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著《朝花夕拾》的導讀路徑

2024-04-27 15:42葉美枝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24年3期
關鍵詞:朝花夕拾教育觀念

葉美枝

摘 要 魯迅經典名著《朝花夕拾》的導讀路徑有三:引導學生感受魯迅的童年生活,感知文學,理解人性;深入研讀,還原作品的人物形象;引導學生對《朝花夕拾》中教育觀念深入思考并評價,促進深度學習。

關鍵詞 《朝花夕拾》? 導讀路徑? 童年生活? 還原人物? 教育觀念

魯迅先生的經典名著《朝花夕拾》能給人深刻的人性思考與豐富的教育啟示。以三條路徑為主線導讀《朝花夕拾》,引導學生感受魯迅的童年生活,還原作品的人物形象,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感受魯迅的創作精神與教育觀念,促進深度學習。

一、感受魯迅的童年生活

深入閱讀反映魯迅童年生活的名著《朝花夕拾》,能更為深刻地感受這位文學巨匠獨特而珍貴的童心。這種感受不僅僅是對他個人童年的回溯,更是對那個時代、那個社會背景下兒童生活的一種共鳴。通過百草園中的點滴活動,如觀察植物、摘果實以及雪地捕鳥等,魯迅的童年生活被呈現得豐富多彩,生趣盎然。展現在讀者面前的童年魯迅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無拘無束的可愛形象?!冻ㄏκ啊分斜姸嗥康纳鷦用枥L不僅讓學生更貼近魯迅的內心,感受他那個時代的童趣,也讓學生在這樣的童年印記中找到了自我。

在表現魯迅童年生活的作品中,思考貫穿始終,展現出魯迅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對神秘事物的深刻思索。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對“怪哉”的探索充滿了對未知的好奇,這表現魯迅不僅是一個好奇心強的孩子,更是一個對世界充滿獨立思考的少年。通過這些作品,學生能夠更深入地感受到魯迅童年時期獨特的思維和感悟,同時能啟發學生對自身成長過程中未知和奇幻的理解。

情感共鳴成為學生與魯迅建立聯系的橋梁,能夠拉近彼此的時空距離。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作者對百草園的描寫不僅是對童年樂趣的回溯,更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學生透過魯迅的文字,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歲月。這種情感共鳴使學生更貼近魯迅的內心,激發了他們對自身情感的深刻思考。如《狗·貓·鼠》展現了魯迅對小動物的深厚感情,小時候養的隱鼠成為他情感的寄托,當得知隱鼠的悲慘結局時,他產生了強烈的報仇欲望,表達了對正義的堅守。這樣的情感表達能夠引發學生對于善惡、正義與報仇的思考。通過魯迅的文學表達,學生能夠理解情感與道德之間的關系,培養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魯迅作品中的童真、思考和情感共鳴為學生提供了深度感知文學、理解人性的機會。通過這些作品,學生不僅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魯迅作為文學巨匠背后的普通童年生活,同時在這些童年印記中找到自我。這樣的文學體驗不僅拓展了學生的文學視野,更促使他們在文學的海洋中建構起獨特的思考和情感世界,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人生和文學的深邃奧義。

二、還原經典名著的人物形象

反映魯迅童年生活的名著《朝花夕拾》中塑造了不少經典的人物形象,借助白描寫法、典型事件、欲揚先抑等可以還原這些人物形象,引導學生感受魯迅蘊含于其中的真摯情感。

1.白描寫法

白描寫法是魯迅文學創作中獨具特色的一種描寫方式,通過詳實、客觀的描述勾勒人物的外貌、性格和行為,為學生提供了深入理解人物的機會。魯迅巧妙運用白描寫法,特別是對阿長和藤野先生的描繪使人物形象生動而具體,為文學作品注入了更為豐富的藝術色彩。

在阿長的形象描寫中,白描寫法以簡練而精準的語言呈現了她“生得黃胖而矮”的外貌特征。這種短小而傳神的描寫不僅使阿長的形象立即顯現,而且這一外貌特點展示了她作為母親、家務主婦的身份和性格。魯迅通過“黃胖而矮”這樣直觀的描寫方式,成功創造出一個豐滿而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藤野先生被描寫為“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不僅突顯了他的外貌特征,還透露了他的博學多才。這種白描寫法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到藤野先生的全貌,深化對藤野先生的認識。

白描寫法在魯迅作品中是一種刻畫人物、展現細節的成熟藝術方式。通過這種手法,魯迅創造了栩栩如生、充滿細節的人物形象,為學生提供了更具體、更有深度的文學閱讀體驗。白描寫法的巧妙運用使人物更加具體生動,也為學生開啟了深度閱讀和深入理解文學作品的思考之門。

2.典型事件

通過生動的典型事件,魯迅以其獨特的描寫手法深刻展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以《藤野先生》一文為例,通過四個具體的情節,作者巧妙地勾勒出了藤野先生的博學多才和深刻的人文關懷,為人物形象注入了更為豐富的內涵,讓讀者對他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首先,藤野先生對魯迅的講義進行仔細審閱和修改,展現了他在學術研究上的認真態度。通過對講義的詳盡修改,藤野先生表現出對學術事業的極高要求和責任心。這一事件不僅突顯了他的學術嚴謹性,也使得他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其次,藤野先生幫助魯迅糾正解剖圖中的錯誤,展現了他在醫學領域的造詣和對學生的關心。通過仔細檢查和糾正解剖圖,展示了他卓越的醫學水平。與此同時,他的耐心指導表現出對魯迅的關愛之情,他沒有民族偏見,充滿人文關懷,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再次,藤野先生對魯迅的解剖實習表示關切,表現出他對學生的責任心。藤野先生擔憂魯迅受“敬鬼神”思想影響而不肯解剖尸體,便十分關注他的實習情況,對他未受影響表示欣慰。這一事件展現了藤野先生既有學術嚴謹性,又有對學生的情感關懷,使得他的人物形象更豐滿。

最后,藤野先生向魯迅詢問中國女性的“裹腳”習俗,顯示了他對文化差異和中國社會現象的關注。除了對醫學有深刻造詣外,他還對中國的歷史文化表現出興趣,通過詢問“裹腳”習俗,表達了對中國文化的尊重和理解。這一事件讓人更全面地了解了藤野先生對多元文化的包容態度。

通過這四個典型事件,魯迅以其獨特的描寫手法,生動展現了藤野先生的多面性格。他不僅是一位嚴謹細致的學者,更是一位關愛學生、尊重科學、包容多元文化的人。這些事件不僅豐富了藤野先生的形象,也為整個故事增色添彩,使讀者更深入地理解了這一人物的豐富內涵。

3.欲揚先抑

通過欲揚先抑的獨特手法,魯迅巧妙地刻畫了《阿長與〈山海經〉》中阿長的人物形象,以豐富的層次展示其獨特神韻。這種寫作技巧使阿長的形象在故事中呈現出生動、真實的特質,經歷了從最初負面印象到最終成為魯迅懷念的對象的轉變。

一開始,魯迅對阿長的態度顯然是“不大佩服”的。通過生動的描寫,他展現了阿長黃胖而矮的外貌和背地里說人長短的行為,使得阿長的形象顯得有些討人嫌。夏夜中阿長霸床的場景更突顯了她的一些令人討厭的特點,使得魯迅起初對阿長“不大佩服”,也給讀者留下了負面印象。

然而,隨著故事的推進,魯迅的態度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不大佩服”逐漸轉變為“空前的敬意”。當阿長展現對《山海經》的興趣并購買到繪有圖畫的版本時,魯迅發現了她對他的理解和支持。阿長為魯迅尋找、購買《山海經》的過程,表現了對他的關愛。這一事件讓魯迅對阿長的態度發生了積極變化,他逐漸認識到阿長不僅是一個照顧他生活的人,更是一個富有深度和理解力的人。

最終,魯迅的態度升華為“感激懷念”。在回顧阿長為他購買珍貴圖書、滿足他對《山海經》的熱愛時,魯迅表達了深深的感激之情。阿長成為他“最為心愛的寶書”的傾慕讀者。魯迅在文章結尾對阿長表達了懷念之情,期望她在“仁厚黑暗的地母”那里得到永遠的安寧。這種“感激懷念”的情感表達使得阿長的形象在魯迅筆下更顯感人至深,真實而鮮活。

通過欲揚先抑的巧妙手法,魯迅在《阿長與〈山海經〉》中通過多層次的展示,成功地突出了阿長的獨特神韻。這種寫作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刻,讀者能夠在阿長的身上感受到更為真切和具體的生命力。阿長的形象在故事中經歷了豐富的變化,為整個故事注入了更加生動和深刻的內涵。

三、深入思考、評價教育觀念

《朝花夕拾》中蘊含著魯迅對兒童教育問題的深層思考,一方面他批判封建孝道的虛偽,另一方面他提倡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評價魯迅的兒童教育觀,有助于促進學生對《朝花夕拾》的深度學習。

1.批判封建孝道的虛偽

在《二十四孝圖》一文中,魯迅以尖銳的批判態度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孝道的虛偽和偏執。通過對《二十四孝圖》中一些情節的深刻挖掘,魯迅揭示出這些孝道故事過于強調孝順,導致對孝道的虛偽追求,使其變成一種空洞的形式。

魯迅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對《二十四孝圖》中的特定情節的剖析上。例如,“臥冰求鯉”和“老萊娛親”等故事在強調孝順時,削弱了人性的真實表達。這些情節對孝道的過分渲染,使得孝行不再是一種真實的感情表達,而是變成了一種刻意追求的形式。這種虛偽的孝道觀念被魯迅批判為狹隘和不真實。

在對“臥冰求鯉”的批判中,魯迅強調這個故事中孝順的表現過于刻意和夸張,追求的是一種外在形式上的孝行,而非真實的感情。他認為這樣的虛偽追求使得孝道成為空洞的形式,失去了孝順真正的內涵。而對“老萊娛親”的批判則集中在對 人物的歪曲描繪上,魯迅認為老萊子“裝佯”的表現過于虛偽,將“肉麻作有趣”,既侮辱了孩子,又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

通過對《二十四孝圖》具體情節的深刻剖析,魯迅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偏執。他強調了這些故事中虛假追求孝道的弊端,表達了對狹隘的封建倫理觀念的質疑和批判。通過這一批判,魯迅啟示讀者要對傳統觀念進行辯證思考,不被虛偽的孝道觀念所蒙蔽,要追求更為真實和人性化的人際關系。

2.提倡游戲是兒童的天性

在《風箏》一文中,魯迅表達了對封建倫理道德和教育思想的批判,提出了游戲是兒童天性的觀點。通過自己與小兄弟的經歷以及對兒童時代的回憶,他強調了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應該有機會享受游戲的樂趣。魯迅主張兒童不應被過于嚴格的學習和教育所束縛,而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心態,人們應尊重兒童的個性和興趣,充分發展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通過對封建倫理道德和教育思想的批判及對兒童游戲的提倡,魯迅的兒童教育觀的內涵是比較清晰和深刻的。他反對封建倫理道德和教育思想的虛偽,主張人性化、現實化的兒童教育。他認為教育不應機械地強調“出息”等價值觀,而應培養兒童真實的情感和思考能力。同時,他強調兒童的天性和游戲的重要性,主張給予兒童自由探索和發展的空間,讓他們在游戲中培養自己的興趣、個性和創造力。

總體而言,魯迅透過對封建倫理道德和教育思想的質疑及對兒童游戲的推崇,展現了對兒童教育的深刻思考。他試圖喚起人們對兒童真實需求的關注,呼吁在教育中注重兒童的個性發展,摒棄虛偽和僵化的倫理觀念,這些都是值得肯定和踐行的。

猜你喜歡
朝花夕拾教育觀念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試論《朝花夕拾》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朝花夕拾》的生命解讀初探
淺議物理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對教師和學生的影響
淺析初中英語教育中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
淺談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
中職音樂欣賞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朝花夕拾》
淺析小學數學課程教育對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