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農耕文化融入涉農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價值及路徑

2024-05-10 22:08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農耕思政文化

王 穎

(1.沈陽農業大學,遼寧 沈陽 110161;2.遼寧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6 )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思政課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亟需充分挖掘各種思政教育資源,提高思政課育人效果。農耕文化是在傳統農業社會中以小農生產為基礎,在農業生產實踐中創造、發展和繼承的適應農業生產、生活需要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農耕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所謂優秀農耕文化,主要是指那些在其所產生的時代具有進步意義,能夠推動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并在當今時代仍具有重要意義的文化精華,既包括農作物、耕作工具和傳統村落等實體,也包括與農事、農耕有關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等精神文化。優秀農耕文化是勞動人民在幾千年的農業勞動過程中積淀的思想智慧和經驗精華,擁有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將優秀農耕文化融入涉農高校思政課教學,為思政課教學改革提供了思路。

一、優秀農耕文化融入涉農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價值意蘊

(一)以文化人,為鄉村振興輸送合格的新型農業人才的現實需要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鄉村振興的關鍵是人才振興?!爸绿煜轮握咴谌瞬?,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涉農高校肩負培養鄉村振興人才的使命。新型農業人才既要有專業文化知識,還要兼具優秀的道德品質,而優秀農耕文化為我們提供了參照和啟示。例如:優秀農耕文化藏有精耕細作、循環利用、秸稈回收利用變廢為寶、農作物輪作倒茬的農耕經驗知識。同時也蘊含了豐富的人文精神、道德品質和倫理觀念,如農業生產的“三才觀”、家庭倫理的“孝悌禮儀”、生活習慣的“勤儉節約”等。將農耕文化融入涉農高校思政課教學,學生不僅可以汲取農業知識,達到“知農”的目的,還能從優秀農耕文化思想精髓中汲取價值養分,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擔當,從而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二)打造教學特色,實現涉農高校思政課守正創新的客觀需要

中華農耕文化具有獨特的精神標識,始終鐫刻著中華民族的農耕精神。優秀農耕文化與涉農高校專業設置、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方向聯系緊密,具有親和力和針對性,是涉農高校獨具特色的思政教育資源。耕讀教育是涉農高校特有的教育名片,是貫徹落實“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2]的生動表達,有助于打造涉農高校思政課教學特色。將“接地氣、增底氣、聚人氣”的農耕文化資源融入涉農高校思政課教學,有助于活化思政課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方式改革、豐富教學手段、創新教學載體,實現思政課教學的守正創新。

(三)以德為先,實現涉農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內在需要

2019 年習近平在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希望你們繼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暗虏偶鎮?、以德為先”在新型農業人才培養目標中,始終應把“德”放在首位,德是內心認知的行動表達,是一種自覺行為。優秀農耕文化中蘊含的道德故事、道德傳說就是很好的德育資源,如愛國是農耕文化的核心價值觀,“黃帝,定歷法、開水井,治國有方;神農種五谷、制耒耜,以利農耕;嫘祖養蠶,衣被天下;大禹辛勤治水,養良田萬畝”[3]。將農業生產上升為民族情懷,提升到愛國的高度。農耕文化還造就了勤勞勇敢、團隊協作、孝悌為本、誠信和諧、勤儉節約、尊重自然等道德品質。農耕文化的核心價值引入思政課教學中,有助于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主渠道的作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四)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優秀農耕文化的迫切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盵4]近年來,在西方多元文化沖擊下,部分青年學生癡迷外來文化,消解對農耕文化的自信。2023 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深入實施農耕文化傳承保護工程,加強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5],體現黨和國家對農耕文化的重視。傳承和保護中華農耕文化也是涉農高校的義務和責任,將優秀農耕文化融入涉農高校思政課教學,就是對農耕文化在當代的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學生通過對農耕文化的深入學習,增進對農耕文化的認知,激發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并從“知”的認同轉化為“行”的實踐,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助力中華民族文化復興。

二、優秀農耕文化融入涉農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現實困境

(一)融合客體對農耕文化缺乏深入了解,認同不強

農耕文化畢竟產生于農耕社會,體現的是農耕時代的社會意識?!?0”后大學生成長在現代工業文明社會中,因此,很多學生將農耕文化與“土氣”“落后”“閉塞”等詞常常聯系在一起,忽視農耕文化在現代社會發展中的有益價值,拉大了農耕文化與現代社會的隔閡。伴隨改革開放的深入,西方多元文化的涌入,對青年學生的價值觀念產生了嚴重的沖擊。很多青年學生愿意去追根溯源西方的“洋節”、慶?!把蠊潯?,而不愿深入挖掘和探討傳統社會的農耕文化,這就導致了對農耕文化蘊含的核心價值理念、思想精髓、人文精神了解不深,認同不強。

(二)融合主體知識儲備不足,融入意識淡薄

優秀農耕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需要教師具備深厚的農耕文化知識。目前,涉農高校教師的知識儲備不足,關注“三農”問題意識不強,將農耕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的意識淡薄等問題還是比較突出。一方面是教師的研究方向不在農耕文化方面,農耕文化素養不高,從而忽視了優秀農耕文化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融入意識不強。另一方面部分教師雖對農耕文化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統的學理性研究與實踐探索,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耕文化教育價值轉化,不能靈活地將優秀農耕文化與思政課程相融相通。

(三)融合過程中“供給”和“需求”矛盾

教學過程是教學主導性和學生主動性相統一的過程,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更多考慮的是“供給側”,即教師會將自己熟悉的農耕文化知識融入教學,沒有充分考慮學生想聽什么、愛聽什么,較少考慮學生的“需求側”,導致優秀農耕文化的思想理念、價值觀念的重構和闡發與學生所學專業、未來職業發展規劃都缺乏有效關聯,造成了“供給側”和“需求側”之間的矛盾。部分教師甚至是“拿來主義”,沒有充分認識到優秀農耕文化的價值尺度,沒有考慮學生的可識別性和可接受度,將優秀農耕文化工具化,硬性將其植入到課程內容之中,使得課程效果大打折扣。

(四)融合形式單一,缺乏創新

優秀農耕文化兼具知識性、價值性和育人性特征,將其融到涉農高校思政課教學是促進教學改革的有效措施。優秀農耕文化融入思政課不是簡單的排列組合,應該形成“互通互融”的融合樣態。但從目前實際看,還未建立系統的、科學的、行之有效的融入方法,主要表現在:理論教學方面,教師主要采用講授法、案例教學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尚未與實踐教學、校園活動、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有機結合起來,課堂上學生參與度不高,農耕文化課堂氣氛不足。實踐教學方面,基本是以“參觀”“調研”為主,這種“蜻蜓點水式”的實踐活動,形式單調、不成系統,學生的情感體驗度不高,很大程度上消解了預期的教學效果。校園實踐活動方面,沒有充分挖掘涉農高校的特點,農耕文化主題活動少,缺乏多元聯動,無法形成合力育人。

三、優秀農耕文化融入涉農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實現路徑

(一)加強隊伍建設,提升教師能力素養

第一,要建立一支政治信仰堅定、職業道德高尚的農耕文化與思政課教學融合的師資隊伍。嚴把準入教師的政治思想、理想信念、職業操守。遴選政治信仰堅定、懂農業、愛農民、愛農村、具有深厚優秀農耕文化底蘊的人才充實思政課教師隊伍。

第二,自主學習與集中培訓相結合,提升教師農耕文化知識水平?!按蜩F還需自身硬”,教師要加強對農耕文化的學習和研究。教師可以通過對農業經典文獻的自主研學,以及到農村的農業生產一線親身實踐體驗和實地研學,開展對優秀農耕文化的研究,以研促學,以研促教。同時,加強對教師的集中培訓。建立健全培訓制度,專任教師每年至少參加兩次關于農耕文化、生態文明、社會民俗、鄉村振興等相關知識的培訓,并將培訓的學時計入在職在崗培訓學時記錄。聘請專家和知名學者為教師進行系統農耕文化主題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知識水平。

第三,提升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教師應該深入研究思政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密切關注“三農”問題,關注黨和國家關于“三農”工作的方針政策,及時挖掘優秀農耕文化的時代價值,并在教學中自然融入。在教學技能上,堅持“走出去+引進來”,鼓勵專任教師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研討會,多去教學成果豐富的高校交流經驗做法。將校外教學名師、教學能手邀請到校做教學示范。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的教學比賽,總結教學經驗,打磨教學技藝,提升教學能力。

(二)理論先導,在思政課理論教學中融入優秀農耕文化

第一,遵循統編教材,分課程融入?!敖y編教材是思政課教學的根本遵循和基本要求”,明確教材體系的定位和目標,在教材內容中增加農耕文化的鮮活事例,縱向增加歷史知識。在此過程中注意各門思政課的不同側重,分課程建立融入資源庫,有效對接融入內容和重點,防止融入的趨同性和重復性?!八枷氲赖屡c法治”課程內容主要是理想信念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如將優秀農耕文化中核心價值理念和思想精髓融入“中國精神”教學中?!榜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可以運用農耕文化案例分析馬克思主義原理,例如,實踐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內容,而優秀農耕文化中存在許多特定實踐活動,可將“知行合一”的人文精神和耕讀傳家實踐引入到馬克思主義實踐論和勞動觀教學中?!爸袊F代史綱要”課程主要內容圍繞近代中國社會國情,介紹仁人志士對中國出路的探索,可將農耕精神融入課程中,注重引導學生民族情感的認同,從而理解“四個選擇”的歷史必然性?!懊珴蓶|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主要內容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和內容,其理論體系所倡導的價值觀念和精神追求,與優秀農耕文化內容有歷史淵源,可將農耕文化歷史演變中的精華融入該課程之中。

第二,開發農耕文化校本教材。充分挖掘農耕文化資源的多樣性,自主開發校本教材。組織由農林專業教師和思政課教師編寫農耕文化校本教育讀本、農耕文化融入思政課的校本實踐教程。教育讀本編寫既包括農耕工具、農作物品種、農學著作、村落遺址等物質文化形態,也包括農業歷法、月令、農歷節日等非物質文化形態,同時收集一些民間故事、農耕信仰、農事節日習俗以及詩詞歌賦、農業諺語等。教育讀本編寫要注重可讀性,做到雅俗共賞。校本實踐教程根據思政課統編教材內容,設計若干個實踐教學主題。每個實踐主題在實踐教學目標、實踐形式、實踐地點、組織與實施、實踐成果、實踐考核評價等方面做出詳細方案,確保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規范性和可操作性。校本實踐教材與統編教材配合使用,實現思政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銜接。

(三)創新“第二課堂”,在思政課實踐教學中融入優秀農耕文化

“第二課堂”是相對于理論教學的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有益延伸和補充。發揮“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協同育人作用,打造“雙課堂”融入機制,有效實現“知、情、意、行”的統一。

第一,采用靈活多樣方式,創新課堂實踐教學。課堂實踐教學以學生的參與為重點,建立以農耕文化為主題的課堂體驗活動。例如,以農耕社會的民間傳說和民間故事為背景,結合現代社會主題改編“情景劇”,在課堂上進行匯報表演;邀請農耕文化館研究員或是民間藝術達人為學生做專題講座,讓學生參與學習農耕社會的民間技藝、民間文藝,如學習體驗剪紙、皮影等技藝。增加學生對農耕文化的認知和了解,增強內心認同和促使外化行動。

第二,圍繞農耕文化主題,激活校內實踐活動?;盍τ行У男@實踐活動需要啟動全校的優質資源、各部門協同配合。馬克思主義學院、校團委、各二級學院多方聯合策劃舉辦農耕文化主題的校園實踐活動,如開展農耕文化藝術節,農業經典著作誦讀,知識競賽、農耕文化微電影大賽等活動。同時充分發揮涉農高校自身資源優勢,充分利用涉農高校的農業科普基地、農業試驗園,讓學生進行勞動實踐,參與播種、除草等生產活動,引導學生加深對“手上有繭、腳下有泥”傳統體力勞動的認識,增強學生學農愛農事農自信心,樹立“新農人”意識。

第三,利用地方特色資源,開展高水平校外實踐活動。落實《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將思政課教學深入社會現實,提升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認識、分析社會問題的能力。涉農高校應利用好當地優秀農耕文化資源支持實踐教學。以遼寧省為例,遼寧農耕文化以遼河流域為源頭,形成了紅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層文化,沈陽新樂文化是更為早期發達農耕文化代表,這些都是學生身邊的地域特色農耕文化教育資源。通過對這些農業遺址、遺跡的實地參觀考察,可以增加實踐教學的親近感和興趣,激發學生對早期農耕文化的認知,增強文化自信。此外,涉農高校應充分開展本校特色社會實踐。充分利用美麗宜居村莊,拓展豐富實踐教學場所。沈陽農業大學每年寒暑假常態化組織學生進行鄉村振興調研和“我為家鄉代言”活動,讓學生真正走近農耕文化,親自體驗傳統農耕文化的魅力,極大提升了學生的獲得感。

(四)發揮網絡優勢,在網絡教學中融入優秀農耕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盵6]網絡是當下傳播最快的媒介,“00”后的大學生是網絡“原住民”,因此,應發揮網絡優勢,將優秀農耕文化融入思政課網絡教學。

第一,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網絡課程。目前,網絡教學平臺較多,例如中國大學MOOC 平臺、清華大學等各高校自建的MOOC 平臺、各省高校的精品課程共享平臺等,借助這些網絡平臺中的農耕文化課程讓學生自修學分,并計入通識選修課學分績點中。

第二,自建網絡課堂。目前各高校思政課利用學堂在線、網易云課堂、超星學習通、雨課堂、藍墨云班課APP 等建成了本校的智慧教學課堂。在自建網絡課堂中,將農耕文化的網頁鏈接到平臺上,方便學生學習到類如紅山文化、夏家店文化、河姆渡遺址等相關內容。同時,建立農耕文化展示專題學習模塊,將農耕文化的歷史圖像、視頻、文獻資料上傳網絡教學平臺,課上發起線上討論、線上互動,學生全員都能參與課堂中,增強教育實效性。

第三,利用新媒體技術,拓展網絡宣傳載體。線上和線下混合式教學中,新媒體技術不能忽略,要充分利用“兩微一抖”新媒體平臺做好農耕文化的宣傳工作。例如,微信公眾號、微博推送農耕文化文章、紀實等;利用抖音、“B 站”開展農耕文化直播;利用校園網站、APP將學生參與制作的農耕文化短視頻、微電影在平臺展播,讓具有深厚內涵的農耕文化與現代技術相銜接,抓住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的眼球,引導學生愛農耕文化,愛思政課。

猜你喜歡
農耕思政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年味里的“虎文化”
農耕初體驗
農耕舊事十二韻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立足農耕 特色強校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誰遠誰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