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的內在根據與實踐邏輯

2024-05-03 09:43李慶林牛菀清
新聞愛好者 2024年4期
關鍵詞:實踐邏輯話語體系意識

李慶林 牛菀清

【摘要】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是增強新時代我國國際傳播能力的重要一環。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語言、意識與現實關系的基本原理揭示出話語是一種表現為觀念和范疇的意識,是人們物質生產水平和現實社會關系的抽象反映。中國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的內在根據深植于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其建設的原則和路徑也應從中國實踐出發,以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達為核心,用中國話語講好中國故事,傳遞好中國聲音。

【關鍵詞】話語體系;語言;意識;內在根據;實踐邏輯

在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闡釋中,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占有重要地位。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雹僭谑艑弥泄仓醒胝尉值谌渭w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加強國際傳播的理論研究,掌握國際傳播的規律,構建對外話語體系,提高傳播藝術”②。習總書記為何如此重視我國對外話語體系的建設?建設這一體系的內在根據和實踐邏輯是什么?本文嘗試從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語言、意識與現實的相關理論予以說明。

一、話語本質上是人們物質生產水平及社會關系抽象的、觀念的表現

從一般感覺發展到特定的觀念和范疇,意識的內容和層次得到很大的豐富和提升;相應的,其外在表現形式也從一般的感性語言進入到概念抽象的層面。本文認為,這就是話語的生成。語言是人類交往活動的主要工具。從語言學上說,任何語言都具有自己成熟的語言體系,并且不同的語言可以相互翻譯。但是話語所談及的不是語言的語法、語義和語用等語言學特征。之所以在語言之外還要提出話語這一概念,是要說明和強調:在某些語言背后,有特定的意識(突出表現為觀念和范疇)的關聯,這些特別的語言表述,就是話語。因此,語言是話語的基礎,但話語又不是一般的語言。話語代表了一種對世界的認知框架和解釋模式,是在世界觀、價值觀和方法論層面形成的語言概括,是語言中最集中最深刻表達抽象的意識內容的部分。

話語體系與意識形式有內在的一致性。特定的觀念和范疇構成了不同社會的意識形態。語言是意識的載體,而意識是人們現實的交往關系的一種反映,因而話語本質上就是人們物質生產水平及社會關系抽象的、觀念的表現?!罢冀y治地位的思想不過是占統治地位的物質關系在觀念上的表現,不過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占統治地位的物質關系?!币蚨?,現實中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也是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進而也是占統治地位的話語力量?!皺嗬肋h不能超出社會經濟結構以及由經濟結構所制約的社會的文化發展?!雹廴魏卧捳Z所承載和表達的所謂“天賦權利”,都要受現實條件的制約。因此,當我們說西方話語霸權的時候,并不是或者說主要不是指語言的霸權,而主要是指特定話語所呈現的意識形態霸權。這種意識形態霸權又是與現實世界的政治、經濟、軍事結構相關聯的。

從國際傳播場域來看,經濟和軍事優勢決定了話語優勢。當今西方發達國家的話語霸權來源于它們的經濟霸權和軍事霸權,不過這種話語霸權常常又表現出一種獨立性的外表,仿佛西方發達國家的一切成功,皆來源于這些話語所表達的某種“絕對觀念”的實現。這是因為,意識來源于物質,但是意識一旦產生,就有相對獨立性,當意識形成一套相對完善的概念和范疇體系后,看起來其發展就像是遵循一套獨立的發展邏輯,即“概念的自我規定”,這時由這些概念和范疇組成的話語體系就具有了獨特的生命、“普世”的外表和貌似“絕對”的價值。此時世界就會呈現出是被某種話語統治的假象。另一方面,馬克思恩格斯認為,每一個企圖取代舊統治階級的新階級,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說成是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為了強化這種“共同利益”的假象,新階級往往“賦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們描繪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義的思想”。從而造成“一定階級的統治似乎只是某種思想的統治”的假象。

當某一歷史時期世界的統治被解釋為一種思想的統治,這時候,話語表現為一種經過包裝的、帶有欺騙性的意識形態,話語變成了話術。西方“現代化”的全球敘事就是這樣一種精心建構的話語體系。這一體系規定了“現代化”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原則和標準,凡是不執行這些規定的國家就不是“現代化”的國家。這種話術會在誤信了這種假象的地區造成混亂。此種情況在當今世界屢見不鮮,從負面展示了話語本身的力量。

二、建設對外話語體系是中國國際傳播實踐的迫切需要

一般來講,概念、范疇、表述是構成話語的基本要素;話語的“體系”建設則強調這些要素之間的相互呼應和邏輯關聯,對話語表達的邏輯性、系統性和完整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話語體系一旦形成,就具有向外擴散傳播的趨向,因此,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話語體系和對外話語體系具有內在的一致性。但由于對外話語體系主要服務于國際傳播的需要,面對的是國外的受眾,因此,與一般意義上對內或者是兼顧內外的話語體系有所不同,其本身的構建有獨特的規律。

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來源于事物內部。建設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的內在根據深植于當代中國的發展現實之中,特別是與國際傳播實踐的需要密切相關。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在國際話語場域存在著“三差”現象:信息流進流出的“逆差”、中國真實形象和西方主觀印象的“反差”、軟實力和硬實力的“落差”。這種情況使得我們在國際輿論場上常常處于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傳開叫不響的境地。在西方長期的話語霸權下,國家形象被長期貶損和污名化。這與我們的對外傳播話語體系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密切相關。由于沒有一套完善的話語體系,一方面容易陷入話語陷阱,另一方面無法有效反擊話語霸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落后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罵。形象地講,長期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就是要不斷解決‘挨打‘挨餓‘挨罵這三大問題。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奮斗,前兩個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但‘挨罵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爭取國際話語權是我們必須解決好的一個重大問題?!雹?/p>

話語體系建設某種意義上起到古人所言“正名”的作用。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隨著中華民族越來越接近偉大復興的歷史關頭,在國際上進行話語權爭奪和較量的態勢將愈演愈烈。長期在“挨罵”的環境下發展,是不利的。話語和現實的錯配常常會造成諸多混亂和問題,話語與現實的相悖則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霸捳Z貧困的國家不可能占據國際道義的制高點,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強國?!雹萑绻麤]有一套完善的中國道路解釋體系,沒有話語主權,就難以應對意識形態和國際傳播領域日益復雜的形勢和斗爭。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意識形態建設高度重視,中央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加以部署。特別是結合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建設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做了全面、系統、深刻的論述,為我們建設新時期中國對外話語體系指明了方向、原則和路徑。在國際上,隨著中國的地位日益提升,越來越多的人渴望沖破西方的話語封鎖了解真實的中國,希望知道中國發展有什么秘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社會主義制度為什么行?這也為建立完善的對外話語體系提供了契機。

三、建設立足于中國實踐、融通中外的對外話語體系

建設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的內在根據深植于當代中國的發展現實,其實踐邏輯首先必然需要立足中國實踐,以反映和解釋中國道路為標準和旨歸。但話語體系并不是實踐的機械反映,不會隨著實踐發展而自動形成,需要遵循語言和意識的規律,專門打造。高質量的話語體系總是優良的內容與精當的修辭表達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在內容上要堅持實踐為本,用事實說話;在形式上需要建立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

(一)從實踐出發,用事實說話

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的核心內容來自中國的獨特實踐,是對中國實踐的科學表達。中華民族有幾千年的歷史,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近代以來在這條道路上所進行的實踐包括: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偉大實踐,五四運動以來新民主主義的歷史性實踐,鴉片戰爭以來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進行的偉大斗爭實踐等。在這些實踐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艱苦卓絕的奮斗構成了“中國近現代以來歷史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⑥。鮮活的實踐經驗、豐富的實踐智慧為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提供了不竭資源。

在這些實踐經驗和智慧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這是黨領導人民走向成功最重要的法寶,也是建設中國對外話語體系所需要堅持的基本原則。實事求是就是堅持一切從中國的具體國情出發來思考問題。中國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走社會主義道路,具有理論和制度的先進性,最能代表現代社會中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根本、最普遍的利益,最能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來認識世界,因而在此基礎上進行的話語體系建設可以克服偏見,用事實說話,為最廣大人民群眾發聲。

用事實說話是黨的宣傳工作的優良傳統,也是宣傳工作能夠取得成效的關鍵之道。毛澤東在1925年撰寫的《〈政治周報〉發刊理由》中說“我們反攻敵人的方法,并不多用辯論,只是忠實地報告我們革命工作的事實。敵人說:‘廣東共產,我們說:‘請看事實。敵人說:‘廣東內訌,我們說:‘請看事實”。⑦

“實事”就是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就是人所生存的這個世界。意識的內容只能是人們通過實踐接觸到的這個“實事”,實踐的方式、實踐的深度決定了意識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列寧指出:“實踐高于(理論的)認識,因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還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雹鄬嵺`出真知、真識、真話。當前中國最大的“實事”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中國對外話語體系建設需要緊密結合這一實踐,扎根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并隨著實踐的發展而深化完善。

在長期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黨的二十大提出了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新任務,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新概括,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新的現代化標準。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將打破西方發達國家對于現代化發展的單一敘事,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時代命題。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為我們在新時期建設中國對外話語體系提供了基本框架和原則,也是新時代中國故事的新篇章。

文以載道,道法實踐。馬克思說:“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雹嵩捳Z體系也是如此。中國對外話語體系只有依托中國實踐,才有根,有魂,有料,有力。從這個意義上看,本文所討論的中國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的“內在根據”和“實踐邏輯”這兩個問題具有內在一致性。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皩嵺`邏輯”在這里既指話語體系建設的具體路徑、方法、策略,同時也指這些路徑、方法和策略都必須以實踐為基礎。

(二)以建立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為核心

中國對外話語體系承擔著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任務。在西方話語體系的包圍之下,要取得突破并不容易。其最基礎和核心的工作就是要建立起一套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這是構建對外話語體系的關鍵所在。

所謂“融通”,一是“融”,二是“通”?!叭凇本褪侨诤?、融匯,“通”就是貫通、通暢。只有相融才會相通,只有相通才會進一步相融。換句話說,構成對外話語體系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應在中外話語之間實現“通約性”。

要實現“通約性”,就要找到雙方之間的最大公約數。中國特色的對外話語體系從中國實踐出發又服務于中國實踐,但這絕不意味著自說自話。我們需要深刻理解中國道路和中國理論的世界意義,完整把握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敏銳洞察各國人民的傳統文化和價值主張,如此才能做到融會貫通。列寧認為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之所以具有世界歷史性的意義,原因是它“吸收和改造了兩千多年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⑩只有實現“融通中外”,才能保證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在這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并指出“中國夢”與“美國夢”及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是相通的,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模范的案例。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國式現代化等概念的提出,也是這方面的成功實踐。

以“中國式現代化”為例,“中國式現代化”比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說,更具有“融通中外”的特征。首先,就語言表達來看,“中國式”與“現代化”相結合,體現了我們對現代化與中國道路的深刻理解,彰顯了中國道路與世界文明發展道路的相通相容,也反映出中國道路正在和將要對世界文明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其次,就思想內涵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調的是“中國特色”,重點指出的是中國道路的獨特性,那么“中國式”的表達就賦予了中國道路新的“模式”的意涵,即示范性和可模仿借鑒性的含義?!爸袊浆F代化”順勢而起,應時而生,是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建設的重要成果和成功范例。

從國際傳播的視角來看,構成對外話語體系的概念、范疇和表述,需要撥動海外民眾的心弦,引起他們的共鳴,這就需要學會換位思考,更多從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和價值主張出發來遣詞造句,謀篇布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創新對外話語表達方式,研究國外不同受眾的習慣和特點,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疇、表述,把我們想講的和外國受眾想聽的結合起來,把‘陳情和‘說理結合起來,把‘自己講和‘別人講結合起來,使故事更多地為國際社會和海外受眾所認同?!?1

在融通中外的過程中,要達到更好的融通效果,中國傳統文化中許多優秀的價值觀念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比如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爸腥A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2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將中國的文化優勢轉化為話語優勢,是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話語體系與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相關聯?!爸卧捳Z體系的基礎是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沒有自己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就沒有話語權?!?3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為話語體系提供學理支撐,話語體系建立在理論體系和學術體系之上,是更易于識別和傳播的形態,兩者互為表里,內在貫通。因此,需要大力構建中國特色的學科體系和學術體系,特別是國際傳播相關學科建設,以使中國特色的對外話語體系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

在建設立足于中國實踐、融通中外的對外話語體系的過程中,毛澤東主席在80多年前發出的號召——改造我們的學習,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只有不斷克服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堅持唯物主義,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發揮歷史主動和自覺精神,才能說出前人和洋人沒有說過的新話,才能以我為中心,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博采眾長,形成中國聲音的國際表達和國際聲音的中國闡釋,才能在“融通中外”的道路上不斷開辟新境界。

四、結語

中國的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是增強我國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塑造國家形象和維護國家安全、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途徑,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需要用中國話語來表達,而不是用別的話語體系來表達。只有建立起中國自己的話語體系,我們才能夠奪回對中國發展道路的解釋權和評判權,把批判的武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我國已經在經濟發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凸顯了中國模式的潛力和優勢,這給我們建立中國話語體系提供了根本基礎和底氣。在如此豐富的中國實踐面前,需要我們建立起完善的對外話語體系,彰顯獨特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讓世界“聽得到”和“聽得清”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唯有如此,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中國話語也會因為有中國特色從而具有世界意義。

[基金資助: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馬克思恩格斯交往傳播觀的內在邏輯和當代意義研究”(20BXW059)]

注 釋:

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第一版。

②《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并講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2021年6月1日,http://www.gov.cn/xinwen/2021-06/01/content_5614684.htm。

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12頁。

④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求是》,2016年第9期。

⑤陳曙光:《中國話語與話語中國》,《教學與研究》,2015年第10期。

⑥習近平:《領導干部要讀點歷史——在中央黨校2011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黨建研究》,2011年第10期。

⑦《毛澤東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9頁。

⑧《列寧全集》(第5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83頁。

⑨《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2頁。

⑩《列寧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62頁。

11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年,第433頁。

12《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人民日報》,2018年8月23日,第一版。

13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求是》,2016年,第9期。

作者簡介:李慶林,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寧 530004);牛菀清,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南寧 530004)。

編校:董方曉

猜你喜歡
實踐邏輯話語體系意識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意識不會死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文化傳承視域下大理“三月街”千年發展的實踐邏輯
精神養老研究取向及其實踐邏輯分析
核心素養如何在中小學校落地生根
在修辭與實踐之間:環境權概念的貧困及其義務轉向
講好中國故事的幾個路徑創新
中國故事中國認知國際表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