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學科學習”在小學課堂的價值與實踐策略

2024-05-10 04:14陳丹彤
小學語文教學·人物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跨學科學習學段跨學科

陳丹彤

2022年版課標首次提出“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聯結課堂內外、學校內外,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圍繞學科學習、社會生活中有意義的話題,開展閱讀、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動,在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不難發現,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今天,跨學科學習成為了一種新的學習模式。這種學習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學科壁壘,以學科間的有效融合形成合力,提升學生的思維發展能力,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這樣的人才培養方式,顯然更符合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進程。

跨學科學習是將多個學科的內容和方法融為一體,為學生創造一個完整的知識體驗。首先,它強調一個整合性的知識結構,認為知識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處于一個相互聯系、互補的體系中。當學生探索如何將“蟋蟀的住宅”與實際的生態學或地理學聯系起來時,他們實際上正在實踐這種整合性的知識構建。其次,深度學習理論也為“跨學科學習”提供了理論支持。它鼓勵學生深入探索,而不僅僅是簡單地記憶和應用知識??鐚W科學習的方式能夠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討問題,進而建立更為堅實的知識基礎。

而這種學習方式的價值,不僅體現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上。當學生在一個學習場景中從多個維度獲得知識時,他們的學習過程變得更為高效。更重要的是,這種學習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他們習慣于從不同的視角看待問題,并鼓勵他們進行批判性思考。例如,通過學習與季節變化相關的詩句,學生不僅能夠了解自然規律,還能夠從文學的角度感受季節魅力,從而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作欲望。

在當代,隨著知識體系的不斷拓展和深化,跨學科學習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通過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我們能夠看到,這種學習方式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就感,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創新思維和全面發展。那么,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如何打破學科壁壘,實現跨學科學習?以下將結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從三個方面談談小學語文跨學科學習的教學策略。

一、堅守語文本位,落實核心素養

2022年版課標提出語文學習的四大核心素養,分別是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需要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而在設置“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活動中,常常容易為了跨學科學習而忽略語文課的本質,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所以在進行語文跨學科教學時,需要秉承語文與生活的聯系,在學科融合的同時,既要開拓學生的思維,又要回歸并落實到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

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人文要素是處處留心皆學問,重點在于觀察。課文有《古詩三首》《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習作要求是學會寫觀察日記。那么在跨學科學習的過程中,需要落實到語文學習的方方面面,如制作植物名片、沙龍形式分享種植階段成果、閱讀相關植物書籍等,就是在閱讀、寫作、演講等語文活動中進行學習,不脫離語文學習的本位。

二、構建真實情境,解決實際問題

構建真實情境,能夠貫通學生與真實世界的有機聯系,解決實際問題。傳統教學中教師習慣給學生設定一個情境,但是容易出現兩個問題:一是教材所屬時期與現代小學生生活不匹配。如想象自己身處戰亂時期,體會戰士的情感。學生身處和平安穩的年代,沒有經歷,何來感同身受?二是教材有很多普適化的生活場景,如感知一年四季的場景。但是廣東省大部分地區沒有冬天,學生沒有冬天的生活經驗,自然無法理解。這些傳統教學中的情境設定都給學生的閱讀理解帶來一定困難。而跨學科學習需要構建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進入情境、感知情境,進而打破學科間的壁壘,運用不同學科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時,根據第二學段的特點,我們鼓勵學生通過選擇觀察對象,圍繞所觀察的對象進行連續觀察,并且做好觀察記錄等活動,既為習作打好基礎,也為通過觀察綠植生長的過程,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索能力。就這樣,學生會積極地認識植物,準備植物種子,分組合作開展種植活動。在科學老師的協助下,學生可以在學校的農場里對種子進行悉心培育。最后由學生整理自己觀察的記錄,將一則則有趣的觀察日記呈現出來。

通過上述跨學科學習活動,學生會在認真細致觀察的基礎上,運用數學學科的理性思維,用客觀的圖表記錄觀察到的植物,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發現;借用美術的色彩構圖,繪制生動的手抄報;在養護植物的過程中學習并運用科學知識,在小組合作中提高動手能力、合作能力、思維能力。而在這些活動中,學生能在觀察中激發表達欲望,用口頭表達分享體驗,提高表達技巧,撰寫植物觀察日記,積累語言運用,落實語文核心素養。

真實的活動能提高學生交流溝通、團隊協作和實踐創新能力。因此,真實情境也需要真實活動的支撐。如果情境僅停留在紙面上,哪怕設計得再有特點,也難以讓學生真正重視起來。讓語文滲入到學生的生活中,語文教學才能具有更強的生命力。真實情境以學生的真實生活和人類真實生活為基點,和學生的真實經驗勾連,更能促發跨學科學習的發生。

三、關注學段特征,設置進階任務

2022年版課標指出,學習任務群的安排注重整體規劃,根據學段特征,突出不同學段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需求,體現連貫性和適應性。小學語文跨學科主題學習圍繞不同主題統整各類活動,以打通學生的知識運用和生活經驗通道,引導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進行探索性實踐。因此,跨學科教學設計應該貼合2022年版課標中的學段要求,層層深入,在每個學段中達成相應目標,不拔高,也不脫離實際?!翱鐚W科學習”任務群不是簡單的任務拼湊,而是以語文核心素養為綱,以語文實踐為主線,以生活為基礎,以真實情境中的任務設計學習任務群。任務群的設計要聯系學生生活,注意任務驅動,教學相長,發展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通過任務群產生學習語文的成就感,提升語文綜合素養和發展實踐能力。在整合教學素材時,應以主題統整的方式進行活動開發,圍繞主題串聯教學活動,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需求,設計符合學段特征的活動,體現連貫性。其中第一學段以認識、積累為主:學生通過觀察大自然,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等,積累活動體驗。結合語文學習,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整理、表達自己在活動中的見聞和想法。第二學段組織有趣味的語文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積極思考,動手實踐,運用書面或口頭方式,并嘗試用表格、圖像、音頻等多種媒介,呈現自己的觀察與探究所得。

基于以上三個教學策略,通過對單元各要素、文本的解讀,我將教材按社會與自然兩個大模塊分出不同的主題(見下頁表1),包含愛國教育、傳統文化、藝術熏陶、人文地理以及科學實驗五個維度,梳理出了分學段的不同任務群。學生在教師構建的真實情境中解決任務群提出的問題時,則需要用上各個學科的知識。在每一個主題下,學生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對知識重組、綜合運用,最后達成本學段教材中擬定的學習要素。學生通過實踐活動達成學段要求,提高了相應學段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落實了核心素養的形成。

本文以自然模塊中科學實驗主題的第二學段為例,在這一階段設計了“養護植物大行動”的跨學科學習活動。希望通過學科相促共融的課堂樣態實現跨學科教學。學生在學習本單元以前,已經在第一學段掌握了基礎的觀察方法,通過延續第一學段習得的觀察方法,引入連續細致觀察的新知識。教師在本單元學習開始前引導學生通過了解各種植物的習性,制作植物名片。學生在查閱各項資料后選定種植的植物,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連續觀察后及時地記錄植物的生長變化。在整個單元的學習過程中,設計“了解植物家族”“我為植物代言”“種植方法大比拼”等系列任務(見圖1),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融合美術、科學、數學等學科完成實踐活動,在活動過程中落實語文核心素養。

在跨學科學習活動中,評價體系的設計也顯得尤為重要。2022年版課標指出,評價主要以學生在各類探究活動中的表現,以及活動過程中完成的卡片、海報等學習成果為依據,教師針對主要學習環節和內容制訂評價量表,邀請相關學科教師參與評價。要關注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同時,要突出學科特征。我校四年級語文備課組利用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從不同角度為學生制訂了評價表(見表2)。

以上是我校對于小學語文跨學科學習的一點嘗試。在實際操作中,可以感受到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熱情與收獲??梢?,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得到真實的體驗,把學習知識和解決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促進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鐚W科學習不能為了“跨學科”而“跨”,有方法、有思考才能讓學生在跨學科學習中收獲新知。相信立足于語文實踐的跨學科教學還有更多的實現途徑,等待著我們不斷探索。

(作者單位:廣東深圳市龍華區教科院附屬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 ?田? ?晟

猜你喜歡
跨學科學習學段跨學科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放緩坡度 因勢利導 激發潛能——第二學段自主習作教學的有效嘗試
STEM項目學習要重點關注什么?①
創客課程開發的困境與突破
跨學科學習:真義辨析與實踐路徑①
商標跨類保護的跨學科解釋
第二學段數學新授課“學導課堂”的教學范式
如何設計小學語文第一學段的家庭作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