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背景下的歷史跨學科教學策略

2024-05-06 19:00馬加超
天津教育·中 2024年3期
關鍵詞:跨學科新課標學科

馬加超

山東省滕州市界河鎮界河中學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為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目標,轉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歷史課程設計了跨學科教學”。由此可見,在當前的初中歷史教學中實施跨學科教學,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確實,跨學科教學是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可以有效打破學科間的壁壘,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開展實踐工作的過程中,既要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又要關注學科間的交叉融合,積極探尋跨學科教學的新路徑,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以實現教育的全面發展。

一、初中歷史跨學科教學的特點

首先,呈現綜合性的特征。實施跨學科教學,歷史不再是一門孤立的學科,而是與其他學科相互交融,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時,如果將歷史與地理相結合,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和環境;如果將歷史與語文相結合,可以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歷史人物的思想情感;如果將歷史與藝術相結合,則能夠讓學生更直觀地感知歷史時期的文化氣息。

其次,呈現實踐性的特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開展跨學科教育工作,要求學生從知識接受者向自主參與者轉變。在這一過程中,由教師引領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實驗操作,以及角色扮演等,讓學生親身參與歷史的探索和研究中,可以有效促使學生獲得更深刻的體驗。這種實踐性的跨學科教學形式使學生以飽滿的興致參與歷史知識的學習,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學生的實踐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再次,呈現開放性的特征。實施跨學科教學,要求教師做好學生的引導和輔助教學工作,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向學生提出開放性的問題,為其提供自主探索和思考的機會,激活學生探究的欲望。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充分運用各種資源,如網絡、書籍以及實物等方式進行自主性的研究學習,以有效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強化學生的歷史思維。

最后,應體現思想性的特征。歷史是社會發展的一面明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和理解人類社會變遷的重要視角,其不僅有關于過去的記憶,也是對現在的思考以及未來的預測。這些知識內容需要學生進行深入思考,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實施跨學科教學工作,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進行歷史事件的深入探究,可以使學生對所學歷史有更全面的了解,以有效發展學生的思辨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

二、基于新課標背景實施歷史跨學科教學的價值

在教育的大舞臺上,各學科之間的交融與互動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形成一個豐富多彩的知識體系,跨學科教學以其獨特性,引領著教育的創新和發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實施跨學科教學意義重大,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致,還能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發展。

首先,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歷史學科內容較為寬泛,其中涉及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如果教師一味站在歷史的視角向學生口述知識,極易出現課堂單一枯燥的情況,勢必會影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實施跨學科教學,通過與其他學科結合,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資源,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更高效地學習歷史知識,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和藝術風格,還能為歷史課堂增色添彩,有效激活學生潛在的學習動機。

其次,有利于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鐚W科教學的實施,其本質目的是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這也是新課標的重要要求。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積極關聯與歷史學科相關的知識,引領學生運用多種學科的知識和方法來解決問題,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教師可以將歷史與科學知識相結合,讓學生充分了解歷史背后的科學原理,這既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又可以促使學生以跨學科的視角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最后,有利于拓寬學生視野。在以往的歷史工作開展中,學生學習知識的途徑往往只有教材,無法了解歷史的全貌。而基于新課標背景的跨學科教學工作的開展,可以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了解歷史,如教師可將歷史與文學相結合,讓學生切實了解歷史事件背后的人文精神和哲學思想,這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歷史素養,還能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邊界,讓學生對知識產生系統性認知,促進學生學科能力的提升。

三、基于新課標背景實施歷史跨學科教學的路徑

(一)認真分析教材,做好學科融通

在當前的初中歷史跨學科教學中,要想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使該項教育活動有序開展,教師首要做的就是認真研讀有關新課標的跨學科教學要求,并認真分析歷史教材內容,只有教師切實了解教材內容,才能為學科的融合教學做好充分準備。因此,教師在課前應提前備課,多方面查閱資料,豐富自身的知識積累,有效發現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并對相關教學內容進行整合,以此使跨學科教學能夠更加順利地開展,在落實跨學科教學目標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

例如,在部編版《原始農耕生活》一課教學中,教師通過認真分析教材,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全面了解我國原始農業的發展過程,明確我們的祖先為人類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并認真研讀教材文字,如教材中描述“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發現于中國”,簡單的一句話,卻是學生對我國原始農業發展、對人類文明產生貢獻進行理解的重要句子。教師應抓住這一知識要點,并圍繞教學目標,尋找其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使知識能夠相互融通地呈現。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有效將自然科學融入課堂,并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稻和黍嗎?其實它們都屬于一年生草本植物,前者把它的殼去掉之后,就是我們常常吃的主食大米。后者將它的殼去掉,并進行深加工就是‘黃米,不僅可以食用,還可以釀美酒呢!而粟則為禾本科草本植物,也就是常說的谷子,把它的殼去掉之后,就是我們常吃的小米,這種草本植物不僅可以食用,還能做藥呢!”教師通過關聯一些自然學科的知識,不僅能夠深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還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學生對教材中祖先為人類文明所做貢獻的關鍵語句產生深刻認知,有利于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二)重視課堂導入,補充教育資源

課堂導入一直是教育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節,但是當前仍然有不少教師在課堂上直接切入教學主題,這很難讓學生產生學習動機,勢必會影響教學效果。其實良好的課堂導入不僅能夠將學生的學習思緒“召”回課堂,還能為課堂的順利教學提供保障。因此,在基于新課標背景實施初中歷史跨學科教學時,教師也應對課堂導入教學予以高度重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分析教材,立足歷史學科的教學內容,補充一些相關的教育資源,為學生呈現豐富多元的學習素材,促使學生更好地武裝自己的大腦。

例如,在部編版《秦統一中國》一課教學中,本課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秦統一中國的背景和過程,明確戰國時期的混亂局面,以及秦朝政治改革對我國歷史的影響。而教師在開展“秦滅六國”相關內容教學時,為了激活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可以立足歷史知識內容補充相關教學資源,導入《六國論》,這是著名文學家蘇洵寫的一篇議論時政的文章,闡述了六國滅亡的真正原因。文章中有這樣一些表述,如“六國破滅……弊在賂秦”,秦國通過戰爭對他國的土地進行掠奪,并且收受其他國家的賄賂;“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與戰爭搶奪所獲得的土地相比,通過收受賄賂反而得到了更多的土地。文章的陳述將秦滅六國的情形完整地概述出來,正是因為以上原因,使得秦國軍隊在滅六國、統一全國時勢如破竹,從而完成統一大業。這種通過課堂導入拓展教學素材的方式,進一步闡述了歷史教材中的知識,不僅能夠讓學生產生探究學習的欲望,還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使學生在深刻理解歷史知識的同時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念。

(三)實施多元教學,強化教學效果

基于新課標背景開展初中歷史跨學科教學,教師還應重視實施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其實,很多歷史知識不僅包括某一學科的知識內容,還涵蓋多學科的內容,這就為教師更好地開展跨學科教學奠定了基礎。因此,在當前的初中歷史跨學科工作中,教師在講解歷史課程的同時,還應立足教材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使學生從一個歷史知識板塊領悟到不同學科的內容,以此拓寬知識邊界,切實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使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得以最大化發揮。

例如,在部編版《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思路”》一課教學中,本課旨在使學生明晰張騫出使西域及絲綢之路的相關歷史,并通過思考歷史現象強化學生的理解力,在此基礎上將歷史知識與實際生活相關聯,對我國當前的時事及社會的發展予以關注,充分明確絲綢之路是我國古代東西往來的大動脈,切實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诒菊n教學內容,教師要認真分析教材,有效實施多元化的跨學科教學,將該部分知識與地理學科相融合。教材以文字的形式對“西域”進行了簡單介紹,而漢代人將現在的甘肅陽關及玉門關以西的地方都叫作“西域”,實施跨學科教學時,教師就可以依托地圖,向學生呈現這方面的相關知識,使學生對西域形成基礎性的認知,有效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教師還可以利用先進技術設備輔助教學,在課堂上以動態化的方式呈現《河西走廊》紀錄片的片段,給學生帶來高質量的視聽盛宴,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張騫為國分憂、勇敢承擔艱巨使命的品質。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將這方面的歷史知識與道德與法治學科相融合,完成教學后,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說一說張騫身上所體現的優秀品質。為了讓學生的描述更明確,教師可以關聯道德與法治學科中的“積極奉獻社會”“以國家利益為重”等內容,讓學生充分明確每個人都有回報社會的責任,且必須為社會提供應有的服務,并能充分體悟“國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體現,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高度統一”這句話的核心內涵,以此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在教學本課知識時,教師深度挖掘本課內容,研讀教材,認真分析,將歷史知識與地理以及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進行了深度融合,不僅構建了多元化的跨學科課堂,而且為學生帶來了與眾不同的學習體驗,有利于突破單科教學的壁壘,切實豐富學生認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顯著提升。

(四)組織實踐教學,升華學習體驗

當前只注重理論教學的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也與新時期的教育目標背道而馳。因此,在開展基于新課標背景的跨學科歷史教學時,教師應積極改變教學策略,高度采用理論加實踐的教學模式,才能徹底升華學生的學習體驗,促使學生獲得長足的發展。教師要以新課標為引領,立足教材積極開展行之有效、符合初中生學情的跨學科實踐教學,以促進學生多維思考力的提升,全面發展學生的學科素養。

例如,在部編版《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這一單元教學中,本單元旨在使學生明確兩次鴉片戰爭對我國的影響,以及第二次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同時,讓學生了解洪秀全與太平天國,并明確從內來看反抗清政府,從外來看對西方列強進行抵御的不同性質,以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為了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認知,教師可以組織以“走進近代歷史,激活愛國情感”為主題的跨學科實踐活動,依照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以及基礎認知,將學生分為勢均力敵的幾個小組,指導各組學生在課下借助書籍或者網絡搜索等途徑,進一步了解有關虎門銷煙及火燒圓明園等史實,并思考兩次鴉片戰爭對我國社會的影響。另外,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一些有關這部分歷史知識的文章以及詩句,觀看一些有關鴉片戰爭及火燒圓明園的紀錄片?;氐秸n堂,各組學生匯報搜集整理的資料,相互借鑒、共同學習。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一篇學習有感的作文,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這種實踐性跨學科活動的組織為歷史課堂增添了趣味性和時效性,每個學生都自主投入到教學活動中,獲得了更多元的發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立足新課標背景實施跨學科的歷史教學,是值得新時期教師予以高度重視的教學目標,對于激活學生學習興致,豐富學生知識面,以及強化學生綜合素質均有重要幫助。因此,初中歷史教師應積極探索跨學科教學,通過認真分析教材,做好學科融通;重視課堂導入,補充教育資源;實施多元教學,強化教學效果,以及組織實踐教學,升華學習體驗等方式,切實提升跨學科教學質量,讓初中歷史教學更加生動、有趣且富有成效。

猜你喜歡
跨學科新課標學科
【學科新書導覽】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歡迎訂閱4-6年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歡迎訂閱4-6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超學科”來啦
商標跨類保護的跨學科解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