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朔爾茨再度訪華

2024-05-08 13:31鄭立穎
中國新聞周刊 2024年15期
關鍵詞:中德爾茨中歐

鄭立穎

4月16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會見德國總理朔爾茨。圖/新華

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德國總理朔爾茨再度訪問中國。

應國務院總理李強邀請,德國總理朔爾茨4月14日至16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朔爾茨自就任總理以來第二次訪華,他也是今年首位訪華的西方大國領導人。

今年是中德建交52周年,也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10周年。

4月16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會見朔爾茨。習近平指出,今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10周年。10年來,盡管國際形勢發生很大變化,但中德關系始終穩健發展,各領域合作不斷鞏固和深化,為兩國各自發展提供了動力。

習近平還指出,中德在世界多極化問題上有不少共通之處。多極化本質上應該是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不同道路的國家之間相互尊重、和平共處。中德應該獨立自主開展多邊領域協作,推動國際社會用實際行動更好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不平衡、地區沖突等全球性挑戰,為世界的平衡穩定作出更多貢獻。

同一天,國務院總理李強同朔爾茨舉行會談。雙方一致同意落實好第七輪中德政府磋商成果,繼續深化經貿、投資、科技等領域合作。會談后,兩國總理共同見證簽署自動網聯駕駛等多項雙邊合作文件。

“像是默克爾時代的訪華之旅”

“德方愿同中方籌備好今年的高層往來,推動取得更多實質成果?!苯衲?月,朔爾茨在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表示。僅一個多月后,德方就公布了朔爾茨的訪華行程。這次訪華之行為期三天,包含重慶、上海和北京三座城市。

此次隨同朔爾茨訪華的代表團,包括環境、農業、交通3名內閣部長,以及由西門子、寶馬、奔馳等重量級企業負責人組成的德國“商業天團”。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丁純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從時間上來說,朔爾茨這次在中國停留3天,是他擔任總理以來外訪天數最多的一次。從行程安排上來說,他到訪的重慶、上海和北京這三個城市都很有代表性,分別是西部樞紐城市、經濟中心和政治中心。

“可以看出,朔爾茨希望通過這次實地訪問,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國,加強中德雙方高層、企業界、民間的聯系。表明了德國希望與中國加深了解和推動合作的意愿,以及德國不愿意與中國‘脫鉤的立場。從上述角度來說,這是一次豐富、務實且友好的訪問?!倍〖冋f。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指出,本次朔爾茨訪華行程之豐富,幾乎像是“默克爾時代的訪華之旅”。朔爾茨的前任、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執政期間前后訪問中國多達12次。她甚至曾表示,每年都要訪問一次中國。

在首站重慶,朔爾茨的第一個參觀點是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這是德國博世集團與慶鈴汽車集團合資成立的公司。朔爾茨的隨訪成員中,不乏汽車行業巨頭。當下,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新形勢下,德國車企正在尋求轉型,而中國已成為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聚集地和智能汽車產業的創新高地,中德汽車業正在尋求更多的互動和交流。

在結束重慶的訪問后,朔爾茨前往上海,這已經是他第三次訪問上海。在擔任漢堡市長期間,他曾于2011年和2015年兩次訪問上海。此次在上海短短約10個小時的停留,朔爾茨乘車橫穿上海東西,與同濟大學學生面對面交流,參觀德國化工企業科思創位于上海浦東的亞太創新中心,并會見了外貿商會代表。在與同濟大學學生交流時,朔爾茨表示,“德中合作不僅關乎兩個國家之間的關系,更涉及全球未來?!?/p>

4月15日,朔爾茨當晚便抵達北京。次日上午,習近平會見朔爾茨。會見后,習近平同朔爾茨一起散步并共進午餐,就廣泛議題進一步深入交流。

一年多前,2022年11月4日,朔爾茨出任總理后首次訪問中國,當時他僅僅在北京停留了11個小時,被媒體稱為“旋風式訪華”。但那一次訪華的意義非同尋常,朔爾茨不僅是疫情暴發后首位訪華的歐洲國家領導人,也是中共二十大閉幕后首位訪華的歐洲領導人。

丁純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時朔爾茨可以說是力排眾議來到中國。那時候他面臨著西方其他國家領導人的壓力,以及德國聯邦政府內部的分歧和減少所謂“對華依賴”的聲音。朔爾茨本人當時也在北京記者會上強調,此行發生在一個“充滿全球挑戰和危機的非常時期”,一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對話和交流的時刻”。

丁純說,2022年朔爾茨就任總理后首次訪華,可以說是一次“恢復性訪問”。自朔爾茨之后,中歐領導人開啟了新一輪密集互動期。此后,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法國總統馬克龍、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等接連到訪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的首次外訪,也選擇了歐洲,首站就選在德國。

中德互利合作不是“風險”

4月16日上午,習近平在會見朔爾茨時指出,中德產業鏈供應鏈深度互嵌,兩國市場高度依存。中德互利合作不是“風險”,而是雙方關系穩定的保障、開創未來的機遇。無論是機械制造、汽車等傳統領域,還是綠色轉型、數字化、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兩國都有合作共贏的巨大潛力亟待挖掘。雙方應該發揚互利共贏的鮮明特色,彼此成就。

朔爾茨表示,當前,德中關系發展良好,雙方各層級、各領域交往密切。雙方成功舉行了兩國政府磋商以及戰略、財金等領域高級別對話,還將舉行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對話。過去兩天,我和德國企業界代表參訪了重慶、上海等地,親身感受到中國經濟發展近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對德中兩國企業界的緊密良好合作印象深刻。德方愿同中方繼續加強兩國關系,深化各領域雙邊對話與合作,推進教育、文化等領域人文交流,這對德中兩國以及世界都至關重要。

中德兩國1972年建交,50多年來,雙方在各領域交流合作日益深化。2014年3月,習近平首次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時,兩國領導人一致同意將兩國關系由2010年建立的戰略伙伴關系提升為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翻開了中德關系新篇章。

丁純表示,中德關系經過50多年的發展,展示出獨特的韌性,經貿往來也日益成為兩國關系重要的“抓手”之一。

2016年,德國前總理默克爾第九次訪華。這一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伙伴。這樣的高水平合作一直持續到今天。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2024年2月14日公布的數據,2023年德國和中國的雙邊貿易額為2531億歐元,中國連續第八年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

丁純表示,中德經貿合作超越社會制度和發展水平差異,形成結構性互補。德國作為歐洲產業鏈的中心,又是制造業大國,有著大量能源密集型產業。從技術角度來說,德國是中國主要的技術來源地之一。中德經貿占中歐貿易的三分之一,2023年德國在中國的直接投資金額增幅為4.3%,創下119億歐元的新高。

但另一方面,德國以及歐洲目前的經濟形勢不佳。受通脹、高利率和出口銳減的打擊,德國經濟去年萎縮0.3%。丁純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德繼續推動雙方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經貿關系,符合雙邊利益,甚至可以為歐洲乃至世界經濟增加動力。

德國企業也對中國市場持樂觀態度。中國德國商會1月24日發布《2023/24年度商業信心調查報告》顯示,超九成在華德企計劃繼續在中國開展業務,超過一半的德企計劃增加投資。報告稱,德中兩國的經濟關系為兩國提供了數百萬個就業機會,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先進的供應鏈基礎設施以及日益強大的創新地位,使中國成為許多德國企業極為重要的市場之一。

在陪同朔爾茨訪問時,德國西門子公司董事會主席、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博樂仁對中國媒體表示,我們對中國的市場有信心,并且相信會有開放的市場和公平的環境。

朔爾茨(左三)在長江和嘉陵江交匯處了解兩國科學家共同開展的水環境污染物高效檢測技術與裝備研究開發項目。圖/中新

助推中歐關系的整體發展

就在朔爾茨抵達重慶展開此次訪華行程之際,伊朗對以色列發動了大規??找u。如今,烏克蘭危機陷入僵局,在中東,巴以、伊以戰火又起。

從默克爾到朔爾茨政府,中德關系所處的全球大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丁純認為,在這種背景下,中德舉行高層對話、深化經貿合作,對于穩定中德和中歐關系至關重要。他進一步表示,受中美關系的影響,中歐關系在過去幾年也曾出現不小的波折。歐盟在2019年提出的對華關系“三重定位”,即合作伙伴、經濟競爭者和體制性對手。這種定位也能體現出中歐關系的復雜性。

近兩年來,隨著中歐交流加速,既有中德、中法領導人的互訪和會談,也有中法歐的三邊會晤。中歐關系出現進一步企穩回暖的態勢,尤其是中德、中法關系加強,也有助于帶動中國和歐盟的整體關系發展。

諾丁漢大學歷史與國際關系教授本杰明·巴頓也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在全球熱點問題上,中國傾向于采用不直接對抗的沖突管理方法,支持地區和國際組織發揮作用,同時秉持勸和促談的立場,即支持多極世界秩序,而不是單極世界秩序。這樣的做法讓中國和歐洲也能找到一些共同點。他認為,這種互動有助于在經貿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改善中歐關系。

本次會面中,中德兩國領導人也就烏克蘭危機深入交換意見,表示中德都致力于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反對使用核武器或攻擊和平核設施,妥善解決國際糧食安全問題,遵守國際人道主義法。

雙方還就巴以沖突等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了意見。雙方都認為,應落實聯合國安理會2728號決議,防止事態擴大,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保證加沙地帶無障礙、可持續的人道主義準入,支持巴勒斯坦問題在“兩國方案”基礎上早日通過談判解決,呼吁有影響力的國家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推動巴勒斯坦問題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決。

習近平強調,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人類社會面臨的風險挑戰增多,要解決這些問題,離不開大國合作。中德是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鞏固和發展中德關系的意義超越雙邊關系范疇,對亞歐大陸乃至整個世界都有重要影響。兩國要從長遠和戰略角度看待和發展雙邊關系,攜手為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丁純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盡管中歐在意識形態、發展階段、體制道路上均有所不同,但作為多極化世界的重要兩極,中國與歐洲大國保持在一系列全球性問題上加強對話、協調與合作至關重要。

猜你喜歡
中德爾茨中歐
2020中歐數學奧林匹克
音樂家的“無理”要求
鼓樂活動中德藝融合教育的實踐探索
第11屆中歐數學奧林匹克(2017)
狀元秀 馬克爾·富爾茨
贛州港開通兩趟中歐班列
馬庫斯·呂佩爾茨作品選
發揚中德傳統友好 推動兩國關系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寫在中德建交45 周年之際
建筑師行跡中歐
讀格爾茨《儀式變化與社會變遷:一個爪哇島的實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