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資本視角下生態農業發展的困境與突破
——以貴州省鳳岡縣為例

2024-05-10 22:08李志富李永安李行舟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鳳岡鳳岡縣生態農業

李志富,李永安*,李行舟

(1.宿遷學院,江蘇 宿遷 223800;2.井岡山大學,江西 吉安 343009)

生態農業,是指既符合生態法則、又有一定的經濟效益、還能滿足消費者對于身心健康要求的農業。20 世紀80 年代以來,學術界圍繞生態農業進行理論研究,并進行了長期的實踐探索。經過40 多年的發展,我國已初步形成了理論指導、實踐養成、模式分類、技術創新、品牌建設與保障體系等組成的全方位生態農業研究格局。2022年2月農業農村部制定并印發了《推進生態農場建設的指導意見》,從培育高效生態農業主體、出臺生態農業扶持政策、構建技術推廣、生態農業監測體系等多個方面,提出了推進生態農場建設的政策性方案。但對生態農業的研究來說,不僅從單一的技術、政策角度進行研究,也應當置身于社會結構中進行分析。本文以貴州省鳳岡縣為例,從社會資本的視角分析生態農業的現狀及其發展阻滯的原因,并提出利于打破困局的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有關生態農業的研究,可見的文獻包括生態農業的發展現狀(楊瑞珍和陳印軍,2017[1];岳海濤和王文貴,2017[2])、存在的問題(高尚賓等,2019[3];陳東陽,2022[4];王松良,2023[5])和發展趨勢(劉旭等,2022[6];趙桂慎,2023[7])等方面,主要的關注點在于現有的發展模式、技術水平和政策實施效果等現實的表現與理想狀態的差距。歸根結底,關注的焦點是技術問題,雖然涉及政策或制度層面的理論分析,但政策與制度也可以理解為社會管理方面的“軟”技術。盡管技術、政策和制度是生態農業發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但技術和政策或制度(軟技術)等應該是在一定的社會系統下發揮作用。從哲學的視角看,技術主義是一種典型的工業文明的思維方式,它不能揭示后工業社會在社會生產過程中的發展趨勢和發展規律。為此,須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重新審視生態農業發展問題。在現代技術越來越成熟的前提下,發展生態農業不僅是一種技術問題,更是一種社會關系問題,而現有的研究對此關注不夠。

從社會關系網絡的角度看,當高成本的有機農產品在社會中缺乏信任度,人們不知道是“有機”和生態的,則意味著消費者傾向于規避價格風險,“劣幣驅逐良幣”。以社會資本的視角觀之,生態農業缺乏的是社會信任,而這種社會信任是由社會關系網絡(如資本一樣是一種能夠帶來收益的要素)建立起來的。Hayami(1998)甚至直接認為信任本身就是一種社會資本,是通過長期和多重交易而產生的相互信任關系,能夠減少交易環節,提高交易效率,減少與勞動分工相聯系的成本,而且能在更大的社區內促進合作關系,增大社會資本[8]。因為社會信任可以促成交易的成功,以及在交易中節約成本,因而能夠帶來收益,從這個角度看,它其實是一種社會資本。因此,以社會資本理論框架分析鳳岡生態農業生產和營銷情況,有利于把握其背后生態農業經營活動的社會性本質,從而有利于探索生態農業的發展規律。

二、生態農業發展現狀:貴州省鳳岡縣個案分析

從生態農業發展的自然條件和經濟基礎來看,鳳岡縣地處黔中平原,地形多樣、氣候溫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適宜發展生態有機農業的區域。該縣縣域面積1 883 km2,全縣14 個鄉鎮、街道辦事處,下轄87 個村(居)民委員會,總人口45.42 萬人,常住人口30.41 萬人。近年來,在政府推動下,該縣積極實施生態立縣、綠色發展、有機發展的戰略,以茶葉、肉牛、蠶桑等為主導產業,打造了一批國家級和省級的生態農業示范基地和品牌,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該縣通過加強基地管理、培育多元主體、規范生產加工,建成生態茶園3.33 萬hm2,促進了茶產業綠色融合發展。除主打產品生態有機茶外,鳳岡臍橙、春筍、紅心柚、蜂蜜、大米、獼猴桃等生態特色農產品也頗有名氣。

從生態農業的經營模式來看,鳳岡縣較大規模的經營業主,主要是通過政府招商引資驅動,通過企業化運營,再由企業將土地反租倒包,回包給農民,統一管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農民間接對接市場的能力,增強了農民的社會資本。同時,在經營權與農民承包權“兩權分置”的現實情況下,經營業主返聘農民參與其經營管理和生產勞作,降低了其向社會招聘員工的交易成本,形成了投資方與農民之間的強紐帶關系。然而,在建成的3.33萬hm2生態茶園中,有機茶園認證面積僅5.2萬hm2,綠色認證僅0.64萬hm2,兩項認證僅占全部生態茶園的1/4[9]。其他農產品更是以“生態”的方式生產,以“三無”產品的方式出售,說明該縣生態有機農產品擴大市場缺乏身份識別的“名片”,進而一定程度影響地區信任關系。

三、社會信任關系:制約貴州省鳳岡縣生態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一)地區信任關系阻滯資金鏈的暢通

生態農業屬于勞動和資本密集型產業,投入成本高、回報周期長、風險大,光靠農戶等生態農業經營者的自有資金,顯然無法達到規?;?、集約化生產。對外融資的主要渠道是金融機構的投資,而金融機構投資是基于風險可控、有利可圖的良好“信任關系”。地區的信任水平較高時,簽訂或執行金融契約會更加順暢。盡管鳳岡縣于2018 年實現了全民脫貧摘帽,居民消費水平逐漸提升,但由于長期的經濟水平低下,居民的資產積累較少,其抗風險能力也相應不足,償貸能力也不強,導致金融機構對該地區的信任關系欠缺。同時該地區進行生態農業經營時,還涉及前期的土地流轉、人員培訓以及后期的機械耕種、基因育種、有機施肥、生物防蟲等環節,進一步增加了產業投資風險和不確定性,客觀的拉低了金融機構對鳳岡縣生態農業經營者的信任水平。相對較弱的社會信任關系,導致金融機構主流投資渠道不暢,客觀上限制了生態農業的發展。

在生態農業經營戶或經營企業正常渠道籌資受挫的情況下,鳳岡地區普遍存在民間借貸現象。民間借貸因其具有靈活性、周轉快、地方性等特點,在鳳岡生態農業經營戶中受到青睞,但因其利息高,客觀上加重了生態農業經營戶的經營負擔;因缺乏明確的監管與法律保障,又容易出現違約、拖欠引起的糾紛,導致借貸風險大。而生態農業經營本身的不確定性因素又加劇了交易風險,客觀上也增加了地區社會不穩定因素。在高風險面前,民間借貸這種建立在親情紐帶或是熟人關系基礎上的“信任關系”就顯得很脆弱。雖然民間借貸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生態農業經營戶維持正常生產經營的資金需求,但數額偏小的貸款并不能滿足生態農業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高利息、高風險的民間借貸,并非生態農業融資的主流渠道,其存在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地區信任關系低而阻滯了正規渠道金融投資的結果。加強鳳岡地區的農村金融改革與體系建設,完善地方政府貸款擔保機制,同時加快提高鳳岡地區的信任指數和水平,以此暢通融資主渠道,是促進當地生態農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二)地區信任關系阻礙技術鏈的暢通

社會資本信用水平較高的地區更容易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氛圍,有助于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和技術鏈的暢通,進而促進一個地區的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開展。據有關學者調查研究,如果理想的信任水平是1,信任水平最高是內蒙古,為0.88,而貴州的信任水平最低,僅為0.38,說明貴州省地區信任關系處于較劣勢地位[10]。同時,鳳岡縣政府由于財政困難,地方債務從2020年的39.48億元增至2022年的46.05億元,負債逐年擴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地區的社會信任水平。筆者了解到,鳳岡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僅占比18.5%,龍頭牽引能力較弱,農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規模小,合作方式停留在初級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環節,導致市場鏈條相對較短、附加值較低,限制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開發。此外,鳳岡地區的農業產業還存在研發能力不足的問題。例如,在茶葉領域,深加工項目如茶多酚、茶食品和茶保健等方面的產品研發和創新相對滯后,這限制了該地區農產品的附加值提升和市場多樣化拓展,而這些問題的存在較大程度源于社會資本的信任關系缺失。在高信任度的環境中,人們更愿意與他人合作,形成一種協作關系,從而提高信息獲取能力、資源的利用效率和社會的凝聚力。然而,正是因為鳳岡縣地區信任關系不足,導致與外界溝通的人際互信度降低,進而影響陌生人之間的合作意愿,阻滯了技術鏈的暢通。

(三)有機產品標識未建立起社會信任

消費是生產的最終目的,而品牌建設在增強消費者的信任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進而促進產品的銷售。然而,貴州鳳岡生產的有機產品在產品認證、品牌建設和宣傳方面存在不足。第一,鳳岡縣生態農業經營戶大多數為文化程度較低的農民,缺乏在技術開發、規模經營和市場推廣方面的能力,因而難以建立特色品牌并進行廣泛宣傳。第二,鳳岡有機茶雖然能夠做到有機生產加工,并附有有機標識,但一些經銷企業為了處理滯銷產品,將有機產品與常規產品按相同方式銷售,導致消費者能夠以常規產品價格購買到有機產品。這容易讓消費者對所謂的“有機”產品產生懷疑,進一步影響社會信任基礎的牢固性。第三,受消費心理和價格因素的影響,大多數消費者往往選擇較低價格的產品,這使得鳳岡的高價定位有機農產品在傳統消費市場上的競爭力大幅降低。第四,鳳岡地區的有機產品營銷推廣不足。商戶們為了降低成本,在擴展有機產品市場和推廣方面投入不足,這影響了消費者對鳳岡有機品牌的了解和認知,進而讓消費者對鳳岡產品的“有機性”產生懷疑。

由此可見,阻礙鳳岡生態農業發展的問題實質在于品牌創建力度不足,導致品牌影響力小、市場認可度低,從而增加了構建市場信任的交易成本。這也意味著信任關系的阻滯導致社會資本流失。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離不開政府的主導和其公共權威屬性作為支撐和保障。

四、積累產業社會資本:破解生態農業發展困局之策

(一)政府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助推經營主體積累社會資本

美國社會學家科爾曼提出,“社會資本是一種能夠影響社會目標實現的結構狀態,不同的結構狀態會有不同的功能,因此賦予了不同的社會資本,進而影響社會目標的達成度”[11]。一個良好的信任基礎能夠增強其他主體和經營主體之間的合作意愿,讓經營主體更好地獲取到社會關系網中利于產業發展的資源[12]。在打破鳳岡生態農業經營主體與其他主體間(消費者、金融機構、投資商等)的信任壁壘方面,進一步改善和提升經營主體的社會信任強度可以幫助經營主體積累社會資本,能夠促進生態農業發展。一方面,政府作為理論上的社會公益服務平臺和經濟發展中協調不同經濟主體的“仲裁者”,可以起到牽線搭橋的作用。鳳岡縣政府應積極履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經濟職能,致力于幫助鳳岡生態有機農業經營主體提高信任水平,這樣會促使生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任結構與地位得到提升,從而獲取更好的生態農業發展資源。另一方面,政府扮演好生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者的角色。社會資本植根于社會網絡與社會關系中,在政府、公司、社團、公民群體等社會的組織機構中發揮重要作用。鳳岡縣政府應綜合發揮自身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與產業發展指導等多重職能,擘畫區域生態農業發展藍圖和發展方向,激發生態農業經營主體的潛能和創業積極性,并鼓勵他們積極拓寬農業市場和自身層次;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如給予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惠民惠企惠商支持,同時幫助生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助推生態農業及其經營主體同步發展;充分發揮號召力、聲望和威信等“官方”自有的特殊優勢,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吸引更多投資和資源,為鳳岡生態農業經營戶和商家積累社會資本,引導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鳳岡地區生態農業的經營、建設與發展。

(二)加強品牌建設,完善市場網絡信任結構

品牌建設和市場網絡信任結構是相互促進和相互依存的關系,是現代商業發展中的兩個重要方面。在市場營銷實踐中,經營主體應注重品牌建設,提高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價值,進而形成市場網絡信任結構,共同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繁榮?;邙P岡縣生態農業現狀,應以品牌建設為核心,建立多元協同機制,多措并舉,促進生態農業健康發展。首先,鳳岡縣政府要制定相關管理規則與行業標準,增強鳳岡地區有機行業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與認可度。通過建立行業標準,引導生態農業經營農戶和企業按照統一的規范操作,打造高質量的綠色有機產品,保證和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增強消費市場對鳳岡綠色有機產品的信任感,打造一個健康、穩定、有序的市場網絡信任結構體系。其次,鳳岡縣政府將生態農業產業發展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優先極,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監管力度,規范品牌建設與市場行為,引導鳳岡的有機經營主體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確保品牌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最后,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鳳岡有機行業協會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立體化品牌宣傳體系,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鳳岡生態農業及其出產的綠色有機產品,提升消費者對鳳岡綠色有機產品的認知度、認可度和信任感。

(三)構建金融機構與經營主體之間的信任關系,破解融資難困境

盡管我國已經初步構建現代化農業體系,全面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但城鄉之間仍存在較大的差距,加之生態農業存在投入成本高、回報周期長和諸多不確定的生產經營風險,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機構對生態農業經營主體信任度。社會資本能夠在社會網絡中發揮促進信息間流動、降低交易成本、強化社會信用的認可和加強行動者社會身份的認同等作用[13]。因此,針對鳳岡的實際,鳳岡縣政府應采取有效措施,推動構建金融機構與經營主體之間的信任關系,破解生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的困境。一是發揮政府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向金融機構證明生態農業經營主體的價值和可信度,增強金融機構對其貸款融資的信任度。二是出臺相關政策,積極推進農村金融改革。改變傳統貸款抵押方式,允許將經營權物權化,以農村集體土地和農村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探索加大生態農業產業化項目立項規模,允許以項目為載體申請貸款,以此幫助生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信任強度,改善其與金融機構的信任關系,緩解金融機構融資難的問題。三是政府為生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科技、信息和管理的支持和培訓服務,提升其生產經營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使其具備更好的商業運營能力,從而增強對金融機構的吸引力。

猜你喜歡
鳳岡鳳岡縣生態農業
鳳岡縣關工委的“桑業”情懷
貴州鳳岡縣永安熱礦水成因分析
鳳岡:初心致遠 紅綠輝映
第八屆“一帶一路”食品安全與生態農業論壇
貴州鳳岡鄉村“殺年豬”習俗及其文化解讀
一位90后的生態農業夢
東有龍井 西有鳳岡
鳳岡縣華蓮家電關愛天橋中學留守兒童
鳳岡縣老干部慷慨解囊助學傳遞愛心
安鄉縣發展生態農業的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