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多止步于實驗室“展示品”階段,對化工新材料產業創新的支撐能力不足。

4.1.2 環境保護壓力較大

化工新材料產業上游的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水與廢氣,其中包括(揮發性)有機物、重金屬、顆粒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如果未經適當處理就直接排放,勢必會對水體、空氣質量和環境健康構成威脅,影響周邊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半p碳”目標下,化工新材料企業將面臨著更嚴格的環境保護要求,包括減排、廢物處理等方面。

4.1.3 產業融合度低

產業融合度低直觀表現在產品結構過于單一、核心產品存在一定集采風險、盈利能力易受到沖擊、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偏弱。產業布局比較分散,幾乎各縣區都有化工新材料生產企業,缺乏深度融合。

4.2 對策建議

4.2.1 提高技術創新能力

政府應重視國內外先進的技術和人才,進一步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推進高層次人才平臺建設;企業應增加研發投入,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實行聯合攻關、優勢互補,共同解決科技和社會發展中的技術難題,并努力做到在傳統優勢領域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加強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推動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4.2.2 推進循環經濟發展

企業在產品設計和制造方面,可以推動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融入,通過研發和生產環保、低碳的產品,如環保建材、節能型塑料、碳纖維等新型材料,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和碳足跡。同時,企業可以關注產品的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回收、再利用和循環經濟方案,通過資源循環利用和廢物回收利用,減少對原材料的依賴,延長產品使用壽命,最大程度減少廢棄物的產生,進行合理處理和回收利用。此外,積極參與碳捕集和利用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例如,開發并推廣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CCS)技術,將工業廢氣中的二氧化碳捕集、儲存或轉化為有價值的產品。

4.2.3 探索產業融合發展新路徑

在濮陽市化工新材料產業的融合發展路徑中,可以以化工新材料產業為基礎,推動與其他相關領域的產業融合,通過共享資源、技術和市場渠道,推動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和優化,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降低碳排放。例如,結合石油化工行業在塑料、橡膠等材料方面的優勢,開發和應用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碳纖維復合材料等,推動汽車制造業向輕量化、節能環保方向轉型;或利用化工行業在有機化學合成和高分子材料方面的技術優勢,開發導電聚合物、光電功能材料等,為電子器件、通信設備等提供新的材料解決方案。融合發展路徑將不僅有利于化工新材料產業實現轉型升級,還能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同時,跨界合作和技術交流也將激發新的創新思路,推動化工新材料產業的發展與壯大。

4.2.4 健全政策支持體系

抓住“雙碳”目標給化工新材料產業帶來的機遇,建立理論研究框架,豐富宏觀產業政策與微觀企業行為之間的關系,以幫助政府制定更科學合理的政策。其具體包括:(1)制定針對化工新材料產業的碳減排政策,鼓勵企業降低碳排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并給予相應的激勵和支持;(2)建立低碳技術研發和示范基地,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資源共享平臺,促進綠色創新和產業升級;(3)加強產業監管和標準制定,規范化工新材料產業的環境保護和碳排放管理行為,提高產業可持續發展水平;(4)建立碳減排成本補貼機制,減輕企業在轉型過程中的負擔,并激勵更多企業投入到低碳技術創新和環保治理中。

5 結語

在“雙碳”目標驅動下,濮陽市聚焦聚碳新材料、生物降解新材料、綠色涂料、高端聚烯烴等新材料產業,著力打造國內一流新材料產業基地,走出了一條創新發展、轉型發展的新路子。但由于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不足,造成技術及裝置落后,現有的工藝耗能高、碳排放高,產品結構單一等問題。為此,政府應與企業攜手共進,打造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推進循環經濟發展;跨界聯動,探索產業融合發展新路徑;不斷健全完善政策支持體系,為化工新材料產業的研發創新與發展環境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歡
雙碳化工材料
“雙碳”目標下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化網絡能源管理技術系統的開發與應用
《化工管理》征稿簡則
《化工管理》征稿簡則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雙碳”目標下企業如何應對碳市場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專訪奚國華:中信力爭成為國企助力“雙碳”目標的旗幟
“雙碳”下縣城發展新思維
土木工程材料的認識和應用
新材料贏得新未來
最美材料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