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愛國詩詞的光輝句號

2024-05-08 19:55莫礪鋒
博覽群書 2024年3期
關鍵詞:念奴嬌文天祥

莫礪鋒

時間跨度長達300年的宋代文學,其最大的亮點是什么?無疑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主題古已有之,但毫無疑問,它在宋代才被提高到詩歌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宋人對古典詩歌史的極大貢獻。這個現象當然是歷史形勢的變化而造成。我們把宋代跟以前享祚較永的統一王朝做對比的話,不難發現漢代和唐代都是亡于內亂,即亡于國內的軍閥混戰或農民起義,唯獨宋代不同。北宋亡于金,南宋亡于元,整個宋代都是亡于外族入侵。有人說宋人積貧積弱,缺乏斗志,故在金兵、元兵面前沒有還手之力。其實不是,北宋抵抗女真侵略的斗爭從未停止,南宋甚至與元兵一起滅金。南宋抵抗蒙古侵略堅持了40多年,而蒙古橫掃歐亞,從亞洲一直打到歐洲多瑙河流域,一共只花了一年多時間。相較而言,宋人的抵抗是非常頑強的。但是,畢竟在冷兵器時代,游牧民族的鐵馬蒙氈過于強大,農耕民族確實處于弱勢地位。正是在北宋亡于金,南宋亡于元的過程中,敵國外患的存在促進了宋代文學中愛國主義主題的輝煌。就這點而言,是時勢造英雄。宋代愛國主義詩歌最主要的代表作者,是南宋的陸游和辛棄疾。到了南宋末年,隨著國勢的風雨飄搖,以文天祥為代表的一批愛國詩人異軍突起。限于篇幅,本文謹以文天祥的一詩一詞為例,來看看它們如何煥發愛國主義的萬丈光芒。

先看《正氣歌》一詩。南宋帝昺祥興元年(1279)十二月,屢敗屢戰的文天祥在潮州五坡嶺被元軍俘獲。次年正月,元軍圍攻崖山,逼文天祥作書招降宋將張世杰,天祥示以《過零丁洋》詩,有句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二月,崖山淪陷,陸秀夫背負帝昺蹈海殉國,南宋亡。不久,元軍將文天祥押往大都,投入監獄。此后接近三年的歲月里,元人千方百計地對文天祥進行勸降,威逼利誘,無所不用其極。此時宋朝已經滅亡,元朝已經統一天下,留夢炎等宋朝舊臣早已出仕新朝,抗元復宋的事業已成明日黃花,但是文天祥堅持不降。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撐著文天祥始終堅持,決不屈服?我們可從他的言論中尋找答案。至元十八年(1281)五月,也就是在文天祥入大都獄的第二年,天祥作《正氣歌》以明志,詩云: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孤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

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死生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

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

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闃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

豈有他謬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存,仰視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以遠,典型在夙昔。

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正氣歌》共60句,可分四段。第一段即開頭十句,總述天地之間充塞著浩然正氣,并指明正氣在任何情境下始終存在,而且具有種種不同的表現方式。第二段共24句,羅列了12位堅貞不屈的歷史人物的事跡,贊揚他們就是浩然正氣的具體表現,他們維系著人間的道德準則。第三段共22句,詩人沉痛地回憶自己抗元被俘、身陷囹圄的經歷,表示堅信正能壓邪,故對非人所堪的鐵窗生涯甘之如飴。第四段是結尾4句,指出古人的道德光輝照亮了自己,故而決心仿效先賢,殺身成仁?!墩龤飧琛肥窃娙似缴e儲在胸中的浩然正氣自然釀成的作品,它氣勢磅礴,情感深摯。閱讀《正氣歌》,可以明白什么是民族氣節和民族尊嚴,可以堅信中華傳統文化具備充沛的精神力量來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以至于殺身成仁?!墩龤飧琛冯m然是文天祥個人的作品,但洋溢在詩中的浩然正氣卻屬于整個中華民族。當初文天祥被元軍押解北上時,太學生王炎午作《生祭文丞相文》,置于文天祥將要經過的路上,勸其殉國。天祥入獄之后,故宋的宮廷琴師汪元量前往探望,作《妾薄命呈文山道人》,以“君當立高節,殺身以為忠”的句子勉勵文天祥盡忠??梢姰敃r不但文天祥、陸秀夫這些前朝高官以死殉國,一些未沾前朝命祿的人士也以鼓勵烈士捐軀的舉動來養護民族氣節。今人經常討論“崖山之后是否還有中華”的問題,照我看來,既然文天祥、陸秀夫他們用生命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與氣節,既然王炎午、汪元量他們支持文天祥的義舉,在崖山淪亡的就僅是趙宋王朝而決非中華民族?!墩龤飧琛纷钪匾囊饬x就是它標志著中華民族的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充溢天地,萬古長存。

后人(近人陳衍、今人錢鍾書等)或指責《正氣歌》在藝術上存在瑕疵,主要有兩點,一是立意、結構與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石介《擊蛇笏銘并序》等文有所雷同;二是所舉先賢中嚴顏、嵇紹二人比擬不倫。先看前者:《潮州韓文公廟碑》論述“浩然之氣”云:“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獄。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笔椤稉羯唧算憽穭t云:

夫天地間有純剛至正之氣,或鐘于物,或鐘于人,人有死,物有盡,此氣不滅,烈烈然彌亙億萬世而長在。在堯時為指佞草,在魯為孔子誅少正卯刃,在齊為太史簡,在晉為董狐筆,在漢武朝為東方朔戟,在成帝朝為朱云劍,在東漢為張綱輪,在唐為韓愈《論佛骨表》《逐鱷魚文》,為段太尉擊朱泚笏,今為公 (指孔道輔)擊蛇笏。

《正氣歌》的第一段(尤其是三、四兩句)的旨意與蘇文意近,第二段列舉的12位先賢中有三例(齊太史、董狐、段秀實)與石銘雷同,論者認為這是沿襲。其實將古文的立意或結構移植到詩歌,正是宋人打破文體界限的積極嘗試。況且凡是同樣的內容或主題,寫法很難完全避同。比如體現正氣的先賢名單,基本出于人們的共識,如果絕對不許雷同,那么一旦有人寫過,后人還能如何著筆?況且石銘列舉十人,文詩列舉十二人,兩者僅有三人重復,似不得謂之雷同。再看后者:陳衍提出“說詩”應“知人論世”,且云:

不論其世,不知其人,漫曰“溫順敦樸,詩教也”,多少不以受辛(商紂王)為“天王圣明”,姬昌為“臣罪當誅”,“嚴將軍頭”,“嵇侍中血”,舉以為天地正氣耶 (《石遺室詩話》卷三)

此語的前半乃譏評韓愈《拘幽操》者,其實出于誤解,暫且擱置不論。后半涉及《正氣歌》,不可不辨。一般來說,用作比喻的兩個事物只需存在某些相似之處,不必顧及全體。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中兩次引周文王(即西伯)為喻,前一次著眼于“拘于羑里”,第二次著眼于“拘而演周易”,都是取其一點,不及其馀。否則一文中兩用一典,豈是太史公文字?文詩云“為顏將軍頭”,只著眼于嚴顏“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之語,至于其最終降于張飛,則當別論。況且南宋人多奉蜀漢為正朔,嚴顏之降張飛亦未可輕非。至于嵇紹,身為晉臣,他以身體捍衛晉惠帝而血濺帝衣,當然是忠烈之士。文詩舉“嵇侍中血”以為典范,有何不可?至于嵇紹之父嵇康乃被晉武帝所殺,亦當別論。況且嵇康臨終時將嵇紹托孤于晉之寵臣山濤,如果地下有知,嵇康對其子成人后仕晉之事,未必深以為非。陳衍所云,真吹毛求疵也。所以我認為后人所議,未必真為《正氣歌》之缺點。況且我們切不能忘記《正氣歌》的寫作場所是百沴充斥的敵國牢獄,其寫作背景是斧鉞之誅隨時都會降臨的生死關頭,其寫作心態是亡國之痛與仇敵之愾交織而成的悲憤填膺,其表達方式是無心推敲的噴涌而出。即使認為《正氣歌》有藝術瑕疵的后人得到機會像汪元量那樣入獄探望詩人,當面與他商討如何進行潤色修改,天祥亦未必有暇仔細推敲也。

再看《念奴嬌·驛中言別故人》一詞。此詞作于宋帝昺祥興二年(1279)八月,時文天祥在建康(今江蘇南京)?!肮嗜恕敝膏囏?。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七月,文天祥于南劍州(今福建南平)二度起兵抗元,鄧剡從之。次年十二月,天祥于海豐(今屬廣東)兵敗被俘。鄧剡脫逃,奔隨帝昺至厓山。帝昺祥興二年(1279)二月厓山淪陷,鄧剡投海自殺,被元軍鉤上戰船,隨即押至廣州。四月,文、鄧被元軍同舟押解北上。六月行至建康,文被拘于驛中,鄧則因病寓天慶觀就醫。八月,文被繼續押解北行,鄧因病而留,文乃作此詞留別,詞曰:

水天空闊,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蜀鳥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壁。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斗??照J奇杰。 那信江海馀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正為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云滅。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沖冠發。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此詞究竟是何人所作?歷來有不同說法。一說是文天祥,另一說是鄧剡。清代以前的詞集皆持前說,計有明陳耀文《花草粹編》、清朱彝尊《詞綜》、張宗橚《詞林紀事》、沈辰垣《歷代詩余》、江標刻《文山樂府》、陳廷焯《詞則》等,現代的梁令嫻《藝蘅館詞選》、龍榆生《唐宋名家詞選》、胡云翼《宋詞選》從之。唐圭璋先生在《文天祥念奴嬌詞辨偽》中則持后說,黃蘭波《文天祥詩選》、江蘇古籍出版社《唐宋詞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唐宋詞鑒賞辭典》、巴蜀書社《宋詞精華》從之。唐先生的辨偽是從版本入手的,主要依據是清雍正三年(1725)文有煥刻本《信國公文集》中此詞的副標題是“驛中言別友人作”,故認定此詞乃文之“友人”鄧剡所作,而另一首題作“和”的同調詞才是文天祥所作。但是唐先生在《全宋詞》中仍將此詞置于文天祥名下,且有按語表示存疑:

清雍正三年刊本文山全集指南錄中載此首,題作“驛中言別”,下署“友人作”,蓋以為鄧剡詞,未知何據,俟考。

劉華民先生對文山集的版本源流仔細探索,發現文有煥刻本這個所謂的“家刻本”,其底本并非文家世代珍藏的天祥詩文原稿,而是輾轉沿襲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張元瑜刻本。既然張元瑜刻本,以及年代更早的明景泰六年(1454)韓雍刻本和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鄢懋卿刻本中所載《念奴嬌》詞均題作“驛中言別友人”,只有年代最晚的文有煥刻本中才憑空多出一個“作”字,那么以后者為據來推定此詞乃鄧剡所作,顯然不能成立。劉華民先生的上述考證(詳見其《文天祥詩研究》第十一章)堅確無疑,此外我們也可從歷代詞話中找到佐證。明陳霆《渚山堂詞話》卷二《文山別友人詞》條云:“文丞相既敗,……道江右,途徑《酎江月》二篇以別友人,皆用東坡韻。其曰‘還障天東半壁,曰‘地靈尚有人杰,曰‘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曰‘只有丹心難滅,其于興復,未嘗不耿耿也?!鼻迦恕稓v代詞話》卷八引明末陳子龍語云:“文文山驛中與友人言別,賦《百字令》,氣沖牛斗,無一毫委靡之色。其詞曰:‘水天空闊……?!鼻鍙埖洛对~征》卷一云:“文文山‘水天空闊,于役之傷離也?!辈灰欢???梢姀陌姹緦W的角度來看,此詞確為文天祥所作。

各本文天祥集中在此詞之后均有另一首《念奴嬌》,題作“和”。唐先生等人因此認為前一首《念奴嬌》應是鄧剡所作,否則后詞是和誰人呢?對此,劉華民先生解釋說,在《指南后錄》中所錄的文天祥詩詞中,這種次韻以和己作的現象屢見不鮮,例如在《上巳》詩之后的《寒食》,小序云“和《上巳》韻寫懷”。又如兩首《滿江紅》,都是次韻追和王清惠詞,也不妨說是用同樣的韻腳連寫二詞。此說甚辯。其實在天祥到達建康之前,已在南康軍寫過一首《念奴嬌》,同樣也是追次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之韻??梢娝麑|坡詞極其熟悉,故在建康次其原韻連作二詞,以抒發胸中之無盡情思。

閱讀此詞,首先要注意其時空背景。此時南宋滅亡已經半年,故國的江山社稷已不復存在。此地乃江左名都,宋室南渡之初,這里曾是建都的備選地點。況且自古以來,長江向被視為抵御北軍南侵的天塹。詞人與其戰友一同被敵軍押解來此,面對著滔滔東流的長江,心中百感交集。當年東吳的大將周瑜曾經憑借東風火燒赤壁,以少勝多,擊退強敵。如今長江依舊,自己與戰友們也堪稱世間英物,卻未得天助而眼看國破家亡?!昂迻|風”一句,真乃血淚所成!連年兵燹,江山破碎,連建康這樣的大都會也惟?;某穷j壁,在殘照里傳來聲聲杜鵑?!般~雀”二句連用兩個與亡國相關的典故,字句對仗精工,語意卻悲憤歷落。前句用唐人杜牧詩:“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倍啪湔Z意悲痛,但尚是出于虛擬語氣。而眼前的現實卻是南宋已經覆亡,宋室的妃嬪、宮女全被元軍擄掠北行。天祥之友汪元量在《湖州歌》描寫的那種血淚情景,文天祥曾親眼目睹。也就是說,杜牧虛擬的情景竟然變成事實,南朝宮中的美女果真被敵軍擄進北朝的宮殿了!后句用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之典,代指宋朝宮室的珍藏寶物都被敵軍擄掠一空。如此的家國之恨,如此的奇恥大辱,憑誰洗雪?此問逼出下句:我本像一柄精氣上貫星斗的寶劍,可惜徒有英杰之虛名!

上闋自抒懷抱,下闋轉入告別友人。由于文、鄧二人是三年前在南劍州起兵抗元時走到一起的,而此前文天祥先經歷了一番九死一生的險難,故先從其事說起。當時文天祥于京口逃脫元軍,千方百計覓船渡江逃至瓜洲,間關至通州后乘扁舟渡海南歸,這段經歷在《指南錄后序》中有極為沉痛的記錄:“以小舟涉鯨波,出無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詞中“江海余生”云云,皆實錄也?!罢秊辁t盟”二句,以比興手法訴說心事?!苞t盟”指赤誠無猜之盟友,“留醉眼”指雖經國家傾覆仍然隱忍不死,“濤生云滅”指時局之變化莫測。全句意在與鄧剡互相激勵,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為國家繼續奮斗?!敖S嗌焙汀皾茰纭?,雖然前者實而后者虛,但意象皆有孤危險惡之特征,在藝術上堪稱細針密線。當然,文天祥明知被押北去兇多吉少,于是拈出兩位古人作為效法的典范。假如身入元廷,就要像藺相如“睨柱碎璧”那樣以必死之志壓倒敵酋的兇焰。假如不幸捐軀,就要像諸葛亮那樣死后仍能逼退敵軍。無論是生是死,怒發沖冠的浩然正氣都會永垂千古,這是文天祥表示寧死不屈的壯嚴誓言。三年以后,他果然以從容就義的行為實現了這個誓言!最后,詞人向因病留下的友人殷殷致意:我走之后,陪伴你度過不眠之夜的就只有秦淮河上方的一輪孤月了!

從“水天空闊”的一聲長嘆起,以“伴人無寐”的一聲長嘆終,全篇均為喟然浩嘆。然而正如陳子龍所評:“氣沖斗牛,無一毫委靡之色?!边@是民族英雄文天祥詞的代表作,雖是滿紙悲憤,然而英氣勃發,堪稱豪放詞的杰作。值得注意的是,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寫成之后,直到北宋末年一直無人追和。宋室南渡之后,才有一位“中興野人”追和此詞,題于吳江橋上,抒發“萬國奔騰,兩宮幽陷,此恨何時雪”的亡國之痛(見方勺《泊宅編》卷九)。及至南宋滅亡,文天祥又在短短的一個月內接連三次追和此詞,以抒寫報國無門的悲憤心情。表面上似出偶然,其實卻有內在的必然性。因為就詞體而言,只有東坡開創的豪放風格才足以支撐愛國情懷的內涵。

至元十九年(1282),文天祥在大都街頭從容就義,以身殉國。其妻歐陽夫人前往收尸,發現天祥事先縫在衣帶中的一首《自贊》: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

文天祥以孔子的“殺身成仁”與孟子的“舍生取義”為精神引導,以為國捐軀的壯烈行為維護了中華民族的民族尊嚴?!墩龤飧琛放c《念奴嬌·驛中言別故人》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用詩詞寫就的人生誓言,它們為宋代愛國主義詩詞畫上了光輝的句號。

(作者系新中國第一個文學博士,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央視百家講壇著名主講人)

猜你喜歡
念奴嬌文天祥
高松山
念奴嬌·八達嶺長城懷古
除夜①
念奴嬌·脫貧振興慶盛會
念奴嬌·脫貧振興迎二十大
正氣文天祥
正氣文天祥
正氣文天祥
正氣文天祥
正氣文天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