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肉坨子

2024-04-27 22:07吳明忠
連云港文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坨子肉圓圓子

吳明忠

聽說“鹽城八大碗”進入全省非遺目錄,我一個在外地工作的鹽城人很是高興。其中一道菜“紅燒糯米圓”,老家叫“肉坨子”,是我孩提時代的最愛。幾十年過去了,吃肉坨子已經不是什么難事,可它給我留下的鄉村生活記憶卻沒齒難忘。

四五十年前,海邊人家生活條件普遍不好。除了逢年過節之外,吃上一頓肉都是很大的奢望,更不要想吃肉坨子了。在農村只有遇到紅白喜事的時候,主家才請廚師做肉坨子。因為這是一道硬菜,請客吃飯,桌上如果少了肉坨子,是要被親友抱怨的。

比起揚州名菜“紅燒獅子頭”,鹽城“紅燒糯米圓”制作工藝不是特別復雜。肥瘦適中的新鮮五花肉,到集市上買上三五斤,拿回來后用溫水清洗干凈。廚師先用鋒利的刀子把肉切成小塊丁子,放上點蔥姜,然后雙手并用,在砧板上把肉丁剁成肉泥。這個過程很有看頭。水平高的廚師雙刀飛舞,真有點像現在樂隊的司鼓一樣,很有節奏地把個砧板剁得砰砰帶響,弄得左鄰右舍個個曉得某人家要做大事情了。

就在廚師開始切肉剁肉的時候,其助手要按三斤肉一斤米的比例,把糯米飯做出來,裝出鍋,放在邊上晾一會兒。為什么肉坨子里面要放糯米?我想也許是肉比米貴,很多人家買不起那么多肉,肉不夠,糯米湊。離開老家后,我吃過用蘿卜、山藥、荸薺拌肉做的肉坨子,甚至還有用老豆腐和肉做的豆腐坨子,問其緣由,大都是過去老祖宗饑荒時代傳下來的。這就進一步印證了我的猜想。但是,今天的紅燒糯米圓之所以保留放糯米這道工藝,我想應該是逐漸富裕起來的人們發現,肉泥中放進適量糯米飯,恰恰起到葷素搭配、吸油解膩的特殊效果,而吃純肉做的肉坨子反而吃不出那個味了。肉剁好了,糯米飯晾好了,接下來就是和餡。除了把肉泥和糯米飯按照一個方向攪拌均勻到一起,還要敲三五個草雞蛋進去,再放點生粉,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味道更鮮,二是考慮增加結構力。

肉坨子做得好不好、水平高不高,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食鹽有沒有放得恰到好處。因為肉泥是生的,水平高的廚師一般不會用舌頭去舔嘗肉的,否則就要被別人笑話。他就憑著自己多年經驗,看肉餡多少放適量食鹽,拌勻后挑出一小塊,用鼻子嗅嗅,憑著加鹽以后的肉泥散發出的氣味輕重,就能斷定咸淡是否適中。一般來說,偏淡一點更好。因為一旦加重了,再想把咸味拔出來很難,而如果放淡了,后期在紅燒階段,可以通過加入食鹽或者醬油來彌補咸味的不足。

經過前面幾道工序后,要將拌好的糯米肉泥擱在盆里醒兩三個鐘頭,讓食鹽在肉米之間充分融化。接下來就要下油鍋煎炸了。這里面也有幾點講究。一是要等菜籽油燒開后,不能用冷油,否則就會把肉坨子炸老了。二是肉坨子要個頭適中、大小均勻,通常和一個雞蛋差不多。太大了,不好煎,太小了,容易糊。廚師先用一只手從肉泥中抓上半把,再用兩只手來回摶幾下,松軟的糯米肉坨子雛形就出來了。

輕輕往熱油里一放,肉坨子四周很快就泛出滾開的油花,肉香味也隨之飄了出來。這里有第三個注意事項,就是半熟出鍋,一般不把坨子炸熟了。因為后面還有一道工序,就是用淡淡的醬油湯煨一煨。如果前面炸得太熟,后面再煨,整個肉坨子就很容易煮爛,肉也吃起來不嫩。等到糯米肉圓在油鍋里開始往上漂的時候,就可以起鍋了??雌饋睃S燦燦,聞起來香噴噴,外酥內軟、半生不熟的糯米肉圓出了油鍋,經過計數,被裝到大瓷盆里一裝,就隨時準備著二次下鍋。

如果說前面的絮絮叨叨只是說明了糯米圓子制作過程的話,接下來就是“紅燒糯米圓子”整個加工流程的最后一環——紅燒。

農村大席,有的是幾十桌同時開飯。這就對廚師統籌每道菜的加工時間提出了很高要求。按照傳統的規矩,肉坨子是第三道菜,前兩道是燴土膘、大雞抱小雞。但是幾十桌上百個肉坨子要同時出鍋,必須在開席之前先要把糯米肉圓下鍋。工藝倒不復雜。先是把大鍋燒熱,往里面倒點菜籽油,然后放進適量的紅醬油,再加水。把水燒開后,放進糯米肉圓,用大火燒開后改小火,慢慢地煨,讓鮮美的醬油味道逐漸滲透到肉圓中去。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根據油湯的咸淡決定是否補一點食鹽進去。農村人口味大多比較重,太淡了,吃不出味來,所以廚師會稍微多放一點食鹽。旁邊準備好切碎的小蔥或者蒜苗。

等到第二道菜“大雞抱小雞”一端出去,這邊廚房里的師傅就要起鍋裝肉坨子了。因為又經過紅燒這個環節,糯米肉圓已經非常松軟,所以起鍋裝盤要特別小心,不能弄得破皮爛肉,裝出來要有型,最好從四周往中間堆,堆出一個小山的樣子,寓意主人家有金山銀山之意。還有一個注意事項一定不能搞錯。農村老規矩,一桌坐八個人,每人是三個肉坨子,總共二十四個,一個不能多,一個不能少。

等所有的肉坨子全部裝到碗里后,廚師會在每一碗上撒上少許蔥末或者蒜末。蔥蒜自然的香氣就隨著碗里的熱氣往外揮發。隨著傳菜的一聲喊,“得罪,碰??!”一碗碗個頭飽滿、有湯有貨、香飄四溢的紅燒糯米圓子,就這樣登堂入室,走上了大席,掀起八大碗的第一個高潮。

每每想到這里,有一個畫面時常浮現在腦海?;椟S的汽油燈下,人聲嘈雜,熱氣騰騰。在農村平時吃不到什么好東西,碰到誰家做事情,父母親會帶上一兩個孩子一起去吃酒席。因為人多席少,有時候能把大人安排上桌子,就顧不上小孩子。小孩子就只能眼巴巴地等在門外,或者就在附近玩。一到紅燒糯米圓子上桌子的時候,整個酒席上就像炸開鍋似的。凡是帶小孩來的父母,都要用調羹裝上第一個肉坨子,開始朝外喊?!靶《印薄靶∪印贝似鸨朔?,很快在外邊玩瘋了的小孩立刻停下來,一個個和小雞找母雞一樣,迅速溜到自家大人的身邊,麻溜接過調羹。臉皮薄的,不好意思當那么多大人面吃,端出去干。也有臉皮厚的,一到手里,三下五除二,一個雞蛋大的肉坨子眨眼間就滑下了肚子,還眼巴巴地看著桌上的大碗。帶兩個孩子來的,分給了小的,還要再分一個給大的,父親和母親有時自己只能吃一個。平時鄰里關系不錯的,或者有親戚關系的,有時會主動把自己的三個肉圓計劃拿出一兩個來,分給那些站著不肯走、吃了還想吃的孩子。

說到吃肉坨子,還有一種情況蠻有意思。有時候家里大人無法出席,讓小孩子來參加。有的人就愛捉弄孩子,等到紅燒糯米圓子上來時,就跟這個孩子說,肉坨子一人四個,事事如意。如果這個孩子真一口氣吃下四個圓子,他就哈哈大笑起來,暗地里說這個孩子沒有家教。所以,不少家長在孩子臨出門前都要和他們講,上桌子,吃圓子,一個人只能吃三個,不能多吃。也有的孩子不好糊弄。如果哪個大人叫他吃四個圓子,他就說,“你先吃四個,我就吃四個”,人小心眼多,大家全都哈哈大笑起來,直夸他真聰明。農村的這些老規矩,就在這些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代代相傳。

胃是有記憶的。在外三十多年,雖然現在衣食無憂、吃穿不愁,但還是經常想吃家鄉的紅燒糯米圓。每次回老家,母親和其他的親戚都要想方設法搞點讓我一飽口福,臨走的時候還要帶上幾十個。自從大舅舅、大舅媽從老家搬遷到連云港來,和表弟他們一起生活,只要叫我過去吃飯,不用說,一定少不了紅燒肉坨子。雖然我愛人沒覺得鹽城肉坨子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她更愛淮安山藥坨子,但她曉得我偏好這一口,十幾年前從母親和大舅媽那里學會了怎么做鹽城的紅燒糯米圓,現在已經完全出師,而且學習揚州獅子頭的做法,對工藝進行了改良,放進了荸薺,做出來的紅燒糯米圓,軟中有硬,香中帶脆,別具一格。家有賢妻,廚有美食,夫復何求?

二〇一七年春節,我在美國耶魯大學訪學,第一次一個人在國外過年,父母到連云港陪我愛人、孩子一起團聚。通過微信視頻見面,問候了家人。老母親一句話,說今年過年你吃不到媽媽做的肉坨子了,說得我熱淚盈眶。掛掉電話,一個人面向家鄉的方向號啕大哭一場,取經萬卷,來此異邦,不遠萬里,背井離鄉。當天下午,一群留學生和司馬懿老師相約聚餐,每人帶上一個菜。我憑著自己的印象,現場做了幾十個肉坨子,讓大家品嘗品嘗我家鄉的味道,贏得了一致好評。雖然品相離正宗的鹽城紅燒糯米圓還差了一些,但是這一道黃海邊上承載著鹽民們苦難記憶和美好向往的美食,也終于有機會跟著一個鹽城后裔漂洋過海,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馬克思說過,地方的,就是世界的,誠哉斯言!

猜你喜歡
坨子肉圓圓子
家鄉的肉坨子
李忠良:小肉圓繪就鄉村振興“大文章”
賣堿坨子
賣堿坨子
漳浦肉圓
清明圓子
面筋包揣肉圓
小圓子姐姐的好玩事件
小圓子姐姐的好玩事件
長鼻狗算命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