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韌性防控:高校應對風險社會挑戰的新思路

2024-04-28 05:41彭可可,楊兆青
北京城市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風險社會

彭可可,楊兆青

摘要:風險社會下的高校陷入應對與管理瓶頸期,通過韌性理論應對風險社會的沖擊是高校的新思路。韌性防控強調高校應對風險的抗逆力、修復風險的恢復力以及與風險共生的適應力。在該理念下,高校應堅持黨組織引領,優化高校綜合治理體系以及塑造高校風險防控意識。以達成“風險前期抵御-風險中期恢復-風險后期鞏固”的防控體系,應對當下校園危機與防范高校未來風險,建設習近平新時代下的“平安校園”。

關鍵詞:風險社會;高校治安;韌性防控

中圖分類號:C91;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4513(2024)-01-078-05

校園安全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前提和保障,建設“平安校園”是貫徹二十大精神,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保障校園安全的決策部署,更是落實《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重要任務[1]。 風險社會下,校園安全的防范主要依賴對于風險的感知與防控,高校風險防控實質上是社會風險理論在高校中的具體運用,是當下高校新的防控思路和方法。目前,我國高校風險防控理念與體系研究多在于廉政、財務等局部制度層面的討論與調整。在應對云譎波詭的風險社會時缺乏思維模式上的重新思考與建構,致使我國校園安全防控仍存在漏洞與不足,尚不能滿足國家建設安全高校,推進高校治理的管理需要。高校迫切需要找準根源所在,全面梳理應對風險社會挑戰的新思路。

一、高校應對風險社會沖擊存在的困境

(一)風險具備復合型與隨機性的特征

風險社會視閾下,“人”成為高校安全中的重要環節和末梢神經,易導致“牽一發動全身”事件。英國學者吉登斯認為,風險的結構從自然風險占主導地位逐漸演變為人為的不確定性占主導地位[1]?,F代化推進了文化的進步與技術的變革,中國的現代化頗具成效,帶來物質與信息的極大繁榮。高校面臨更多的社會沖擊和文化沖擊,其中“人”作為各項沖擊的承載體,在風險社會中,同時遭受人身風險、心理風險、經濟風險與意識形態的風險。這些風險超出了傳統風險觀念中以組織、策略為主且具備“經驗性”“可預估”特征的風險范圍,充滿了復雜性與不確定性。其具體的表現形式例如大學生面臨的心理不適、校園網貸及意識形態滲透的風險[2],大學生就業壓力風險,再如高校管理人員專業性與能力不足,對突發事件脆弱應對,校園安全出現缺口,應急管理缺乏現代化的升級,更有部分高校教師和團隊受到多元意識形態的影響[3],出現輕集體主義“精神教育”和重利己主義“精英教育”等現象。種種類似風險具有初期的強隱蔽性與后期爆發的必然性,對當下我國高校校園帶來沖擊。

(二)高校風險應對模式面臨瓶頸

充滿隨機性的復合型風險給高校傳統的風險管理模式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一方面,高校既有的風險管理著力點多放在內部機構的管理層面,例如組織建設、財務管理制度建設以及災害應急模式建設,對復雜多變的以意識形態風險為例的外部風險的關注力度不夠。另一方面,在思路上注重對已發生的風險進行后置性的“運動式治理”。此種“打補丁”式治理雖效能體現快,但缺乏對風險的提前預警,且隨著治理熱度的下降,易出現復發的危險。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國家安全的當下,高校積極與公安、綜治、衛生健康、應急管理等部門密切合作,不斷健全學校安全制度規范,強化各項管理措施,完善安全防控體系。但風險應對實踐層面的問題也顯示出高校風險管理的“瓶頸期”,即制度發展完善到一定層面,進入到停滯不前的期間,需要有新的模式與跨越,才能得到高校風險應對的新發展。

風險社會下的高校安全進入了以“人”為多方沖擊承載體的狀態,該狀態下的風險具備復合性與隨機性的特征,高校既有的傳統單一化的風險應對與管控模式無法有效防范。而作為強調對城市的管控以及對社會風險的應對新思路,“韌性”概念多被提及,它用以描述各類主體面對外界風險和擾動時所具有的抗壓、恢復和持續發展能力,指代目標系統在受到外來的沖擊和風險之后恢復到原來狀態的能力,其概念對于當下高校應對風險社會帶來的沖擊有很好的借鑒。

二、高校應對風險社會挑戰的新視角

韌性(resilience)也被稱為“彈性”、恢復力、抗逆力,用以描述各類主體面對外界風險、擾動時所具有的抗壓、恢復和持續發展能力。該概念最初運用在工程學中,后來多被用于生態學中,在韌性理論的研究發展中,社會學領域也運用其來構建對城市管控和風險應對的新思路。

在韌性防控的概念下,高校應對風險社會的關注點在于對視角和思路的厘清。韌性防控要求高校在面對具備復合型風險時,應具備抵御風險的抗逆力、修復風險的恢復力以及與風險共生的適應力,以達成“風險前期抵御-風險中期恢復-風險后期鞏固”的應對體系。

(一)高校應對風險沖擊的抗逆力

抗逆力構建風險前期的抵御系統。作為人類現代化發展推進到特定階段的產物,風險的大規模和結構化在不確定的因素下加快發酵。具體來看,當前高校人多事繁,為防范風險,各項規章制度層層加碼,但在系列“填充型”制度的堆砌下,高校并沒有越來越受到我們的控制[4]。失效的防控手段和過時的管理政策反而凸顯著風險的普遍性和不確定性??鼓媪χ复鷤€人、組織、社會容忍、吸收、應對和適應各種環境和社會威脅的能力,抗逆力的塑造可以提高高校抵御外部風險沖擊的前期抗擾能力,防止風險肆虐下的秩序崩壞。這要求高校具備抵抗風險的基礎能力,包含了校園安全防范的制度層面與機制運行層面。前者包括既有的防護體系的完備程度,后者強調高校組織的政治動員能力。不同于傳統社會,現代風險的隨機性要求高校的防控保持在線狀態,在風險的沖擊下能依托既有的體系保證“上通下達”的通暢性。高校的日常管理制度與指揮機制應嚴密而靈活,在風險發生的第一時間有效運作,控制風險高發勢頭,將風險納入可控范圍,避免管理失控。

(二)高校修復風險的恢復力

恢復力塑造風險中期的恢復系統。在破窗理論視角下,風險帶來的缺口和危機,要在第一時間處理,及時補漏,以避免危機的擴張與惡化。當下高校備受關注的總體安全較好,而被忽視的局部安全隱患較多,這是典型的破窗場景,也體現了高校對恢復力的忽視與空缺。

韌性治理視角下的思路是,在風險缺口出現時,便應當有靈敏的反應與快速的修復,這強調的是高校應對風險的恢復力?;謴土σ蟾咝T诘钟鶄鹘y風險的基礎之上,能有效結合現代社會風險特點對原有防控模式的改革,使受到沖擊的高校能夠從風險中恢復秩序。該防控模式的改革應緊密切合現代化科學性導向,使之與制度層面的新觀點和技術層面的新媒介聯合。例如高校與多部門聯合的資源整合性治理思路、及與地理信息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大數據、云計算和社會計算等現代治理技術深度融合的風險應對措施。這些風險應對流程的再造與職能的重塑是學習和創新風險防控經驗的過程,是高校修復風險恢復力核心所在。

(三)高校與風險共生的適應力

適應力搭建風險后期的鞏固系統。一些學者提出現代社會中的安全與風險無法達成長期平衡,二者永遠處于一種緊張狀態。新的風險不斷涌現,高校在防控的同時應具備與風險共生的意識,需理解校園安全的多維網絡風險主體及人事物風險客體不僅時刻處于風險狀態,且牽一發而動全身。韌性防控語境下,適應力是具備對防控體系的掌握,是對潛在威脅的清醒研判,是堅定不動搖的原則塑造。適應力要求高校在修復風險之后,對防控經驗的總結與防控語境的重塑,使高校逐步適應風險社會并與其共生。例如西方不斷升級的意識形態滲入,潛藏在高校的國家安全隱患,這些對防控經驗的總結與風險防控語境的重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搭建防控主客體層面的“共識”。即塑造校園風險認知體系與校園風險防控文化,讓其進入高校日常生活語境,實現校園風險的“全周期管理”,這是高校提升風險適應力的保障。

在傳統安全防控中,高校因其主體單一和制度周全的特點,被視作有安全保障的穩固封閉環境。但是風險社會的迭代,使高校逐漸成為危機連鎖反應的一環,并承接著風險演變后果,成為社會危機的多發場所。韌性防控理論強調內生性的防控思路,提出打造高校應對風險的抗逆力、修復力和適應力,韌性治理對化解高校當下和預防未來危機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三、韌性防控視角下高校應對風險的

實踐在調試風險社會安全防控思路的背景下,當下高校應對風險的工作實踐應從“消除風險”轉向“防范風險”。在政府對國家安全的內涵擴大與社會風險防控的不斷完善下,高校在主客體各緯度的韌性防控經驗得到總結與優化(見圖1)。圍繞理論的思路,在具體層面,高校防控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堅持高校黨組織的引領

黨建引領,發揮高校黨委的組織與動員力量。韌性防控視角下,校園對風險的快速應對是首要條件。該條件需要高校完備的組織體系與動員力量,以構建良好的頂層設計與傳達體系。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教育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辦好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首先,高校應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體制優勢,強化黨委領導與校長負責有效契合的運行制度[6],以提高高校內部治理效能的執行力。其次,高校應積極完善黨建工作,使高校各部門、各組織以及教職工隊伍及學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一致,牢牢把握黨對高校的領導權。然后加強高校黨建理論創新,完善高?;鶎狱h組織建設,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量,優化基層黨建質量;最后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增強師生黨員政治、思想、理論和情感認同,強化師生黨員的隊伍建設,為高校應對風險打造有強大規劃力和執行力的系統。

(二)優化高校綜合治理體系

內部加固,建設風險防控的韌性校園生態。韌性防控強調高校在應對風險中的自我恢復,致力于推進原有內部管理的創新與改革。在面對新時期校內外風險的沖擊時,高校的綜合治理體系首先應主動回應風險進行優化升級。一在制度觀念上注重以人為本,建立前置性校務服務與師生保障體系。將師生的問題與需求解決在萌芽階段,構建以“最多跑一次”理念為例的便捷校務服務體系,打造和諧師生、高校與教職工,以及高校與學生關系。二在運行措施上強調效率至上,運用信息化手段對高校風險隱患進行預先識別、快速反應和精準打擊。高效處理風險問題能有效降低“牽一發而動全身”事件的發生,抑制衍生風險的持續發酵趨勢。信息化是當今世界推動社會變革的重要引擎,隨著教育信息化政策出臺,高效運用信息化新理念對傳統的高校管理模式進行變革與創新[7],提升風險應對速度和效率。三在組織管理上重視隊伍建設,提升人員的綜合素質和福利待遇,打造穩定高效的治理團隊。高校綜合治理體系的優化可以為風險社會做好充分的應對準備。

(三)塑造高校風險防控共識

思政融合,打造師生參與的風險防范共識。韌性防控思路注重全系統的互動,強調防控重心的下移,致力于以高校中的老師和學生以“人”為根源性防控焦點,通過意識形態層面規訓,塑造風險防控共識,讓師生自覺地形成自我抵御風險機制。在這個過程中,高校應將風險防范與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培養高校師生的風險防控權責意識和危機意識。在這個過程中,一是強調通過技術創新推動傳播。借助“線上+線下”的模式,對現實和網絡社會進行雙向滲透宣傳,加強對校園媒體力量的整合與運用;二是通過轉變風險防控宣講理念。由“大水漫灌”變成“精準滴灌”,讓參與者成為主體,使實用性與實踐性成為主題,將風險防控意識與實踐融入思政課程體系,重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開啟“風險防范”理論宣講和實踐活動,塑造防控共識;三在于搭建防控宣傳組織與團隊。高??烧闲<墸杭墸瓕W生組織各層級宣傳部門,進行日常的管理宣講與重要安全事件的通報,使宣傳成體系,工作有平臺。

參考文獻:

[1]詳見新華社:《全國校園安全專項整頓會議召開》http://www.news.cn/2021-10/22/c_112798510.htm.

[2]安東尼·吉登斯.現代性的后果[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109-110.

[3]周健.風險社會視域下我國大學生面臨的社會風險問題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9(8):106-112.

[4]郝勇.新時代高校教師意識形態能力建設論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4):11-13.

[5]易承志,龍翠紅.風險社會、韌性治理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J].人文雜志,2022(12):78-86.

[6]文新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應成為我國高校發展的體制優勢[J]. 思想理論教育,2014(3):75-78.

[7]成洪波.信息化促進高校治理現代化的路徑創新[J].中國高??萍?,2019(11):4-7.

Resilienc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New Ideas for?Universities to Respond to Risk Social Challenges

PENG Keke, YANG Zhaoqing

(1.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38, China;2.Shandong Police College, Jinan, Shandong 250200, China)

Abstract: Universities in the risk society are stuck in a bottleneck period of coping and management, and it is a new way for universities to respond to the impact of the risk society through resilience theory. Resilienc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mphasizes the resilience of universities to deal with risks, the resilience to repair risks, and the adaptability to coexist with risks. Under this concep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dhere to the guidance of party organizations, optimize the comprehensive governance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hape the awareness of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achieve a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of “early risk resistance, mid-term risk recovery, and risk consolidation in the later stage”, we will respond to the current campus crisis and prevent future risk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build a “safe campus” under Xi Jinpings new era.

Keywords:risk society; public security in universities; resilienc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責任編輯:侯凈雯)

猜你喜歡
風險社會
強制個體化的風險:女性自我認同危機與生活困境
全球治理下的外層空問國際環境法治問題
風險社會背景下大學生安全意識及防范能力調查
風險社會理論范式下中國“環境沖突”問題及其協同治理論
論風險社會下生態文明建設中新聞媒體角度的塑造
我國非政府組織參與公共危機治理的路徑分析
我國非政府組織參與公共危機治理的路徑分析
煤化工企業外部風險溝通模式探討
天津“8·12”事故的傳播圈層與響應路徑研究
網絡輿論的異化及善治:基于風險治理的視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