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有建筑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建設思考

2024-05-07 09:54唐滿玉
環渤海經濟瞭望 2024年4期
關鍵詞:體系標準建筑

唐滿玉

一、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國有建筑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構建有效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成為提高企業治理水平和競爭力的關鍵。本文重點探討了國有建筑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建設原則、存在問題以及應對策略。明確了內部控制評價的三大原則,即評價客觀性、全面覆蓋和持續改進。指出當前體系建設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評價標準的不統一、缺乏深度分析、資源配置不足以及反饋機制的不完善等。提出了四項關鍵策略,即統一評價標準、強化分析深度、優化資源配置和建立有效反饋機制,旨在為國有建筑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優化提供指導。

二、國有建筑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建設的原則

在國有建筑企業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建設中,客觀性、全面覆蓋和持續改進三大原則占據核心地位??陀^性原則強調評價過程和結果必須基于事實和數據,并定期審視和更新評價標準,以增強透明度和公正性。全面覆蓋原則要求評價體系覆蓋所有關鍵業務領域、風險點和組織層面,并進行全方位的評價,以確保內控體系的有效性。持續改進原則強調定期復審和更新評價體系,基于評價結果采取改進措施,并推廣最佳實踐和學習,以持續提升內部控制的效果。然而,國有建筑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建設仍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最顯著的是缺乏統一的評價標準和方法。由于業務范圍廣泛和項目或部門的特殊性,國有建筑企業內部存在多種評價標準和方法,導致整體評價難以形成統一的認識和判斷,不僅影響評價結果的解讀,還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改進決策造成困難。因此,企業需要加強內部溝通與合作,制定統一的評價標準和方法,以實現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規范化和標準化[1]。

三、國有建筑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評價標準不統一

在部分國有建筑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中,一個顯著的問題是缺乏統一的評價標準和方法。首先,由于國有建筑企業的業務范圍廣泛,涉及多個項目和部門,每個項目或部門會因其特殊性而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標準的差異使得從整體上對企業的內部控制進行評價時難以形成統一的認識和判斷。例如,一些部門重視成本控制的評價,而另一些部門更注重工程質量或安全性能的評價[2]。其次,不同項目或部門之間的評價方法也會存在差異。有的項目采用更為定量的評價方法,如通過具體的財務指標來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而其他項目更依賴于定性的評價,如通過員工訪談或專家評審等方式,方法上的差異使得跨項目或部門的比較變得復雜。最后,評價標準和方法上的不統一還導致評價結果的解讀存在偏差。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導致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解讀,進而影響到企業內部控制的改進決策。

(二)缺乏深度分析

部分國有建筑企業在內部控制評價過程中存在缺乏深度分析的問題,主要表現為評價過程中對內部控制的深度和細節缺乏充分的挖掘和分析,導致評價結果無法全面反映企業內部控制的實際情況。首先,內部控制評價往往側重于表面的合規性檢查,而忽視了對控制環境深層次因素的分析。例如,評價集中于檢查是否存在違規行為,而未能深入探究導致違規的根本原因,如企業文化、管理體系或員工激勵機制等。評價過程中往往缺乏對內部控制細節的深入探討。在建筑行業中,項目管理的復雜性要求內部控制能夠細致地涵蓋各個環節,但實際評價中往往無法對細節進行深入分析。

(三)資源配置不足

部分國有建筑企業在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建設中面臨資源配置不足的問題。首先,人力資源的不足是一個突出問題。專業的內部控制評價需要具備相應專業知識和經驗的人員。然而,許多國有建筑企業在內部控制評價方面缺乏專門的人員或團隊,或者即使有專門的團隊,其人手也嚴重不足,導致評價活動無法得到有效執行,或者執行質量無法得到保證。其次,財力資源的不足也嚴重影響了評價活動的有效開展。內部控制評價活動需要一定的財務投入,包括但不限于評價工具的購買、外部專家的咨詢費用等。由于預算限制,一些國有建筑企業無法為評價活動提供足夠的財力支持,導致評價活動無法全面開展[3]。最后,技術資源的不足也是一個關鍵問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內部控制評價越來越依賴于先進的技術工具,例如數據分析軟件、自動化審計工具等。但是,一些國有建筑企業投入不足,無法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進行有效的內部控制評價。

(四)反饋機制不完善

評價結果的傳遞和溝通機制不完善。在部分國有建筑企業中,評價結果常常只在少數高層管理人員中傳遞,基層員工和中層管理者難以獲取相關信息,導致評價結果無法在整個組織內得到充分理解和應用。評價結果的應用機制不明確。即使評價結果被傳遞到了相關人員手中,由于缺乏明確的指導和操作流程,相關人員往往不知道如何利用評價結果進行實際的改進工作。例如,評價結果指出了某些控制環節的缺陷,但具體如何修正缺陷,往往沒有明確的指導。

(五)管理層不重視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建設

在部分國有建筑企業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建設往往未能獲得管理層的足夠重視。首先,管理層對于內部控制評價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日常運營中,他們可能更關注短期的經濟效益和項目進度,而忽略了內部控制評價的長遠意義,導致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建設不被列為優先事項,從而影響了評價體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其次,管理層對評價體系的具體實施細節缺乏深入了解,對評價標準和方法的選擇、評價過程的組織和管理沒有清晰的方向,導致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在實施過程中缺乏必要的指導和監督。最后,由于管理層的關注度不足,評價體系中的改進和更新活動也無法得到適時的推動,使得評價體系可能長時間停留在不適應當前企業發展需求的落后狀態。

四、國有建筑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建設的策略

(一)統一評價標準

為了有效地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國有建筑企業需要統一評價標準。首先,國有建筑企業需要建立跨部門工作組,負責制定和維護統一的內部控制評價標準。工作組應包括來自不同部門和業務領域的代表,以確保制定的標準全面覆蓋企業的各個方面。工作組的任務包括對現有評價標準進行審核,提出改進意見,并根據企業的具體業務需求和風險特點制定新的統一標準。其次,確保評價標準與國際和行業最佳實踐保持一致。國有建筑企業應研究國際上先進的內部控制評價方法,如COSO內控框架,結合行業特點,將最佳實踐融入自己的評價標準中。同時,應考慮法規要求,確保評價標準符合相關的法律和行業規定。最后,組織培訓和溝通活動,確保所有相關人員理解并能夠遵循統一的評價標準,包括對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重要性、標準的具體內容、評價方法和工具等方面的培訓。通過培訓和溝通活動,提高員工對內部控制評價的認識,確保評價工作的有效執行。

(二)強化分析深度

對于國有建筑企業來說,強化內部控制評價的分析深度是提升評價效果的關鍵策略。首先,國有建筑企業應當加強對內部控制評價的數據驅動能力。具體做法包括采用先進的數據分析工具和技術,如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來深入挖掘和分析內部控制的數據。該方法可以幫助企業更準確地識別風險點,理解內部控制的效果,并發現潛在的問題和改進機會[4]。其次,國有建筑企業需要構建一個多維度的評價框架,確保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對內部控制進行全面分析,不僅要分析財務數據,還要涵蓋運營、合規、市場等方面的數據。例如,在建筑項目管理中,除了財務指標外,還應包括工程進度、質量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評價。最后,國有建筑企業應當強化對內部控制評價的實時性和動態性。通過建立實時監控和動態評價機制,企業可以及時發現并響應內部控制的變化。例如,可以通過建立實時的控制儀表盤,讓管理層能夠實時查看內部控制的狀態,并根據需要快速做出決策。

(三)優化資源配置

對國有建筑企業而言,優化資源配置是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建設的關鍵策略,涉及確保評價活動得到必要的人力、財力和技術資源的支持。首先,國有建筑企業需要確保內部控制評價團隊具備足夠的人力資源,包括招募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和經驗的人員以及對現有員工進行培訓,提升員工的內部控制評價能力。人員配置應考慮到評價活動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確保團隊成員能夠覆蓋內部控制評價的各個方面,如財務、運營、法規合規等。其次,國有建筑企業應提供充足的財力資源以支持評價活動的開展,包括為評價活動設立專門的預算,用于購買必要的評價工具和技術,支付外部專家的咨詢費用以及其他與評價相關的開支。確保評價活動有充足的資金支持,是其順利進行的基礎。再次,國有建筑企業應充分利用技術資源,提高內部控制評價的效果,包括采用先進的數據分析工具、自動化審計軟件等,以提高評價的準確性和深度。同時,應考慮使用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以實現對大量數據的高效處理和分析。最后,國有建筑企業還需要確保資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意味著需要建立一個資源管理機制,監控和評估資源使用的效率和效果,確保資源得到優化利用。同時,應根據評價活動的實際需要及時調整資源配置,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和市場環境。

(四)建立有效反饋機制

對于國有建筑企業來說,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是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建設的重要策略,涉及確保評價結果能夠被有效地傳遞、理解、應用和監督。首先,國有建筑企業需要建立清晰的評價結果通報系統,包括制定明確的流程來傳遞內部控制評價的結果,確保所有相關的管理層和員工都能及時了解評價結果。通報系統應包括定期的報告、會議和內部通信等多種形式,以確保評價結果廣泛而有效地傳播。其次,國有建筑企業應開發和實施一套明確的指導方案,幫助員工理解評價結果并據此采取行動,意味著不僅要傳遞評價結果,還要提供具體的指導和建議,幫助員工理解如何根據評價結果改進工作,包括培訓課程、工作指南、最佳實踐分享等[5]。再次,國有建筑企業需要建立一套機制來監督和跟蹤評價結果的應用情況,包括定期檢查和評估改進措施的實施情況,確保評價結果得到有效應用。同時,對評價體系本身進行持續的監督和改進,以確保其始終符合企業的實際需要。最后,國有建筑企業應建立反饋收集和處理機制,鼓勵員工就內部控制評價提供反饋和建議,包括建立反饋渠道,如意見箱、在線平臺等以及制定處理反饋的流程和政策。通過以上方式,企業可以收集到寶貴的一手信息,有助于不斷完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

(五)提高管理層對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重視

首先,提高管理層對內部控制評價的認識。企業可以通過組織定期的培訓和研討會來實現,邀請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專家來講解內部控制評價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控制評價促進企業管理和業務流程的改進。其次,建立明確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是非常必要的,包括為評價工作設定具體的目標和指標,明確評價的范圍和頻次以及采用的技術手段。管理層應該親自參與體系設計,確保評價標準和方法既能覆蓋企業的實際操作,又能夠反映出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最后,為了確保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持續性和有效性,管理層應定期審核評價體系的執行情況和結果。通過定期的檢查和反饋機制,及時發現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必要的調整,不僅有助于提升內部控制評價的質量,還可以增強員工執行評價的動力。

五、結語

國有建筑企業面臨著日益復雜的內部控制挑戰。本文深入探討了國有建筑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建設的關鍵策略,涵蓋統一評價標準、強化分析深度、優化資源配置以及建立有效反饋機制等。策略的實施對于提升評價體系的效率和效果至關重要,不僅有助于確保內部控制評價的精準性和適應性,還為企業提供了持續改進內部管理和應對復雜市場環境的強大工具。一系列策略的深入應用,將為國有建筑企業在新時代的穩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引用

[1]楊特華.完善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措施研究[J].營銷界,

2023(06):119-121.

[2]劉品含.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建設相關問題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23(04):70-73.

[3]付麗林.國有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體系研究[J].現代企業文化,2022(31):59-61.

[4]孫國星.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建設相關問題探析[J].中國集體經濟,2022(21):16-18.

[5]夏鵬.關于完善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思考[J].財務與會計,2022(14):7-11.

作者單位:中鐵建設集團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 責任編輯:王穎振 藺懷國

猜你喜歡
體系標準建筑
2022 年3 月實施的工程建設標準
《北方建筑》征稿簡則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關于建筑的非專業遐思
建筑的“芯”
忠誠的標準
美還是丑?
一家之言:新標準將解決快遞業“成長中的煩惱”
獨特而偉大的建筑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