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CEP全面生效背景下中日經貿關系回顧與展望

2024-05-09 11:45呂克儉
東北亞學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日本經濟

呂克儉

內容提要:目前《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已全面生效,有利于共同維護和強化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也將促進中日經貿關系的深化發展。中日圍繞穩定宏觀經濟大局、以科技創新引領經濟發展、以綠色轉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更加普惠包容的全球發展等方面有很多共同議題,雙方經貿合作也將在RCEP 大框架下實現新突破。期待兩國抓住機遇、相向而行,以《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 周年為里程碑和新起點,繼續深化務實合作,合力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中日經貿關系。

2022年以來,中日關系克服新冠疫情、地緣沖突等外部因素的持續沖擊,始終保持穩步發展。圍繞紀念中日邦交正?;?0 周年和《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 周年,兩國分別舉辦了系列活動。習近平主席與岸田文雄首相于2023 年11 月在美國舊金山舉行會見,兩國領導人重申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原則和共識,重新確認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系的兩國關系定位,致力于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系。同時,雙方同意保持各層級對話溝通,適時舉辦新一輪中日經濟高層對話、中日高級別人文交流磋商機制會議,就國際地區事務保持溝通協調,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

2023年6月2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對菲律賓正式生效,標志著RCEP 對東盟國家和澳大利亞、中國、日本、韓國、新西蘭15 個簽署國全面生效。該協定的全面生效,有利于共同維護和強化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有利于中日經貿關系的深化發展,有望在穩定宏觀經濟、引領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更加普惠包容的全球發展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一、中日經貿關系回顧

(一)近年來中日貿易體現強大韌性和潛力,實現穩步發展

中日邦交正?;?0 年來,雙方經貿往來已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合作格局。中日經貿合作的互補性和互惠互利性有助于兩國關系的健康發展。2007年至今,中國一直是日本第一大貿易伙伴,日本多年來始終保持中國重要貿易伙伴國和外資來源國地位。

近年來,在外部因素持續沖擊下,日本經濟復蘇步伐緩慢,但中日貿易在RCEP 協定正式生效等利好因素下仍保持企穩態勢,自2018 年以來連續五年站上3000 億美元臺階。這既體現了中日經濟關系的強韌性,也反映出兩國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間之廣泛。同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加強中日經貿合作既有利于兩國人民的福祉,也有助于實現地區國家的共同發展。

2022 年,中日貿易總額達3574.24 億美元,同比下降3.7%。其中,中國對日出口額1729.3 億美元,同比增長4.4%,自日進口額1845 億美元,同比下降10.2%。①參見《中國同日本的關系》,中國外交部網站,2023 年10 月,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6836/sbgx_676840/[2023-11-24]。中國連續15 年位居日本第一大貿易伙伴國。此外,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23 年1—9 月,中日貿易總額為2364.6 億美元,同比下降12.5%;日在華新設企業665家,增長6.4%。②參見中國商務部網站資料,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tongjiziliao/ [2023-11-24]。

盡管2022 年以來中日貿易形勢整體趨穩,但在地緣沖突沖擊下,受通貨膨脹席卷全球等因素影響,世界經濟趨于下行,國際貿易增長前景并不樂觀,中日貿易要實現穩步發展和平穩增長仍面臨一定風險和挑戰。

(二)RCEP全面生效為中日貿易提供巨大助力

RCEP 的全面生效充分體現了簽署國支持開放、自由、公平、包容和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的決心和行動。通過RCEP,作為地區重要貿易大國的中國和日本之間首次達成自貿安排,也給處在困境中的日本經濟注入了“強心劑”。

根據RCEP規定,中國對日本進口的農產品關稅將逐步降至0%,工業產品進口將最終實現86.3%零關稅覆蓋率的目標。①參見《為中日貿易提供便利》,中國經濟網,2023 年1 月28 日,http://intl.ce.cn/specials/zxgjzh/202301/28/t20230128_38362366.shtml[2023-11-24]。根據2023 年2 月上旬日本農林水產省數據顯示,2022年日本農林水產品和食品的出口額比上年增加14.3%,達到創歷史新高的1.4148 萬億日元。而從出口目的地來看,中國貢獻最大,該年度日對華農林水產品出口額增長25.2%,達2783億日元,日本燒酒、威士忌、飲料等受到了中國市場的廣泛歡迎。②參見《2022年日本農產品出口額達1.4萬億日元連續10年創新高》,人民網,2023年2月3日,http://japan.people.com.cn/n1/2023/0203/c35421-32617383.html[2023-11-24]。另外,根據日本外務省統計數據預測,參與RCEP 可以為日本GDP 貢獻2.7%的增長,拉動GDP 增加15 萬億日元,并為日本創造57 萬個就業機會。③參見劉旭:《經濟效應明顯多個產業獲益日本對RCEP 的熱情有根有據》,《國際商報》2021年11月24日。從中國貿促系統簽發的RCEP 證書出口對象國看,2022 年上半年日本連續六個月排名首位,每月簽證金額占比均超過90%,足見RCEP 的實施對于中國對日本出口的拉動效應顯著且潛力巨大。

(三)中日兩國相互投資不斷優化調整,保持穩定增長

2022年,日本對華直接投資在疫情持續沖擊下仍保持穩定態勢,全年日在華新設企業828 家,同比減少17%;實際使用金額46.1 億美元,同比增長17.7%。④參見商務部:《中國外資統計公報2023》,中國商務部網站,2023 年10 月10 日,http://images.mofcom.gov.cn/wzs/202310/20231010105622259.pdf[2023-12-05]。截至2023年9月,日本累計在華投資設立企業5.6萬家,實際使用金額1311.5億美元,在我國利用外資總額國別中排名第二。①參見中國商務部網站資料,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tongjiziliao/ [2023-11-24]。

根據2023 年6 月中國日本商會發布的《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 年白皮書》顯示,64.9%的在華日資企業表示2022年度營業利潤預期為“盈利”。從行業看,制造業回答“盈利”的企業占63.8%。就未來一至兩年在華業務發展方向問題,回答“擴大(規模)”的企業占比33.4%;回答“縮小”的企業占4.9%,“轉移、撤離到第三國(地區)”的占1.4%。②參見《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23 年白皮書》,中國日本商會網站,2023 年6 月14日,https://www.cjcci.org/cj_pdf/2023bs/Nouhin230531/ALL/2023_All_CN.pdf[2023-11-24]。上述結果顯示,中日經濟合作關系底蘊深厚,多數日本主要企業盡管對在華拓展業務持謹慎態度,但都選擇留在中國經營,依然期望在中國繼續獲利,而不是考慮撤離或縮小規模。

2022 年以來,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經濟團體聯合會及日中經濟協會等經貿團體廣泛采取線上線下多種形式強化對華務實合作,展現出日本各界和企業繼續看好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前景和市場的發展潛力,重視并加大在華投資合作,特別是在數字經濟、新能源汽車、醫療養老等重點領域的合作。在中日兩國產業結構高度互補、生產體系及供應體系高度融合的背景下,兩國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保證東亞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也會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轉型升級起到積極推動的作用。

(四)以金融合作為代表的服務貿易領域合作不斷深化

2018年中日兩國簽署《關于加強服務貿易合作的備忘錄》并建立“雙邊服務貿易合作機制”以來,兩國在金融、數字經濟等服務貿易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目前,中日兩國政府和金融機構密切合作,已實現了部分貿易的人民幣和日元直接結算,相互持有對方國債規模也在逐步擴大。

2023年9月16日,在第20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以“深化務實合作,共謀發展,共享RCEP 新機遇”為主題的2023日本企業廣西行交流會在南寧舉行。日本三菱商事、三菱電機、三菱日聯銀行、日本AGC、歐力士、伊藤忠商事、瑞穗銀行、丸紅株式會社和松下電器等日本知名企業與廣西相關地市、重點園區、企業等進行了交流。通過專題推介、對接交流等多種形式深化廣西與日本的經貿合作,推動雙方攜手共拓東盟等第三方市場,實現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

(五)中日政府及地方交流合作穩步前行

2022年以來,在兩國政府和經濟界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中日政府及地方各層級經濟交流活動以多種形式蓬勃開展,取得豐碩成果。同時,中國商務部、貿促會等機構以及各省市(區)政府與日本經貿團體、地方友城間也靈活利用線上線下結合等方式,廣泛開展多種積極務實的交流與合作。

2022 年11 月28 日,中日經濟知識交流會紀念座談會和第39 屆年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中國北京、日本東京成功舉辦。雙方代表圍繞促進世界經濟復蘇與發展、深化中日經貿合作以及應對老齡化挑戰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①參見《中日經濟知識交流會紀念座談會和第39 屆年會成功舉辦》,中國商務部網站, 2022 年11 月29 日, http://yzs.mofcom.gov.cn / article / zt_zrjjgcdh / wshz / 202211 /20221103370695.shtml[2023-11-24]。

在地方合作層面,北京、成都、大連、上海、蘇州、天津、青島七個中日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紛紛搶抓歷史性機遇,在打造創新發展載體、構建一流營商環境、引聚外資企業落地方面持續發力,努力開辟中日地方發展合作新局面。以北京中日創新合作示范區為例,截至2022 年底,園區累計重點落地項目269家,外資企業62家,簽約項目71個。②參見《北京中日創新合作示范區累計新增注冊主體1973 家》,北京商報網,2023年1月5日,https://www.bbtnews.com.cn/2023/0105/462919.shtml[2023-11-24]。

(六)以氫能等領域為突破口,推進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得到包括日本在內的國際社會的積極響應。中日加強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第三方市場合作已成為兩國企業界的共識。特別是在中日韓FTA等多邊區域經濟合作進展緩慢的背景下,中日深化第三方市場合作將有效發揮日本經濟技術的比較優勢,開創中日“化競爭為協調”的新型合作模式,成為維護國際多邊自由貿易體系的重要實踐。

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豐田成為備受關注的氫能代言人,豐田還為組委會官方提供了2205 輛第二代氫能源電池汽車“Mirai”作為賽事服務用車,讓市民們感受嶄新的“氫出行”體驗。2023 年11 月在上海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日本企業參展總數達到350 家,涉及汽車、能源、化學材料、電子零部件、日用消費品以及保險金融服務等眾多領域,占本屆進博會參展企業總數的10%以上。其中,豐田汽車、日立集團、三菱電機、住友電工集團等裝備制造企業,紛紛將展示重點放在助力中國實現“雙碳”目標上。豐田汽車重點介紹了氫能制造、運輸、存儲、實用技術;日立集團展示了工業園區轉型使用清潔能源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解決方案;住友電工帶來了亞洲首發的智能帶狀光纖熔接機等拳頭產品。

中日兩國在氫能產業領域互補性強,中國政策支持力度大,具備產能優勢,資金實力雄厚,然而在技術方面存在不足;日本海外經驗豐富,技術全球領先,但市場規模狹小,難以實現規模經濟。在政策方面,雙方于2018 年簽訂《關于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備忘錄》,提出在新能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加強合作。在具體合作項目上,中國建材與三菱簽署協議共同開發第三國基礎設施建設及清潔能源綜合利用項目,新日本石油公司(ENEOS)與中國石化在第三方市場共同建設氫燃料加氣站等,可為中日企業未來進一步深化合作提供范例。

回首中日邦交正?;?0 年發展歷程,日本經濟界始終是中日友好的支持者和推動者,經貿關系成為中日雙邊關系的重要“壓艙石”和“穩定器”,這是中日兩國政府、企業和民間友好人士共同努力的結果。中日經濟合作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雙邊經貿合作在量和質上都取得了飛躍發展,中國的發展也為廣大日本企業提供了巨大機遇和市場空間。同為世界主要經濟體,近年來兩國經貿合作克服疫情和地緣沖突,彰顯強大韌性,互有需要、優勢互補的基本面愈加凸顯。由此可見,中日全方位經貿合作不僅給兩國人民帶來福祉,也為亞太乃至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作出了積極、重要的貢獻。

二、中日經貿合作關系前景展望

2023年以來,地緣沖突、通脹飆升、債務收緊等多重危機交匯,世界經濟前景黯淡且存在不確定性,面臨諸多風險與挑戰。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將堅持高質量發展,大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切實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同時,RCEP 的全面生效有助于中國進一步推進高水平開放,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

盡管未來的中日經貿合作還會遇到各種風險和挑戰,但中日兩國具有長期的經貿合作歷史和合作基礎,特別是在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力驅動下,著眼“下一個50 年”的中日經貿關系依然前景可期。2023 年11 月14 日,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美國舊金山會見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雙方同意建立中日出口管制對話機制、中日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組,以促進兩國貿易投資合作。中方還就日方半導體制造設備出口管制、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中國加入CPTPP 及支持新成員加入RCEP 等與日方交換意見。①參見《王文濤部長會見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中國商務部網站,2023 年11 月16 日,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syxwfb/202311/20231103454111.shtml [2023-11-24]。中日兩國經濟界應立足更高站位、秉持更寬視野,在數字經濟、綠色發展、財政金融、醫療養老、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等方面,實現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贏。

(一)在RCEP框架下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合作

當前,在全球產業鏈中,日本企業與中國市場聯系緊密,盡管近年來日本政府日益重視所謂安全考量與經濟手段的相互補充,并形成“經濟安?!钡睦砟?,但考慮到日本企業多年來在華獲得的高收益和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日本難以做到與中國真正“脫鉤”。

根據RCEP 協定下的原產地規則,RCEP 國家間會產生累積增值的效果,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商品在區域內流動的便利程度,還能夠加強中日兩國的貿易聯系,穩定與強化中日供應鏈。同時,RCEP 中的投資規則也將對中日供應鏈產生強化作用,這將有效促進中日相互投資,加速中日兩國供應鏈整合。

隨著各RCEP 成員國,特別是中日兩國經濟穩定增長帶來的有利條件刺激,中日企業可以積極利用RCEP 的優惠關稅政策和貿易便利化措施,不斷優化調整亞太產業鏈供應鏈布局,加快自身發展步伐,助力未來中日貿易克服外部因素不利影響,實現穩中有升的目標。

(二)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數字經濟等領域合作

改革開放以來,中日兩國在科技創新領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在中美全球博弈加劇和美國拉攏日本對華強化科技圍堵的背景下,中日兩國企業界應在RCEP 框架下推動中日創新網絡建設,有效促進科技相關領域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的自由流動,推動落實科技領域貿易與投資的便利化措施。

同時,中日民間企業與機構特別是中小企業間的科技創新合作潛力巨大。日本的很多“隱形冠軍”企業在高精尖技術等方面有著體現“工匠精神”的獨到優勢,中國也提倡中小企業走向“專精特新”。中國市場可以滿足日本“隱形冠軍”企業所需要的專業化的營商環境,而且中國產業鏈的完整性在全球領先,部門全、能力強的中國制造業鏈條可以做到無縫銜接,這正是日本中小“隱形冠軍”企業所需。因此,兩國中小企業在科創領域合作潛力巨大。

發展數字經濟,是世界各國新冠疫情后推動經濟復蘇的重要途徑。中日兩國均從國家戰略高度支持數字經濟發展,且兩國相關產業各有特點:日本在數字產品關鍵部件和設備等智能制造領域保持著相對優勢;中國在巨大國內消費市場驅動下,涌現出許多大型平臺服務商,正在5G、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應用領域迅速發展。今后,圍繞中日數字產業供應鏈合作、數據跨境流動機制構建、應用場景聯合創新等諸多議題,兩國還有良好合作前景。

(三)加大“雙碳”領域合作力度,實現綠色發展

當前,在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與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下,中日兩國都面臨緩解能源困境、應對全球能源結構性調整浪潮與全球治理在能源領域缺位等共同挑戰,能源合作特別是“雙碳”領域的合作也成為中日合作共贏的重要抓手。

2023年2月11日,第十六屆中日節能環保綜合論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北京舉辦。本屆論壇是落實習近平主席和岸田文雄首相曼谷會晤共識、加強中日綠色發展合作的重要舉措。①參見《第十六屆中日節能環保綜合論壇在京舉辦何立峰出席主論壇并發表主旨演講》,人民網,2023 年2 月11 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3/0211/c1001-32621892.html[2023-11-24]。同時,廣泛開展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也是雙方與有關國家開展綠色低碳等領域合作的有效路徑。

(四)推進醫療養老、財政金融等現代服務業領域合作

當前,中日兩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在此形勢下,探索高效的養老方式、加快康養產業發展、完善醫療護理服務、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是中日兩國共同面對的課題。中國老年人口對老年人用品、養老設施、醫療護理服務等需求持續擴大,為日本相關企業提供了巨大市場。

此外,中日雙方在財政金融特別是國際債券市場等金融服務領域也有很大合作潛力。2020年以來,中日兩國均采取了一系列金融、財政措施提振本國經濟,加之國際金融市場復雜多變、地區沖突等不確定因素增多,兩國有必要在宏觀經濟政策溝通協調、公共債務管理、共同應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等方面加強交流與合作,為中日經貿合作創造良好的外部金融環境。

(五)以友城交流為紐帶,促進地方間交流與合作

地方友城交流是中日關系的傳統優勢和重要組成部分。1973年,天津市與神戶市締結中日間第一對友好城市,這也是中國對外締結的首對友城。自此,兩國友城交流日益發展壯大,對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促進彼此經濟社會發展、維護中日關系健康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兩國政府支持下建立的位于北京、上海、蘇州、成都、天津、大連、青島的地方合作示范區,也成為深化兩國地方經貿合作的新舞臺。上述示范區都是中國最具創新活力、最富投資潛力的地區,擁有開展中日地方合作的旺盛需求、堅實基礎和廣闊空間。

在新形勢下,我們應著眼大局和長遠,讓地方交流成為中日關系發展的生動篇章,積極擴大兩國友城在貿易投資、節能環保、旅游人文、中小企業發展、農產品進出口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為增進兩國民眾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推動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系作出新的貢獻。

(六)鼓勵兩國企業雙向投資,積極推動地區合作

2023 年11 月5 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致信。習近平指出:“中國將始終是世界發展的重要機遇,將堅定推進高水平開放,持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雹俎D引自金社平:《中國將始終是世界發展的重要機遇》,《人民日報》2023 年11 月10日,第1版。根據RCEP 協定,中日雙方均采用負面清單方式,進一步提高各方政策透明度。中日兩國應緊抓RCEP機遇,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努力促進中日企業積極擴大相互投資。

同為亞洲重要國家和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日經貿合作已超越雙邊層面,對引領區域一體化、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具有重要影響。雙方應廣泛參與新冠疫情后的全球經濟治理,深化RCEP 框架下的互利合作,參與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等機制合作,積極推動國際經濟機構改革,共同抵制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堅決反對人為打壓設限和構建“小院高墻”,在全球經濟治理方面發揮更大引領作用。

三、結語

2023 年11 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舊金山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時強調:中日經濟利益和產業鏈供應鏈深度交融,搞“小院高墻”“脫鉤斷鏈”對誰都沒有好處。中國正在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將給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國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雙方應該深化合作、相互成就,切實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實現更高水平的互利雙贏。②《習近平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人民日報》2023年11月18日,第2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兩國應切實遵循四個政治文件精神,守正創新,共推RCEP 高效實施,共護地區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秉持互利共贏意識,不斷挖掘合作潛力,打造新的合作亮點,持續做大做強共同利益基礎,為中日關系穩定發展注入充沛動能,尋求更高水平務實合作,為推動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系作出更大貢獻。

猜你喜歡
日本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尋日本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黃金時代》日本版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分享經濟是個啥
美哭了的日本點心
擁抱新經濟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訴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