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視野下生態移民村的現代化發展研究

2024-05-02 04:42王璐妍何秋紅
生態經濟 2024年3期
關鍵詞:宜居移民美麗

王璐妍,何秋紅

(河海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1100)

“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囊髮嵤┼l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一方面,美麗鄉村建設要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關系的多維度進行定位,是生產美、生活美、生態美的統一;另一方面,宜居鄉村至少需要具備居住環境舒適、配套設施健全、文化氛圍濃厚和社區服務優良四個方面的特征??梢?,在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踐中,必須把生態文明理念納入“美麗宜居鄉村”的建設框架。甘肅、寧夏、青海三省區位于我國西北地域的中心,是14 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之一的六盤山片區所在地,是國家實施生態移民的重要區域,其面臨著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建設生態環境、促進農民就業和增收等問題,而“美麗宜居鄉村”的建設為甘寧青鄉村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當前學界關于“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研究成果涵蓋了理論、實踐和國外經驗借鑒三個層面,其中關于西北地區以及甘寧青三省區美麗鄉村建設的研究也比較多,但鮮有關于西北生態移民區美麗鄉村建設的相關研究。

在這一背景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于2022 年10月出版發行了由黃彥華、黃桂華著的《甘寧青“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調查研究》。該著作在明確“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內涵、標準和目標的基礎上,選擇甘寧青地區典型性的村莊展開調研,并以甘寧青生態移民村與毗鄰的遷入地原住村進行對比研究,分析差距及其產生原因,總結甘寧青“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中存在的共同性、代表性問題。

《甘寧青“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調查研究》一書共分為總論篇、村莊調查篇、問題建議與展望篇三部分。在村莊調查篇中,選取的調查點共4 組8 個村莊,按照“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模式和特點,具體分為中心村城鎮化建設模式、傳統種植養殖型村莊、特色種植養殖型移民村、勞務型生態移民村四類,調查樣本具有典型性,且書中每個章節都以“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基本情況為出發點,進而關注村民對“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認知度、參與度和滿意度,最終反思現有建設實踐,并就未來展望及建議進行闡述,這是貫穿生態移民村與原住村之間內在邏輯的主線,將8 個村落的調查內容統合為一個整體篇章的基本肌理。此外,該書注重實證研究,綜合運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對比法等研究方法,將理論和田野調查相結合??傮w而言,《甘寧青“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調查研究》在區域層面上為西部發展不充分地區的“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對于推進區域協調發展進程下的生態文明建設具有一定的實踐指導意義,對于學者開展相關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我國的生態移民措施旨在緩解生態脆弱地區的環境壓力,并改善因自然環境惡劣帶來的群體生存和生活質量問題。與搬遷前靠天吃飯、靠天喝水的生活相比較,甘寧青生態移民村通過易地搬遷在生產生活基礎設施、人居生態環境上都有了顯著的改善,基本實現了遷入區開發扶貧與遷出區生態環境修復保護的雙重目標。但目前看來,與原住村相比,甘寧青生態移民新村仍存在不少問題。一方面,生態新村的經濟基礎尚顯薄弱,基礎生活設施的建設相對滯后,《甘寧青“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調查研究》中的調查結果表明,鄉村生活污水處理、供水、環境衛生基礎設施欠缺等問題亟待改進,生態環境相對于“美”的目標還需進一步美化;另一方面,鄉村公共文化資源滿足不了村民的文化需求,鄉村文化底蘊積淀不深,外加政府在生態移民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容易形成村民對政府的過度依賴,導致大多數村民意識不到自己才是建設的主體。

以上述問題為導向,結合《甘寧青“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調查研究》中關于甘寧青“美麗宜居鄉村”發展的策略和建議,本文認為現階段可以在以下方面實施有針對性的優化改進,尋求生態移民村的現代化發展路徑。

整合本地資源優勢,專注發展特色產業。富起來才能美麗起來,產業支撐是“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基礎,為其提供內生動力。在建設“美麗宜居鄉村”過程中,馬家營村依托本土自然資源稟賦優勢,培育綠色農業基地、優化農業產業化經營,并利用民俗文化資源,打造優質、特色的綠色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馬家營村的經驗示范了生態移民村產業發展關鍵,即深度理解市場需求,精準設定發展導向,優化調適本土資源優勢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之間的內在關聯,以創設更為豐富和多元的產業發展模式。

對此,一是強化并推廣特色生態農業,打造綠色有機農產品品牌,進一步探索農村電商、綠色旅游等新路徑;二是鼓勵生計模式的再造,依靠現有生計基礎,通過開展多樣化的技能培訓,不斷優化農產品、勞務輸出等發展模式,進而通過充分就業不斷實現生態移民的經營性增收,提高區域群眾的生活質量;三是借助政策資源以激勵各類項目、資金、技術和人才向產業聚集,有效結合稅收、財政補貼、產業發展等政策措施,從而助推生態移民搬遷安置區勞動力獲得充分且高質量就業機會;四是支持企業擴展產業鏈,融合現代經營理念,培育本土企業,形成產業集群,擴大就業崗位,進一步提升生態移民的生計能力,穩固脫貧成果。

升級農村基礎設施,優化生態治理體系。綠色是鄉村的底色,生態是鄉村的優勢,尤其對于生態脆弱地區而言,更應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提升生態移民區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甘寧青鄉村沒有大型工業,因此也不存在工礦污染、水體污染等問題。該地區生態環境的治理主要聚焦于人居環境的改善和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推進,其本質上是對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

一方面,對于生態移民村而言,優化農村基礎設施,特別是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的升級是關鍵所在。例如《甘寧青“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調查研究》中對六盤山片區的村莊調查表明,該區域搬遷的原因之一就是水源短缺導致的貧困,所以村莊搬遷到安置區后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如何改善當地的供水設施。此外,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的升級還包括構建污水收集與處理系統、農村公路的修建與養護、建立垃圾集中處理機制等。另一方面,鄉村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提升需要多方參與并密切合作。作為鄉村生態建設的主導力量,村干部需要采用線上線下的聯動策略,以提高生態文明理念與政策的宣傳效果,并設置相應的監督和罰款機制,鼓勵村民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參與到生態宜居建設與監督工作中;作為鄉村文明建設的主體,村民則需要逐漸培養生態文明意識,糾正長期以來形成的不利于生態保護的粗放式生活習慣,并積極參與到生態宜居環境的建設中,包括庭院的綠化美化亮化,垃圾集中處理,響應“廁所革命”等。

完善社區公共服務,推動鄉村文化建設?!陡蕦幥唷懊利愐司余l村”建設調查研究》中曾提到隨著“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取得的成效日漸顯著,村民的需求方向也發生了轉變,從以前對基礎設施等硬件條件的需求轉化為對鄉村文化、鄉村文明等軟件條件的需求,他們期望能享受到更豐富的文化生活。

對此,鄉村文化建設的路徑仍有待深入探索。一是當前的公共文化服務需要進一步強化其對生態移民村文化振興的推動作用,政府需主導并積極提供公共文化設施、公共文化產品以及公共文化服務,以滿足村民對公共文化的需求;二是深耕鄉土文化,讓村民個體的日常生活通過鄉土精神文化元素的實踐來得以豐富,例如人居環境的設計,民歌民謠的傳唱等,這不僅可以形成鄉村的文化自信,同時也有助于推動鄉村公共文化的建設;三是利用數字化治理技術整合村民群體,在數字時代,微信群等社交媒介的使用可以豐富村民的民主參與渠道,推進村民與村干部、社區物業等多方角色的良性互動,促進多元群體利益整合,從而保障鄉村治理工作的穩定有序,使民眾能積極參與到村落建設中來。

加大教育扶貧力度,激發村民內在活力。勞動力素質高低是支撐農村發展、保障鄉村振興的關鍵因素。換言之,想要實現生態移民村的持久發展,首要任務便是沖破“社會文化貧困”的束縛,其中最關鍵一步即是優化移民安置區的教育質量。除為村民搭建文化學習和技能培訓的平臺外,還需要幫助村民強化自己競爭和經營的意識,以提升移民群體的文化水平和自我發展能力。憑借“要我發展”到“我要發展”的內在活力轉換,來激發村民參與“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主體性。

甘寧青生態移民在解決區域貧困、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跨越發展中展現出了無限的活力,也為未來我國生態移民村的“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提供了廣泛的借鑒價值和現實意義。但“美麗宜居鄉村”的建設是一個極為復雜的現代化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在經驗探索中探尋生態移民村擺脫貧困、開展“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推進鄉村現代化的現實模式與出路。

猜你喜歡
宜居移民美麗
相約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匱”
宜居的海底城市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宜居大化
我們創造美麗
平凡又美麗
簽證移民
誰是最美麗的蟲(三)
宜居星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