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新”背景下深度推進普通高中校本課程建設的市域實踐

2024-05-09 09:53安徽省蕪湖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吳友義裘偉東
教育文匯(綜合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雙新蕪湖市市域

安徽省蕪湖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吳友義 裘偉東

一、問題的提出

新一輪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因此,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建立多樣化的校本課程群,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是幫助學生發展的重要方式。校本課程是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緊密結合的,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的校本課程,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特色形成的基本保障。

由于校本課程建設的周期長、成效不顯著,學校和教師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上投入度不高,在蕪湖市域校本課程建設的調研中普遍存在缺乏對新課程新教材(以下稱“雙新”)的深入理解、未扎根于核心素養培育及五育融合教育生態建設、未形成體系及特色、發展不均衡等問題。深入分析原因,可以發現校本課程建設缺乏系統完整的實施、保障系統支持及政府和社會介入少是導致校本課程建設難以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為了解決校本課程建設中的這些問題,蕪湖市域在校本課程建設上進行了持續的研究與實踐,我們的策略是在直屬公辦高中范圍內,從實踐層面深度推進校本課程建設,制定實施指導意見,探索“雙新”背景下基于五育融合的市級特色校本課程體系及市域實踐模式構建,探索深度推進市域普通高中校本課程建設的創新機制。

二、深度推進市域普通高中校本課程建設的途徑

(一)強化制度建設,做好頂層整體設計

校本課程建設的總體規劃和頂層整體設計有利于市域校本課程建設的品質提升和特色打造。作為一項市域實踐研究,我們回顧了國內校本課程開發的歷程,重點研究了校本課程開發的類型、機制、條件和思想基礎,其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征:一是偶發階段,即根據當地以及學校課程資源開發的校本課程,彼此間無緊密關聯,相對獨立,這是目前我市多數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樣態;二是規劃階段,即有一定體系和結構的統籌規劃的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三是系統階段,即結合普通高中“雙新”實施方案的要求,對國家、地方、校本等各類課程的目標、內容、實施、評價等作統籌安排,形成學校特色課程體系;四是文化階段,即基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五育”融合為教育理念,形成學校課程價值觀,并以此指導學校校本課程綱要制定、課程實施與評價?;趯W校校本課程建設階段性特征的分析,可清晰認識到同一所學校校本課程的發展走向,也便于同一時期的不同學校找到衡量自身和他校校本課程建設推進深度差異的尺子。依據“雙新”要求,我市將校本課程建設深度推進的重點放在“系統”“文化”兩個階段,出臺了《蕪湖市普通高中“五育”并舉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指導意見(試行稿)》,對深度推進全市普通高中校本課程建設的指導思想與建設目標、開發原則和主要內容、課時安排與學分認定、開發程序與主要步驟、課程管理與評價實施、組織保障和過程監督等方面做出了闡述和要求,并于2019—2023 年,在市教育局直屬公辦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評估工作中,對基于“系統”“文化”視角的校本課程建設進行了評定,為我市深度推進普通高中校本課程建設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設立新課改項目,推動學校特色發展

深度推進普通高中校本課程建設,簡單地通過行政管理進行頂層整體設計及實施推進是不能實現既定目標的,更需要通過專業領導來引領,有效推動學校追求校本課程品質的內生性需求,需要立足于市域校本課程建設的持續推進。為此,為促進普通高中適應“雙新”要求,打造辦學特色,提升辦學質量,蕪湖市教育局于2018 年設立了新課改項目,用于支持學校特色發展,旨在通過“項目推進”這個抓手,充分利用相關人力資源和課程資源,為校本課程的開發提供專業支撐。2019—2023 年連續五年組織了蕪湖市普通高中校本課程建設項目立項評審工作,共收到各直屬學校校本課程項目申請156 項,經專家組評審,有88個項目予以立項。2021—2022 年連續兩年組織專家評審組開展了蕪湖市普通高中校本課程項目開發與實施執行情況檢查評估,兩年總計對54 個中期檢查項目和23 個結項項目進行了檢查評估,并給出評估意見,通過開展全市直屬普通高中校本課程專題會議和通報評估意見,進一步推動了立項項目的有效實施。項目建設中,我們堅持把解決問題作為校本課程建設的目標與導向,在行動上匯聚高校、科研院所、社區和家長等各方面力量,合力攻克校本課程建設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市級教研部門與學校對接,先指導和培訓教師,再通過中期檢查和結項評估,反饋修改意見并補充完善,同時,甄選優秀項目案例進行示范展示,通過真實、鮮活的案例推動校本課程的精品化建設,提升學校課程品質,從而使市域校本特色課程的建設由抽象變得具體實在。

(三)打造市級特色校本課程體系,形成育人新模式

我市鼓勵學?;凇懊嫦蛉w、全面育人、尊重差異、多元成才”的教育理念,從學校課程規劃、特色課程建設及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出發,結合自身的辦學理念、辦學方向,積極構建各校特色課程體系,逐步形成“五育融合”育人模式。結合學校社團、綜合實踐和特色活動,創設兼顧系統性、層次性、生態性的教育氛圍。市教育局在總結各校特色課程體系建設的基礎上,打造“五育融合、全面育人”的市級特色校本課程體系,從整體課程規劃、課程資源開發、課程的深度實施和評價體系建設四個方面,以“促進學生成長”為核心,以“基礎型”“研究型”“拓展型”課程為載體,滿足學生的個性需要,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而提升學校的內涵和教育的品質。我們針對課程體系中的三類課程分類推進,“基礎型課程”側重基于“五育融合”理念,是立足于課堂教學改革的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強調教師基于對學科課程標準和學情分析的理解把握,開展基于學科本質理解的單元整體教學;“研究型”“拓展型”課程側重依據各校校情和學生發展需求,開發、開設“五育”融合個性化校本課程,根據內容價值分為五大類十九個方面,一是德育類課程,包括德育學習、德育活動、德育實踐、德育環境等內容;二是智育類課程,包括學科知識延伸拓展、思想方法提煉、科學教育、實驗教學等內容;三是體育類課程,包括健康知識與體育技能、體育規則與倫理、體育智慧與審美、體育實務等內容;四是藝術類課程,包括藝術特長技能、藝術鑒賞、藝術實踐、地方藝術等內容;五是勞動類課程,包括家務勞動、學校勞動、創新勞動、實踐勞動等內容。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中強調對國家課程內容的補充、深化與拓展,開展基于真實情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

(四)以“3425”實施路徑為抓手,深度推進校本課程建設

1.建立“三級管理”體系,加強統籌管理。市教育局建立市級普通高中校本課程建設領導小組,市教科所建立市級校本課程建設專業指導委員會,各校建立學校課程建設領導小組,從不同層面加強管理和指導,推進校本課程建設。

2.建立“四項機制”,推動校本課程建設。一是建立基于普通高中教育質量評估考核的激勵機制。以評估代培,以考核代培,引領學校加強和完善校本課程建設,提升學校課程體系頂層設計能力;二是建立基于市域合力的校本課程開發協作和共享機制。校本課程原則上由學校獨立開發,也可以聯合其他學校、教研機構、高等院?;蚩蒲性核餐_發,并通過專門的成果推廣活動,如成果推廣會、現場研討會、經驗交流會等形式共享課程建設成果;三是建立著力提升教師意識和能力的校本課程培訓機制。對校本課程開發者、實施者給予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指導,通過專家引領、校本教研、樣本學校示范、經驗交流等方式和途徑,提高教師建設校本課程的水平;四是建立保證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的投入機制。我市通過加強圖書館、實驗室、專用教室、電子備課室、活動基地等設施的建設,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為校本課程實施提供了物質保障;另一方面,通過設立蕪湖市新課改項目專項資金,納入年度預算,用于普通高中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項目建設、教師培訓、課程內容審核、課程評定驗收及課程推廣等工作。

3.建立“兩個平臺”,培育共享特色校本課程。一是培育平臺,即通過市普通高中新課改項目平臺,培育特色校本課程;二是交流共享平臺,即通過市教科所“五育融合”校本課程管理系統、微信公眾號及線下交流展示活動等途徑分享學習經驗,以榜樣的示范作用促進共同發展,推動整個市域內普通高中校本課程建設品質的提升。

4.建立“五個跟進”,加強教師專業化指導。一是教研跟進,著力提升教師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能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二是教學跟進,探索校本課程實施方式、實施效果,讓學習真正發生,推進校本課程建設深入發展;三是評價跟進,通過學校制定評價方案和評價實施指導意見,保障每一門校本課程評價的落實,并完成整體校本課程學業質量分析評估;四是管理跟進,通過組織校級交流展示活動和校長論壇,切實轉變管理者的課程建設理念,開展交流研討以提升校長的課程建設意識和領導力;五是校本教材跟進,指導教師編制校本教材、教學讀本或講義,提升教師的教材編寫能力和水平。

(五)完善保障措施,支撐校本課程建設

1.打造適宜的制度環境。市教育局制定校本課程實施方案、立項評審辦法、評價體系等規章制度來規范校本課程建設。加強和完善課程建設的頂層設計,實施新課改項目中期、結項等的監測評估,確保校本課程建設的科學性和規范化。

2.建立智慧教育環境下的教師研修模式。利用信息技術,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師研修模式,組織高校、科研機構和其他社會機構開展課程專家與教師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培訓和交流研討,形成推動校本課程建設的咨詢、指導、開發和教師進修的智慧教育環境。

3.整合教育資源。建立市級教育行政部門、高校、教育科研培訓機構、學校、社區、家長等多方聯動的協作機制,實現全市教育資源的有效流動與全面共享。

三、取得的成效及主要創新點

在蕪湖市教育局統一部署和領導下,全市普通高中及各級教研機構加強校本課程的研究、開發和實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一是市級特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使用。市教科所在近五年開發出供全市普通高中使用的特色課程配套讀本五種,包括《蕪湖市中小學安全教育讀本》《環境教育讀本》《鐵畫藝術》《戲曲進校園》《蕪湖市中小學(幼兒園)生活垃圾分類知識讀本》,這些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為推動全市普通高中實施素質教育、加強“五育融合”、實現全面育人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項目建設成果豐碩。市直屬普通高中基于項目建設形成的成果數量眾多、形式多樣、層級較高。安師大附中校本課程“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入選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官網展示案例。2022 年,市教科所立項省級重點課題“‘雙新’背景下深度推進普通高中校本課程建設的區域性實踐研究”并順利開題。學?;诹㈨楉椖?,建設完成省級課題3 項,出版相關專著4 本,多篇論文發表或獲獎。三是學校呈現特色多樣發展,如蕪湖一中的“五育五誠”課程體系、安師大附外的“博雅”課程體系、蕪湖二中的活動課程體系、蕪湖市湯溝中學的農村普通高中特色課程體系、安師大附中的心理健康和生涯規劃課程,以及蕪湖十二中在航空飛行員培養方面、蕪湖城南實驗中學在體育競技方面的突破,形成學校發展的特色與文化,獲得了學生和家長的高度認可。2022年9月,我市有三所高中學?;谛1菊n程項目建設,獲“安徽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狈Q號。

蕪湖市域普通高中校本課程建設注重理論與實踐的創新整合。一是“雙新”背景下規劃和規范校本課程建設,是與以往的校本課程建設不同的、新的歷史條件下的課程建設實踐,有助于提高對校本課程價值的認識,樹立全新的校本課程理念,引領校本課程發展,推動國家課程規范運作、有效實施。二是結合市級綱領性文件實施、新課改項目建設、組織實施新機制及層級性的管理體系建設,實現制度創新。三是結合新課改項目的實踐探索,在普通高中校本課程建設市域實踐的路徑和策略方面及市域、學校和教師規劃、設計和實施校本課程方面實現突破與創新。四是結合地域特征和地方文化色彩,實現地方文化與課程的融合創新。五是結合新課程、新教材的特點,實現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突破與創新。六是結合“雙減”政策落地,實現減負增效的實踐創新。蕪湖市域實踐、探索、追求研究與實踐成果的高質量、高水平,力求為中部地區高中校本課程建設提供可以復制與推廣的模式。

四、深入推進的方向

通過多年的實踐研究,蕪湖市域“雙新”背景下深度推進普通高中校本課程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深度推進校本課程建設的過程中,推動了我市普通高中校本課程建設的深入、均衡發展,落實了國家普通高中“雙新”實施相關要求,實現了市域課程體系的完善和課程品質的提升,助推了學校多樣化、特色化發展。2023 年,蕪湖市入選安徽省“五大行動”省級實驗區,在我市持續深度推進校本課程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將精準定位,助力蕪湖市“五大行動”省級實驗區建設,市域實踐探索將重點圍繞實驗區建設方案內容,規劃和規范校本課程建設,在實施路徑和保障策略方面加強系統性、針對性的研究,在深度推進普通高中校本課程建設的同時,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輻射推廣相關成果。堅持以實踐探索為主,強化區域合力。堅持以項目建設的方式開展實踐研究,實現各方面教育科研力量與高中學校優秀管理、教學力量的有機整合,加強教師專業化跟進指導,提升課程實施水平,使市域、學校課程結構更合理,學校特色更鮮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深入踐行“五育融合”,助力全面育人。通過辨析校本課程與“五育融合”的關系、多元特色校本課程的開發,著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其在品德、身體、智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充分發展,助力全面育人理念的落實。

猜你喜歡
雙新蕪湖市市域
蕪湖市銀鴻液壓件有限公司
蕪湖市銀鴻液壓件有限公司
蕪湖市銀鴻液壓件有限公司
“雙新”視閾下福州高中信息技術 教學實施情況及思考
“雙新”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新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市域(郊)鐵路功能定位與系統制式選擇分析
蕪湖市金帆機電技術有限公司
市域鐵路信號系統互聯互通方案研究
“雙新”視野下高校學生工作創新研究
準移動閉塞系統針對市域快線的適用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