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氮高效型優質晚粳稻‘上農粳219’的選育及高產栽培技術

2024-04-30 13:49李洪彬盧賽賽
上海農業科技 2024年1期
關鍵詞:武進大田稻瘟病

李洪彬 盧賽賽

(中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鹽城 224153)

水稻是全世界大多數人口的主糧,也是三大主糧之一,在我國糧食生產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我國水稻種植規模約占糧油作物的1/3,產量約占谷物產量的2/5,因此,稻米是國民經濟穩定發展和糧食安全的重要支柱。

‘上農粳219’是中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自主選育的高產、優質、多抗型水稻新品種,屬氮高效利用常規早熟晚粳稻,于2022年5月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蘇審稻20220062),適合在江蘇沿江地區及蘇南地區推廣種植。2022年,‘上農粳219’在上海市、安徽省、浙江省同一生態區開展了引種備案試驗。結果表明,‘上農粳219’產量潛力大,對氮肥需求量少,抗倒性好,米質達國標2級標準,兼具高產、穩產、優質、多抗等優異性狀。在此背景下,為促進‘上農粳219’的進一步推廣種植,筆者擬對其選育經過、特征特性、產量表現及栽培技術進行介紹,以期為穩定江蘇省及周邊地區的糧食生產提供參考。

1 親本來源及選育經過

1.1 親本來源

‘上農粳219’的母本是中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以CR-675/‘武運0175’雜交后的中間材料,該親本材料早熟性好、抗病性強、抗倒性好;父本是常熟市農科所選育的優質晚粳稻‘常農粳12號’[1],該親本產量高、穗型大、莖稈粗壯有彈性、穗層整齊度好、熟相佳、米質優。

1.2 選育經過

2012年春季,在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以中間材料CR-675/‘武運0175’作母本,與‘常農粳12號’雜交組配;2012年冬季,去海南省陵水縣加代;2013年春季,在大豐區種植F2代群體1 500 株,選單株24 株,南繁21 株;2013年—2016年,在陵水縣與大豐區4年連續選擇6代,其中編號為J2019單株的表現突出;2017年,J2019被選入鑒定圃進行小區產量鑒定;2018年—2019年春季,在適宜區域進行多點試驗,J2019正式定名為‘上農粳219’;2020年,‘上農粳219’參加江蘇省早熟晚粳組武進科企聯合體區試,表現為產量較高,米質達國標2 級標準;2021年,‘上農粳219’破格晉級,續生同步;2021年底,‘上農粳219’完成江蘇省早熟晚粳組聯合體所有試驗程序;2022年5月,‘上農粳219’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蘇審稻20220062),適宜在江蘇沿江地區及蘇南地區推廣種植。

2 特征特性

2.1 株型松散適中、抗倒性好

‘上農粳219’苗期葉色深綠、葉挺、植株較矮;抽穗后葉片挺拔、株型較松散、生長清秀;熟期轉色好、穗層整齊、熟相佳,在肥水正常條件下,株高113 cm左右;谷粒呈橢圓形,長寬比為1.9左右,谷殼較??;莖稈粗壯有彈性,抗倒性極強,在區試和生試中,未出現倒伏現象。

2.2 產量構成因素協調

‘上農粳219’全生育期為155.1 d,較對照‘武運粳23 號’早熟0.5 d;一般每667 m2有效穗數為16 萬穗,每穗總粒數172 粒,結實率在91%以上,千粒質量在29 g 左右。該品種自我調節能力較強,產量構成因素較為協調,后期穗肥可適當減量施用,屬于大穗大粒型水稻品種,產量較穩定,適應性廣。

2.3 綜合抗性好

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上農粳219’對稻瘟病4個生理小種的抗性鑒定結果為3~5 級(按9 級制分級);據稻瘟病苗期鑒定,6 個生理小種的抗性都為0級;葉瘟發病最高級為1級;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為3.5;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為3級;抗性評價為中抗;條紋葉枯病發病級數為5級;感紋枯病。

‘上農粳219’試驗示范過程中,紋枯病發生輕,未發生稻曲病等其他病害。

2.4 稻米品質優

經品鑒,‘上農粳219’稻米外觀晶瑩透亮、圓潤飽滿,腹白極少,蒸煮后外觀較白,口感爽滑,有嚼勁,食味優良,達到農業行業的《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二級。

3 產量表現

武進聯合體區域試驗共有10家單位承擔,分別為江蘇太湖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省常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揚中市韻洲稻麥產銷專業合作社、南京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江蘇豐源種業有限公司、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紅旗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金壇種子有限公司、如皋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生產試驗共有6家單位承擔,分別為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江蘇豐源種業有限公司、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紅旗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太湖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如皋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各試點先后于5月15日至5月30日播種,大部分試點均采用塑盤育秧方式,每盤播種量為120~130 g。各試點分別于6月初至6月下旬移栽,秧齡為20~30 d,隨機區組排列,株行距為13.3 cm×30.0 cm,每穴栽3~4 苗,四周保護行采用同品種延伸。各試點均根據當地的生產水平進行田間管理,大田期間追肥2~3 次、除草1~3 次、治蟲3~7 次。在整個水稻生長過程中,6月中旬至7月天氣適宜,水稻長勢較好,8月中旬氣溫較高,部分試點的部分水稻品種的結實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9月—10月受臺風大雨影響,個別試點的水稻出現了較大面積的倒伏。

3.1 區域試驗

2020年武進聯合體初試,‘上農粳219’每667 m2產量為706.53 kg,比CK(‘武運粳23 號’)增產7.11%;2021年武進聯合體續試,每667 m2產量為709.0 kg,比CK(‘武運粳23 號’)增產4.28%;武進聯合體兩年試驗結果表明,‘上農粳219’平均每667 m2產量為707.76 kg,比CK(‘武運粳23號’)增產5.70%。

3.2 生產試驗

2021年同步進行生產試驗,‘上農粳219’平均每667 m2產量為707.6 kg,比CK(‘武運粳23 號’)增產4.8%。

4 高產栽培技術

4.1 培育壯秧,適期播種

‘上農粳219’采用機插秧種植技術,按秧田面積∶大田面積=1∶90 留足秧田。每667 m2秧田備足過篩營養土100 kg、秧盤30 張,折每667 m2大田用種量為3.5 kg。在播種前15 d 做好秧板,為提高無紡布的利用率,秧板凈寬為2.1 m、長為20 m,秧溝寬為0.2 m、深為0.15 m,圍溝深為0.25 m,且秧板在擺盤前需鏟高補低、填平裂縫、充分拍實,使板面達到“實、平、光、直”的標準。營養土的80%作底土,用壯秧營養劑0.4 kg,攪拌均勻,堆悶15 d 以上;營養土的20%作蓋籽土,不拌壯秧營養劑。播種前,用10%乙蒜素·殺螟+20%噻唑鋅+35%丁硫克百威等藥劑拌種,以預防惡苗病和干尖線蟲病等。采用機械化流水線播種方式,5月20日左右落谷,裝盤平鋪后,覆膜、蓋草、洇足水。播種后10 d 揭膜,秧田期間防治灰飛虱,控制肥水管理,以促進盤根結實,確保秧苗莖基粗壯、葉色挺綠、根多色白、植株矮健。移栽前3~5 d,每667 m2秧田追施尿素5 kg 作送嫁肥[2]。

4.2 精細整地,提高栽插質量

要求大田土壤肥力為中等水平。在秧苗機插前,大田用大型拖拉機粉碎耕田后上水,再刮板平田。6月初,每667 m2大田施尿素10 kg、復合肥20 kg,施肥后耕翻,要求耕翻深度達16 cm 以上,耕翻后上水泡田3 d,再次平整大田,要求達到田面高低落差不過寸,5 d 后每667 m2大田用36%丁噁合劑200 mL+10% 芐嘧磺隆20 g 進行封閉化除,沉實3 d 后即可進行薄水栽插。移栽時,秧齡不超過25 d,栽插行株距為23.5 cm×13.5 cm,每穴栽插4~5 苗。

4.3 栽后即管促早發

移栽時,大田以淺水灌溉為主;移栽后,大田灌深水促秧苗活棵返青;移栽5~7 d 后(6月中旬),大田及時脫水露田,以排放土壤中由于秸稈腐爛產生的有害氣體,增加土壤中的氧氣,加快秧苗新根萌發,提高秧苗成秧率;秧苗返青后,大田灌淺水促分蘗,此后大田保持水層,并配合施用分蘗肥促分蘗[3],一般于6月下旬每667 m2施尿素12.5 kg,7月上旬每667 m2再次追施尿素10.0 kg。

4.4 加強中后期田間管理

在進入7月下旬后,為避免受到臺風、暴雨等天氣的影響,大田應采取干濕交替、以干為主的灌溉方式;7月下旬后,大田適時開始擱田;除了防治病蟲害需要保水和在孕穗期前后需要保有淺水層之外,其他時期大田均以干濕交替的灌溉方式為主,以養根保葉,延長后期根系活力;8月初,大田復水,且每667 m2大田施復合肥12 kg 加尿素10 kg,并適量用0.2%磷酸二氫鉀加少量尿素噴施,以促進水稻生長;此后直至水稻成熟,大田保持田土濕潤即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光合效率,提升稻米品質,增加產量;收獲前7~10 d,大田斷水。

4.5 加強病蟲害防治

針對‘上農粳219’生長期間病害發生程度重于蟲害的特點,7月中旬,用苯甲丙環唑+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虱螨脲防治紋枯病、稻飛虱、螟蟲等;7月底,用烯啶·吡蚜酮防治稻飛虱;8月中旬,用5%甲維鹽+30%茚蟲威懸浮劑+24%噻呋酰胺懸浮劑+48% 苯甲·嘧菌酯懸浮劑+有機硅防治紋枯病、稻縱卷葉螟等;水稻破口前,用40%稻瘟酰胺·三環唑懸浮劑+48%苯甲·嘧菌酯懸浮劑+5%甲維鹽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稻縱卷葉螟等;水稻破口期,用10%阿維·甲蟲阱懸浮劑+30%苯甲·丙環唑懸浮劑+40%稻瘟酰胺·三環唑懸浮劑+43%戊唑醇懸浮劑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稻縱卷葉螟等;水稻齊穗期,用1%甲維鹽微乳劑+30%苯甲·丙環唑懸浮劑+40%稻瘟酰胺·三環唑懸浮劑+25%吡蚜酮懸浮劑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在9月初,用烯啶吡蚜酮+四氯蟲酰胺防治稻飛虱。

4.6 適期收獲

‘上農粳219’的收獲時間不能太早也不能過晚,待水稻蠟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即可收獲。收獲后,稻谷要及時上場攤開晾曬或烘干,然后入庫貯藏。

猜你喜歡
武進大田稻瘟病
常州武進:真情服務開創僑務工作新局面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選基因
Listing Tables:a Strategy of Problem Solving in Maths from Image Thinking to Logical Reasoning
立足武進 僑連海外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鄉
小田變大田破解農地零碎化
不同藥劑防治苗稻瘟病、葉稻瘟病效果試驗研究
武進淹城遺址功能新考
生物綠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應用與示范
“小田并大田”要有序推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