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務教育階段生產勞動課程內容體系的建構

2024-05-02 06:00孫振東唐家莉
教育評論 2024年1期
關鍵詞:課程內容勞動階段

●孫振東 唐家莉

為解決勞動教育實施“窄化”“片面化”“形式化”等問題,《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勞動課標》)明確了勞動課程的課程理念,形成了反映勞動素養要求的勞動課程目標體系,構建了以實踐為主線的、完整的課程內容結構,為勞動課程體系建設提供了一個基本方向。為了避免將作為育人途徑之一的生產勞動活動與生產勞動課程等同,有必要開發義務教育階段生產勞動課程。因此,構建義務教育階段生產勞動課程內容體系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義務教育階段生產勞動課程內容體系建構的價值

其一,明確勞動課程育人指向。從教育的目的看,學校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年輕一代獲得全面發展,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因此,年輕一代首先要具備參加生產勞動、創造物質財富必備的基本素養。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過程的智力因素不斷增加,勞動的技術含量也逐步提高,年輕一代與用于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的物質生產勞動過程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對這些用于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物質資料生產的態度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針對這些情況,學校勞動教育不僅要設置專門的情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也要努力提高科技含量以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從內容結構上看,義務教育階段勞動課程既要注重學生勞動觀念和勞動精神的養成,也要重視學生勞動習慣和勞動能力的形成。

其二,完善勞動課程體系。勞動課程在勞動教育功能發揮中起著主導作用,對貫徹落實勞動教育有著重要意義。課程的主體和關鍵在于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課程的實施以及課程評價也都要圍繞課程內容的安排及結果展開。由于我國各地區、各學校的勞動教育基礎不同,為了確保各地區、各學校勞動課程的有效實施,必須根據各學校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篩選和組織勞動課程內容,形成完整的課程內容體系。因此,基于統一的課程理念和課程目標,構建義務教育階段生產勞動課程內容體系,是勞動課程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

其三,豐富勞動課程內容?!秳趧诱n標》明確指出勞動課程內容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選擇性,并不要求每個學校都展開農業生產勞動,而是要求學校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根據課程內容結構要求確定勞動項目。義務教育階段生產勞動課程內容體系設計既考慮了社會發展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也考慮了學校所處地區經濟、文化發展實際情況,保留了傳統的、有價值的內容。構建義務教育階段生產勞動課程內容體系,將復雜的創造性勞動、新技術體驗、職業體驗類等勞動活動納入勞動課程內容,豐富勞動課程內容,更好地發揮勞動課程的價值,進而促進勞動教育功能的發揮。

二、義務教育階段生產勞動課程內容體系建構的基礎

(一)理論基礎

勞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恩格斯指出:“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盵1]人通過勞動,生產物質生活資料和物質生活本身,將自己與動物區別開來。也只有通過勞動,人類才能實現對自然物的占有,獲得滿足自身吃、喝、穿、住等基本需要的物質生活資料。馬克思說:“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這是每一個小孩子都知道的?!盵2]正是因為勞動人類才能實現社會形態的不斷更替。勞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離開了勞動,人類社會將難以延續和發展。隨著科技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個人要想進入生產過程從事生產勞動,就必須掌握現代生產所需要的科學技術知識,這就要求教育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敖虅诮Y合”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條重要原理,也是協調教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原則。[3]義務教育階段生產勞動課程內容體系的建設以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和教勞結合理論為理論基礎。

(二)現實依據

勞動課程的發展歷經幾十年的曲折,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是,從當前義務教育階段各學校已有的生產勞動課程來看,仍然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生產勞動內容科技含量不高。學生生產勞動課程內容僅限于一些簡單操作,如剪紙、折紙等簡單傳統手工制作。二是生產勞動內容簡單、單一。義務教育階段生產勞動課程內容體系,一方面強調回歸學生真實的勞動世界,讓學生能夠真切地了解到當前社會發展的現狀,注重普及與學生職業發展密切相關的綜合技術知識,為學生未來從事某種職業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強調與地域內的文化保持一致,符合地域內的價值觀、審美觀以及與其相適應的行為模式和生活習慣,以使學生在勞動過程中獲得樂趣和心靈上的滿足。

(三)國際經驗

發達國家的很多理論與實踐為義務教育階段生產勞動課程內容體系的建構提供了有益的參照。以德國、俄羅斯為例,德國的勞動教育課程貫穿整個基礎教育,勞動教育課程的內容涉及經濟、社會、技術、家政、法律、生物、自然科學、日常文化、職業和學業導向等領域。[4]在新一輪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設中,德國學校勞動教育課程以培養學生綜合勞動能力為導向,課程內容以勞動、經濟和科技為核心領域,課程編制依托主題進行跨學科的知識整合,課程實施以項目教學法為主要策略。[5]德國的勞動教育課程不僅注重學生良好勞動習慣和品質的培養,也重視學生勞動質量意識、勞動經濟意識的形成,注重加強與社會生活、職業的聯系。俄羅斯以“工藝學”課程作為勞動教育的實施載體,側重于勞動技術方面?!肮に噷W”包括三大類,即信息技術、農業技術和工業技術。[6]此外,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勞動教育實踐探索的經驗,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生產勞動課程內容體系的建構也具有參考價值。

三、義務教育階段生產勞動課程內容體系建構的基本原則

(一)價值取向的統一性原則

其一,觀念、精神、習慣、能力的統一。針對當前大中小學生不愛勞動、不尊重勞動人民、不愛惜勞動成果的現象,義務教育階段生產勞動課程內容體系應當注重學生勞動觀念的形成,引導他們學習體認勞動價值。但是,愛勞動不等于懂勞動、會勞動。只教學生要熱愛勞動,卻不教學生如何勞動,不符合勞動課程的目標。義務教育階段生產勞動課程內容體系要關注學生勞動觀念和勞動精神的形成,更要注重學生勞動能力的培養和勞動習慣的養成。因此,義務教育階段生產勞動課程內容體系以觀念、精神、習慣以及能力作為基本要素。具體而言,勞動觀念應當包括使學生成為一名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和勞動成果、熱愛勞動人民的人,并且能夠對勞動形成正確的認識,知曉勞動在人類社會生活以及個人成長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的內容。勞動精神包括使學生具有繼承中華優秀傳統的意識,能夠為社會發展和國家現代化建設貢獻自身力量的內容。勞動能力應該包括使學生將來能夠自如應對勞動的變換、勞動職能的變更、行業與職業的更迭所具備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其二,個人、社會的統一。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既是為了學生個人的全面發展,也是出于社會未來發展需求的考慮。馬克思說:“未來教育對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說,就是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盵7]勞動教育是教勞結合的一種體現形式,必然要承擔起提高全體學生科學文化素養的任務?;诖?,義務教育階段生產勞動課程內容體系的設計要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也要服務于社會生產發展,加強與科技的聯系,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的高素質勞動者。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在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上有所不同。因此,個體成人的過程必然會留下特定的文化和社會歷史的烙印。尤其在少數民族地區,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傳統,導致少數民族學生在某些方面的發展過程有所不同,形成不同的民族特性。這些在不同文化傳統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學生具備的知識經驗和學習、認知能力是不同的。因此,義務教育階段生產勞動課程內容體系不僅包括社會生產發展需要的科學技術知識,而且包含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

(二)內容結構的多樣性原則

其一,勞動形態的多樣性。不同的勞動形態代表著不同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勞動教育必須正視真實勞動世界發生的變化,在已有的基礎上不斷發展,擴充勞動形式和內容。只有發展了的課程內容才具有生命力。繼承是發展的基礎,沒有繼承就沒有發展。因此,義務教育階段生產勞動課程內容既要體現勞動的傳統形態,也要包含勞動的新形態。一方面,課程內容要繼承人類歷史積累中正確的、合理的知識,注重選擇傳統勞動中具有基礎性、普遍性的知識。另一方面,課程內容要去除已過時的、不合理的知識,把能夠反映未來趨勢的勞動適當納入其中。

其二,勞動內容的多樣性。勞動內容的多樣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生產勞動內容的豐富性。根據《勞動課標》,義務教育階段生產勞動課程內容體系涵蓋農業生產勞動、傳統工藝制作、工業生產勞動和新技術體驗與應用。二是勞動內容的跨學科性。義務教育學校里開設的學科,都是為了完成某方面教育任務而設置的。任何一門學科都是研究現實中某方面客觀現象的規律性,各學科課程內容應該保持必要的統一和相互聯系。義務教育階段各年級的生產勞動課程內容注重與其他學科知識銜接,以利于學生把其他學科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進而加深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

四、義務教育階段生產勞動課程內容體系的整體架構

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產勞動課程內容體系是一個包括“愛勞動的教育”和“會勞動的教育”的完整體系?!皭蹌趧拥慕逃敝匾曮w力勞動,目的是磨煉學生的意志、讓學生體驗勞動的艱辛與不易;“會勞動的教育”重視現代生產勞動的科學技術基礎,勞動內容的科技含量更高。

(一)義務教育階段生產勞動課程內容體系的要素及其相互間的關系

1.愛勞動的教育

人類生存發展需要的物質生產資料不是通過人的意念制造出來的,而是依靠人的物質生產活動。當今世界任何新的發明、技術和工藝都離不開人的勞動。馬克思說:“整個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人正是通過勞動這種有意識的生命活動創造了社會的全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8]因此,人如果不勞動、不會勞動,那后果是不可想象的。然而,伴隨勞動的形態以及勞動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的變化,人們對勞動的認知出現了偏差,“炫富”“躺平”等不良風氣給年輕一代的思想觀念帶來了嚴重的沖擊。反射到教育中,突出表現為學生鄙夷勞動、鄙視勞動者以及學校不重視勞動教育。針對學生身心發展出現的這些狀況,義務教育階段生產勞動課程內容體系既要強調腦力勞動,也要重視體力勞動,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出力流汗,感受勞動的艱辛,體會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懂得勞動人民的辛苦。

“愛勞動的教育”旨在增加學生投身勞動創造和社會建設的機會,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勞動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能夠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皭蹌趧拥慕逃卑▌趧觾r值觀、勞動情感和態度、勞動品質的教育,屬于德育范疇的勞動教育。對學生進行“愛勞動的教育”,就是要扭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使學生懂得勞動不僅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手段,也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推動力量和人類實現自我發展的過程?!皭蹌趧拥慕逃币寣W生在勞動過程中得到鍛煉,使學生能夠秉持正確的態度和方式去勞動,并在勞動實踐中逐漸養成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吃苦耐勞、團結合作等品質?!皭蹌趧拥慕逃睉斠詡鹘y勞動為基礎內容,將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和人類在不同時期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理解呈現在學生面前。

2.會勞動的教育

“會勞動的教育”指技術范疇的勞動教育,即勞動技術教育。勞動技術教育不是要學生掌握一項技藝,而是“通過學習和實踐活動使學生樹立勞動觀點、養成勞動習慣、聯系理論與實際以及培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了解并掌握現代生產和技術的基礎原理以及相應的各種基本技能,并為他們以后從事各種職業打基礎的教育活動”[9]?!皶趧拥慕逃睂鹘y勞動與現代勞動融合,在傳統勞動的基礎上,引入現代勞動的方法、工具、技術。

“會勞動的教育”不是要讓學生掌握所有的勞動技能,也不是使學生學會某幾種勞動。因為,現代生產各部門、各行業、各工種分工越來越細化,新興勞動形態也不斷產生,生產過程的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不可能讓勞動者在生產過程或者學校教育中完全掌握未來職業發展所需要的知識。根據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社會發展需要,學生“會”勞動表現為“學會各種行業基本工具的實際運用與操作”,[10]即馬克思所說的綜合技術教育。所謂“綜合”不是指技術的綜合,而是有關現代生產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基本原理、技能以及工具的管理和使用。義務教育階段應該讓學生掌握的是現代生產和現代科學技術中具有共性的、能夠反映當前生產和科學發展水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以及各種生產普遍適用的基本工具,為學生將來從事某種勞動奠定基礎。

3.各要素之間的關系

義務教育階段生產勞動課程內容體系把作為德育內容的勞動教育和作為五育之一的勞動技術教育進行區分,是出于學校勞動教育實施的操作難度以及師資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的考慮,目的是使勞動課程更好落地,并非是將這兩方面割裂開來?!皭蹌趧拥慕逃焙汀皶趧拥慕逃敝g是相輔相成的。學生如果不熱愛勞動,很可能會鄙視勞動、不想勞動、不會勞動。因此,即便是以思想品德教育為目的的內容,也應該盡量含有技術性和趣味性,使學生能夠被這種勞動形式所吸引并勞有所獲,進而使勞動課程發揮培養學生愛勞動和會勞動的雙重效果。

(二)義務教育階段生產勞動課程內容的總體架構

義務教育階段生產勞動課程內容體系采取“領域——模塊——項目”的結構形式,劃分為社會、創造、科技、職業四個領域。社會領域主要是將社會生產和生活方面的內容納入生產勞動課程的范疇,加強課程與學生社會生活生產實際的聯系。在生活方面,課程內容要能夠體現當地的生活方式,引導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在生產方面,課程內容圍繞傳統生產勞動與現代生產勞動的基本技能的學習和基本工具的使用和管理展開,包括一些具有生產性和實踐性的復雜勞動,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勞動能力,強調學生對基本生產知識、生產技術的掌握。創造領域注重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當地生產勞動的價值,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效率意識,幫助學生掌握生產勞動的知識技能,持續激發學生勞動的熱情??萍碱I域的內容主要反映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旨在增強學生對真實勞動場域的了解,提高學生的科技意識。課程內容圍繞現代生產所需要的基本的科學知識和技術原理展開,強調學生勞動能力的形成,重視傳統勞動與現代科技有機融合。職業領域主要是對學生進行職業啟蒙,引導學生了解各種職業,并對學生進行職業引導。這一領域的實踐內容主要針對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階段的學生,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當前職業的類型和未來職業發展的趨勢,使學生形成初步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為將來從事某項職業打下基礎。小學3-6年級為職業了解,7-9年級為職業引導。最后,學??梢愿鶕黝I域的要求,確認各任務群的模塊,進而確定各任務群的勞動項目。

(三)義務教育階段生產勞動課程內容的學段分配

小學中低年級階段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勞動品質,激發學生的勞動興趣,培養學生主動積極參加勞動的意識。課程內容側重于農業生產勞動和傳統工藝制作。農業生產勞動項目可選擇植物種植或者動物飼養,課程實施考慮學校與家庭協同。具體內容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種植當地常見的1-2種土培或水培植物,或者選擇飼養1-2種常見的爬行類動物。傳統工藝制作主要是體驗傳統工藝的制作過程,了解傳統工藝制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夠識別簡單的示意圖,并且嘗試去設計簡單的作品,可結合傳統節日或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開,如剪紙、編織、折扇制作等。

小學高年級階段重視學生勞動能力和勞動精神的養成,讓學生進一步體驗種植、養殖以及工藝制作等,使學生能夠根據任務要求選擇合適的材料、工具、技術和方法,并且安全、規范、有效地開展勞動。相較于小學中低年級,小學高年級的農業生產勞動和傳統工藝制作內容更具有完整性和連續性,要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選擇工具更多樣、操作步驟更復雜、創新性更強的項目。此外,在這一階段也可以從工業生產勞動和新技術體驗與應用中選擇合適的勞動內容,讓學生不僅可以體驗工業生產勞動過程并從中獲得成就感,還可以分析新技術相較于傳統技術的進步之處,感受現代勞動的創新精神,激發學生進行創造性勞動的熱情。

初中階段為實踐探索以及習慣鞏固階段,重在強化學生的勞動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品質,更加重視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注重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科知識的聯系,勞動項目實踐應更具有綜合性。農業生產勞動要能夠讓學生體驗先進的種植或者養殖方法,感受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的區別。與小學相比,初中階段的生產勞動內容涉及現代勞動的元素更多,使用的方法更加先進。以農業生產勞動為例,有條件的學??山Y合現代智慧農業,利用數智農場實踐基地展開勞動實踐,從種植養護到加工,讓學生體驗完整的現代農業生產勞動。在這一階段,還應該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使學生能夠掌握現代勞動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并且在勞動實踐中身臨其境地感受生產勞動的價值。

猜你喜歡
課程內容勞動階段
基于“課程內容六要素”的繪本文本解讀路徑探析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關于基礎教育階段實驗教學的幾點看法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在學前教育階段,提前搶跑,只能跑得快一時,卻跑不快一生。
熱愛勞動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內容的構建
大熱的O2O三個階段,你在哪?
依標明辨 巧用萃取——談如何將文本內容萃取成課程內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