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對外經濟合作與經濟安全政策分析

2024-05-09 11:45
東北亞學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供應鏈日本經濟

田 正

內容提要:日本強化“印太戰略”的經濟安全屬性,利用美日印澳四邊機制,強化與同盟國在經濟安全領域合作,并加大經濟安全保障政策實施力度。自泡沫經濟崩潰后,日本經濟發展面臨人口老齡化、潛在生產率降低等結構性問題。推動對外經濟合作,可促進日本企業構筑全球供應鏈,改善資源分配效率,吸引國外先進技術,助推日本經濟增長。當前日本的對外經濟合作與經濟安全保障之間存在明顯矛盾,未有效統籌兩者之間的關系。日本需要加強對外經濟合作,特別是加強對中國的經貿合作,以利推動日本經濟走出長期低迷、實現地區長期發展繁榮穩定。

在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局勢復雜變化背景下,日本一方面積極開展對外經濟合作,維護經濟利益,另一方面則追隨美國,不斷擴大經濟安全保障政策的覆蓋領域,增強“印太戰略”的經濟安全屬性。當前學界主要集中探討日本的對外經濟合作或經濟安全保障政策等單一問題,而對這二者綜合分析研究較少。①相關研究參見田正、劉飛云:《RCEP生效背景下日本區域經貿合作動向及對中國的影響》,《日本問題研究》2022年第5期;徐梅:《新形勢下日本強化經濟安全保障及其影響》,《日本學刊》2022年第1期。筆者在分析近期日本政府對外經濟合作與經濟安全保障政策的基礎上,剖析二者對日本經濟的影響。

一、對外經濟合作與經濟安全并重的戰略措施

在經濟長期低迷、內需不振的背景下,外需成為日本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因此日本注重完善自由貿易圈建設,爭取更為廣闊的海外市場。但是,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日本不斷強化對經濟安全的關注,表現在增強“印太戰略”的經濟安全屬性以及實施多種經濟安全保障政策兩個方面。

(一)實施積極的對外經濟合作措施

近年來,逆全球化的聲音越來越高。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增長乏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導致全球貿易發展陷入停滯。世界貨物貿易出口額增速從1998—2007 年的9.9%,下降到了2008—2021 年的4.3%。②“Merchandise:Total trade and share,annual,”UNCTAD Stat, June 23, 2023, https://unctadstat.unctad.org/wds/ReportFolders/reportFolders.aspx[2023-12-01].然而,日本作為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受益者,其經濟發展嚴重依賴對外貿易和對外投資。日本的進出口貿易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996年的15.6%提升到了2021年的30.5%,海外凈資產數量從2013年的325.7萬億日元增加到2022年的418.6萬億日元。③『貿易統計』、財務省、2023年8月30日、https://www.customs.go.jp/toukei/suii/html/nenbet.htm [2023-12-01];「令和4 年末現在本邦対外資産負債殘高の概要」、財務省、2023 年5 月26 日、https://www.mof.go.jp/policy/international_policy/reference/iip/data/2022_g.htm[2023-12-01]。

日本高舉“自由貿易”大旗,大力實施對外經貿戰略,推動構建自由貿易經濟圈,以維護對外經濟利益。近年來,日本持續強化構建多邊與雙邊區域貿易協議體系,建立覆蓋全球的自由貿易網絡,進而服務于日本全球貿易以及供應鏈體系構建。一方面,積極搶占區域經貿合作戰略先機,加強對歐美等國的經貿合作。在美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后,日本選擇走到前臺,最終在2018 年推動簽署了沒有美國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而后在2019 年至2021 年間,日本還與歐盟、美國、英國相繼簽署了日歐經濟伙伴協定(日歐EPA)、日美貿易協定、日英經濟伙伴協定(日英EPA)等,加強對歐盟經貿關系、強化與美國的經貿合作、提升對英國的經貿往來。此外,由于CPTPP、日歐EPA 對產業投資、貿易便利化、國有企業、數字貿易、知識產權等設置了多項高水平國際經貿規則,日本試圖借此發揮引領區域乃至全球經貿規則制定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積極參與亞太地區多邊經貿協議的簽訂,強化與亞太國家間的經貿合作關系。2020年,日本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首次與中國、韓國等日本主要貿易伙伴達成關稅減讓安排,明確了投資、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采購等相關規則,有助于日本在亞太地區開展經貿活動。2022 年,日本宣布參與美國提出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通過與美國共同主導IPEF 的籌劃和運作,致力于加強國際經貿規則建設,構建所謂透明、安全、多元化的彈性供應鏈,借此提升日本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優勢與影響力。①「米主導の経済枠組みIPEF、インドなど13カ國で始動」、『日本経済新聞』2022年5月23日。2023 年7 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訪問沙特期間,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與日本發布聯合聲明,宣布于2024 年正式恢復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以強化能源與貿易領域的交流與合作。②「中東6カ國とのFTA、24年にも交渉再開政府調整」、『日本経済新聞』2023年7月15日。截至2023 年7 月,日本已經與24 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21 項經濟合作協議。這些國家和地區與日本的貿易額占日本貿易總額的比率達到77.7%。③「我が國の経済連攜協定(EPA/FTA)等の取組」、外務省、2023 年7 月1 日、https://www.mofa.go.jp/mofaj/files/000490260.pdf[2023-12-01]。由此可見,在逆全球化背景下,日本為確保對外經濟利益,積極實施區域經貿合作戰略,簽訂多項多邊與雙邊經濟貿易協議,提升了日本多邊貿易體系構建水平,有利于日本企業開展全球化貿易與投資活動。

2023 年,日本時隔八年修改《政府開發合作大綱》,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友好關系,從而為其實現對外經濟利益最大化提供有利外部環境條件。2023 年版日本《政府開發合作大綱》稱,當前國際社會處于歷史性轉折期,國際經濟秩序斷裂風險增加,糧食、能源以及構建富有韌性的經濟體系與氣候變化、健康、人道危機等一道成為發展中國家面臨的課題。日本將與發展中國家加強糧食、能源安全保障領域的政府開發援助合作。具體包括,提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韌性、強化供應鏈韌性、增強資源的可持續、推動技術研發合作、完善投資環境、增加糧食生產等。特別是,供應鏈的強韌化與多元化、重要礦產資源的可持續開發、糧食的穩定供應與安全等,不僅對發展中國家很重要,對于資源小國日本而言依然重要。通過對發展中國家在基礎設施、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援助,可促進發展中國家實現和平穩定的發展,創造繁榮穩定的國際社會,從而確保日本的資源、能源、糧食的穩定供給,有助于日本的經濟穩定發展。①『開発協力大綱』、外務省、2023 年12 月12 日、https://www.mofa.go.jp/mofaj/gaiko/oda/seisaku/taikou_202306.html[2023-12-31]。在具體援助方法上,日本提出“提供型支援”政府開發援助措施,為資源供應國描繪開發援助藍圖,包括完善教育、衛生、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人才培養、推動礦山周圍產業多元發展帶動當地就業、提供金屬精煉技術支持、構筑從廢棄物中提取貴金屬的國際資源循環體系等。②「開発協力におけるオファー型協力に係る戦略文書の公表」、2023年9月15日、外務省、https://www.mofa.go.jp/mofaj/press/release/press6_001581.html[2023-12-31]。

(二)增強“印太戰略”的經濟安全屬性

2016 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了“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試圖通過提供國際公共產品的方式,構建所謂基于規則的自由開放的海洋秩序,以促進“印太”地區的繁榮與穩定。其主要內容宣稱:在價值觀上強調法律的支配與自由貿易;在經濟上追求繁榮的經濟發展;在軍事上確保和平與穩定。③『外交青書2018』、外務省、2019 年4 月1 日、https://www.mofa.go.jp/mofaj/gaiko/bluebook/2018/html/index.html[2023-12-01]。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背景下,日本為確保自身經濟利益,從表述上弱化“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的軍事對抗色彩,在2018 年將其更名為“自由開放的印太”構想,并逐步強調經濟安全保障問題,擴大與盟國在經濟安全領域的合作。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上臺后,持續推動“自由開放的印太”建設,并將經濟安全保障作為重要課題。在2023 年訪問印度的過程中,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公布了以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為目標的新行動計劃。該行動計劃不僅將所謂設置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防范不公平不透明商業規則列為重要目標,而且還提出建設“印太式課題應對”,其中涉及多項與經濟安全密切相關的議題,如能源安全保障、糧食安全、防災減災、網絡安全等。此外,該行動計劃還包括增強東南亞、南亞、太平洋島國的“多層次連接性”,以及從海洋到太空的安全保障和安全利用措施等。①「自由で開かれたインド太平洋(FOIP)のための新たなプラン」、外務省、2023年3月30日、https://www.mofa.go.jp/mofaj/files/100477659.pdf[2023-12-01]。

一方面,利用美日印澳四邊機制(Quad),強化經濟安全領域合作。2023年5月在廣島舉行的Quad峰會發表的聯合聲明指出,在清潔能源與供應鏈領域,強化“印太”地區能源安全保障,通過增加官民投資的方式,加強對于清潔能源相關材料與技術的研究和利用。在基礎設施領域,設立“美日印澳基礎設施學者項目”,對“印太”地區的1800 名學者進行培訓,促進高質量、可持續的基礎設施建設。在關鍵和新興技術領域,建立美日印澳投資者網絡(QUIN),強化對半導體、重要礦物、量子科技等關鍵和新興技術領域投資,建立美日印澳國際標準合作網絡,提出“關鍵和新興技術標準原則”,增強新興技術領域標準制定合作。②「日米豪印首脳會合共同聲明」、外務省、2023年5月1日、https://www.mofa.go.jp/mofaj/files/100506954.pdf[2023-12-01]。此外,日本還利用日美經濟版“2+2”部長級磋商機制,加強對美國的經濟安全合作。2022年7 月,日美兩國首次舉行經濟“2+2”會談,強調兩國將推動供應鏈強韌化、基礎設施建設、新興技術保護等經濟安全保障領域合作,共同維護“印太”地區的經濟秩序。③「日米経済政策協議委員會(経済版『2+2』)」、外務省、2022 年7 月29 日、https://www.mofa.go.jp/mofaj/na/na2/us/page6_000720.html[2023-12-01]。

另一方面,增進東盟國家對“印太戰略”的理解,促進與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安全合作。通過弱化對抗性推動東盟國家參與“自由開放的印太構想”。2019 年第22 次日本東盟首腦會議發表的共同聲明指出,雙方均認為需要構建基于規則的自由開放的“印太”。①「第22 回日ASEAN 首脳會議」、外務省、2019 年11 月4日、https://www.mofa.go.jp/mofaj/a_o/rp/page4_005435.html[2023-12-01]。2023 年,岸田提出的新行動計劃指出,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到2030年為止將向該地區投資750億美元,并向日本東盟一體化基金(JIAF)追加1億美元,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在能源安全領域,日本與東盟積極推動“亞洲零排放共同體構想”,增強節能環保、可再生能源、氫能、重要礦產等領域合作。在糧食安全領域,建立一個針對東盟國家的緊急糧食融通機制,緩解東盟國家面臨的糧食安全壓力。②「自由で開かれたインド太平洋(FOIP)のための新たなプラン」、外務省、2023年3月1日、https://www.mofa.go.jp/mofaj/files/100477659.pdf[2023-12-01]。

(三)實施經濟安全保障政策

在烏克蘭危機爆發、供應鏈安全議題凸顯的背景下,日本愈發重視強化經濟安全保障。為提升“戰略自主性”“戰略不可或缺性”,日本以提升產業實力為核心,防止關鍵技術流失,加強尖端技術研發,穩定能源與糧食供應。

第一,建立健全經濟安全保障體制機制。為統合日本政府各部門的經濟安全保障工作,加強對經濟安全的掌控,2020 年4 月在國家安全保障局下設立“經濟班”,負責制定經濟安全保障戰略。③北村滋『経済安全保障』、中央公論新社、2022年、175頁。同時,日本政府各個部門也設立了負責經濟安全的分管部門。2022 年,日本金融廳正式設立“經濟安保室”。2023 年,日本海關設立“經濟安全保障信息分析中心”,收集和研判經濟安全保障相關信息,強化進出口管制。④「経済安全保障に関する稅関の取組について」、名古屋稅関、2022年11月1日、https://www.kanzei.or.jp/nagoya/nagoya_files/pdfs/cus_info/20221101.pdf[2023-12-01]。岸田內閣新設“經濟安全保障大臣”,負責跨部門協調與制定經濟安全保障相關政策。2022 年5 月,日本政府制定了《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從法律制度層面明確了對經濟安全保障的具體要求。具體內容包括提升供應鏈穩定性、確保數字化時代基礎設施的安全運行、推動重要技術研究開發、建立專利申請非公開制度等。依據該法,日本在2022 年將半導體、蓄電池、永久磁石等11 個領域的產品設定為“特定重要物資”,通過財政援助的方式,建立健全這些產品的日本國內生產體制。2022 年9月,日本將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半導體、數據分析、先進制造等領域設定為“重要特定技術”,并通過“經濟安全保障重要技術育成項目”為重點發展的科學技術提供資金支持。同時,設置包括政府機關、研究機構、技術開發者在內的“協議會”,從事信息收集整理、研發過程改進、研究成果匯報、研發信息管理等活動,以實現信息共享,加快尖端技術開發。①「特定重要技術の研究開発の促進及びその成果の適切な活用に関する基本指針」、內閣府、2022 年9 月30 日、https://www.cao.go.jp/keizai_anzen_hosho/doc/kihonshishin3.pdf[2023-12-31]。2023 年4 月,日本政府正式推出《特定社會基礎任務基本方針》,認定能源、自來水、交通、運輸、金融、通信等13 個產業領域中的“特定社會基礎事業者”,要求其在引入“特定重要設備”時,須向日本政府提交包括設備性能、供應商、委托方等信息在內的“導入計劃書”,接受主管大臣的審查。如存在因網絡攻擊引起的系統故障及信息外流的風險,日本政府則有權要求企業中止設備導入、調整設備導入計劃。②「特定妨害行為の防止による特定社會基盤役務の安定的な提供の確保に関する基本指針」、內閣府、2023年4月28日、https://www.cao.go.jp/keizai_anzen_hosho/doc/kihonshishin2.pdf[2023-12-31]。

第二,設定重點發展的戰略性產業領域。日本政府認為,提升“戰略自主性”的關鍵,在于維護日本國內的生產體系、保護日本國內的基礎產業,進而將一系列產業設定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產業。一是信息通信領域。提升網絡建設水平,加強網絡安全維護,推動海底電纜、準天頂衛星系統、高性能光學設備發展,促進信息通信產業安全發展。二是交通物流領域。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交通安全維護,加強海上航線安全,維持日本國內的造船業基礎,以確保交通物流這一國民經濟生命線的安全穩定運行。三是金融服務領域。強化金融監管,構建強韌的金融體系,推動日本數字貨幣發展,構建國際金融中心,充分發揮金融在國民經濟中的核心作用。四是醫療健康領域。促進醫療技術研發,構建完善的醫藥供應鏈,推動醫療數字化發展,推廣日本藥事法規,強化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內窺鏡等醫療機械設備的研發生產等。①「新國際秩序創造戦略本部中間とりまとめ」、自民黨、2021 年5 月27 日、https://www.jimin.jp/news/policy/201648.html[2023-12-01]。此外,日本持續推動供應鏈調整政策。2023 年2 月,日本政府實施第四輪國內投資促進事業補助金,總金額達30 億日元,用于企業設備更新,促進鈀等稀有金屬的循環利用,增加瀝青炭的生產,維持日本能源供應穩定。②「サプライチェーン対策のための國內投資促進事業費補助金」、経済産業省、2023年6月2日、https://www.meti.go.jp/covid-19/supplychain/index.html[2023-12-01]。2023 年日本政府實施了兩輪“海外供應鏈多元化支援事業”,促進從事半導體制造設備、精密機械、汽車零部件的日本企業在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地區實現供應鏈多元化。③「海外サプライチェーン多元化等支援事業」、日本貿易振興機構、2023 年8 月18日、https://www.jetro.go.jp/services/supplychain/[2023-12-01]。

第三,防止關鍵技術流失與促進尖端技術研發。一方面,認為維護“戰略不可或缺性”的重要措施就是防止關鍵技術流出,以保證日本在國際產業分工中處于不可替代地位。例如,2023 年4 月,日本政府依據《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制定《專利非申請公開基本方針》,明確專利非公開范圍,并建立兩階段專利申請審查制度。日本專利廳負責初審,篩選出需要接受二次審查的專利。內閣府則基于該專利對國家安全及產業發展的影響,綜合判斷是否對該專利采取“保全指定”措施。對于受到“保全指定”的專利發明,將受到不得撤銷申請、禁止專利公開、禁止在外國申請相關專利等限制。④『特許法の出願公開の特例に関する措置』、內閣府、2023 年4 月28 日、https://www.cao.go.jp/keizai_anzen_hosho/doc/kihonshishin4.pdf[2023-12-02]。另一方面,認為為了進一步提升日本在全球產業鏈中的“戰略不可或缺性”,需要加強尖端技術研發。2022 年,日本政府設立“經濟安全保障重要技術育成項目”,著力推進宇宙空間、量子技術、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半導體、核能、新材料、生物工程、海洋等領域的技術研發。⑤「経済安全保障重要技術育成プログラム」、新工ネルギ一·産業技術総合開発機構、2023年8月23日、https://www.nedo.go.jp/activities/k-program.html[2023-12-02]。2023 年日本政府發布“第二次經濟安全保障重要技術扶持項目研究開發展望”,強調將支持網絡攻擊防御技術、數據加密技術、虛假信息分析技術等網絡安全領域技術,以及新一代蓄電池技術、超導基礎技術、新一代半導體材料制造技術、無重稀土永磁技術等能源與材料領域技術等。①「経済安全保障重要技術育成プログラム研究開発ビジョン(第二次)」、內閣府、2023 年8 月28 日、https://www8.cao.go.jp/cstp/anzen_anshin/kprogram.html [2023-12-31]。此外,2022 年,日本政府還出臺《人工智能戰略2022》、《量子未來社會展望》等,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研發速度。②「量子未來社會ビジョン」、內閣府、2022 年4 月22 日、https://www8.cao.go.jp/cstp/ryoshigijutsu/ryoshi_gaiyo_print.pdf[2023-12-02]。2023 年,日本為加快核融合技術研究開發,頒布“核融合能源創新戰略”,以內閣府為核心,設置包括國有研究機構、大型能源公司、大學在內的官產學合作研發組織,共同推進核融合技術研發,并擴大相關產品的銷售市場。③「フュージョンエネルギー·イノベーション戦略」、內閣府、2023年4月14日、https://www8.cao.go.jp/cstp/fusion/fusion_senryaku.pdf[2023-12-31]。

第四,確保能源礦產與糧食安全。由于資源匱乏,日本始終重視能源、礦產與糧食的安全穩定供給。在烏克蘭危機背景下,日本就確保能源礦產與糧食安全問題提出了進一步措施。在能源方面,2023年日本推出“綠色轉型基本方針”,要求在能源需求端實現徹底的節能減排,降低制造業的能源使用量,促進氫還原煉鐵、電爐煉鐵、氨燃燒型石腦油裂解等技術在生產中的應用,并在供給端增加可再生能源供給,加快新一代核能技術開發,推動氫能與燃料氨的應用普及,從而提升日本的能源自給率。④「GX実現に向けた基本方針」、経済産業省、2023年2月1日、https://www.enecho.meti.go.jp/category/others/gx/data/01.pdf[2023-12-02]。2023 年1月,為確保天然氣供應,日本政府建立“戰略性剩余天然氣”(SBL)制度,推動民間企業增加天然氣庫存,當出現天然氣供應緊張時,日本政府可要求民間企業釋放天然氣庫存,以彌補國內天然氣供需缺口。如果民間企業因此造成損失,則由“穩定供應確?;稹碧峁┭a償。⑤「可燃性天然ガスに係る安定供給確保を図るための取組方針」、経済産業省、2023 年1 月19 日、https://www.meti.go.jp/policy/economy/economic_security/gas/hoshin-gas.pdf[2023-12-31]。在礦產方面,通過“能源金屬礦物機構”,保障稀有金屬的供給,開發甲烷水合物、海底熱水礦床、稀土泥等國產海洋資源。通過資源循環,增強稀有金屬利用。①「経済財政運営と改革の基本方針2023について」、內閣府、2023 年5 月16 日、https://www5.cao.go.jp/keizai-shimon/kaigi/cabinet/honebuto/2023/2023_basicpolicies_ja.pdf[2023-12-02]。例如,能源金屬礦物機構設置“海外地質結構調查”制度,與日本民間企業簽訂共同調查合同,針對銅、鉛、鋅、稀有金屬、鈾等礦產開展聯合勘探調查,并對調查費用給予1/2—2/3 的補助,以推動日本民間企業獲得海外金屬礦產權益。②「海外地質構造調査」、エネルギー·金屬鉱物資源機構、2023年1月1日、https://www.jogmec.go.jp/oilgas/field_surveys_003.html[2023-12-31]。在糧食安全問題上,2023 年日本政府發布的《糧食、農業、農村政策的新方向》報告指出,增強小麥、大豆、飼料等產品的生產,降低對外依賴,構建在人口減少背景下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體系,完善緊急情況下糧食增產與供應的體制機制等。③「食料·農業·農村政策の新たな展開方向」、食料安定供給·農林水産業基盤強化本部、2023 年6 月2 日、https://www.kantei.go.jp/jp/singi/nousui/shokunou_dai4/siryou5.pdf[2023-12-02]。此外,日本預計修改《糧食農業農村基本法》,從法律層面確保糧食穩定供給。具體措施,包括擴大日本國內農業生產規模、促進日本農業產品出口、構建合理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推廣有機農業發展、引入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等。④「食料·農業·農村政策審議會答申」、農林水産省、2023 年9 月1 日、https://www.maff.go.jp/j/council/seisaku/kensho/attach/pdf/17siryo-9.pdf[2023-12-31]。

二、對日本經濟造成的影響弊大于利

對外經濟合作是日本解決結構性問題的關鍵措施,而隨著日本經濟安全保障覆蓋范圍愈發寬泛,與對外經濟合作之間的矛盾也愈發激烈,阻滯日本經濟的恢復與增長。

(一)對外經濟合作有利于日本經濟發展

泡沫經濟崩潰后,日本經濟發展面臨嚴重的結構性問題。一方面,人口少子老齡化問題持續嚴重。日本人口在2010 年達到1.28 億人的頂峰,此后轉為下降,預計到2060 年將下降至8674 萬人,與2010 年相比將減少1/3。①『平成25 年版 高齢社會白書』、內閣府、2013 年4 月1 日、https://www8.cao.go.jp/kourei/whitepaper/w-2013/zenbun/index.html[2023-12-02]。人口少子老齡化導致日本國內市場不斷縮小,降低日本企業的設備投資意愿,不利于日本經濟增長,而且還會使勞動人口不足的問題愈發凸顯,阻礙產業穩定發展。另一方面,日本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呈現長期下滑趨勢,從20 世紀80 年代的約4%下降至當前的0.5%左右。②「需給ギャップと潛在成長率」、日本銀行、2023 年7 月5 日、https://www.boj.or.jp/research/research_data/gap/index.htm[2023-12-02]。日本全要素生產率增速也從1980—1990 年間的平均2.02%,下降至2015—2019 年間的平均0.5%,無法發揮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③「JIPデータベース2023」、経済産業研究所、2023年6月2日、https://www.rieti.go.jp/jp/database/JIP2023/index.html[2023-12-02]。通過對外經濟合作,有助于提升日本的全要素生產率,有助于解決人口少子老齡化、潛在生產率下降等結構性問題,有助于日本經濟擺脫長期低迷。由此,日本主張“貿易立國”,實施積極的對外經貿戰略,推動資本、勞動、數字等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流動,以獲取經濟利益,促進經濟發展。

第一,通過推動對外貿易活動,可以帶來“企業間資源再分配”效果,有助于推動將有限的資源分配至更具效率的企業中,有助于提升日本經濟的整體效率。日本經濟學家椋寬指出,在同一產業部門內,對外貿易活動的開展會促使資本、勞動等生產資源從低生產率企業轉移至高生產率企業,從而促使產業內部實現資源的“集中與選擇”,在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的同時,也提升了經濟整體的生產率。測算結果顯示,通過對外貿易活動所帶來的“企業間資源再分配”效果,對提振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的作用達到32.7%。④椋寛「グローバリゼーションという新技術を活かすために」、『世界経済評論』2021年7月8日號、14—21頁。受汽車、半導體、鋼鐵等工業產品出口增加影響,2022 年日本出口同比增長18%,達98.2 萬億日元。受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能源產品進口增加的影響,2022 年日本進口同比增長39%,達118.2 萬億日元。⑤「日本貿易の現狀2023」、日本貿易會、2023 年3 月31 日、https://www.jftc.or.jp/research/pdf/ForeignTrade2023/ForeignTrade2023.pdf[2023-12-02]。2023 年6 月,受能源價格下降以及汽車出口增長的影響,日本實現430 億日元的貿易順差,為23 個月來的首次。①「貿易収支23カ月ぶり黒字6 月資源高一服で輸入額減少」、『日本経済新聞』2023年7月20日。

第二,通過實施對外直接投資活動,有助于日本企業構筑全球供應鏈,進行資源優化配置,提高經濟效率。日本經濟學者伊藤惠子指出,日本企業將生產工序分配在他國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并據此投入資本和勞動等生產資源,形成全球供應鏈體系,可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經濟效率。②伊藤恵子「グローバルサプライチェーンは変わるか」、『経済ゼミナー』2021年10—11月號、29—39頁。20 世紀90 年代后,在全球化背景下,日本企業構建全球供應鏈體系,向東亞地區大規模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形成以東亞為中心的生產網絡。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統計數據,1999—2022 年間日本對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從662.2 億美元增加到3354.8 億美元,增加5.07倍,日本對東盟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則從1003.9 億美元增加到2542.3 億美元,增長2.53 倍。③「ドル建て貿易概況」、日本貿易振興機構、2023 年12 月1 日、https://www.jetro.go.jp/world/japan/stats/trade.html[2023-12-31]。1995—2021 年間日本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從31.8 億美元增加到121.8 億美元,增加3.83 倍,日本對東盟的直接投資則從39.8億美元增加到359.5 億美元,增長9.03 倍。④「日本の直接投資」、日本貿易振興機構、2023 年12 月1 日、https://www.jetro.go.jp/world/japan/stats/fdi.html[2023-12-31]。在日本對東亞國家的出口中,從1990—2018 年,中間品所占比率從44.4%提升到了57.1%。⑤浦田秀次郎「日本経済のグローバリゼーション」、『世界経済評論』2021 年7 月8日號、30—39頁。即便在國際政治經濟復雜變化的背景下,日本企業仍然高度重視東亞市場,將其視為重要的生產與產品銷售中心。2023 年日本國際協力銀行的調查結果顯示,認為越南、中國、印度尼西亞、泰國是具有發展潛力國家的比例分別為30.1%、28.4%、24.6%、21.5%。⑥「わが國製造業企業の海外事業展開に関する調査」、國際協力銀行、2023 年12月14日、https://www.jbic.go.jp/ja/information/press/press-2023/press_00148.html[2023-12-31]。依托全球供應鏈構建,日本獲得的經濟利益不斷增加,成為日本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反映日本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收益的初次收入從1996 年的6.15 萬億日元增加到2022 年的35.2 萬億,其在日本經常收支中所占比率也從82.1%提升到了304.7%。①「國際収支の推移」、財務省、2023年4月1日、https://www.mof.go.jp/policy/international_policy/reference/balance_of_payments/bpnet.htm[2023-12-02]。

第三,通過吸引對日直接投資,有助于日本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提升日本技術水平全要素生產率。對日直接投資的增加,有利于日本引入優質經營資源,提高生產效率,增大消費者利益,擴大國際影響力。2013年出臺的《日本再興戰略》提出改善日本的營商環境,吸引海外的資源和優秀人才,并試圖將對日直接投資數額從2012 年的17.8 萬億日元擴大至35萬億日元,據此開展了設置“國家戰略特區”、降低法人稅等一系列吸引外資措施。②「日本再興戦略」、首相官邸、2013 年6 月14 日、https://www.kantei.go.jp/jp/singi/keizaisaisei/pdf/saikou_jpn.pdf[2023-12-01]。至今吸引對日直接投資也仍然是日本政府的一項重要措施。2023 年4月,日本政府公布的《吸引海外人才資金行動計劃》指出,在國際秩序變革期,要積極吸引海外的人、財、物,以擴大日本國內投資、刺激研究開發活動,并設定了截至2030 年實現80 萬億日元的對日直接投資目標。具體措施,包括吸引半導體、綠色轉型等戰略性領域投資、推動海外初創企業對日投資、積極引進海外優秀人才等。③「海外からの人材·資金を呼び込むためのアクションプラン」、対日直接投資推進會議、2023 年4 月26 日、http://www.invest-japan.go.jp/committee/council_11/agenda.html[2023-12-02]。在日本政府的積極推動下,對日直接投資余額從2015 年的24.4 萬億日元,增加至2021 年的40.5萬億日元。④『ジェトロ対日投資報告2022』、日本貿易振興機構、2023 年4 月1 日、https://www.jetro.go.jp/invest/investment_environment/ijre/report2022/[2023-12-02]。

(二)經濟安全保障政策阻礙日本經濟發展

日本對經濟安全保障問題的重視由來已久,早在20 世紀80 年代就提出“綜合安全保障戰略”,強調確保資源能源供應安全。然而,在國際政治經濟局勢復雜變化背景下,日本經濟安全保障的范圍不斷擴大,其措施愈發偏重所謂保護日本國內產業、強調防止關鍵技術流失等方面,以至于影響了對外經濟合作這一日本經濟發展命脈。

一是日本政府實施的出口限制措施,阻礙正常的貿易活動,不利于高生產率企業發展。例如,2019 年日本曾對出口韓國的“光刻膠”“高純度氟化氫”“氟聚酰亞胺”等三種半導體原材料實施出口管制措施。韓國在這三種半導體原材料上對日本依賴度分別為91.9%、46.3%、93.7%。受出口管制措施影響,日本對韓國出口的“高純度氟化氫”下降87.9%。①「輸出管理が國際貿易に與える影響」、経済産業研究所、2023年5月8日、https://www.rieti.go.jp/jp/columns/a01_0725.html[2023-12-01]。在此情況下,日本半導體原材料生產企業通過增加對韓直接投資的方式,規避出口管制的影響。這不僅加劇了日本產業空洞化,也無益于日本國內高生產率企業發展。占據世界光刻膠銷售市場九成的東京應化工業在韓國仁川增設了光刻膠生產基地,其光刻膠產量在2018—2022 年間提升了兩倍以上。②「『日韓半導體』はどう変わった?輸出管理厳格化の3年半を検証する」、『日刊工業新聞』2023年3月20日。2023 年7 月,日本經濟產業省宣布修正尖端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措施,將極紫外光光刻機等相關產品制造設備、可立體堆疊存儲元件刻蝕設備等23個品類列入出口管制對象名單。③「先端半導體裝置、23日から輸出規制中國の反発必至」、『日本経済新聞』2023年7月23日。這一出口管制措施勢必縮小日本半導體制造設備企業的海外銷售市場,阻礙日本高生產率企業的創新發展。2023年一季度,日本對中國半導體制造設備出口額為10.6億美元,同比下滑18%。④「世界半導體製造裝置統計」、日本半導體製造裝置協會、2023 年8 月23 日、https://www.seaj.or.jp/statistics/[2023-12-03]。

二是日本經濟安全保障政策使得日本全球供應鏈體系更加脆弱,增加日本企業的生產成本。日本的經濟安全保障政策過度強調防止依賴其他國家,著力在日本國內發展戰略性產業,實際破壞了其自20 世紀90 年代以來構建的東亞生產網絡,降低了全球供應鏈效率,增加了日本企業的生產成本。2022 年12 月,日本《經濟新聞》主導的一項調查顯示,約50%的日本企業將降低來自中國的零部件采購比率,轉而將日本國內、泰國、越南等作為零部件采購的替代對象,而這將引發物流成本上漲、專業人才不足、業務可持續性下降等問題,造成日本企業的生產成本上升。①「中國調達『下げる』5 割製造業100 社調査」、『日本経済新聞』2022 年12月2日。從事供應鏈戰略評估的貓頭鷹咨詢集團測算結果顯示,如果日本將從中國采購的零部件全部替換為從日本國內、泰國和越南采購,將會導致日本企業的制造成本增加5.34 萬億日元。②參見《5 成日本廠商想降低中國采購,成本大》,日經中文網,2022 年12 月2 日,https://cn.nikkei.com/industry/management-strategy/50705-2022-12-02-10-23-58.html?start=1[2023-12-03]。日本企業將供應鏈體系調整回國內,將面臨自然災害頻發、勞動力不足等問題。2024 年1月,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地區發生里氏7.4 級地震,導致東芝、村田制作所、信越化學工業等制造業企業生產停滯。③「能登地震 生産再開の兆し」、『日本経済新聞』2024年1月6日。日本商工會議所的調查結果顯示,有64.9%的日本中小企業表示出現人手不足問題。④「人手不足の狀況および新卒採用·インターンシップの実施狀況に関する調査」、日本商工會議所、2022 年9 月28 日、https://www.jcci.or.jp/i/v2_20220928_chosakekka.pdf[2023-12-31]。受此影響,有日本企業表示,建設完全脫離中國的供應鏈是不現實的,只能在最低程度上推動全球供應鏈的調整。⑤「4 社に1 社が國內國産へ回帰サプライチェーン混亂による調達難が最大の理由」、帝國データバンク、2023 年1 月27 日、https://www.tdb.co.jp/report/watching/press/pdf/p230110.pdf[2023-12-31]。

三是日本經濟安全保障政策不利于增加外來直接投資,難以發揮吸引優質經營資源、提升生產效率的作用。2019 年日本修改《外匯法》,將外國投資者并購日本上市公司事先申報標準設定為持股1%,并將外國人擔任日本企業管理層等信息納入事先申報內容之中,以加強對日直接投資管理。⑥「近年の対內直接投資規制の動き:日米の事例から」、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2021年1月13日、https://www.jiia.or.jp/research-report/post-31.html[2023-12-03]。這一措施與日本政府提出的擴大對日直接投資目標相反,不利于外國企業增加對日本的直接投資,無助于提升日本的整體經濟效率。在大國博弈背景下,日本追隨美國,加強對來自中國外商投資的安全審查措施,抬高中國企業赴日實施投資的門檻,導致中國對日直接投資出現下滑,與日本政府希望增加對日直接投資的想法背道而馳。2021年中國對日直接投資額為880億日元,同比下滑43%。①『ジェトロ対日投資報告2022』、日本貿易振興機構、2023 年4 月1 日、https://www.jetro.go.jp/invest/investment_environment/ijre/report2022/[2023-12-03]。

四是日本的經濟安全保障政策不利于日本的技術創新。在經濟安全保障問題上,日本始終強調要確?!皯鹇圆豢苫蛉毙浴?,即要不斷提升新材料、機器人、機床等領域的技術優勢,所謂維護日本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但是,日本在實施經濟安全保障政策的過程中,往往通過組織成立新公司的方式來促進日本的技術創新,而這一措施能否有效值得懷疑。例如,2006年,日本政府曾推動東芝、日立、瑞薩科技建立代工企業,但因新公司內部門間無法取得協調,不到半年即告失??;以日立、NEC和三菱電機的半導體業務為母體的原爾必達存儲器因投資競爭而財務惡化,最終在2012年破產。②參見《日本半導體能否挽回“空白10 年”》,日經中文網,2022 年11 月14 日,https://cn.nikkei.com/industry/itelectric-appliance/50486-2022-11-14-09-35-41.html?start=1[2023-12-03]。這是因為通過這種方式組建的新公司,往往會面臨公司內部各部門協調困難、無法形成合力的問題,進而無法實現關鍵技術的突破。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為推動日本半導體技術研發,2022年日本新成立半導體公司“Rapidus”,日本政府為此提供700 億日元的補貼,豐田、NTT等八家日本企業出資73億日元,由東京電子公司前社長東哲郎擔任總經理。該公司的目標是在2027年實現2納米半導體產品的量產,建立用于計算的新一代邏輯半導體制造技術。③「半導體新會社、午後発表へ 経産相が700 億円助成表明」、『日本経済新聞』2022年11月11日。但是,這一新成立的半導體公司仍然面臨內部各部門間協調不暢的問題,從而阻礙半導體制造技術的研發與創新。

三、結語

日本的對外經濟合作與經濟安全保障之間存在明顯矛盾。日本并未有效統籌對外經濟合作與經濟安全保障之間的關系。當前,日本政府表現出過度的保護主義傾向,與其倡導的“自由貿易”背道而馳。日本政府直接干預貿易活動,實施出口管制措施,阻礙正常的商貿往來與技術交流;設定國內重點發展產業,推動日本企業調整供應鏈,干擾了基于比較優勢形成的全球供應鏈,出現供應鏈區域化、隔離化傾向,增加了日本企業的生產制造成本;日本通過組織新企業、增加對日本國內企業補貼的方式,試圖提升其關鍵技術水平,增加企業國際競爭力。受此影響,日本經濟面臨的問題并未得到妥善解決。一方面,在日元貶值影響下,進口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并向下游傳導,日本的通脹水平不斷攀升??倓帐〗y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 年7 月日本核心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3%。①「2020年基準消費者物価指數 全國2023年(令和5年)7月分」、総務省統計局、2023 年7 月1 日、https://www.e-stat.go.jp/stat-search/files?page=1&layout=datalist&toukei=00200573&tstat=000001150147&cycle=1&year=20230&month=23070907&tclass1=00000115014 9&tclass2val=0[2023-12-03]。在通脹水平不斷攀升背景下,日本的實際工資收入不斷萎縮,這不僅抑制了消費,也與岸田政府提出的“新資本主義”政策愿景不符。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數據顯示,由于通脹水平超過名義工資增長,2023 年6 月日本實際工資收入同比下降1.6%。②「毎月勤労統計調査 令和5 年6 月分結果確報」、厚生労働省、2023 年6 月1 日、https://www.mhlw.go.jp/toukei/itiran/roudou/monthly/r05/2306r/dl/pdf2306r.pdf[2023-12-03]。受此影響,日本消費者傾向于壓縮支出,增加儲蓄,從而無法為日本經濟增長提供動力。2023 年二季度,日本居民最終消費支出同比下降0.3%。此外,由于日本居民對日本經濟發展持悲觀預期,導致日本企業設備投資較少,經營方式慎重保守,影響日本經濟的發展。2023 年二季度,日本民間企業設備投資增速為0%。③「國民経済計算(GDP 統計)」、內閣府、2023 年8 月15 日、https://www.esri.cao.go.jp/jp/sna/menu.html[2023-12-03]。

由此可見,日本仍然需要加強對外經濟合作,尤其是加強與中國的經貿合作關系。經團聯副會長大橋徹二認為,在國家間關系緊張時,經濟往往發揮著緩沖器、壓艙石的作用。經濟本身不應該成為武器,而是應該發揮緩和國家間關系的作用。21世紀初期,中日關系也曾緊張,但日本企業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仍不斷發展,有力促進兩國關系改善。④大橋徹二「経済安全保障と経済による安全保障」、『月刊 経団連』2022 年12 月號、1頁。一方面,日本需要進一步加強與中國的經貿合作。中日兩國經濟具有一定依存和互補性,要在數字經濟、綠色發展、財政金融、醫療養老、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等方面加強對話合作,實現更高水平優勢互補和互利共贏。特別是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后,日本需要進一步深化對中國的經濟合作,如推動雙方工業產品貿易發展、擴大服務貿易空間規模、深化雙邊投資合作、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等。另一方面,日本需要推動兩國區域經貿合作。在RCEP 生效背景下,日本需要加快推動“中日韓自由貿易區”(中日韓FTA)的談判進程。由于中日韓三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要小于RCEP 其他成員國,且中日韓FTA 談判已經實施16輪,具有進一步深化談判的基礎。日本需要排除外部干擾因素,積極推動中日韓FTA談判,擴大三國在商品貿易、服務貿易、知識產權、原產地規則等領域的合作空間,促進東亞生產網絡深化發展。此外,日本已經通過RCEP 享受了增強對中國經貿合作的好處,而推動中國加入CPTPP 則可進一步深化中日兩國在貿易、投資、產業、環境等領域的合作,不僅可為日本帶來更多經濟利益,也有助于推動地區長期發展繁榮穩定。日本需要摒棄狹隘思維,防止CPTPP 成為地緣政治工具,積極推動中國加入CPTPP,促進全球自由貿易向好發展。

猜你喜歡
供應鏈日本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尋日本
海外并購績效及供應鏈整合案例研究
為什么美中供應鏈脫鉤雷聲大雨點小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黃金時代》日本版
益邦供應鏈酣戰“雙11”
益邦供應鏈 深耕大健康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