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腹腔鏡與2D腹腔鏡下全結腸系膜切除術治療右半結腸癌的臨床效果觀察

2024-05-09 21:33劉成棟
大醫生 2024年5期
關鍵詞:腸系膜結腸癌結腸

作者簡介:劉成棟,大學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普外科。

【摘要】目的 探究3D腹腔鏡與2D腹腔鏡下全結腸系膜切除術(CME)治療右半結腸癌的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宣城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8例右半結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手術方法不同分為2D腹腔鏡組(30例)和3D腹腔鏡組(38例)。比較兩組患者圍手術期指標、腫瘤標志物水平、炎癥反應指標水平、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3D腹腔鏡組患者手術時間短于2D腹腔鏡組(P<0.05);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淋巴結清掃數目、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術后,兩組患者糖類抗原125(CA125)、糖類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均低于術前,但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者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計數(WBC)、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術前,且3D腹腔鏡組均低于2D腹腔鏡組(均P<0.05);兩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3D腹腔鏡下CME與2D腹腔鏡下CME治療右半結腸癌效果相當,均無明顯并發癥,且3D腹腔鏡下CME手術時間更短,對患者造成的影響更小。

【關鍵詞】3D腹腔鏡;2D腹腔鏡;全結腸系膜切除術;右半結腸癌

【中圖分類號】R73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05.0053.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05.018

結腸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占全球病癥數據的第三位和第二位[1]。該疾病癥狀早期缺乏特異性,導致大部分患者確診時病情已發展至中晚期,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預后。目前,臨床常采用手術治療延緩結腸癌發展進程,既往多采用2D腹腔鏡下全結腸系膜切除術(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切除病變結腸并清除腫瘤,該術式雖可獲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對手術操作能力要求較高[2]。近年來,腹腔鏡技術不斷完善,在確保手術效果的同時提高了手術質量[3]。有研究顯示,3D腹腔鏡下CME可更清晰地觀察視野,有利于清除病灶組織 [4]?;诖?,本研究探究2D腹腔鏡與3D腹腔鏡下CME在右半結腸癌患者中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宣城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8例右半結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手術方法不同分為2D腹腔鏡組(30例)和3D腹腔鏡組(38例)。2D腹腔鏡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42~72歲,平均年齡(57.13±3.06)歲;病程5~21個月,平均病程(14.12±3.14)個月;BMI 21.65~26.43 kg/m2,平均BMI (24.07±1.11) kg/m2;腫瘤直徑1.62~5.43 cm,平均腫瘤直徑(3.50±0.54)cm;腫瘤位置:回盲部6例,升結腸15例,結腸肝區9例;術前TNM分期[5]:Ⅰ期1例,Ⅱ期16例,Ⅲ期13例。3D腹腔鏡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齡42~70歲,平均年齡(56.92±3.37)歲;病程5~19個月,平均病程(13.81±3.62)個月;BMI 21.63~26.34 kg/m2,平均BMI (23.99±1.16) kg/m2;腫瘤直徑1.58~5.39 cm,平均腫瘤直徑(3.48±0.52) cm;腫瘤位置:回盲部6例,升結腸20例,結腸肝區12例;術前TNM分期:Ⅰ期2例,Ⅱ期20例,Ⅲ期1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宣城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符合右半結腸癌的診斷標準[6],并經臨床檢查確診;⑵腫瘤未侵犯周圍組織。排除標準:⑴伴有其他腸道疾病者,如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多發性結腸息肉等;⑵伴有其他系統惡性腫瘤或發生轉移者;⑶伴有腸梗阻或腸穿孔者;⑷有腹部大手術史者;⑸術前接受放、化療者。

1.2 手術方法 患者術前1 d溫水沖服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深圳萬和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828,規格:137.15 g/袋)1袋進行腸道準備,若患者腸道準備情況較差,需開展清潔灌腸處理。兩組患者均接受右半結腸癌的CME,且均由同一組手術醫師完成。2D腹腔鏡組患者采用電子腹腔鏡高清攝像主機系統(奧林巴斯,國械注進20172060119,型號:otv-s190)完成手術,3D腹腔鏡組患者采用全數字3D高清攝像主機系統(奧林巴斯,國械注進20172220125,型號:3DV-190)完成手術。

手術操作如下:常規消毒鋪巾,患者保持仰臥位,采用氣管插管進行全身麻醉。于臍下緣2 cm處設置觀察孔,穿刺成功后置入10 mm Trocar并放置腹腔鏡;于左腋前線與臍水平線的交點處設置主操作孔,穿刺成功后置入10 mm Trocar;于下腹正中線與恥骨聯合交點上方2 cm處設置副操作孔,于劍突下方2 cm處設置助手操作孔,穿刺成功后均置入5 mm Trocar。采用中間入路的方式置入腹腔鏡,轉動探頭探查腹腔,明確腫瘤的位置、大小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切斷血管蒂回腸下方系膜,暴露腸系膜上靜脈,切除腫瘤所在的腸系膜,結扎及離斷回結腸、右側結腸及結腸中血管,清掃及游離血管根部淋巴結。輔助切口設置于臍孔上方,置入保護套,將腫瘤切除后行回結腸吻合,最后逐層縫合手術切口。

1.3 觀察指標 ⑴圍手術期指標。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圍手術期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淋巴結清掃數目、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⑵腫瘤標志物水平。采集患者術前及術后7 d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進行離心處理(轉速為3 000 r/min,時間為10 min,半徑為10 cm),獲得血清,采用全自動免疫分析化學發光儀(羅什診斷公司,國械注進20172222266,型號:cobas 8000 e 801)測定糖類抗原125(CA125)、糖類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⑶炎癥反應指標水平。采集患者術前及術后72 h空腹肘靜脈血3 mL,與(2)同樣方法獲取血清,應用酶聯免疫吸附(ELISA)法測定血清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計數(WBC)、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⑷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包括吻合口瘺、切口感染、腸梗阻。并發癥總發生率=并發癥總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選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x)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指標比較 3D腹腔鏡組患者手術時間短于2D腹腔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淋巴結清掃數目、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術后,兩組患者CA125、CA199、CEA水平均低于術前,但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炎癥反應指標比較 術后,兩組患者CRP、WBC、IL-6、TNF-α水平均高于術前,且3D腹腔鏡組均低于2D腹腔鏡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3 討論

結腸癌是一種常見的腸道惡性腫瘤,以黏液性血便、腹痛、腹脹、腸梗阻等為主要癥狀表現,隨著腫瘤不斷生長,還會導致患者出現下肢水腫及會陰部疼痛等癥狀。腹腔鏡下CME是目前治療結腸癌的有效方式,能夠對結腸壁層及臟層筋膜進行分離,同時還可結扎向腸道供血的動脈,最大限度地清除腫瘤區域的淋巴結[7]。但CME所需操作空間較大,傳統開腹手術所導致的牽拉損傷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極易增加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影響術后康復進程[8]。

2D腹腔鏡下CME所提供的手術視野為平面圖像,術中發生腸系膜破壞及撕裂的概率較高 [9]。有研究顯示,3D腹腔鏡下CME具有良好的空間定位及立體視覺效果,能夠輔助手術醫生更準確地判斷腸系膜間隙位置,確保完整切除腫瘤腸管及腸系膜[10]。

本研究結果顯示,3D腹腔鏡組患者手術時間短于2D腹腔鏡組,兩組患者術后CA125、CA199、CEA水平及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這提示,3D腹腔鏡與2D腹腔鏡下CME在右半結腸癌患者中療效相當,且無明顯并發癥。分析原因為,中間入路手術方式有助于優先處理離斷的血管,同時術中按照由下而上的順序沿腸系膜上靜脈干可分離出各動脈和靜脈分支,便于處理變異血管[11]。此外,3D腹腔鏡CME可為手術操作者提供精準的解剖空間位置,避免胰頭前方的解剖區域對胃網膜右靜脈、胰十二指腸靜脈等造成影響,對清掃及解剖結腸中血管提供重要的幫助[12]。

血清IL-6、TNF-α、CRP、WBC等均為臨床常見的炎癥因子,炎癥反應過程中IL-6、TNF-α、WBC會對患者神經內分泌系統造成刺激,進而促進炎癥因子的分泌,介導炎癥反應,還能夠反映機體的炎癥程度及機體創傷程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兩組患者CRP、WBC、IL-6、TNF-α水平均高于術前,且3D腹腔鏡組低于2D腹腔鏡組,提示3D腹腔鏡下CME在右半結腸癌治療中對患者造成的影響更小,利于促進預后恢復。

綜上所述,3D腹腔鏡下CME與2D腹腔鏡下CME治療右半結腸癌效果相當,均無明顯并發癥,且3D腹腔鏡下CME手術時間更短,對患者造成的影響更小。

參考文獻

郭俊江, 蔡小勇, 陳永軍, 等. 腹腔鏡右半結腸癌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的相關解剖、臨床應用與思考[J]. 結直腸肛門外科, 2021, 27(3): 295-299.

高王軍, 張光亞, 王治偉.腹腔鏡全結腸系膜切除術治療結腸癌的療效觀察[J].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21, 28(7): 806-809.

趙宏升, 潘吉勇, 閆瑞峰, 等. 中間尾側聯合入路與頭側中間入路在右半結腸癌并發不全性腸梗阻患者腹腔鏡下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中的效果比較[J]. 中國綜合臨床, 2020, 36(2): 121-124.

李湘林, 陸小娟, 趙志強.3D腹腔鏡根治術治療右半結腸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 2021, 16(11): 61-63.

AMIN M B,GREENE F L,EDGE S, et al. AJCC cancer staging manual[M].8th ed.New York: Springer, 2017: 252-27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范(2020版)[J]. 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20, 19(6):563-588.

陽雪松, 趙琦.腹腔鏡下完整全結腸系膜切除治療右半結腸癌的臨床療效分析[J].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20, 17(4): 212-215.

楊永強, 陳穩, 張國栓, 等. 腹腔鏡下全結腸系膜切除術對右半結腸癌患者營養狀況及安全性的影響[J]. 河北醫藥, 2020, 42(22): 3379-3382, 3387.

張清, 區基文, 賴葉瓊, 等. 腹腔鏡下腸系膜上動脈優先入路和上靜脈入路在右半結腸癌治療中的對比性研究[J]. 生物醫學工程與臨床, 2020, 24(1): 34-39.

何智勇, 齊晟, 曾東, 等. 全腹腔鏡右半結腸吻合術與腹腔鏡+輔助切口吻合術在右半結腸癌根治術中的應用效果對比[J]. 結直腸肛門外科, 2023, 29(3): 268-273.

楊成剛, 趙丙波, 杜文峰, 等. 腹腔鏡與開腹右半結腸癌根治術對老年患者腸道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 中華普通外科雜志, 2020, 35(12): 952-955.

嚴鐵寰. 3D腹腔鏡下CME治療對右半結腸癌患者血清MACC1、CEA、CA199水平的影響[J]. 中國醫學創新, 2022, 19(5): 35-38.

猜你喜歡
腸系膜結腸癌結腸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結腸中的研究進展
提壺揭蓋法論治熱結腸腑所致咳嗽
克羅恩病與腸系膜脂肪
貼敷治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
巨大腸系膜血管瘤1例
MicroRNA-381的表達下降促進結腸癌的增殖與侵襲
結腸癌切除術術后護理
經肛門結腸拖出術治療先天性巨結腸護理體會
腸系膜插管外固定術治療粘連性小腸梗阻44例
“瀉劑結腸”的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