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重要的,是”人“

2024-05-10 10:20張玉棟
小學語文教學·人物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周林學情教研

張玉棟

初到成都師范附屬小學,是失望的,困惑的。失望的是,我們從深圳遠道而來,即將“浸入式”學習兩周的地方是這樣一所狹小、陳舊,甚至簡陋的學校;困惑的是,受制于這樣的硬件條件,這所學校能有多少有價值的改革經驗和成果給我們看和學呢?

單說“狹小”,校本部5層教學樓全部安排為教室,平均一層10個班,每層只有1個廁所;沒有專用的功能教室。這已經嚴重違反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標準了。造成現狀的原因是身為名校而被群眾追捧,生源不斷涌入,被迫如此。這實際上加重了我的困惑:是什么使得家長寧愿讓孩子處于這樣擁擠的學習空間,也要想方設法把孩子送進來?僅僅是盲目的從眾效應嗎?

我心知絕不“僅僅是”,但究竟讓它“副其盛名”的是什么?需要我自己去觀察和探秘。

“教育質量就是人的質量”

這是成師附小總校長黃敏潔在跟我們的交流中開宗明義的一句話。這句話如此簡明、有力,乃至于一段時間以來常聽??闯Uf“教育質量”的我感受到沖擊,沖擊之余馬上又完全認同。成師附小培養人的目標是有“健康的身、聰明的腦、溫暖的心”,這樣的表述簡單到讓人忽略它實質上的靈肉一體、身心合一的豐富完整和具體明確。而育人目標體現的還只是黃校長眼中的“結果質量”,她認為,教育過程也有質量屬性,怎樣實現培養目標,深刻地影響著教育質量?!皡⑴c,合作,創新”“體驗,對話,省思”,這都是黃校長的分享中高頻出現的詞匯。在副校長和中層的分享中,我們還不斷聽到“有質量的校園生活”“有質量的班級生活”,這些,都讓我相信黃校長自我評價的那句話“學校辦學的理論思考是比較深入的”。這所學校的發展建立在管理者對教育本質深刻認識的基礎上,從“人”出發就是找對、認準了方向。在學校往哪里去(培養什么人)和怎樣去(怎樣培養人)的根本問題上,因為精準的共識而有了強大的合力,這種合力不只在學校的全體教育工作者之間,在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之間,成師附小也自信地以“最專業”的角色定位,去引導、融合其他兩種力量。

“不談學情無教研”

已退休的四川省教科所研究員周林老師被成師附小聘為顧問專家,在我們學習期間出席了一場學校的公開教學活動。不同于常見的聽課評課或觀課議課(也僅僅是叫法不同),這里圍繞課堂教學展開的教研活動,課中有同年級同學科教師搬著小板凳(是真正的小板凳,低于學生座椅,便于“隱藏起來”)分散在各小組,觀察、記錄所在組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后上課教師說課不談課前怎么想的,只說課中遇到的問題和課后的反思,而課中分散各組的幾位教師要一一反饋他們的觀察記錄并做出評價,給出建議。周林老師在評課時,講了這句“不談學情無教研”。對于“學情”的重視,與“研究兒童是附小教師的第一專業”一脈相承。因為眼中有人、眼中有兒童,所以他們深入研究和大力推進“主體學堂”,總結出“個體先學、小組互學、反思促學、教師導學”的學習方式,追求“學習主動、交流互動、多元活動、成長生動”的學習狀態。兩周里我們所看到的各學科12節課,無一不體現出這種探索。而課標所指出的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些課上都得到了較好的體現。也因此,附小的學生普遍表現得自信有禮、樂學善思。周林老先生對于“主體學堂”的成功功不可沒,但之所以在成師附小成功而不是他處,在于附小的取舍,對專家的引入是“為我所用”,是先有自己堅信的育人主張之后再去借助其他種種力量的結果。

姚老師是學校教師發展的關鍵因素

姚老師是一位老教師,一位一線教師,沒有任何行政職務,但是全校上下都尊稱她“姚老”。在被問到學校教師隊伍是如何保持蓬勃向上的力量時,一位副校長直接說出了這樣的結論。

姚老師從年輕時就愛琢磨、肯鉆研,她接觸到了“生本課堂”(一個誕生于廣東的教學流派)并深為觸動,帶著當時的領導、老師一起學習、實踐,并在基于本校的實踐中調整、變化,與校外專家和學校管理者一起,形成了附小今天的“主體學堂”。在這個過程中,有偏差、有爭議、有質疑。附小管理者一方面對個人的改革和探索給予支持,一方面組建隊伍先試先行。成功的結果讓更多的人聚集起來,到了相對成熟的階段,學校便開始統一推進,定樣子、給例子,一起推動向前。那位答問的副校長就是當年被動地照著做的年輕人之一。于是乎,每個學科是一個團隊,每個學科的名師背后又是一個團隊,彼此參照、互學互進,呈現出名師輩出、人人優秀的現象。說姚老師“關鍵”,實際是學校在發展過程中牢牢把握住了“人”這個關鍵因素,所以在硬件受限的情況下也能揚長避短,始終立于名校之林。

時代發展到今天,我一度認為學校硬件已到了和軟件同等重要的地位,硬件落后會極大制約學校的發展。但是為期兩周的成都之行,讓我再次清醒而篤定地意識到:學校最重要的仍然是“人”。硬件可以落后,只要集聚了懂教育、愛教育的人,只要辦學者眼中有“人”,仍然可以辦出一所名校;而硬件再齊備再先進,沒有“人”、無視“人”,仍然無法讓教育“優質均衡”。從此考量,深圳教育的內涵發展,任重道遠。(作者單位:廣東深圳市龍華區教科院附屬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 ?田? ?晟

猜你喜歡
周林學情教研
天上的大雁井里的蛙
研學農谷 產教研學
針對學情,實干巧干
高性能混凝土不同配合比下的性能研究
周林頻譜儀治療膝骨關節炎的療效分析
作業批改中如何了解學情
立足學情以點帶面
Borromean Windows for Three-Particle Systems under Screened Coulomb Interactions?
例說依據學情開展課堂教學的必要性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