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荀子“認識論”思想及其當代意義

2024-04-27 15:41茶樹芹
新閱讀 2024年2期
關鍵詞:認識論荀子

茶樹芹

摘要:認識論思想是荀子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荀子認識論思想圍繞認識的來源、過程、目的和方法展開,得出人具有認識的可能性和認識事物的能力、感性認識階段和理性認識階段兩個過程,認識的最終目的是實踐。在此基礎之上,突出荀子可知論、虛壹而靜、“解蔽”的認識論特征。同時荀子的認識論思想奠定了中國傳統普遍知行觀和提供優秀文化的思想資源,進而在豐富社會主義實踐和中國式現代化中為彰顯人的主體性提供現實意義。

關鍵詞:荀子? 認識論? 感性認知? 理性認知

認識論是任何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人的認識活動為研究對象,能給人認識世界提供方法論指導。先秦儒家代表荀子提出了獨具特色的認識論思想,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荀子認識論思想的基本內容

認識的來源。認識的來源包括認識的可能性和承認人有認識事物的能力兩個方面。

第一,認識的可能性。荀子說:“涂之人可以為禹……今使涂之人者,以其可以知之質、可以能之具,本夫仁義之可知之理、可能之具,然則其可以為禹明矣?!奔从碇猿蔀橛?,是因為他能遵循仁義法度,所以仁義法度是可以做到的。普通人都有“知”仁義法正之“質”和“能”行仁義法正之“具”,只要做到仁義,他們就有可能成為大禹。后面荀子又區分了“可不可”和“能不能”兩種情形。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大禹,但并非路上的所有人都能成為大禹??梢猿蔀榇笥?,僅是一種理論上的可能。荀子對禹的理解,體現了對象具有可知性。荀子認為人具有認識事物的能力,客觀事物有可以被人認識的規律,但要正確地認識事物,不僅需要充分發揮人的感官的作用,而且還要通過心的作用,全面地看待問題,克服片面性。由此,荀子提出:“心何以知?曰:虛壹而靜?!奔匆屗季S活動保持高度的清醒狀態,以便全面客觀地認識掌握自然萬物和把握自然社會活動的規律。他提出虛壹而靜的認識方法,來證明人可以認識事物,具有可知性。

第二,承認人有認識事物的能力。荀子說:“以可以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無所疑止之,則沒世窮年不能遍也?!避髯诱J為人本質上具有認識客體的能力,即人能夠認識事物。他認為事物的規律是可以被認識的,如果沒有界限,即使人過上一輩子也不可能遍及所有可以被認識的事物。荀子堅持可知的唯物論,將認識的主體與認識的客觀對象進行了明顯的區別,進而將認識主體與認識的客觀對象相統一。荀子不僅肯定人能夠認識客觀事物,也指出了人的主觀認知是通過接觸客觀事物而獲得的。荀子說:“所以知之在人者謂之知,知有所合謂之智。所以能之在人者謂之能,能有所合謂之能?!避髯犹岢隽恕爸?、智、能、才”的概念,肯定了人的知識、才能是在同客觀事物的接觸中產生的,是后天獲得的,從而否定了人生而具有知識的唯心主義先驗論。

認識的過程。荀子認為,知識是人作為認識主體對客觀事物的反映,人的認識是從感覺器官對客觀事物的接觸開始的,荀子把人的認識劃分為“緣天官”或“天官意物”的感性認識階段和“心有征知”的理性認識階段。

第一,感官的感性認知。人們的認識活動是在思維與感官體驗中獲得的,也就是說,人的認識在“天官”的作用下得以實現——根據感官判斷,從外部收集各種消息。荀子所說的“天官”即“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謂天官”。耳目鼻口形是天官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人獲得感官的依據。人們由于感官體驗的不同,會對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荀子認為,唯有以感性為基礎才能以理性為導向,如此方能得到真理的理解。他說:“凡同類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碧接懥巳祟悓ζ鞴俚恼J知能力有限,只能針對其中一個方面去了解,內因與外因共同作用于“天官”的功用。感覺經驗可能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認識,無法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質。綜上,荀子已經認識到感性認識的局限性,只有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才能對事物有更深的認識。

第二,“心”的理性認知。荀子認為“緣天官”的感性認識必須受到“心”這一理性因素的影響,才會有一種更加全面的認識。在他看來,“心”即“天君”,在人的五感之中居于支配地位,從感性到理性這是“心”的歷程。荀子與孟子對于“心”的理解有所不同,孟子講的是道德之心,也就是道德的主體性,而荀子講的則是一顆知、慮、思、辨、識的心靈,是一種認識的主體。荀子認為,只有感覺才能把所有的信息都回饋給“心”,讓“心”起到征知的功能。荀子說:“征知則緣耳而知聲可也,緣目而知形可也,然而征知必將待天官之當薄其類然后可也;五官薄之而不知,心征之而無說,則人莫不然謂之不知,此所緣而以同異也?!毙闹俚摹罢髦笔侵咐硇钥疾炜陀^事物的過程,它來源于感性認識而高于感性認識。這個過程需要分析、比較、判斷,讓感性認識更進一步上升為理性過程。心對感官有一種綜合的影響,讓感性認識更進一步上升為理性過程。

認識的目的。在知與行的關系上,荀子認為“行”比“知”更重要。在他看來,“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之而止矣”。他一直強調學以致用,言行一致,重視實行。強調了“行”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指出只有通過行動才能真正明于事理。如果只是聞見之知而不付諸實行,知識再多也不解決問題。因此,知之不如行之,行高于知。認識只有通過行,才能明白事物的道理,檢驗認識的真偽。所以,“知明而行無過”,行是行其所知,它不是盲目的,而是自覺的,它是受知的指導,而非脫離知的。只有認識上達到了正確,懂得了事物的規律,才能保證行動不會出現失誤和過錯。因此,荀子提出了“知有所合,則為聰明”的觀點,判斷真理的標準,就是看主觀臆斷與客觀相符,相符則為真,不符則為謬誤。

認識的方法。荀子認為,人的知識和才能不是天生固有的,而是通過后天的勤奮學習、良好教育與環境的影響獲得的。所以,荀子指出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專心致志地學習,就可以做到后來居上。他反對死詩書和雜而不專的學習方法,認為學習的目的是完善自身道德。他強調“學不可以已”“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樓”,即學習要博覽群書,篤行不怠。荀子于《勸學》中論述了學習方法,包括堅持不懈地學習、專心一致地學習、思考與學習相結合等。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人們增長知識、提高才能,避免犯錯誤。通過學習,人們可以打開知識的大門,追求更高的境界。他指出,古代典籍記載的都是死知識,僅僅學習書本是不夠的,學習最簡便的方法則莫過于向良師益友學習。要獲得全面的知識,還要向自然界學習。

荀子認識論思想的特點

圍繞荀子認識論的基本內容,通過對“解蔽”“正名”“儒效”各篇的解讀,可以將荀子認識論思想的特點概括為可知論、虛壹而靜和解蔽的思維方法。

可知論。荀子提出了“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即人之所以能夠認識事物,是人的本性;事物可以被認識,也是事物的規律。這一論述不僅表明了人作為認識的主體具有認識的能力,且物作為認識的客體因為有內在規律而能被人所認識。至于人如何才能認識客觀事物,荀子在《正名》中提到:人生來就具有認識事物的能力,叫作知覺;知覺和已知的事物相符合的叫作知識;人類所擁有的處理事情的本領,叫作本能;本能和處置的事物相適合的叫作才能。荀子認為當主體的認知能力接觸到客觀的外在事物時,就會出現認知,他肯定了知識和才能是從客觀性中得到的,人是可以認識事物的。

虛壹而靜。荀子指出,要正確全面地認識事物,必須根據正確標準對事物各個方面的觀察作出判斷,這個標準就是“道”。要想正確地認識道,就要運用“虛壹而靜”的方法。荀子說:“虛壹而靜,謂之大清明。萬物莫形而不見,莫見而不論,莫論而失位。坐于室而見四海,處于今而論久遠,疏觀萬物而知其情,參稽治亂而通其度,經緯天地而材官萬物,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毙牟⒉皇菦]有記憶的,因為人的感官能夠產生知覺,有知覺就有記憶,而記憶是藏在心中的,但心還有所謂空虛,它不會因為已有的知識而阻礙接受新的知識,這就是“虛”;心可以在同一時間內認識許多東西,但是心有其專一之處,不會因為對一種東西的認識而阻礙對另一種東西的認識,這就是“壹”;心并不是不活動的,但心有所謂的平靜,它不會讓夢幻和煩亂來干擾認識,這就是“靜”?!疤撘级o”強調了人類探索事物本質和規律時,虛心、專一和冷靜的重要性。虛心能夠全面地分析事物;專心能夠全面地思考問題;靜心能夠深刻地發現問題。只有具備這些品質,才能更好地認識世界,解決問題。

“解蔽”的思維方法。蔽塞之見,害國誤民。商紂王被妲己、飛廉所蒙蔽而不賞識微子啟,因而使自己思想惑亂而行為荒唐,誤國殃民。君主受偏見蒙蔽,治國上采取了錯誤的行為,因而蔽塞之禍就成為國家覆滅的重要原因。人們在認識中避免主觀偏見和片面性就是“解蔽”。對此,荀子首先指出了什么是“蔽”。從主體方面來說,“蔽”是指人受自身情欲、好惡的干擾,而對客觀事物不能全面認識,因而失之于一偏;從客體方面來說,事物千差萬別,同一件事情又有不同的側面,這些相反的側面互相遮蔽,導致人們不能全面認識事物,因而產生蔽塞。這些蔽塞,是人們在認識事物中經常會出現的共同問題。荀子說:“欲為蔽,惡為蔽,始為蔽,終為蔽,遠為蔽,近為蔽,博為蔽,淺為蔽,古為蔽,今為蔽。凡萬物異則莫不相為蔽,此心術之公息也?!闭J識上受到蒙蔽的人,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往往會形成錯覺,失去正確的判斷力,將假相當成真相,這是認識上產生片面性、受蒙蔽的原因。荀子認為,防止認識上的片面性,就要在對事物的認識中,去掉個人的好惡和偏見,做到“無欲、無惡、無始、無終、無近、無遠、無博、無淺、無古、無今”,列出事情的所有相關方面,對資料有全面地了解,根據客觀事實,有根據地進行綜合分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清事情的真相。

荀子認識論思想的當代意義

荀子的認識論思想奠定了中國傳統普遍知行觀的基礎,它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有著諸多共通之處,這也為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結合奠定了基礎。整體而言,荀子的認識論思想豐富了社會主義實踐中的認識論、方法論資源,對在中國式現代化中彰顯人的主體性具有理論和現實意義。

理論意義。首先,奠定了中國傳統普遍知行觀的基礎。中國傳統哲學中,“知行關系”問題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在這個問題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知”與“行”的概念。其中,“知先行后”“行先知后”和“知行合一”是三個最重要的思想。荀子認為人們天生具有學問,有了“知”,自然就有了“行”;反對“知先行后”,主張以“行”求“知”;將“知”和“行”視為同一事物的一體兩面。荀子非常注重實踐,注重“知”和“行”的聯系,其思想在當今仍有重要價值?!皩W以致用”是一種科學的實用主義的思想方法,它包含了一種重視實踐和崇尚實踐的精神品質?!翱照務`國,實干興邦”,只講理論,不講實際,就是空想和紙上談兵;而只重視實踐,忽略了理論,這種做法難免會有盲目性。因此,只有將理論和實際聯系起來,才能使人對自己的工作有正確的理解,從而使自己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其次,為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國化提供了優秀文化的思想資源。荀子認識論是其哲學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對諸家認識論的批判性吸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經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可以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豐富的思想支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有效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荀子對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關系問題的剖析,揭示了理性認識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完善的。他克服了墨子認識論思想的經驗主義缺陷,認為理性的理解高于感性的理解,這一思想對于發展古代唯物認識論有著積極的作用。荀子注重知識和實踐的互動,強調知識和實踐的統一。因此,荀子的認識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一部分,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礎。

現實意義。首先,豐富了社會主義實踐中的認識論、方法論資源。荀子認識論的中心是“實踐”,也就是“認識的目的在于推動實踐”。荀子認為實踐比知識更重要,人們需要從歷史和經驗中吸取教訓。只有具有正確的認識,懂得了事物的規律,才能保證行動不會出現失誤和過錯。荀子的“以實踐為導向”的認識論,促進了“以實踐為導向”的理論創新。荀子的“解蔽”認知方式強調人們必須拋棄自己的偏見,用一種不偏不倚的心態來對待新的事物,以實現對事物準確、完整的了解。在當今多元化的世界中,我們需要消除認知的偏頗,以均衡的認知方式來獲取知識,實現認知的“大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色發展的重要性,通過盤活山水資源、培育綠色產業體系等手段實現綠色崛起,釋放生態紅利,提高生態自覺,并產生溢出效應。這是豐富社會主義實踐中的認識論、方法論資源的重大體現。

其次,在中國式現代化中彰顯人的主體性。認識論中的主體性是指實踐中人的主體性,主體和客體是認識過程中的兩個重要因素。舊唯物主義沒有認識到主體的主觀能動性,把認識主體看作是不相干的存在。在認識過程中,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主體對客體進行認識和改造,客體反過來又影響主體的認識活動。因此,正確理解認識論中的主體性對于認識活動具有重要意義。荀子的認識論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肯定了人天生就具備的認識事物的能力。他雖有“主性惡”之說,卻更注重“化性起偽”。荀子的這種思想在現代社會中也有著很高的價值,他激勵人們不要坐以待斃,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奮斗,積極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讓自己的知識更加充實,從而實現自我價值。中國式現代化注重發揮人民的主體性和磅礴偉力,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和挑戰,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參與,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越不過的坎?!毙轮袊闪⒁詠?,中國人民以主人翁姿態投入到新中國的建設中,共同努力,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自身的一份力量,實現每個人的主體性。

作者單位:大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參考文獻

[1]葉紹鈞選注,宛志文校訂.荀子[M].武漢:崇文書局,2014.

[2](戰國)荀子著.孫安邦,馬銀華譯注.荀子[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3]王先謙.荀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8.

[4]夏甄陶.荀子的認識論述評[J].學術月刊,1979(4):60-67.

[5]吉興.解蔽與成圣:荀子認識論新探[J].河北學刊,2004(5):190-194.

[6]溫海明.荀子心“合”物論發微[J].中國哲學史,2008(2):27-33.

[7]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21-07-02(2).

猜你喜歡
認識論荀子
馬克思意識形態批判闡釋的認識論困境及其終結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天人觀研究述論
《荀子》的數學成就初探
荀子知性思想初探
荀子的“王道”觀念
基于信息技術哲學的當代認識論研究
從《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看馬克思認識論的變革
“主旋律”:一種當代中國電影觀念的認識論
和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