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要做到“五有”

2024-04-27 12:34李芬
云南教育·中學教師 2024年3期
關鍵詞:五有法治道德

李芬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厚植愛國情懷,培育時代新人?我認為要做到“五有”:有人、有料、有趣、有變、有效。讓我們一起走進思政課,聚焦課程思政,落實立德樹人!

一、課堂“有人”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怎樣做到“以生為本、以學為主”,體現生命的成長、健全人格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貫徹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基本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教師的“教”轉化為學生的“學”,將課堂教學的過程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設置具體、明確的目標,切合教材和學生實際,從學生生命生長的需要出發,真正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如在教學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三課《發現自己—認識自己》一課時,可播放視頻《夜郎自大》、漫畫《騎驢》、乒壇藏獒—張繼科等豐富多彩的材料激發學生興趣。通過討論探究讓學生明白:人貴有自知之明,我們要認識自己,正確對待別人的評價,做更好的自己,做有智慧的人。

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重視課堂情境的創設。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學習,讓學生進行對比、歸納總結,將所學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如教學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四課《友誼與成長同行—和朋友在一起》時,可從學生感興趣的《哆啦A夢》視頻引入,再結合學生喜歡的“朋友圈”,假設三千多年前的孔子發朋友圈,文案中一定有這樣一句話: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通過“曬曬我的朋友圈、認識友誼的力量”讓學生明白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非常大,懂得友誼的重要性,感受友誼的力量,學會與朋友建立真正的友誼。積極尋找朋友,把握交友原則,善交益友,不交損友,使學生不斷擴展的“朋友圈”變得更加干凈。通過“以生為本”的教學,緊緊圍繞健全人格的核心素養目標展開,為目標服務,教學過程中有拓展、有延伸。

二、課堂“有料”

“有料”就是要開發、整合、利用好課程資源。道德與法治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的真實生活為基礎,增強內容的針對性和現實性,突出問題導向”。道德與法治課程本身就是以學生的真實生活為基礎的學科,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開發、整合、利用資源,大單元教學、跨學科學習活動有必要成為普遍的教學樣態。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開發和利用相關的教育教學資源輔助教學,充分利用教師自身的經驗積累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真實的情境,讓學生自主體驗、感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家的意味》一課時,充分整合各種課程資源,用《偷偷回家的瞬間》視頻、春運照片、老母親狀告兒子影片片段、孔子家訓、學生情景劇《方便面》表演等資源,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來解讀家的意味,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問題“為什么要孝敬父母?怎樣孝敬父母?”讓學生學會尊重理解父母,謹遵父母教誨,學會與父母溝通,牢記父母恩情,用行動表達孝心。在教學中,可從學生最熟悉的生活領域—“家”入手,通過溯“家”之源—品“家”之愛—行“孝”之舉三個環節,幫助學生領悟“家”的內涵,深刻認識中國人的“家”,明白家庭交往中的家庭文化、優良家風和相關權利與義務,讓學生知道盡孝應在當下。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課堂由“講堂”成為“學堂”。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課是立德樹人關鍵課程的德育功能,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讓學生體味愛、傳遞愛、孝敬父母和長輩,在生活中用實際行動表達孝心,這是一切美德的生長點。整堂課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分享感悟,激發學生從愛自己的家、愛父母到愛別人、愛國家的情感,厭惡生活中的不孝行徑,從而提升學生的道德理解力和判斷力,培育家國情懷。

三、課堂“有趣”

“有趣”的課堂就是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習動力、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提升學習效果的課堂。道德與法治課堂不是枯燥無味的說教,應該做到“有趣”,讓學習變得輕松有趣,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探索中成長,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愉悅和滿足。

有趣的課堂能“有趣”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應該是這樣的:教學方法生動有趣,互動性強。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容比較抽象和理論化,因此教師需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例子來解釋這些概念。同時,借助多媒體手段如視頻、音頻、圖片等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故事,設計一些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感,讓學習變得更加有趣和生動,學生在輕松、愉快和自信的互動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如在學習九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關心國家發展》一課時,通過歌曲《我和我的祖國》和視頻,讓學生了解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通過視頻《自豪中國人》、《趕考路》、漫畫、圖片、材料等引導學生認識取得偉大成就的同時,要正視存在問題,不因存在問題而對祖國未來發展失去信心,應積極、努力解決問題、應對挑戰。通過學習,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提高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關心國家發展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對國家發展充滿信心。有問題,就正視,去應對,去解決!新的趕考路上,不負韶華,勇于擔當!

“有趣”的道德與法治課堂還是這樣的:與學生現實生活緊密聯系,有創新、有情感共鳴。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緊密相連,融入一些創新性的元素,如翻轉課堂、情境模擬、小品表演等,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挑戰。教師通過情感引導,例如,通過分享感人故事、自己的情感經歷等,讓學生產生共鳴,增強課堂的感染力。教學中引入時事新聞、社會熱點話題等,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以禮待人》一課時,結合疫情防控期間從見面握手到《中國禮》的興起,把上課前傳統的“師生問好”改為師生互行“拱手禮”,讓學生體驗文明有禮的樂趣,從小樹立文明有禮的意識和行為習慣。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觀看相關視頻,思考、討論、對比“最萌鞠躬禮”、“父母的教養”、新聞資料等活動,再采用心理健康教育中獨具特色的“冥想盤復”進行課堂小結,整堂課趣味橫生。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課堂中不知不覺就對以禮待人的表現留下了深刻印象,知道了文明有禮的重要性,進而在生活中自覺踐行文明有禮的行為,做文明有禮的人。

四、課堂“有變”

“有變”說的是一堂課的每一個環節往往是“出乎意料”的,是隨機的,是“應變”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動態生成”。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要做到因勢而變,即議題設置要精巧、知識概念導入要平實、理論闡釋要生動,還要做到:理論知識的講解有血有肉,道德教育的滲透潤物無聲,讓師生在變化的課堂中共享教與學的愉悅。

“有變”的課堂是有生成、有張力、有靈氣的。我們面對的是多元的、變化的、活生生的人,既然人是活的,就不能刻板遵守預定的教學方案,而要根據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景來調整教學預案,善于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積極運用小組研學、情景展示、議題研討、課堂辯論等方式組織課堂教學。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誠實守信》一課時,可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感受所在學校的校園文化,尋找誠信影子。緊接著觀看“三鹿奶粉”的相關視頻,讓學生談感悟,再讓學生通過情景體驗,感受榜樣的力量,最后讓全班學生大聲朗讀《我和誠信有個約定》、倡議書等活動,在變化多樣的情境中,潛移默化讓學生懂得了要說老實話,辦老實事,真誠待人、信守承諾,要樹立誠信意識,運用誠信智慧,珍惜誠信記錄,在生活中落細、落小、落實,做誠實守信的人。

又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善用法律》一課時,整節課并不是老師預先完全設計好的,而是在課堂中有教師和學生真實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維和能力的投入,是一個互動生成的過程。通過“怎么維?依法維!”“斗不斗?怎么斗?”等議題的拋出,學生積極研討,踴躍發言,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在議題研討的過程中,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的生成,學生積極研討后,懂得了依法維權的途徑、訴訟的種類,在保全自身、減少傷害的前提下,見義勇為、見義巧為、見義智為!這樣的課就是“有變”的課、豐實的課。

五、課堂“有效”

我們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學生都積極參與并主動學習了嗎?在整節課中,所有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體現在學生的積極參與、理解和掌握核心內容、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等方面。

為使課堂充實、有效,整個教學過程中人人有事做,教師需要設計富有吸引力的教學活動,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尊重他人》一課時,以歌曲《聽我說謝謝你》引入課題《尊重他人》。讓學生觀看董卿跪地釆訪許淵沖先生的視頻,從中思考得出:尊重他人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通過司機斑馬線禮讓行人、小朋友給禮讓司機鞠躬的視頻,讓我們感受尊重他人帶來的良好心理體驗,懂得尊重對個人和社會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學會尊重每一個人。在生活、學習中能夠以自己的行動學會關心、尊重、寬容、理解他人,樂于助人,與人為善。學會換位思考,欣賞他人,平等對待他人,并拓展到尊重社會、自然、歷史……

又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我對誰負責,誰對我負責》一課時,從一張圖片“你愿意做小孩?還是做大人?”引入—《我對誰負責,誰對我負責》,通過汶川地震中救災戰士轉移兒童的故事讓學生了解責任的含義和來源,知道不同角色承擔不同責任,承擔責任的意義,理解對自己負責和對他人負責的關系。通過視頻“父親送兒子上學,拎行李箱吃力上臺階,兒子全程玩手機”的視頻,讓學生區分負責任的行為和不負責任的行為,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明確自身應該承擔的責任,增強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感。對履行社會責任卻不言代價和回報的人心懷感激之情,并努力向他們學習,因為“有責任有擔當,青春才會閃光?!?/p>

總之,要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必須改變我們的教學行為,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做到“有人、有料、有趣、有變、有效”,告別枯燥乏味的說教,增強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把新課標與教材使用、教學實際融合起來,以五大核心素養為導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思維能力,真正提高課堂效率,進入道德與法治課程育人新境界。

猜你喜歡
五有法治道德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做“五有”教師,打造思品課的情感教學
做一個“五有”的管理者
用道德驅散“新聞霧霾”
治理下的法治與法治下的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