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盈余管理視角下股權激勵業績考核條件設計研究

2024-04-28 09:19李鈺劉立燕
財務管理研究 2024年3期
關鍵詞:股權激勵盈余管理

李鈺 劉立燕

摘要:在股權激勵實際應用過程中,管理層可能會在利益誘惑下操控盈余,以達到解鎖條件。以Y公司為例,通過研究其股權激勵期間的年報發現,該公司可能通過管理費用、管理投資收益、放寬信用政策等盈余管理行為達到解鎖條件,從而影響公司長期戰略目標的達成?;诖?,提出股權激勵方案的優化建議,以為其他企業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股權激勵;盈余管理;業績考核條件

0引言

股權激勵方案通常由企業預先設定業績考核標準、服務期限和其他附加條件等,在實際達成這些條件后,激勵對象就可以預先確定的價格和條件購買本公司一定數量股票。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管理層可能會在利益誘惑下操縱盈余,以滿足解鎖條件,取得相應的股份。因此,如何合理設置股權激勵計劃的解鎖條件,使其既能起到應有的激勵作用,又能盡可能避免盈余管理行為,值得探討。本文通過對Y公司的股權激勵方案進行分析,研究其盈余管理行為,探討股權激勵方案的優化建議,使企業在達到股權激勵效果的同時,減少盈余管理的空間,希望為相關企業股權激勵方案設計提供參考。

1文獻回顧

1.1關于股權激勵的兩種觀點

最優契約理論和管理層權利理論是股權激勵領域兩種不同的觀點,它們對于解釋和評估股權激勵方案的效果和合理性提供了不同的角度和側重點。

最優契約理論基于經濟學的角度,注重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設計出最優的激勵契約。最優契約理論認為,股權激勵計劃可以有效地與最優契約相結合,通過設計激勵契約促使代理人的行為與委托人的利益和風險一致,保證代理人在達成委托人目標的同時最大化自身收益[1]。同時,股權激勵增強了契約的激勵機制,管理層持股可以減少管理層和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豐厚的股權激勵促使代理人更好地履行職責、增強自我約束能力、重視企業長期價值最大化,從而減少通過機會主義行為謀取利益的行為[2]。

管理層權利理論關注的是管理層在公司治理中所享有的權利。Bebchuk等[3]指出,管理層能夠利用其手中擁有的權力進行尋租,影響董事會和薪酬委員會的決策,從而使個人利益最大化。此時股權激勵計劃的順利實施對公司治理結構的合理性有很高的要求。股權激勵計劃可能導致代理問題加劇。隨著股權激勵強度的增加,管理層逐漸獲得企業控制權,出于聲譽與行權獲利的需求,可能利用其權力謀求私利,損害股東利益。因此,對于股權激勵計劃的設計和實施,需要考慮如何平衡管理層的權力和股東的利益,以免制度設計給管理層過大的權力而帶來不良后果。

1.2股權激勵與盈余管理

Lo等[4]通過對美國3 000多家上市公司進行實證研究后認為,盈余管理是出于管理層的私利考慮,管理層可能通過過度或不當的盈余管理行為來滿足其個人或團隊的激勵和獎勵需求,損害投資者利益[5]。高云梅[6]認為,由于契約不完備,股權激勵很容易成為企業管理人攫取個人利益的“導火索”,利用盈余管理手段粉飾企業經營業績,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程穎和史書琪[7]基于“逆向”期望理論研究發現,當盈余管理的收益和實施盈余管理的可能性都處于較高水平時,高管具有強烈的盈余管理動機去操控利潤。劉銀國等[8]發現,管理層盈余管理的意圖會因為具有激勵性質的股權激勵計劃的實施而得到進一步增強,且盈余管理程度與股權激勵條件有很大的關系。

從影響因素方面來說,肖芳等[9]從行權考核指標設計角度切入,研究我國股權激勵與公司盈余管理行為。研究表明,管理層權力大小和股權激勵比例與盈余管理程度有關聯且呈正相關性;經理人以盈余管理為目的進行真實經營交易活動,壓低考核基期業績,從而使行權業績要求變得容易。許娟娟和陳志陽[10]通過實證分析發現,激勵期限、“嚴格型”的激勵條件與盈余管理程度均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通過適度延長股權激勵的有效期,設計“嚴格型”的激勵條件,有利于發揮股權激勵的積極作用,抑制管理層的盈余管理行為。同時,股權激勵計劃的設計和執行對盈余管理行為的影響可能存在差異。例如,股權激勵業績條件的設計會對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產生影響,此時制度化和透明的股權激勵計劃可能更有助于降低盈余管理行為的風險[11]。

1.3公司治理與盈余管理

一些學者關注到了公司治理和監管環境對盈余管理的影響,認為優秀的公司治理機制和有效的監管可以減少盈余管理的動機和行為。Riwayati等[12]以并購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強度作為調節變量,研究公司治理水平的高低與公司盈余操縱行為,發現公司治理機制的完善可以減輕雙方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盈余操縱行為??等A[13]從會計信息披露質量角度出發,發現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提高對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均產生了顯著抑制作用,因此建議政府要不斷完善上市企業信息披露監管機制、企業要不斷提高會計信息披露質量??讝|民和劉莎[14]基于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自然試驗,研究中小股東參與公司治理程度對盈余管理行為的影響,發現中小股東參與度高的公司更傾向于通過操縱盈余去迎合中小股東。因此,建議在賦予中小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權利的同時,也要改善投資者保護機制,否則可能會引致適得其反的效果。徐娟娟和陳志陽[15]通過研究限制性股票及股票期權兩種模式對盈余管理和公司績效的影響發現,相對于限制性股票,期權模式與盈余管理程度和剔除盈余管理影響的公司績效均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根據自身特點合理選擇股權激勵方式有利于引導股權激勵發揮提高公司績效的治理效果。此外,符合公司競爭戰略變化的股權激勵方案,可以在成本效益、人才激勵、市場占有率、客戶服務等方面取得顯著效果[16]。

2Y公司股權激勵計劃回顧

2.1Y公司簡介

Y公司于1999年在上海創立,并于2016年12月23日上市。Y公司經營以快遞業務為主業,同時還涉及供應鏈、國際物流、冷鏈等周邊產品線,持續打造綜合快遞物流服務提供商。截至2022年底,Y公司占據國內15.92%的市場份額,位居行業第二。Y公司服務網絡覆蓋全國,通達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國內外客戶提供優質的生活方式體驗。Y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利用科技力量推動企業發展,通過大數據、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打造智慧物流,構建以快遞為核心的生態圈,致力于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化綜合快遞物流服務商。

2.2Y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的目的

Y公司在上市4個月后即推出了首期股權激勵方案,迄今為止共推出4期股權激勵方案,其主要目的是:

2.2.1促進公司戰略落實

Y公司在上市初期采取了相對激進的差異化戰略,以快遞核心業務為主體,積極嫁接周邊產業、市場和資源,陸續布局快運、倉配一體化供應鏈、國際物流、冷鏈等業務板塊,基于“客戶分群、產品分層”向上下游不同客戶提供多元化、個性化服務,以期迅速完成“版圖”擴張,占據先發優勢。隨著快遞行業競爭不斷加劇,Y公司面臨較大的轉型壓力,競爭戰略逐漸轉變為降本增效、提高業績的成本領先戰略。此外,公司精準把握“智慧物流”發展方向,持續加大信息化、智能化科技投入,除構建十三大信息處理平臺、50多套信息系統等基本的信息化管理平臺以外,還特別重視前沿性、開拓性“黑科技”項目的研發與應用。

股權激勵方案作為一種激勵和約束機制,可以促進Y公司戰略的落實,配合Y公司從激進的差異化戰略轉變為相對穩定的成本領先策略,促進Y公司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2.2.2對員工進行有效激勵

一方面,在“智慧物流”大時代背景下,Y公司將信息化、智慧化、數字化能力建設作為最重要的戰略進行持續推進,以IT能力、自動化、智能化等基礎科技創新為核心,不斷探索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另一方面,為了落實發展戰略,持續提升全國網絡服務質量,提高運營質量和效率,增強盈利能力,Y公司需要優秀人才的加持。因此,Y公司適時推出股票激勵計劃,激勵對象范圍覆蓋了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中層管理人員、基層業務骨干等核心人才隊伍。股權激勵計劃的推出有利于增強員工主人翁意識和擔當意識,進一步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和工作熱情,保證骨干員工隊伍的穩定性,促進公司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2.3Y公司4次股權激勵方案及實施情況

Y公司的4次股權激勵方案激勵形式均為限制性股票,解鎖期限均為兩年,在授予日開始的12個月和24個月后的首個交易日分別解鎖50%。此外,在業績考核方面,除了對整體業績有所規定,還對激勵對象個人進行年度考核:年度考核分數在80分以上的,100%解鎖;年度考核分數在60~80分的,按80%解鎖;年度考核分數在60分以下的,不予解鎖。Y公司4次股權激勵方案及實施情況見表1。

Y公司早期采用激進的競爭策略搶占市場,取得了良好效果,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業務增長率均在30%以上,其快遞增長率、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達到了頂峰。Y公司前兩次股權激勵方案均成功解鎖。

隨后由于市場環境的變化,Y公司開始采取成本領先戰略,不斷降本增效,而這種戰略意味著快遞單價被不斷壓縮,盈利空間逐漸縮小。雖然行權條件要求的業績增長率在不斷降低,但是鑒于快遞行業的特點和格局決定了企業已經無法實現業績的爆發式增長,此時修改業績考核條件、保住市場份額是更理性的選擇。事實上,2020年Y公司實際扣非凈利潤下跌49.88%,與行權條件要求的扣非凈利潤增長率10%相差甚遠,第三次股權激勵第一期解鎖失敗,股權激勵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于是Y公司2021年召開董事會決定調整第三期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第二個解鎖期業績考核指標,由單一的扣非凈利潤增長率條件改變為營業收入增長率與快遞業務量增長率二者滿足其一即可成功解鎖。

2.4股權激勵實施效果

表2展示了Y公司4次股權激勵計劃的具體激勵對象、獲限制性股票數量、占本次計劃限制性股票數量的比例和占公司股本總額的比例。由表2可以看出,對于企業中層管理人員和核心業務人員來說,Y公司4次股權激勵方案無論是股票激勵數量還是占本次計劃限制性股票數量的比例、占公司股本總額的比例,都呈上升趨勢,符合公司競爭戰略的轉變方向,也能有效達到維持員工穩定的目的。

3Y公司可能的盈余管理分析

2017—2020年,Y公司以扣非凈利潤增長率作為業績考核標準。本文通過對這幾年Y公司的報表進行分析,發現該公司可能存在以下盈余管理行為:

3.1費用管理

控制費用是公司進行真實盈余管理的一種重要方法。通常情況下,當公司需要更高的利潤指標來滿足某些業績條件時,管理層可能會有意減少成本和費用,從而增加利潤。這些費用的產生和支出受管理層主觀意愿影響較強,給了管理層很大的操作空間。對于一家健康發展的公司來說,收入和支出的增減趨勢應該是基本一致的。下面分析Y公司2017—2020年營業收入和各種費用增長情況。

管理費用方面,2017—2020年Y公司管理費用及增長情況見表3。由表3可知,2017—2019年,Y公司管理費用雖然是增加的,但是占營業收入比例是下降的。據年報披露,2018年管理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下降是Y公司將管理費用項目中的研發費用單獨列示所致,但當2019年Y公司營業收入增長率達148.3%時,管理費用增長率僅為12.52%,相比前一年還有所下降。

對比年報中管理費用的詳細科目發現,管理費用增長率下降主要是信息化費用大幅減少所致。2017—2020年Y公司信息化費用情況見表4。在 Y公司將信息化、智慧化、數字化能力建設作為最重要的戰略持續推進的階段,2019年信息化費用大幅減少,在年報中卻沒有任何相關披露。

銷售費用方面,2017—2020年Y公司銷售費用及增長情況見表5。由表5可知,2017年,Y公司營業收入較上年增長35.86%,而銷售費用增長率卻為負。2019年,Y公司營業收入較上年增長148.3%,而銷售費用增長率僅為19.5%,對比前一年有所下降,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也為4年最低。這說明2017年、2019年Y公司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出現異常。

從Y公司的經營情況看,該公司正處于相對擴張的發展期,與同類企業爭奪市場份額,在正常情況下銷售費用會存在較大幅度的上漲。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在Y公司披露的銷售費用明細項目中,有3個明細項目數據出現異常,分別是廣告宣傳費、房租費和其他費用。2017—2020年Y公司主要酌量性銷售費用變動情況見表6。

由表6可知,Y公司廣告宣傳費增長率在2017年、2018年均有所下降,同期房租費雖然在增長,但是增長幅度與公司業務擴張規模并不匹配,其他費用更是變化巨大且在年報中未被披露。由于此時Y公司處于擴張型戰略實施的關鍵階段,通常在產品推廣、場地租賃方面有更多支出,因此,這一現象可能是管理層有意控制酌量性銷售費用支出,以增加當年凈利潤。這一舉措雖然確實提高了公司當年的凈利潤,幫助公司達成了解鎖限制性股票條件的目標,但是在公司擴張過程中,不利于產品推廣及市場份額的占有,從而可能會影響公司長遠發展。

3.2投資收益管理

投資收益也是公司進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常涉及選擇處置金融資產的時間點、金融資產的重新分類及金融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之間的轉換等。諸如選擇何時處置企業持有的股權、債權投資及改變金融資產的分類都受管理層主觀意愿影響。因此,管理層在投資收益方面可能存在盈余管理的嫌疑,有必要對Y公司在投資收益方面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為進行分析。

2017—2020年Y公司投資收益情況見表7。從表7中可以發現,2018年,Y公司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的投資收益超5億元,主要原因是當年該公司處置了FCKJ公司股權。根據當年財務報表,如果不進行該筆交易,2018年Y公司實際扣非凈利潤增長率為34.28%,未達到業績解鎖條件要求的37%。

FCKJ公司主要研發運營24小時自助開放平臺智能快遞柜,可以幫助Y公司解決快遞末端遞送難的問題。Y公司投資FCKJ公司符合其打通上下游、拓展產業鏈的戰略布局。FCKJ公司自2015年6月6日成立以來至2018年5月為止,共經歷了4次融資,分別是2015年 5億元、2016年5億元、2017年25億元、2018年20.73億元。這4次融資Y公司均有參與,成為除財務投資者以外的FCKJ公司第二大股東。Y公司在2018年1月還在對FCKJ公司增資,卻在同年4月突然做出全額轉讓其持有股份的決定。Y公司在公告中表示,“為優化資產配置結構,實現合理投資收益,是基于商業考慮”。除此之外,從FCKJ公司融資頻率和融資金額均可以看出,外界對其發展前景持看好態度。在2018年Y公司全額將其股權處置后,FCKJ公司進入“2019年胡潤全球獨角獸榜”“2019年福布斯中國最具創新力企業榜”“2020年中國新經濟獨角獸物流服務領域TOP 15榜單”“2023年胡潤全球獨角獸榜”,發展勢頭良好。為了達到限制性股票的解鎖條件而進行盈余管理,很可能是Y公司這次處置金融資產的動機之一。

3.3放寬信用政策

通過放寬信用政策調節公司收益也是管理層進行盈余管理的一種手段。一般情況下,公司的營業收入與應收賬款的增減變動情況應該是一致的。當應收賬款增長率明顯大于營業收入增長率時,可能存在客戶沒有及時付款或企業通過放寬信用政策來增加銷售收入的現象。2017—2020年Y公司應收賬款與營業收入情況見表8。

2018年,Y公司應收賬款增長率為64.33%,遠大于營業收入增長率38.75%。2018年是唯一的應收賬款增長率大于營業收入增長率的一年,同時也是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比例最高的一年。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因為接受了更多信用狀況不明的客戶,公司發生應收賬款壞賬的可能性增加,通常會導致應收賬款周轉率下降。從表8中數據可以看出,2018年,Y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確實有所下降且是最低的一年。

綜上,無論是2019年信息化費用大幅降低,還是2018年處置FCKJ公司股權,都與Y公司發展戰略不相符。

4Y公司股權激勵方案優化建議

4.1股權激勵方案應促進公司競爭戰略的實現

如前所述,Y公司在“智慧物流”發展的關鍵時期,信息化費用大幅減少,同時處置了位于產業鏈中的FCKJ的股權,但在公告中并沒有對此進行合理解釋,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Y公司股權激勵方案的設計未能合理促進公司戰略的實現。

設計股權激勵計劃及相應的解鎖條件應確保其與公司的長期戰略和目標相契合,激勵員工朝著公司戰略方向努力。明確公司的競爭戰略和長期目標、了解公司的核心價值、戰略定位和業務重點是設計股權激勵計劃的基礎。應避免未達到解鎖條件而管理會計數據,從而不利于公司長期戰略目標達成的行為發生。

4.2設計合理的股權激勵條件

單純考慮利潤的解鎖條件易于被操縱。因而,股權激勵條件的設定應考慮多個指標、多種類型指標相結合,除了財務指標,也要考慮經營、顧客、員工等層面的非財務指標。例如,公司前期若采用差異化戰略,可以考慮市場占有率、新產品收入增長率等指標;若采用成本領先戰略,可考慮成本費用控制率等指標;如果實施創新戰略,可考慮無形資產價值、核心技術人員增長比例、研發投入增長率等指標。由此,從單一考察公司盈利效果變成對公司未來發展能力和創造價值能力的綜合考核。通過綜合性指標的設定,企業既可縮小管理層盈余操縱空間,又能更好地將其與自身發展戰略相結合。另外,期權行權條件的時間限制要以鼓勵員工持有股權并參與公司的長期成長為目標,通過長期持有股權,促使員工更加關注公司的長期成功。

5結語

股權激勵的本意是通過設置特定的解鎖條件,來激發管理層和員工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公司業績。然而,當解鎖條件設置單一或與公司長期戰略不一致時,不僅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激勵作用,而且可能出現管理層受機會主義行為驅使而進行盈余管理。對Y公司股權激勵期間財務報告進行研究發現,該公司在采用扣非凈利潤增長率作為業績考核標準時,可能出現了費用管理、投資收益管理、放寬信用政策等盈余管理行為。此后,Y公司在第三次股權激勵方案第二期開始將業績考核標準由單一的扣非凈利潤增長率條件改變為營業收入增長率與快遞業務量增長率二者滿足其一即可成功解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也促進了其市場拓展目標的達成。

除了設計股權激勵方案,公司還應不斷完善內部治理機制,提高信息披露質量;證券監管部門應不斷完善和規范信息披露制度,加大對盈余管理行為的處罰力度,保證中小股東權益,同時充分發揮媒體的監督作用。

參考文獻

[1]李鑫,佟巖,鐘凱.管理層股權激勵與實體企業金融化[J]. 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6(4):54-66.

[2]馬才華,古群芳.基于博弈視角的管理層持股與代理成本分析[J].會計之友,2014(20):53-56.

[3]BEBCHUK L A,FRIED J M,WALKER D I.Managerial power and rent extraction in the design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J].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2002,69(3):751-846.

[4]LO K,RAMOS F,ROGO R.Earnings management and annual report readability science direct[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7,63(1):1-25.

[5]許文靜,孔藤藤,黃久芮.股權激勵、媒體監督與盈余管理[J].會計之友,2023 (12):71-79.

[6]高云梅.限制性股票激勵下企業盈余管理研究:以明泰鋁業為例[J].財會通訊,2020(6):88-92.

[7]程穎,史書琪.股權激勵方案引發盈余管理的路徑:基于“逆向”期望理論的案例研究[J].財務與金融,2021(5):31-37,45.

[8]劉銀國,孫慧倩,王燁.股票期權激勵、行權業績條件與真實盈余管理[J]管理工程學報,2018,32(2):128-136.

[9]肖淑芳,劉穎,劉洋.股票期權實施中經理人盈余管理行為研究:行權業績考核指標設置角度[J].會計研究,2013(12):40-46,96.

[10]許娟娟,陳志陽.股權激勵對盈余管理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激勵有效期與行權指標的視角[J].上海金融,2017(7):50-56.

[11]郭棟,肖星.股權激勵業績條件與管理層機會主義行為:基于管理層業績預告的分析[J].投資研究,2023,42(3):22-59.

[12]RIWAYATI H E,MARKONAH,SILADJAJA M. Implementa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nfluence to earnings management[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6,219:632-638.

[13]康華.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大數據稅收征管與盈余策略[J].財會通訊,2023(7):34-38.

[14]孔東民,劉莎莎.中小股東投票權、公司決策與公司治理:來自一項自然試驗的證據[J].管理世界,2017(9):101-115,188.

[15]許娟娟,陳志陽.股權激勵模式、盈余管理與公司治理[J].上海金融,2019 (1):42-49.

[16]杜慧霞.基于公司競爭戰略的股權激勵設計研究[J].財會通訊,2022(12):114-119.

收稿日期:2023-09-09

作者簡介:

李鈺,女,2000年生,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管理會計。

劉立燕,女,1973年生,博士研究生,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財務會計。

猜你喜歡
股權激勵盈余管理
高新技術企業股權激勵對企業業績的影響分析
創業板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實踐的啟示
勵德?愛思唯爾公司的高管薪酬體系
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現狀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與新會計準則的制定
對于我國股權激勵的相關稅收政策的評論綜述
淺析盈余管理產生的原因
兩稅合并、稅收籌劃與盈余管理方式選擇
企業股權激勵方案的分析與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