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問題引導提升高中生閱讀鑒賞能力的路徑探析

2024-05-10 08:13李倆成
課堂內外·高中教研 2024年3期
關鍵詞:問題引導

李倆成

摘? 要:為落實好新課標“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任務群目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閱讀的進度設計層次不同的問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深度、維度對文本進行閱讀,品味語言、賞析人物、探究主題等,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讓學生形成正確三觀,健全品德人格修養,助力其成長成才。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問題引導;閱讀鑒賞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明確指出“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任務群是“旨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整本書,拓展閱讀視野,建構閱讀整本書的經驗,形成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提升閱讀鑒賞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入學習和思考,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痹摱挝淖謴娬{了高中階段教師要培養好學生的閱讀習慣,讓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提高他們的閱讀鑒賞能力,最終形成正確三觀,健全品德人格修養,助力其成長成才。

課標把整本書閱讀置于任務群的第一位,凸顯了它對學生終身學習的重要性?;诖?,文章分享了“問題引導,激發興趣”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通過預設問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和思考文本,汲取營養,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豐盈學生的精神世界。

本研究選取了《紅樓夢》為例,不僅因為它是普通高中語文必修下的教學內容,更是因為它是“一座卓然矗立的小說藝術高峰,思想內容博大精深,文化底蘊極其豐厚”,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成長具有非凡意義。因此,在高一下學期初,教師可以以該單元教學為契機,將高中語文必修下第七單元教學任務前置,通過設置問題,循序漸進,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有效引導學生通讀全書,最終梳理主要人物關系,品讀精妙的語言藝術,欣賞精彩感人的場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下文將探討《紅樓夢》的整本書閱讀方法。

一、以開放式問題引導學生走進文本

學期初,在第一堂導讀課上,面對學生對本書興趣不大的現實,此時就該選用一些開放式的簡單問題進行引導,問題不求高大上,而應以能激發學生興趣,拉近他們與經典的距離為目的。例如:1. 《紅樓夢》一書共寫了多少“夢”,2. 《紅樓夢》到底有多少個書名,3. 《紅樓夢》中具體寫了多少個人物。

這樣的簡單追問易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面對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問題,求知欲使學生對《紅樓夢》產生了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補充介紹一些相關背景和逸聞軼事,如為爭執黛玉、寶釵二人孰優孰劣,兩位年屆花甲的老翁“幾揮老拳”,這又是為什么呢?引導學生到書中去找尋答案,最后趁熱打鐵地引導他們制訂自己的學期《紅樓夢》閱讀計劃表,并要求落實學期內完成120回的閱讀時間安排,這樣項目化的處理讓學生的閱讀目標更明確。

二、以基本問題引導學生剖析文本

當然,面對高中較為繁重的課業負擔,每周讓學生完成平均6回的閱讀要求本身就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再加上《紅樓夢》里人物眾多、關系復雜,敘述的內容又多是家長里短,而隨著開始激起的閱讀激情慢慢消退,初讀者可能又會面臨讀不進去甚至讀不下去的問題。因此,本階段的問題設置就該回到閱讀教學的基本問題上,即在遵循文本邏輯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關注、體會、欣賞文本中語言、情節、人物、手法、主題等小說鑒賞基本問題。

(一)語言問題

語言是文本的細胞與基石,無論是情節敘述還是人物塑造抑或是主題深意都要依仗語言去表達,所以教師要把引導學生分析品味、欣賞語言當成閱讀教學的第一要務,指導學生養成細讀文本的好習慣,讓他們在閱讀文本中學會琢磨詞句、理解人物對話、思考語言背后的邏輯、懂得文中插入的詩文曲賦的作用。

比如教師可以這樣問:“第六回中‘蹭字是如何表現劉姥姥打秋風時的矛盾忐忑心理的?第七回對醉漢焦大‘紅刀子進,白刀子出與‘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哪種版本的寫法比較好?第七十四回中,面對王夫人對繡春囊的質詢,王熙鳳的辯解是如何體現邏輯之妙的呢?同樣是詠柳詩詞,林黛玉與薛寶釵在語言風格上有什么不同?”

學生在思考回答中會慢慢地體會到作者用詞之妙,通過咀嚼語言,在語境中精準領會把握詞義,加深對文字的理解,懂得遣詞造句之妙,甚至可能因涉及版本的差異,教師還能引導他們初窺學術門徑。

(二)情節問題

情節的梳理鑒賞是小說文本閱讀重要的一環,無論是主題的凸顯還是人物形象的豐滿都是在情節的推進過程中逐漸完成的。對一些經典情節的閱讀,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的成長經歷,談談感想,助力成長。

比如,指導學生閱讀“寶玉的挨打”這一經典情節時,要讓學生知道寶玉的挨打固然與賈政懼禍、賈環讒言有關,但更多的是為人父母恨鐵不成鋼使然。所以,教師可以設置問題,例如:“寶玉挨打是如何反映隔代教育與溺愛問題的?自己的祖父母與外祖父母對自己有沒有類似的溺愛?”學生在思考相關問題時,一定會有所觸動,這就有利于對他們進行親情教育,有利于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

(三)人物問題

《紅樓夢》里人物眾多,作者強調不寫千人一面,塑造了一群情態各異的人物。而在讀者心目中對每個人物的解讀評價也是不一樣的,如何正確評價和認識這些人物,是每個閱讀者不能回避的問題。

教師可以借鑒古典章回小說喜歡品評人物的方法,引導學生對書中的主要人物進行品評、定性、析因。比如回目中喜用一字評人法,請學生說說“敏探春”的“敏”體現在哪里?;蛟僬務劇昂┫嬖啤迸c“懦迎春”的“憨”“懦”各體現在哪里。

這時,學生會帶著問題出發,抓住關鍵字眼,有目的性地翻閱章回,聚焦書中人物的言行,涉獵與之相關的評論,甚至是脂批,最后深入閱讀文本,收獲答案。

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比較分析人物,讓他們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如:“你認為《紅樓夢》中有幾個‘呆子,哪一個給你留下最深印象?”這樣,帶著問題出發,學生自己在找尋“呆霸王”“呆香菱”“石呆子”甚至“呆鵝”(寶玉)的過程中會體會到讀書之樂,這樣的閱讀更有成效,也更能提升閱讀的效果。

在類似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在不斷地反復閱讀文本、翻查相關資料、思考表達、形成結論的過程中,思維得到了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最終習得了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提高了鑒賞審美情趣。

(四)手法問題

《紅樓夢》的藝術手法無疑是豐富而充盈的,錯位法、春秋筆法、重復法、暗示法、預言法等,不一而足,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中不斷發現、學習、欣賞、借鑒。在問題的設置上,教師可以結合高考要求,設置一些精當且有啟發性的問題,注意提問的技巧和方法,在有效地推進閱讀的同時讓學生有所收獲,習得解題能力、知識遷移能力。

比如,教師可以參考一些地區的高考試題(如北京卷)來命制題目,如“請從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中任選一個人物說說作者是如何運用‘三染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學生在回答這樣的問題的過程中,會去閱讀與這幾個人物有關的情節,會去了解什么是“三染法”(“三染法”,是指先對人物進行定基后隨情節的展開不斷充實形象,從而寫出豐滿立體的人物的一種文學表現手法),然后會習得根據文本結合理論分析人物的方法,這樣,書中其他的表現手法像“草蛇灰線”法、間色法等,學生慢慢地也會去了解、熟悉,甚至是去運用,這能有效地提升他們的文學鑒賞能力。

(五)主題問題

《紅樓夢》整本書閱讀不可回避的是關于主題的探析,教師要引導學生或借鑒前人定論,或學習他人觀點,要拋開讀閑書看閑文的心態,在閱讀的過程中邊讀邊想,自讀自問?!都t樓夢》的主題究竟是什么,“大旨談情”談的是男女之情還是世事人情?!都t樓夢》的主題解讀多種多樣,探討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教師可以借由《紅樓夢》里眾多諧音人物,“假語村言”,引導學生去領略人生百態。

比如教師可以這樣設問:“試談一談作者命名‘嬌杏(僥幸)與‘卜世仁(不是人)背后的寓意?”學生在閱讀思考和回答中會慢慢地理解人性、懂得人生的起伏和親情的冷暖,這能使他們對生活、對人生有更客觀、冷峻的認知,從某種程度上講,這種旁敲側擊式的主題探析更能促進學生成長。

三、以探究性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文本

在學期后階段,學生已經對《紅樓夢》進行了近一個學期的有效閱讀,應該會有很多個人獨到的見解,這時,教師要以探究性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文本,保護支持學生的經驗成果及時得到展現。此時,結合第七單元文后寫綜述的要求,安排一次小型的紅樓小論文交流會就顯得很有必要。

(一)提供問題

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探究性題目給學生參考借鑒,比如:1. 《紅樓夢》里的時間為何是矛盾的,2. 賈寶玉為什么拒絕仕途經濟,3. 《紅樓夢》里有哪些幽默之筆,4. 劉姥姥在賈府為什么受歡迎,5. 賈府的敗落,是從哪里開始的,6. 探春的另一種結局臆想。

(二)指導寫作

教師在指導學生解答上述問題的過程中,要讓他們更加深入地研讀文本,鍛煉、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思辨能力。教師要要求學生主動收集、篩選、比較材料,研讀相關章節,或讓他們去網上找尋相關的紅蹤芹影脂評,摸清相關信息,學習如何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時,教師要繼續當好引領者,做好伴讀者,開展有效指導。

比如指導學生完成《紅樓夢里有哪些幽默之筆?》一文時,教師可以提醒他們關注第十六回黛玉的“奇香”與“暖香”的奇談,又或者引導他們閱讀前面第二十八回薛蟠喝酒行令時“一只蚊子哼哼哼”,“兩個蒼蠅嗡嗡嗡”的描寫,還有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里劉姥姥通過戴花自黑讓人取樂,及后文黛玉所謂的“攜蝗大嚼圖”等情節,讓學生在閱讀這些或粗俗,或文雅的文字中體會作者詼諧幽默的語言風格。

(三)成果展示

對學生最終形成的小論文,教師要及時收集,給予反饋,可以利用一些平臺展示,也可以在課堂宣講,或借助班級的板報、主頁展覽,還可以把學生論文合訂成集,讓他們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

在紅樓小論文交流會課上,一位學生在《紅樓夢中花事有何作用?》一文中寫道:“《紅樓夢》中數量眾多的花事描寫,從黛玉葬花到海棠詩社,花事直接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豐富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拓展了小說故事場景和環境組成,成了小說表現手段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碑斀處熢谡n上分享這段文字時,其他學生馬上反映,《紅樓夢》里還有許多類似描寫,如生日描寫、飲食描寫也有類似的作用。這樣的結果,說明了一部分學生已經讓閱讀真正發生,進行深度的閱讀了。

在這樣的閱讀寫作實踐活動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考問題能力、寫作能力都會得到有效鍛煉并提高,自然也就提高了文學鑒賞能力。

四、結語

在問題引導下,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激發,他們通過瀏覽、略讀、跳讀、猜讀、精讀等各種方法熟悉了文本,在品味語言、梳理情節、分析人物、欣賞手法、探析主題等方面得到了有效的訓練,閱讀能力得到了提高,《紅樓夢》整本書閱讀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但在實操中,一些問題仍值得重視,比如問題的梯度如何設置更合理,問題難度與學生能力素養矛盾該如何解決,從何角度提問更適應生情,面對一些沒有定論的問題要不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另外,一個學期完成后又該如何更有成效地推進閱讀,因為從時間上講,一學期的時間,是不足以對《紅樓夢》進行全方位解讀的,況且從生活經驗和生活閱歷上來看,學生面對龐大蕪雜的紅樓世界也難以系統把握,畢竟真正理解解讀《紅樓夢》還是要具備一定的紅學曹學知識。教師在推進學生落實問題的過程中,要盡可能顧及學生生情,助力其成長。

總之,教師要通過真正的“問題引導,激發興趣”,讓學生充分發揮閱讀潛能,習得整本書閱讀方法,把握經典閱讀門徑,知曉人生意義,悅享讀書樂趣。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陳繼榮. 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研究[J]. 學周刊,2023(36):70-72.

[3]黃力群. 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以《紅樓夢》為例[J]. 學周刊,2023(34):142-144.

(責任編輯:何田田)

猜你喜歡
問題引導
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基礎教學法探討
淺析如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使用問題引導
對中職機械基礎課程設計教學改革的探討
高中政治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合作的教學方法
問題引導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問題鏈”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談
生物學科隨堂小實驗應注意的問題
以問題引導思考以線索強化思維
平面設計教學中用問題引導探究的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