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重大主題報道中發揮評論中流砥柱作用

2024-05-03 09:56丁新科
新聞愛好者 2024年4期
關鍵詞:主題報道媒體融合創新

【摘要】評論是報紙的旗幟,在重大主題報道中,評論深入闡述意義,旁征博引,往往能起到凝聚共識、引領導向的作用?!逗幽先請蟆反蛟齑笮驮u論品牌“何言”文章,政治站位高、思想內涵深刻,表達方式新穎,注重“時度效”有機統一,營造崇尚實干的濃厚氛圍,再次彰顯了黨報在重大主題報道上的“中流砥柱”“定海神針”作用,凸顯了黨報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關鍵詞】評論;主題報道;媒體融合;創新

河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河南日報》圍繞重大主題,推出了一系列“何言”大型政論文章,全面展現河南省委前瞻布局、科學謀劃、戰略舉措,樹立河南矢志創新、銳意發展的奮進形象,體現了省委機關報的責任與擔當,在全省形成“每逢大事看‘何言”的品牌效應,并以此探索以大型政論文章引導輿論、助力中心工作的報道路徑。

一、聚焦重大主題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黨報的職責使命,以評論尤其是大型政論文章引導輿論、凝聚共識是《河南日報》的傳統優勢和特色。錨定“兩個確?!?、實施“十大戰略”是河南省委作出的重大決策,“何言”文章選題圍繞中心工作展開。

“何言”文章《高峰起中原》以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大局意識,論述河南推動創新發展的必要性、緊迫性,烘托河南重視科技創新、重視科技人才的發展態勢;《創新突圍 唯有一拼》重在呈現河南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學院、建設省實驗室體系、完善創新體制機制、搭建創新體系的魄力干勁和蓬勃態勢;《格物濟世 旦復光華》以重建河南省醫學科學院揭牌為由頭,進一步塑造和彰顯出河南銳意改革、矢志創新的形象。

《“豫”見新河南》則聚焦實施“十大戰略”兩年來,中原大地發生的日新月異、真實可感的顯著變化,河南發展呈現出的新標識、新氣質、新風尚、新形象,闡述了近年來河南發生的動能之變、結構之變,形象之變、氣質之變。

《走出人口大省高質量發展新路》緊扣“人口大省”和“建設現代化”兩個關鍵詞,結合河南人口多、規模大的省情,深刻透徹、條分縷析地論述了如何“走出人口大省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用翔實的數據、鮮活的案例,富有思想性地指出“大,有大的難處”“大,更有大的好處”,既深刻分析了河南現代化建設之路的艱巨與復雜,也對發展前景飽含希望。

《“絲路”通天下 開放不停步》凸顯不沿邊、不靠海的河南,以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建設為契機,全面拓展開放新通道,塑造發展新優勢,建設開放強省的生動實踐。

《沃野千里繪新圖》《從河南讀懂中國》《用我們的方式加油干》等“何言”文章則聚焦鄉村振興戰略、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全面深化改革戰略等,充分展現河南實施“十大戰略”以來的巨大成就。

“時度效”是檢驗新聞輿論工作水平的標尺。大型政論,體量大,更要講時效,選擇重大時間節點推出,往往能使新聞傳播效果得到提升。如果不追求時效,那么傳播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何言”文章每次都會精心挑選時間推出,《高峰起中原》寫在河南省委做出實施“十大戰略”部署之后;《“豫”見新河南》寫在實施“十大戰略”重大決策部署兩周年之際;《創新突圍 唯有一拼》寫在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學院揭牌之際;《格物濟世 旦復光華》寫在重建河南省醫學科學院揭牌之際;《焦裕祿的自行車里藏著什么》在全省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召開后刊發;《從河南讀懂中國》在全省文旅文創發展大會召開之際刊發;《用我們的方式加油干》寫在改革開放45周年之際和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夕……“每逢大事看‘何言,每逢關鍵時間節點看‘何言”?!逗幽先請蟆贰昂窝浴蔽恼缕放?,逐漸在廣大黨員干部、人民群眾和國內新聞界建立了良好的口碑,也成為外界觀察讀懂河南的一個重要窗口。

二、創新評論表達

大型政論不僅要增強針對性、問題意識,也要創新表達,避免空話套話,以平實的文風娓娓道來,潤物無聲,以鮮活的事例和充滿張力的文字感染人。

《“豫”見新河南》一文聚焦現代化河南建設這一主題,現代化建設包羅方方面面,如果文章強求面面俱到,反而容易掛一漏萬。難能可貴的是,該文并沒有求全求大,而是通篇突出一條主線、一個主題,那就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比如,“創新成為鮮明新標識”部分,談到科技創新,回顧了河南近年來科技創新領域重大部署,形成了中原科技城、中原醫學科學城、中原農谷“三足鼎立”科技創新大格局。又如,“開放提升融通新氣質”部分,談到開放河南,著力梳理的是河南在開放領域的創新舉措,列舉境內外“雙樞紐”建設、網購保稅1210服務模式、數字班列、恒溫班列等,突出河南在全國最具特色的創新名片。同樣,涉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將電影里的河南、詩詞中的河南與技術賦能等巧妙組合,并以一個“顯眼包”來概括文化河南,巧妙運用網絡語言,讓讀者不禁會心一笑。

為了反映河南發展呈現出的新標識、新氣質、新風尚、新形象,“何言”文章在寫作論證時往往選取體現河南發展特點的典型人和事。如《“豫”見新河南》一文,“科研女神返鄉創業記”,說的是省醫學科學院全職引進的中科院院士閻錫蘊,還有用河南普通話推廣中原文化的德國留學生無名、操著河南口音英語為非洲工人開會的許昌人胡振興、為游客講解文物的12歲男孩謝昭雨橦、“拍鳥人”侯振興等。這些輕量化的故事,有場景、有人物,讓人閱讀起來代入感強,從人物經歷中感知河南發展脈動。

“何言”文章文風樸實平實務實,注重事實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沒有過多修飾,反而讓人讀下來能清晰了解創作意圖。如,“‘三步一娘娘,五步一公主,今天來古都洛陽,不穿上漢服拍幾張照片、幾則短視頻,就好像白來了一樣”?!斑@兩年,透過鏡頭,他拍到了白鷺、紅嘴藍鵲、雕鸮、黑鸛、白尾鷂等,以前不多見的鳥兒,現在都常常見到?!边@些話,看似平常,但寥寥幾筆,就將漢服的盛行、生態的改善勾勒出來。正是因為創作團隊轉換話語體系、創新語言表達,把政治話語、理論話語轉化為群眾語言、日常語言,才能把鮮活的思想講鮮活、把徹底的理論講徹底,從而達到鼓舞人心、凝聚共識的傳播效果。

“何言”文章將樸實的文字與縝密的邏輯緊密融合,在故事案例的背后,暗含著很強的思辨性。例如,在探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的重要性時,作者分析:地處內陸腹地,發展處于工業化后期階段,河南在全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河南又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具有特殊地位、承擔重要責任。朗朗上口的金句頻出。如,“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河南實現了由‘向海開放到‘向天開放的轉變”“讀完這篇文章,可能需要十分鐘;但讀懂你我站立的這片文化厚土、讀出日新月異的文化律動,一生都不夠”。這些句子不長,卻往往提綱挈領,凸顯思想高度。

大型政論文章的一大難點是,因為政治性強、信息量大,易導致厚重有余而靈動不足。但“何言”文章卻文采飛揚、舉重若輕,不僅堅持了傳統的語言優勢,而且在厚重文化資源的加持下提升了文章的張力,從而更具文本價值和社會意義。

《從河南讀懂中國》一文這樣寫道:“定鼎門前云卷云舒。是誰,又在城樓之上南瞰伊闕,北望邙山,詠嘆腳下的天街?”“嵩山巍峨,郁郁蔥蔥。是誰,又在高山之巔極目千里引吭高歌,黃河之水天上來?”“古吹臺靜倚時光。是誰,又在臨風憑欄把酒言歡,弦歌不輟,撫今追昔?”這一組排比句子,不僅氣度非凡、頗具畫面感,且蘊含著深意。定鼎門位于洛陽,嵩山位于鄭州,古吹臺位于開封。通過這組場景描寫,不僅串起三個歷史悠久的古都,聯起整個黃河文化旅游帶,還暗合著“城”“水”“山”三種文化元素,生動闡釋了“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的豐富內涵。

“流連洛水岸邊,遙想曹子建神移思散之間仰慕洛神凌波,望的是同一抹朝霞,察的是同一泓綠波?!薄榜v足漢梁公園,李白、杜甫、高適恍然結伴而來,看同一種天高云淡,品同一幕歷史滄桑?!薄爸蒙磴旰又輼?,似見范仲淹、歐陽修、蘇東坡姍姍而至,河邊沉思,橋頭仰望,賞的是同一輪明月,睹的是同一城繁華?!痹谶@三句文采飛揚的話語之后,接著便是一句富有詩意的總結—“我吹過你吹過的風,便是相擁;我走過你走過的路,便是相逢。這是獨屬于中國人的家國情懷,這是最具生命力的文化傳承?!蔽恼轮屑扔屑毮伾鷦拥膱鼍懊枋?,又有詩意盎然的文字意境。這使得文章不僅有深度和厚度,還飽含活力和張力。

在新媒體時代,嚴肅刻板的宣傳話語難以激發大眾的閱讀興趣,單向說理也不易令人信服。此時,辯證思維就顯得尤為重要。

這種思維方式正是“何言”文章的長處之一?!蹲叱鋈丝诖笫「哔|量發展新路》一文,毫不避諱作為人口大省的河南存在顯著的地區差異和老齡化等問題,指出“任何事情、政策,乘上1億人口就是大問題”,表明了河南推進現代化建設的艱巨繁重和復雜。接著,詳細分析了河南現代化“難在不平衡”“難在不充分”“難在不協調”“難在不適應”。隨后,筆鋒一轉,開始闡述人口大省具有“穩”“新”“高”“強”四大優勢,實現了“立足當下說問題,面向未來給動力”,勾勒出河南現代化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將起”的宏偉藍圖。這樣論述,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用遞進的方式、透徹的說理,讓讀者發自內心地認同和信服。如,在說到“難,難在不協調”時,文章道:“如意湖畔,光影舞動、車水馬龍,一派現代化氣息。大山深處,黃土坡上,地坑窯洞,仍有老鄉簡樸過活。協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資源能源利用和生態保護治理還有差距?!痹诜治龊幽犀F代化發展難處后,作者一改前文感嘆艱難的基調:“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篤行,彌足珍貴;惟其磨礪,始得玉成?!睒闼囟辛α康脑捳Z,立場鮮明、說理透徹、直抵人心。摒棄華麗辭藻,黨報評論平實、準確的文字表達,語言凝練、清新溫和,沒有過多的修飾與辭藻,反倒更具有說服力、號召力。

三、立體傳播擴大影響力

在充分彰顯“何言”文章“重武器”作用的同時,河南日報也重視“何言”文章的移動化、輕量化傳播,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讓大眾可感可知。一般采取預熱海報、文圖推送、金句摘編、超鏈轉發、第三方平臺矩陣推送等形式,形成矩陣化傳播態勢。

建立多渠道分發機制,新媒體平臺如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成為“何言”文章傳播的主要渠道。微博的拆條分發,使大塊頭的文章化整為零,每個生動的故事或段落都成為一個獨立的傳播燃點,搭配海報等元素,更加適合移動小屏傳播。新媒體平臺用戶基數大、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黨報評論文章在這些平臺上能夠迅速觸達大量受眾。新媒體平臺還具有互動性強等特點,用戶可以通過點贊、評論、分享等方式參與到文章的傳播中,形成社交網絡中的口碑效應。在傳播的過程中,創作團隊及時建立傳播反饋機制,用戶對哪些內容有新的建議,報道成員一一記錄,有助于及時改進內容策略,提高文章的影響力和傳播效果。

從分發傳播的機制來看,“何言”文章仍然偏重文圖等形式,沒有實現視頻化傳播。在新媒體傳播上,如何實現主題相扣、主線相連,尤其是實現視頻傳播可視、可聽、可感,仍有待加強。在媒體融合時代,優質的內容是根本,只有文本精良,二次加工、三次加工才會更加出彩,如果主題不突出、內容空洞,新媒體傳播也難以打開局面,兩者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

從傳播渠道來講,B站、小紅書等年輕人聚集的社區,政論文章仍較少觸及。每個新媒體平臺屬性不一,一種形式不能適用全部平臺。如何創新表達方式,將黨報的好聲音更好地擴大傳播范圍,仍值得持續深入探索。

“何言”文章一經推出,往往引發全省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廣泛關注。河南新聞閱評多次閱評表揚“何言”文章,稱其體現了省委機關報的責任與擔當,彰顯了黨報的使命和價值。人民日報客戶端、新華社客戶端等中央媒體多次全文轉載“何言”文章。在學習強國平臺,“何言”文章閱讀轉發累計千萬余次。有學者評價“‘何言文章大氣磅礴、直抵人心,讀罷精神振奮”。有網友留言“在‘何言文章里看到了河南的巨變,作為一名即將參加工作的大學生,我要把自己的奮斗貢獻給老家的發展”?!坝辛诵枰分鸬墓?,河南定會閃閃發亮”?!昂幽先找娼⑵鹨环N創新、開放、文化、美麗的嶄新形象氣質”。經多年精心培育,《河南日報》“何言”文章已成為國內省級媒體政論文章的知名品牌。

除了大型政論文章,河南日報社全面加強評論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創新開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持續打造品牌《今豫言》欄目,進一步發揮“中原觀察”和新媒體評論欄目《豫論場》的輿論引導作用,在社會熱點事件上主動發聲,在河南發展大事要事上積極引導,講好河南故事,持續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牢牢掌握移動互聯時代的輿論主動權,激發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

作者簡介:丁新科,河南日報社新聞評論中心副主任(鄭州 450008)。

編校:王 謙

猜你喜歡
主題報道媒體融合創新
對電視主題報道的反思與探索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淺談電視新聞的創新
《黔東南日報》:地方報紙重大主題報道的選題與采寫技巧
城市臺時政新聞“講好故事”的四條路徑
實施三三戰略 強化內容生產 推進媒體融合
論循證新聞的方法與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