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層標準化治理何以可能

2024-04-29 04:55何得桂吉李敏
黨政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動態能力

何得桂 吉李敏

〔摘要〕基層治理現代化關乎中國式現代化的成色。新時代以來,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精細化的特征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形塑出“標準化治理”?;趧討B能力理論,本文剖析陜西省安康市石泉縣以書記民情“三本賬”制度為主要載體的社會治理,旨在揭示標準化治理驅動基層善治的內在邏輯。研究發現,標準化治理與科層化治理邏輯并不矛盾,前者是對既有科層化治理的積極改進及縱深發展。它彰顯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邏輯、有規可循的制度邏輯以及治理有效的效能邏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要注重明晰標準化治理的邊界,預防和減少可能出現的偏差現象,進而為增強基層善治能力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關鍵詞〕標準化治理;動態能力;基層社會;善治能力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8048-(2024)02-0100-11

一、研究背景與問題提出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皣抑卫眢w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的提出不僅要求轉變政府職能、創建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還致力于“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1〕。國務院2015年出臺的《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彰顯了標準化治理的重要作用。農業農村部、國家標準委、住房城鄉建設部于2023年8月聯合印發的《鄉村振興標準化行動方案》強調標準化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的基礎性和引領性作用。標準化治理是指一種建立在標準基礎上的規范約束體系,國家、社會及個體等利益相關者借助標準共同處理公共事務?!?〕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面對治理事務冗雜、治理責任下移、治理創新難持續的治理情勢,標準化治理作為現代國家治理的重要范式如何在基層公共事務治理實踐中變現?特別是它如何有力地驅動基層善治?鑒于此,有必要對基層標準化建設實踐展開研究,深度剖析標準化治理提升善治能力的主要邏輯。這對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二、既有研究進展及其評價

基于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發展要求以及動態復雜的治理情勢,標準化治理已經成為現代化進程中學界和社會密切關注的重要議題。

標準化治理通常被定義為一種重要機制、政策目標和制度安排?!?〕既有研究成果大都將其作為一種治理手段或工具。它超越傳統“公共行政范式”和“公共管理范式”的管理主義,是現代國家建構過程中的新型治理范式?!?〕也有學者基于實現路徑角度,把標準化治理理解為將標準化的管理理念、方法和原則引入到公共治理過程,通過制定和實施適用的治理標準體系,進而提高政府能力,建設服務型政府?!?〕有的突出結果導向,標準化治理被定義為致力于規范化治理秩序,立足社會基礎、制度基礎和政策基礎,由政府、社會和民眾共同參與,將標準化原理、技術和制度運用到公共治理領域,通過敏捷回應民眾訴求促進基層善治?!?〕

隨著治理實踐不斷發展,標準化治理已成為社會治理重要工具。它發揮何種作用以及為組織帶來何種影響受到廣泛關注。有研究表明,標準化治理是公共治理理念的轉型升級,它注重培育人本化、精細化、規范化的行政理念和行政文化。在復雜的動態環境中,標準化治理強調重構組織內部人際信任關系,營造協同的組織文化環境;注重通過反饋檢驗治理方案的優劣,進而修改完善,由此推動公共治理體系高效運轉及良性調適?!?〕行政改革實踐中,標準化被視為專業化,是提升政府效率和治理能力的一項重要機制?!?〕標準化治理驅動跨部門合作,既強調橫向之間協同配合和資源共享,也重視縱向之間溝通協調,避免“信息孤島”現象,〔9〕進而提升組織運行效能。標準化治理被視為嵌入組織結構的一套新慣例和流程,從而提升公共治理效能。標準化的處置程序和運作流程,為治理主體協同響應常規治理任務提供高效行動的基本指引?!?0〕它通過激發協同行動積極性、整合調度治理資源、高效回應民眾需求,進而拓展組織的競爭優勢。

關于治理現代化視角下的標準化治理研究。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治理現代化。標準化作為國家權力持續滲透社會、有效嵌入基層的制度工具,對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突出的價值意蘊。標準化治理是破解現代化進程中諸多公共問題的有力工具。作為社會治理現代化重要內容和方式的標準化治理可以為國家高效能治理確立規范、目標、合法性依據以及量化指標,并提倡政府和社會進一步重視和加強標準化建設,進而對國家治理現代化及政策實施形成賦能效應?!?1〕新時代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是應有之義。有學者主張要經由制度、標準、體系和人員諸多方面的鍛造,讓標準化深度嵌入社會治理全過程,打造無縫隙對接的治理閉環體系以及精細化的社會治理方式,從而更好地邁向基層治理現代化目標?!?2〕

關于制度實踐視角的標準化治理研究。立足典型案例,既有研究關注和探討標準化在社會治理中的結構功能、運行問題和經驗啟示。對于推進地方治理現代化具有重要價值的標準化治理所隱藏的工具性可能導致統一性與彈性化、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以及權力擴張與權利保障等向度之間的張力?!?3〕實際運行中面臨既有科層體制和流程化處置與基層治理事務相脫節的治理困境,通常蘊藏著痕跡主義蔓延以及標準懸浮化的風險。評估和激勵機制不健全、標準專業人才短缺問題將影響標準化治理效能發揮。為預防潛在治理風險,要基于制度邏輯平衡角度,提高系統整合的專業知識能力〔14〕,加快構建自下而上的標準化治理體系并健全相應的行政監督機制。

既有研究成果具有重要價值,但還存在可拓展的研究空間。其一,既有研究主要從靜態視角展開,而較少基于動態視角探討標準化治理。動態能力在治理資源重組、組織慣例更新過程、基層組織競爭優勢構建方面的積極作用值得挖掘。其二,既有對標準化治理的探討多見于其必要性、嵌入路徑和面臨困境等方面,但是還相對缺乏關于標準化治理運作過程及其增強善治能力內在邏輯的系統分析。其三,既有研究大都關注自上而下高位推動形成的標準化治理,而對自下而上創新形成的標準化治理運作邏輯的分析偏少?;谏鲜龇治龊团袛?,本文運用動態能力理論視角并結合實踐案例,著重探討內生型地方標準化治理運作過程,分析動態能力維度與標準化治理之間的互動關系,進而發掘標準化治理助推基層善治的邏輯。

三、理論基礎與分析框架

(一)動態能力理論

基于資源基礎理論和組織能力理論發展而來的動態能力理論通常被用于解釋組織如何在快速變化環境中保持競爭優勢。動態能力是組織“整合、構建重新配置其內外資源以快速回應環境變化的能力”?!?5〕它通常被劃分為三個維度,即重新構建和組合自身資源的適應能力、學習借鑒其他組織經驗及相關市場信息的吸收能力以及新產品開發和新市場開拓的創新能力?!?6〕動態能力可分為感知能力、抓取能力和轉變能力,抑或感知塑造能力、學習吸收能力和整合重構能力?!?7〕作為組織生存發展必不可少的動態能力發揮著獨特優勢。組織動態能力越強,越有助于組織重塑以及整合內外部資源,進而提升治理創新能力。此外,動態能力是維持和創造組織競爭優勢和高創新績效的關鍵要素,它與組織績效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8〕

經濟社會發展導致治理情境復雜,公共服務需求也呈現出動態性、多元性和異質性交織特征。這些明確了基層標準化治理目標,更是在行動體系上要求公共組織具備適應和利用環境、合理配置內外部資源、循環提升組織能力的動態能力。動態能力是公共組織治理有效并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支撐。將標準化治理置于動態能力的理論框架,本文認為動態治理能力是公共組織在動態環境中識別、獲取、配置和轉化資源,主動適應內外部環境變化,并通過學習創新而獲得的敏銳的環境感知能力、突出的資源配置能力以及積極的優勢重構能力三個方面的能力。

(二)標準化治理賦能基層善治的分析框架構建

標準化治理是一種復雜動態的運作過程,結合地方治理實踐,本文把其運作過程具象化為三個階段,即標準制定、標準執行和標準監督反饋。標準化治理運行過程,公共組織基于環境變化的感知度,整合內外部資源從而形成動態能力的優勢重構能力。有鑒于此,本文認為標準化治理與動態能力的關系體現于二者之間的互動聯結以及相互轉化。通過構建“標準化治理-動態能力”的基層善治分析框架(見圖1),探索復雜情境下推動基層善治的鑰匙。

(三)案例選擇與研究方法說明

以陜西省安康市石泉縣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實踐為主要研究對象,本文嘗試分析基層標準化治理的運行邏輯。作為國家脫貧縣的石泉縣,它轄11個鎮、164個村(社區)。案例選擇主要遵循以下原則。其一,具有較強代表性。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石泉縣探索以書記民情“三本賬”制度①為統攬、以“三共”②為主線、以“六制”③為支撐、以“鎮村工作一體化”④為保障的縣域治理路徑,取得明顯成效并產生較大的社會影響。石泉縣于2023年入選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其二,擁有可復制和可推廣性。以書記民情“三本賬”制度為主要載體的標準化治理模式發展脈絡清晰,它的做法務實管用,且有據可查。標準化治理作用于基層治理的機制較健全,可為其他同類地區開展標準化治理提供可資借鑒的實踐樣本。其三,符合可行性原則。當地標準化體系建設起步較早,且持續探索,有助于深入考察標準化治理賦能善治的實現機制,進而提升研究框架的豐富度和完善性。

為掌握書記民情“三本賬”制度發展及運行狀況,筆者于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多次深入當地開展田野調查。訪談對象主要涉及石泉縣委政法委、縣檢察院、縣公安局、縣司法局、縣信訪局(聯系辦)等部門的負責同志和有關工作人員,以及部分鎮、村(社區)的干部;調研結束后與當地保持密切聯系并追蹤發展動態?;跁浢袂椤叭举~”制度運行觀察,最大限度還原它的動態過程。此外,為提升研究信度,還廣泛收集與該案例相關的其他資料,例如縣志、年鑒、工作總結、媒體報道。

四、基層標準化治理運行的地方性表達

城鎮化進程中熟人社會已被逐漸瓦解,社會治理的法治化規則有待健全。在此情勢下,標準化治理成為推動治理現代化的應有之義?;跁浢袂椤叭举~”制度安排,地方黨委和政府立足現實需求、制度基礎和政策要求,推動理念、方法、工具、技術等標準化元素全面嵌入公共事務治理流程并形塑相應的行為規則,進而促進基層治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精細化,邁向基層善治。

(一)環境感知能力與標準制定階段

環境感知能力為標準制定奠定認知基礎。治理主體在與外界環境接觸以及與民眾的互動中所感知環境變化、社會需求的能力被界定為環境感知能力?!?9〕它在標準制定階段主要體現為以下方面。其一,遵循頂層政策指引?!多l村振興標準化行動方案》提出,“充分發揮標準化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的基礎性和引領性作用,健全標準體系,強化標準實施”,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提供指引。其二,重視橫向政績競爭驅動。受政績考核目標和晉升錦標賽驅動,地方政府官員積極創新社會治理以期在橫向政府競爭中獲得優勢,進而實現政績目標和政治晉升。標準化治理是基層治理理念的升華,具有提升行政效能、促進經濟發展、重塑政府與社會關系的多重作用,為基層政府更好地維系競爭優勢提供有力抓手。其三,積極回應社會需求。作為屬地管理的責任主體,地方政府事務多、責任重、壓力大。它除了落實上級政府的治理任務之外,還要滿足屬地的經濟社會需求。此外,城鎮化進程中,民眾利益日趨多元,矛盾糾紛和發展需求同步增長。這倒逼地方政府主動創新社會治理,從而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并靈活回應多元利益訴求。

標準制定是標準化治理首要環節?;谡咧敢?、政績驅動和需求響應,石泉縣把書記民情“三本賬”制度作為標準化治理的行動載體,將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作為主要內容。標準制定由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和民眾參與相結合。針對矛盾糾紛調處、公共服務供給、黨組織建設、居民自治深化四個方面予以規范,構建一套契合地方實際且行之有效的社會治理標準體系(見表1)。例如,《關于全面推行書記民情“三本賬”制度的通知》要求,強化直接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和專業化水準,明確規定組織架構、民情民意收集渠道、臺賬建設、運行流程、機制建設等。此外,為確?;鶎又卫砉ぷ饕幏逗透咝?,提升社會滿意度,石泉縣出臺《直接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目標責任考核辦法》,致力于保障治理效能。

“無規矩不成方圓”?;谥贫然鸵幏痘耐ǖ?,公共組織在動態環境感知基礎上,把治理內容、程序、方式、目標等匯聚成統一標準,進而把治理意圖予以更為清晰地表達。這為下一階段資源整合指明了方向、創造了基礎,進而推動了標準化治理的微觀操作縱深發展。

(二)資源整合能力與標準執行階段

國家治理重心下沉情勢下,科層組織運作愈發重視規范化、制度化、技術化和專業化。與此同時,屬地管理體制下基層的人、財、物、時間、信息等治理資源并無明顯增長,愈發考驗基層治理能力。公共組織通過融合或整合其他要素進而創造資源的能力,可被視為資源整合能力。對中西部資源匱乏型地區而言,資源整合能力是政府為民服務理念能否踐行的核心,也關乎標準化治理實效。觀察標準的執行過程,基層與地方政府體現出有效有序整合以及組織資源的能力。其一,積極拓展內部資源??茖咏M織的等級化和清晰的部門設置有利于明晰部門職責、規范治理程序,但是條塊梗阻所引發的資源離散化、協作欠佳、數據孤島也不容忽視,深刻影響公共治理效果。為此,石泉縣成立由縣委書記擔任組長的直接聯系和服務群眾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簡稱為“聯系辦”,與縣信訪局合署辦公)。它整合各級黨組織負責人、信訪、司法行政、紀檢監察等,充分激活組織內部資源,促進條塊協同治理。其二,搭建技術治理平臺。當前中國基層治理面臨的碎片化問題〔20〕,重要表現是空間結構碎片化。針對傳統物理空間分割所帶來的時空限制和治理單元碎片化問題,石泉縣積極搭建民眾之間、民眾與政府組織之間的聯結平臺,創造了合法性的互動協作空間,推動信息、意見向上反饋流動,進而強化彼此的利益聯結和情感紐帶。同時衍生出按類別劃分板塊的信息提供和交流互動中心,匹配相應的治理策略,推進治理精細化并提升行政效能。其三,重視縱向之間透明協作?;跀祿猜?、資源共享建構的合作網絡,當地構建“分類建賬→書記審閱→受理告知→快速交辦→嚴格督察→結果反饋→書記把關→回復征詢→銷號歸檔”(簡稱“交辦督結評”)的閉環式處理機制,推動問題處理規范化、程序化和高效能??v向之間的協作在云端完成,交辦方和民眾可全程跟蹤、監控事件進展。這既促進透明化協作,也推動全鏈條治理。

制定標準是邁向標準化治理的第一步,更重要的在于公共組織能否有效地執行標準。通過整合和轉化公共事務治理領域的相關資源,石泉縣在基層治理體系中促進標準的強有力執行。標準化治理運作過程,標準執行起承上啟下作用。它向上將政策意圖有效地轉換為現實行動,向下形塑治理生態的優勢重構能力,從而更好地破解治理難以持續的困境,進一步提升標準化治理效能。

(三)優勢重構能力與標準反饋階段

有效的控制系統要基于相應的價值、目標和標準,測量其所控制的內外部環境,并通過相應的監督與反饋機制,進而控制與調整既定目標?!?1〕優勢重構能力是標準監督反饋階段的首要目標,也是標準化治理動態調整和持續改進的紐帶。優勢重構能力是公共組織在標準監督反饋過程中不斷吸收、激活和更新知識而生成的,具有突破標準建設困境、促進組織能力循環提升、邁向基層善治目標的重要功能。監督反饋階段是標準的發展實踐和積極修正過程。它主要通過監督與反饋機制檢驗治理方案優劣,主動調整、適應與重塑,進而起到優化和強化標準化治理的功能。

面對變化的治理情境及其挑戰,石泉縣為獲取優勢重構能力,保障標準化治理模式的自我維系、自我完善和自我改進,進而積極探索。其一,健全公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監督機制。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除了要以法治為行政權力立規矩、劃界限之外,也要重視發揮民主監督作用,監督問責公共組織權力越界行為。一方面,突出完善信訪工作機制、“兩代表一委員”聯系群眾制度和輿論監督制度,積極拓展民主監督的方法和機制,賦予普通民眾參與監督的制度化渠道。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微博、微信等信息媒介平臺的監督功能,讓它們成為政策精準落實載體以及政策執行的監督窗口,促進社會與公共組織的雙向互動、全方位監督。其二,完善績效評估機制。通過增設評估指標、完善評估內容以及豐富評估主體,健全綜合性治理績效評估體系。據此科學評估書記民情“三本賬”制度運行狀況,梳理存在的偏差現象,進而糾正治理偏差行為。其三,完善多方互動反饋機制。利用數字技術構建雙向互動的反饋機制,形成開放暢通的公共組織與社會民眾的互動渠道。及時精準獲取民眾對治理工作的反饋信息,將它作為后續調整和優化治理行為的重要參考。通過使治理標準與治理對象的現實需求、接受偏好更加契合,從而達到較理想的治理成效。

這一階段公共組織更加關注標準化治理成效。通過健全公眾參與社會治理監督機制、完善績效評估機制以及多方互動反饋機制,不斷調適和創新治理標準,旨在使標準執行更好契合基層善治目標,以標準化治理鞏固拓展基層發展效能。地方政府實施以書記民情“三本賬”制度為重要載體并有效回應社會治理的標準化治理模式,構建起公共事務的規范化、制度化處理機制,并形成系統聯動的閉環式治理機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強化部門之間的協作以及回應社會治理需求的能力,為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提供可行路徑。從運作過程發現,標準化治理是公共組織在動態環境感知基礎上,對基層治理的各環節進行梳理、設計、制定、實施、核查、評估、反饋,構建起制度化和規范化的標準治理體系,進而推動公共權力運作的清晰化和全流程治理(見圖2)。首先,內外部環境變化促使公共組織轉向標準化治理。出臺治理主體共同使用、高頻使用的規范性文件,從而確保公共組織治理意圖清晰輸出。此外,在此基礎上,進入資源識別、資源獲取、資源配置與資源轉化的資源整合過程,從而保障公共組織高效執行標準,政策目標被轉化為現實行動。最后,在標準制定及執行基礎上,標準監督反饋將有效激勵公共組織調適和優化標準治理體系,提升公共組織治理能力。通過強化標準化轉型和適應能力重構優勢,促進能力深度演變的良性循環以及持續競爭優勢的獲取。

五、標準化治理增進基層善治能力的主要運作邏輯

不同于粗放式治理、模糊性治理,標準化治理的原則由模糊性轉為清晰化,治理結構從簡單化變為協同化,治理過程從碎片化邁向整體性,形成對治理責任精細化和治理過程規范化的認同。它對于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具有促進作用。案例表明,標準化治理促進基層善治是價值邏輯、制度邏輯與效能邏輯的統一。

(一)價值邏輯:強化人民至上,增益治理有效性

理念塑造制度并指導實踐發展?!耙匀嗣駷橹行摹钡陌l展思想契合我國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屬性、人民當家作主的價值追求以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將“標準”作為技術工具引入治理場域,容易使治理行動陷入“工具依賴”,進而使基層治理工具理性有余而價值理性不足?;鶎訕藴驶卫磉M程中,一些諸如收入差距、治理倫理規范、智慧平臺建設與人才儲備等關涉基層發展的現實問題也可能顯露?!耙匀嗣駷橹行摹眱r值邏輯的回歸恰逢其時。這不僅對標準化治理形成引領和規約,還能推動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的協調與平衡,進而擺脫“工具依賴”并促進政府、社會以及民眾的良性互動。一方面,依托黨建引領,充分激發治理行動者的主動性和自我效能感,推動治理系統內的行動主體從串聯式集聚演變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以及普通民眾的聯動式參與。這為標準化治理構建穩定的“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共同體基礎。另一方面,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普通民眾提供便捷、優質和高效公共服務的同時,與時俱進創新基層治理方式方法,彰顯標準化治理所蘊藏的專業化、規范化和人民性。讓民眾體驗到治理溫度和厚度,提供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配的優質公共服務?!耙匀嗣駷橹行摹钡膬r值邏輯是標準化治理之魂,也是公共組織所秉承的行動指南。它發揮著塑造行政認知、凝聚價值共識、規范行政行為的重要功能,深刻影響標準化治理實踐。

(二)制度邏輯:完善制度網絡,增進治理規范性

制度是主體行動的依據,也規范社會主體的互動邊界,形式和程序?!?2〕標準化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可能增加基層組織負擔、痕跡管理以及自主性被抑制問題,影響治理效能。構建整體性的標準化治理制度網絡,除了保障治理全過程各項工作有章可依、有規可循之外,還要推動治理主體、治理規則的明晰以及治理行為優化,進而構建既可控制又有彈性的治理結構。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標準化治理限度,更好地發揮標準化治理對基層善治的支持功能。其一,正式制度是基于明確的價值理念和理論理性制定的一種明文規則,具有簡單化和清晰性的發展特征〔23〕,發揮規范秩序的功能。標準化治理過程,公共組織以行政權力為主導力量,通過創新政策制定方式,為標準化治理創造相應的制度空間。依托量化考核、目標責任制等機制予以實施,進而穩固標準化治理的制度框架。其二,盤活由基層社會認可并在治理實踐中潛移默化激勵或規范各主體的非正式制度,例如倫理道德、村規民約、風俗習慣等存量治理資源。積極吸納新鄉賢、社區骨干精英進入標準化治理的組織體系,充分發揮他們在民情上浮、監督評議、矛盾糾紛調處、共同締造等方面的積極功能。同時激活基層秩序生產的內生能力,進而以內生的、韌性的方式彌補正式制度處置問題的剛性張力?!耙巹t統一”的制度邏輯是公共治理之基,創造標準化治理運作的理想環境。正式制度是保障非正式制度獲取合法性、增強權威性的重要基礎。非正式制度在正式制度鞭長莫及之處發揮維持秩序和凝聚民心的積極作用。它們二者的互補效應推動了基層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

(三)效能邏輯:強調有效治事,增強治理持續性

治理效能作為標準化治理建設的綜合反映和整體呈現,體現出基層善治目標的實現程度。國家化背景下提升標準化治理效能,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現代化的客觀要求。如何實現治理有效,要給予應有的重視并積極響應。一是以技術賦能提升治理效率和適應性。通過充分發揮區塊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治理優勢,優化數據挖掘、互動溝通、監督實施等相關環節,推動標準化治理過程透明化,治理方式更具回應性和便捷性,進而成為增強基層善治成色的有效增量。二是以主體賦能持續驅動治理能力的提升。強化隊伍能力建設,使基層干部更好地領會標準化治理內涵及執行要求,保障標準的規范功能和導向作用持續輸出;發揮黨建勢能特別是黨組織的組織動員功能,深化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進而解決部分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軟化問題;賦予民眾治理主要角色和關鍵行動者身份,充分激發他們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三是以正向反饋積極強化治理創新行為。正向反饋是外界對基層與地方政府創新行為所發送的積極信號,是其社會收益的具體表現。除了強化地方政府公共事務治理標準化的思路之外,來自社會的正向反饋還使它們獲得上級政府更多的注意力并贏得更多提升組織能力所需資源,進而推動基層標準化治理的可持續開展。治理有效的效能邏輯是公共治理之要,它明確標準化治理的路徑和機制。技術賦能標準化治理向橫向擴散以及縱深發展。主體賦能形成結構穩定的行動者整體。正向反饋為公共組織提供長期性的治理激勵。這三者的融合發展,形成激活標準化治理效能的強勁合力,推動標準化治理實踐的再生產,進而助力構建基層善治格局。

(四)價值、制度與效能:標準化治理促進基層善治的路徑

標準化治理賦能基層善治的價值、制度與效能三重邏輯之間的關系如何?前文分析發現,這三者各有特征,但并非彼此孤立、各謀其是的靜態存在。立足于共同的利益目標、嵌套在共同的行動策略之中,它們形成系統聯動、互為促進、有機調適的動態關系,進而更好地發揮標準化治理效能(見圖3)。標準化治理體系中,價值邏輯是前提和基礎、制度邏輯是重要保障、效能邏輯是主要目標。第一,“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邏輯從正向維度影響制度建構,驅動制度建構朝著規范化、科學性和公共性發展。第二,這種價值邏輯實質性地融入標準化實踐,強化治理行動者責任意識,推動治理有效。第三,制度建構推動標準化治理流程優化協同高效,增進治理規范性與持續性,進而維系標準化治理效能。這三重邏輯協同推動了標準化治理的整體性建構,起到提供持續動能和制度激勵的作用。從長期看,隨著價值、制度與效能之間形成共同體關系,標準化治理體系將日益完善和發展,并形成一種良性的動態循環,進而提升基層善治能力。

六、主要結論與研究展望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根基。標準化治理是現代化進程中治理行動者對自治與控制、規則與技術之間的張力所做出的精準回應和屬性治理的積極探索?;跇藴驶卫淼牡胤綄嵺`,本文著重探究其增進基層善治能力的邏輯,主要結論有以下幾點。

其一,不同于粗放型治理和運動式治理,注重過程精細化、手段專業性和效果可持續的標準化治理更具精準性和穩定性,它既深度契合了科層化治理邏輯也積極形塑非正式制度運行。標準化治理是人民性和工具性的有機結合,其治理強調把事項、任務、功能、概念、責任等予以具象化和格式化,追求治理的高效能。這意味著標準化治理并不否認注重標準化、專業化和理性化的科層化治理,而是關注在二者的耦合調適以及良性互補之中形成預期的治理效能?;鶎幼鳛橹匾闹卫韴鲇?,問題處理過程中多元異質的治理行動者,難以完全做到按章辦事,常能見到采取自主、靈活、非正式的方法應對治理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的行動?!?4〕治理實踐表明,標準化治理在強調正式制度建設的同時也積極形塑非正式制度的運行,并引導非正式制度與正式制度的互補互促,進而推動善治。

其二,共同締造背景下的標準化治理充分彰顯中國式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和有效實現路徑。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而標準化治理是實現中國式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從理念上看,標準化治理追求專業化、科學性,更注重以人為本和效能導向,是基層組織主動回應多重治理需求的一種積極治理行動。從過程上看,通過引入標準化理念和原則,對基層社會“由誰治理、怎么治理、治理什么、檢驗治理”作出明確、科學且可操作的標準化規則,進而使治理過程更為可見、更加有效、更可持續。從目標看,標準化治理尋求構建科學高效和秩序穩定的治理體系,也為中國式社會治理現代化規制了發展方向和行動路徑。

其三,標準化治理賦能基層善治是安定有序與充滿活力的實踐表達,也是價值邏輯、制度邏輯以及效能邏輯的有機統一?;鶎由浦坞x不開基于治理規則作用而形成的良好社會秩序,也離不開基于共同締造理念而迸發的治理新活力。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邏輯積極重塑基層治理共識,它強化治理主體責任與回應性治理,使基層社會充滿生機活力,讓民眾感受治理溫度?!坝幸幙裳钡闹贫冗壿嫿嬚w性治理制度網絡,促進治理準則規范化、治理秩序可控化和治理流程系統化,保障以善治為目標的標準化治理?!爸卫碛行А钡男苓壿嫗橹卫碇黧w積極作為提供了引導和激勵,推動組織能力循環提升,進而維護標準化治理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標準化治理立足改革實踐,發揮著優化基層治理流程、改進公共治理工具、協調社會關系的重要作用。在這個意義上,它是對以往粗放式、運動式治理模式的反思和超越。標準化治理的實踐發展和理論創新還處于發展階段,要進一步觀察和研究。一是要更加注重標準化治理與技術治理、精細化治理、科層化治理間的比較分析,進一步彰顯標準化治理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中的比較優勢,探討其內在機理。二是深度挖掘和剖析代表性案例,探究標準化治理的有效實現方式及其運行機理,進而豐富標準化治理的理論構建研究。三是要適當加強國家善治能力視野下的標準化治理研究。作為自上而下的國家建設與治理行為,標準化治理是現代國家建構的重要內容。社會轉型要穿透復雜多變的環境迷霧,更加積極主動、富有前瞻性地把握社會脈搏和民眾需求。積極探索標準化治理的有效實現途徑和機制,從而靈活、高效地解決治理難題,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向縱深發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J〕.求是,2014,(1).

〔2〕王平,侯俊軍,梁正.標準治理的基本邏輯研究〔J〕.標準科學,2019,(11).

〔3〕〔14〕宋軍.復合型分離:基層治理標準化實踐的制度困境〔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5).

〔4〕〔13〕劉建.標準化治理的理論范式與結構體系:一種國家治理的新視角〔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20,(5).

〔5〕袁方成,張園園.運動模式下的基層標準化治理困局與突破——基于三維制度邏輯的多案例研究〔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22,(1).

〔6〕姜勝輝.標準化治理:城市社區治理新模式〔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9,(5).

〔7〕蔡妤荻.治理創新:構建以標準為基礎的制度體系〔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

〔8〕胡偉.政府怎樣才能更好地推進行政改革——與國際行政科學學會主席哥爾特·鮑科特教授的對話〔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4,(6).

〔9〕范和生,郭陽.標準化治理:后疫情時代基層社會治理的實踐轉向〔J〕.學術界,2020,(11).

〔10〕陳天祥,陳杰華,藍云.全流程制度驅動:數字技術如何賦能敏捷治理——基于“YX先鋒”移動工作平臺的經驗分析〔J〕.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22,(5).

〔11〕俞可平.標準化是治理現代化的基石〔J〕.人民論壇,2015,(31).

〔12〕孫濤.當代中國社會治理精細化轉型及路徑探析〔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

〔15〕 TEECE D J.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plications for Integration, Collaboration, Licensing and Public Policy 〔J〕. Research Policy, 1986,(6).

〔16〕 Wang C. L., Ahmed P. K. Dynamic Capabilities: 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 2007,(1).

〔17〕劉飛,簡兆權,毛蘊詩.動態能力的界定、構成維度與特性分析〔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

〔18〕楊勇,郭文娜.動態能力、知識轉移與創業績效——基于中小企業國際創業的視角〔J〕.財會通訊,2018,(9).

〔19〕孫昊,阮平南,張新,等.服務型企業動態能力的測量研究〔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

〔20〕李勇華,陳祥英.身份多元化和新型農村社區治理困境及其化解路徑〔J〕.學術界,2017,(1).

〔21〕〔英〕科林·斯科特.規制、治理與法律:前沿問題研究〔M〕.安永康,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114.

〔22〕曹海軍,王夢.制度、資源與技術:社會矛盾調處化解綜合治理之路——以衢州“主”字型矛調模式為例〔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21,(3).

〔23〕肖瑛.從“國家與社會”到“制度與生活”:中國社會變遷研究的視角轉換〔J〕.中國社會科學,2014,(9).

〔24〕〔德〕韓博天.紅天鵝:中國獨特的治理和制度創新[M].石磊,譯.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8:99.

【責任編輯:朱鳳霞】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發展型治理的結構優化與效能提升研究”(22AZZ006)

〔作者簡介〕何得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公共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李敏,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村社會研究中心碩士研究生,陜西 楊凌 712100。

①書記民情“三本賬”制度由石泉縣委于2016年開始探索實施,縣、鎮(部門)黨委(組)書記以及村(社區)支部書記收集和處理民情的意見建議、利益訴求、投訴舉報三個賬本以及建賬、管賬等一系列制度。

②“三共”即平臺共建、事務共治、成果共享。

③“六制”即宣傳教育、治安防控、法律服務、矛盾調處、民生保障、居民自治六大治理機制。

④“鎮村工作一體化”的主要內容為“三到三同三促進”?!叭健敝溉蝿樟炕酱?、人員派駐到村、領導跟進到村;“三同”指決策同商、落實同抓、責任同擔;“三促進”指促進群眾致富、促進集體經濟、促進基層治理。

猜你喜歡
動態能力
基于知識共享與動態能力的供應鏈關系品質創新力研究
企業動態能力倒U型作用的實證研究
新常態下的動態能力戰略理論的價值和企業實踐研究
產學研聯盟結構資本對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
基于戰略視角的小米科技動態能力分析
連鎖餐飲企業智力資本、動態能力與創新績效
企業動態能力對其績效影響研究綜述
房地產開發企業動態能力的維度結構與實證研究
母國制度環境約束下企業動態能力與國際化區位選擇
大數據、云計算環境對企業管理信息系統選擇的影響機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