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環境下如何提升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

2024-05-08 01:00鐘靜
北京青年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媒介素養新媒體青少年

鐘靜

摘?要新媒體環境下如何提升青少年媒介素養,目前已經成為全社會迫切關注的問題。由于青少年階段,媒介素養尚未得到全面培養,很容易受互聯網帶來的各種不良影響,從而引發諸多社會問題。本文梳理了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的發展脈絡,從政府、社會、學校和家庭等多方面進行研究和分析,對新媒體環境下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過程中,各個社會角色應發揮的作用,進行了充分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新媒體;青少年;媒介素養

新媒體環境下由于信息傳播技術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個體信息的需求也與日俱增,整個社會的信息資源呈指數級增長。在這個信息爆炸時代,每個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傳播者,但并不是每個人都具備專業的信息傳播能力,也不是每個人都懂得遵守傳播的規則,這就導致網絡空間成為許多社會問題滋生的場所:虛假信息、網絡謠言層出不窮,網絡暴力、網絡詐騙屢禁不止。與此同時,讓沒有充分人生經驗和完善媒介素養的青少年群體直接進入互聯網世界,無異于在荒野叢林中“裸奔”,最后結果可想而知。正因如此,社會各界對如何全面有效地提升新媒體環境下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的問題日益關注。如何根據青少年的特征與成長環境,全面開發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的多樣性,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靈活開展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成為新媒體環境下尤為重要的一個課題。

一、青少年媒介素養概述

所謂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就是指導青少年正確理解、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傳播資源的教育,通過這種教育培養健康的媒介批判能力,使其能夠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發展。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孫云曉說過:“沒有媒體教育的信息時代,對于未成年人來說,媒體即便是天使也有可能變成魔鬼?!比缃竦拿浇樗仞B教育已經成為傳播研究領域不可或缺的一個方向,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勢在必行。

美國媒介素養研究中心在1992年給“媒介素養”做出了如下定義:媒介素養是指人們面對媒介的各種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也有國外學者認為,媒介素養是“在印刷媒體或非印刷媒體等各種形式媒體中獲得信息、分析信息、評估信息、傳播信息的能力”。

在國內,對青少年媒介素養普遍存在的認知是,青少年群體的媒介受眾對各種媒介信息的解讀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為個人生活、社會發展所應用的能力。

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在發達國家出現較早并已相當普及,學校對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視與否,在某種程度上直接影響青少年媒介素養水平的高低。目前,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芬蘭、瑞典等國已將媒介素養教育設為全國或國內部分地區大、中、小學的正規教育。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印度、韓國等亞洲國家也結合自身的國情,開始推廣和普及媒介素養教育。如今不少國家都開展了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針對家長、教師、學生等進行形式多樣的媒介素養教育實踐,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青少年設計不同的課程,通過媒體素養教育體系對青少年科學使用電子媒介產生了積極作用。而在中國,媒介素養教育才剛剛起步,因此要盡快發展中國的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及時給他們補上這一課。

青少年使用網絡新媒體人數眾多,同時對新媒體具有“高接觸”的態勢,移動社交媒體已經成為青少年必備的溝通工具。根據2021年7月20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聯合發布的《2020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表明:2020年我國未成年網民達到1.83億人,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為94.9%,未成年人在學齡前接觸互聯網的比例達33.7%,未成年網民使用手機、平板電腦、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智能手表(含電話手表)上網的比例和利用互聯網學習、玩游戲、看短視頻、看小說聽電臺/聽書的比例均持上升趨勢。

但“高接觸”并不意味著“高素養”,青少年對網絡新媒體信息的理解能力、甄別能力和理性批判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7年世界兒童狀況:數字時代的兒童》報告指出:網絡化、數字化技術塑造著青少年的生活,與他們共同成長,提供無限的學習和社交機遇;但是,也讓兒童的網絡安全、隱私和身心健康面臨巨大風險,網絡欺凌、網絡依賴和“屏幕成癮”等問題趨于嚴重。

以互聯網、移動通信、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化技術正在全面滲透和改變人類的生活環境,極大地改變了人的行為方式。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青少年群體自誕生起就與互聯網深深地聯結在一起,他們對互聯網的熟悉程度、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都深受網絡影響。大眾媒介通常被稱為是“沒有圍墻的學?!?,是青少年了解世界、認識事物、獲取知識的“第二課堂”,而基于互聯網的自媒體平臺的出現,為青少年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自我表達空間。

作為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新一代,青少年群體對媒介的利用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網上閱讀電子書、網絡購物、電子支付、共享單車、網上點外賣等,足不出戶就能滿足生活的各種需求。然而,青少年對于媒介的利用在帶給他們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了過度娛樂化、淺閱讀、影響現實生活交往等問題。

網絡時代龐大的信息量和高速的信息流,逐漸使人們對媒介信息形成掃描式的瀏覽,特別是以微博、微信、微視頻等為代表的媒介平臺發布的信息日趨簡短和“碎片化”,容易導致青少年習慣于一掃而過的“淺閱讀”,從而缺乏對信息的全方位認識和深度思考的能力,長此以往很容易喪失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社交媒體的實時互動性也容易使青少年產生依賴和沉迷,使青少年群體更容易接觸到不良信息,影響身心健康;一些虛假信息、犯罪騙局,甚至會危及青少年生命安全。必須承認,青少年對互聯網的媒介本質依然認識不充分,大部分人都認為網絡等新媒體是有用且有趣的,但是卻意識不到自己很可能會被媒體牽著鼻子走這一事實。

“媒介權力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大眾傳媒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能量覆蓋著青少年的生活,改變著他們的學習方式;另一方面使得青少年的思想、情感、習慣、審美等在不知不覺中成了它的俘虜:在媒體發展使得青少年收集、保留信息的方式發生根本變化的同時,“信息上癮癥”“信息繭房”“網絡孤獨癥”等媒介傳播的衍生品擾亂了青少年的正常有序生活。新媒體環境下,社交媒體呈現出點對面甚至圈層間的發散式傳播,這種充滿未知可能性的交流方式,給青少年簡單的日常生活增加了豐富的新鮮感和誘惑力,因此特別容易使他們沉溺于虛幻的網絡世界,而忽視現實生活,甚至是在與家人朋友面對面交流的時刻。

二、實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的基本底線:政府和機構

媒介素養教育的核心與宗旨在于培養成熟理性的媒介公民,要實現這一目標,政府在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以教育部門為代表的相關政府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學界的研究成果和各級學校的媒介素養教育實踐經驗,借鑒先行國家行之有效的做法,并從我國教育體制的實際狀況出發,規劃開展各級學校的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切實推動媒介素養教育在各類校園的實施。

例如,在2018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其中提到要研制《大學生網絡素養指南》,引導大學生養成文明的網絡生活方式。2018年4月20日,教育部又下發《關于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增強責任感、緊迫感,開展各種形式的網絡專題教育。我國社會各界期盼國家盡快出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并設置專門條款:要求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提高網絡素養,教育未成年人正確使用網絡;要求中小學校應將安全和合理使用網絡納入課程,鼓勵中小學校通過開設校外課堂等方式指導家長和學生養成良好上網習慣、提高網絡素養等。

政府在對媒介素養教育的推動過程中,除了做好“把關人”角色,嚴格監管媒介環境,限制某些社會輿論導向作用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將媒介素養教育以政策性的規定納入教學體系之中。

政府有必要為媒介素養教育的開展創造有利的環境。在信息化的時代,政府應該聯合社會各部門,共同支持媒介素養教育工作的開展,使全社會意識到媒介素養教育對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性,為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特別是政府的教育部門,需要做到與時俱進,了解趨勢,積極學習國外的好做法,制定出適合我國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課程計劃。

如何在教學體系中落實好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具體問題,也是政府部門在制定政策時候需要考慮的。例如,媒介素養教育是全國性推廣還是先劃定試點地區?媒介素養教育的經費從何而來?等等。政府還要制定有關媒介素養教育的相關政策法規,以保障各級學校在推行媒介素養教育的時候有法可依。教育行政部門可以考慮將媒介素養納入正規教育體系中,或是先作為其他法規的補充條例予以推廣。另外,積極組織相關專家學者編纂青少年媒介素養類教材、指南和相關出版物,舉辦青少年媒介素養研討會等等,也都是政府層面可以努力推動的。

然而,單靠政府或專家學者的努力去推行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在全社會范圍內能夠造成的影響力還遠遠不夠,社會力量的參與非常重要。

目前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推廣過程中呈現出來的發展路徑通常如下:首先,是由民間或半官方的機構推動,在某一范圍內進行媒介素養教育的實踐,取得成效之后,獲得政府的認同與支持,最后將媒介素養教育實踐的做法以課程的形式固定下來,作為中小學的必修課或者選修課,在更大范圍內進行推廣。

借助于國內現有的半官方青少年社會性組織,例如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來推廣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就是非??尚械姆绞?。另外,國內大學的新聞傳播院系和專業,可以組織關于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研究的項目組;新聞傳播學界的專家、學者,可以就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議題召開學術會議;學界專家還可以擔負起成立中國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專業學術組織機構的重擔。

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離不開媒介這一主題,網絡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媒介都可以嘗試將節目內容與媒介素養教育結合在一起。例如,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少兒頻道等也可以開發一些有關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類欄目,開辟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的更大平臺。

三、實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的關鍵場所:學校和家庭

加拿大媒介素養教育先驅約翰·龐金特(John J.Pungente)認為:媒介素養教育是一種草根運動,教師是成功宣傳和推廣媒介素養教育的主導力量。對青少年開展媒介素養教育,學校和教師是關鍵,大學、中小學,甚至幼兒園,都應對媒介素養教育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課程以及相應的教學方式,同時要注重課程安排的系統性和連貫性。中國的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在重視應試的學校教育體系中,明顯不占優勢。相比之下,國外的媒介素養教育關注度更高。這也是亟待改進的一個環節。

學校的媒介素養教育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導入期,主要針對幼兒時期的學生,處于這一階段的青年,思維比較簡單,容易受媒介信息的影響,教師需要通過不斷地溝通和交流,帶領他們去理解媒介信息文本,讓他們領悟到媒介信息不全是真實的,明白現實與想象的差別;第二階段是成長期,主要針對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這一時期,青少年的內心比較敏感,而且十分叛逆,需要通過媒介素養教育,讓他們理解媒介形式、認識媒介傳播的慣例與技巧等,幫助他們建立自我存在感與認同感;第三階段是成熟期,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基本上心智已經發育成熟,開始由理解媒介向利用媒介的方向轉變,要達到使他們不僅能善于利用媒介獲得有效信息,還能夠成為信息的主導者,培養他們的公民意識。

就我國的國情來看,由于農村與城市的差異、中部與西部的差異、沿海與內陸的差異,完全依靠政府大規模推行媒介素養教育,大范圍獨立開設媒介素養教育課程,短時間內恐怕難度不小,因此教育部門應該因地制宜,根據各地區不同情況逐步開展,也可以采取與其他課程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讓學生逐漸熟悉并接受。

學校媒介素養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青少年的批判性思維和利用媒介信息的能力,并使之最終成為能正確利用先進信息技術的現代公民。在進行媒介素養教育系統化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青少年學生的自主意識,不能讓教條主義磨滅青少年自身的理想。應該特殊情況特別對待,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培養策略。既要保留青少年學生個人的特性,又要引導他們掌握正確的媒介思維方式。

我國開展學校媒介素養教育,既要保護青少年學生、使之能夠抵御大眾文化負面信息的影響,又要讓學生實實在在成為大眾媒介的參與者。我們必須認識到,媒介素養教育不同于一般應試課程教育,媒介素養教育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因此媒介素養教育不能僅限于課本教學,應該多利用生動的視聽材料來輔助教學,包括電視節目、廣告、電影、報紙、雜志等多種可利用的媒介形式 。例如教師在媒介素養教學中,可以采用先讓學生看電視節目或者閱讀雜志的方式,使學生在參與其中的基礎上再來思考問題。教育部門也應該鼓勵學校多采集整理大量適合不同年齡學生學習的電視節目、影像資料作為媒介素養教育教學的案例,使學生能夠真正具備媒介素養的分析和鑒別能力,而不僅僅是媒介素養的理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除了學校之外,家庭在影響孩子世界觀、價值觀形成過程中的作用至關重要。父母既充當著孩子的“意見領袖”,同時也扮演著“把關人”的角色。家庭媒介素養教育得以實施,首先必須使家長具備媒介素養意識,重視孩子媒介信息分辨能力的培養。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向孩子傳輸媒體方面的基本概念,幫助其了解官方媒體、社交媒體和自媒體的區別,懂得各類信息真偽的辨別,掌握不同類型媒體的傳播規律。培養孩子樹立正確的媒介素養是父母和家庭的重要職責之一,媒介應當是青少年獲取信息、發表言論、正常社交的工具,而不應成為謾罵、攻訐別人的兇器。

作為父母,在家庭中為孩子提供一個健康的媒介環境非常重要。父母能通過日常生活中孩子接觸媒介的時候,進行有意無意地疏導,使孩子學會分析、利用所接收的媒介信息,逐漸使他們養成對媒介信息的批判能力。例如:孩子在上網的時候,家長首先要關注孩子的上網時長,其次要對上網的頻道和欄目有所篩選,使年幼的孩子避免看到關于暴力、色情等方面的內容。另外,父母應對孩子所瀏覽的網絡內容有所了解,盡可能使孩子多接觸健康的信息。這種滲透式的教育方式,不僅很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同時,也是對學校硬性教學規定的補充。

四、全社會共同重視青少年媒介素養的提升工作

互聯網的出現,特別是社交媒體和自媒體的蓬勃發展,不僅為青少年帶來了全新的獲取信息和社會交往的平臺,也賦予了青少年更為充分和自由的媒介話語權。傳統媒體時代,青少年的媒介參與和自由表達非常有限,只有少數青少年能有機會在媒體平臺發聲,但多是嚴格按照成人設計的媒介形式,來表達和展現自我,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表達。而社交新媒體的出現,大大激發了青少年的媒介參與熱情。

數量巨大類型繁多的社交媒體,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相對自由的“發聲”渠道和傳播平臺。根據前述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等單位在2021年7月發布的報告:我國城鎮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5.0%,農村為94.7%,城鎮未成年網民使用搜索引擎、社交網站、新聞、購物等社會屬性較強的應用比例明顯較高?;ヂ摼W是當代未成年人重要的學習、社交、娛樂工具,在其成長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日益凸顯。

青少年通過博客和日志空間等記錄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不僅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其發布的信息在網絡空間產生共鳴,也有利于青少年提升個人價值感。需要注意的是,盡管青少年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媒介自由地選擇信息、發表言論,但實際上青少年對于所接收的信息大部分都缺乏批判能力。在一系列互聯網明星事件中,可以看到青少年在追星過程中很容易盲目跟風、是非不分。由于所有基于互聯網運作的媒體類型,都具有虛擬性和隱匿性,因此非常容易誘使青少年淡化道德主體意識和法律意識,在發布信息過程中容易出現編纂、造謠或是挑戰道德底線等的信息表達。這就需要社會、媒介、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積極開展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幫助青少年群體自身增強法律意識,守住自我表達和自我認知的邊界。

五、結語

青少年的成長關乎一個國家的未來,而媒介素養進入中國的時間很短,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無論是在媒介素養理論研究還是實踐操作上,都存在很大的一段距離。如何建立一套科學、系統的媒介素養教育體系,顯得至關重要,而在此過程中如何協調政府的支持、社會力量的參與、學校以及家庭的配合,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僅僅是將媒介素養教育納入教育體系當中,實踐起來都非常不易?;谏鲜鰢?,我們必須在吸取他國推行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的成功經驗基礎上,堅持不懈地推進我國媒介素養教育。

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任重而道遠,人們不能阻止新媒體的發展,也就不能阻止青少年去接觸層出不窮的新媒體;青少年不能完全不使用新媒體,但也不能被各式各樣的新媒體所奴役,因此,對新媒體的態度必須由“抗拒和批判”轉變為“因勢利導”,重在培養青少年辨別和運用信息的能力。

通過多方努力,培育出既符合時代要求又適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的媒介素養教育體系勢在必行。通過合適的新媒體媒介素養教育,幫助青少年在汲取鮮活的信息營養的同時,建立起相應的信息批判反應模式,提高其對負面信息的醒覺能力,實現信息時代的和諧發展共同進步。

Research on How to Improve the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of Teenagers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Zhong Jing

AbstractHow to improve the media literacy of teenagers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Since the media literacy of teenagers has not yet been fully cultivated, they are easily affected by all kinds of bad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which leads to a variety of social problems. This paper combs the development of youth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studies and analyzes from the aspects of government, society, school and family, and fully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role of various social roles in the process of youth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Key wordsnew media; teenagers; media literacy

責任編輯?譚紹兵

猜你喜歡
媒介素養新媒體青少年
青少年發明家
新媒體背景下中學生媒介素養現狀與應對
網絡負面熱點事件對大學生社會心態的影響
“互聯網+”時代高職學生媒介素養的培育路徑研究
大學生媒介素養調查研究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讓雷鋒精神點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