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領域

  • 算法社會公共領域的風險生發與規避
    會風險,這在公共領域主要表現為主體異化、價值理性迷失以及公共性消解等問題引發的結構性失衡。針對上述問題,本文從政策規制、人機協同以及算法設計理念角度入手,探索了算法社會規避公共領域風險的治理路徑,以期為現實問題的解決提供借鑒?!娟P鍵詞】算法社會;公共領域;風險規避;算法治理一、引言隨著社會媒介化程度不斷加深,人類生產生活與社會交往在智能技術的高度賦權下呈現出新特點,特別是算法作為一種新型決策機制正在重構信息生產傳播的底層運行邏輯,成為我們感知、理解多元意義

    新聞愛好者 2023年9期2023-10-14

  • 政治場域中行為主體的責任特征與建構路徑
    主體責任屬于公共領域的責任范疇,具有不同于私人領域的責任特征。其所具有的強制性、超功利性、不對稱性與非線性發展邏輯等特征決定了其實現必然是內在責任感與外在責任壓力共同作用的結果。而責任感的形成則是更需要進行深入思考的復雜過程。關鍵詞:公共領域;行為主體;行政問責中圖分類號:D6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3605(2023)01-0020-11制度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標志,制度文明是社會文明的保障,然而制度也是對人類行為的約束,因而制度

    湖南行政學院學報 2023年1期2023-05-30

  • 人工智能生成發明專利保護制度研究
    歸屬;算法;公共領域[中圖分類號] ?D923.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8-1763(2023)02-0143-10Research on the Patent Protection Systemfor Inventions Generated by AIFENG Xiao-qing,HAO ?Ming-ying(Civil, Commercial and Economic Law School, CUPL, Beijing100088,C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2期2023-05-30

  • 新浪微博場域下的“意見領袖”與群體極化探究
    微博具備建立公共領域的先天條件,因為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讓公眾進行討論的公共平臺。然而,也有許多學者認為微博與真正的公共領域相距甚遠,其中既有因對“意見領袖”的“沉默追隨”和對公共事件的“情緒發泄”造成的群體極化,也有因“數字鴻溝”和商業利益造成的話語霸權。文章以“高以翔事件”為例,對以上爭論進行檢驗,就微博場域下“意見領袖”與群體極化的關系進行綜合評估,探討“意見領袖”和群體極化如何影響公眾理性。通過把“高以翔事件”分為引爆期、高潮期、延續期和衰退期進行

    新聞研究導刊 2022年18期2022-11-07

  • 解構主義在城市公共領域創作中的應用研究
    摘 要:城市公共領域由最初為人們遮風擋雨的場所逐漸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場所。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市愈加龐大的人口基數必然帶來多樣的需求,公共領域的設計需要考慮更多的要素,讓不同人群的需求得到滿足。這是解構主義理念能夠進入城市公共領域設計中的客觀基礎。因此,以遼寧大連“工業廠房改造項目”為例,分別從城市公共領域的現狀、解構主義在城市公共領域的應用、未來城市領域的判斷三方面對解構主義在城市公共領域的應用進行研究,旨在探索解構思維在公共領域設計中對功能性的提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2年5期2022-07-05

  • 效率、公平與程序:以公共領域建設拓展制度韌性
    福利組合 公共領域 制度韌性 全過程民主〔中圖分類號〕D035;F1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47-662X(2022)03-0111-11一、引言帕森斯基于行動結構理論對功利主義的批判以及其后社會均衡機制的探索,把社會秩序構建中的整合功能賦給社會價值規范。20世紀80年代以來,去管制化和金融化主導了全球化進程,市場經濟潛力獲得充分釋放的同時,也導致了逐利動機失控、不平等加劇與經濟危機,風險和不穩定成為這個歷史時期社會科學理論的研究重心。相

    人文雜志 2022年3期2022-05-08

  • 公共領域視角下著作權的擴張與限制研究
    的重要理論,公共領域為讀者提供了充足的閱讀資源,也為創作者提供了無盡的創作土壤,對我國的文化繁榮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但隨著人們的版權意識提高和科技的迅猛發展,著作權不斷進行擴張,著作權人濫用權利保護,形成一定程度的權利壟斷,一定程度上擠占了公共領域的空間。本研究就此分析著作權不斷擴張的原因及其危害,針對性地提出構建著作權公共領域的具體規范、規范相關的技術保護措施以及建立執法懲罰機制等建議,以期可以最大限度地平衡著作權人利益與社會公眾的利益,從而更好地促進知

    河南科技 2022年2期2022-03-09

  • 大眾傳播評論欄目與“公共領域”的建構
    成為建構我國公共領域的重要部分。本文從報刊評論、廣播電視對話欄目、網絡媒體評論頻道與公共領域在不同方面的建構進行初淺探討。關鍵詞:公共領域;大眾傳播;評論欄目 一、公共領域概念公共領域的概念最早由德國女思想家漢娜·阿倫特涉及并作了深入的研究,德國社會學家哈貝馬斯創造性地賦予了新的內涵,使該概念得到了全球性的認可?!?span class="hl">公共領域”一詞在哈貝馬斯的名著《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一書中被概念化了。哈貝馬斯認為:資產階級公共領域首先可以理解為一個私人集合而成的公眾的領域;

    科技信息 2022年4期2022-02-21

  • 大眾傳播評論欄目與“公共領域”的建構
    成為建構我國公共領域的重要部分。本文從報刊評論、廣播電視對話欄目、網絡媒體評論頻道與公共領域在不同方面的建構進行初淺探討。關鍵詞:公共領域;大眾傳播;評論欄目 一、公共領域概念公共領域的概念最早由德國女思想家漢娜·阿倫特涉及并作了深入的研究,德國社會學家哈貝馬斯創造性地賦予了新的內涵,使該概念得到了全球性的認可?!?span class="hl">公共領域”一詞在哈貝馬斯的名著《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一書中被概念化了。哈貝馬斯認為:資產階級公共領域首先可以理解為一個私人集合而成的公眾的領域;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2年4期2022-02-21

  • 移動端育兒社群少兒家庭閱讀書單
    領域過渡到了公共領域。關鍵詞:移動端 育兒社群 書單 意見領袖 公共領域少兒圖書,又稱童書,其讀者對象作為未成年人,在七歲之前以家庭親子閱讀為主,七歲之后逐步轉換為以自主閱讀為主。在孩子有能力自主閱讀后,家長較少介入或完全不介入。需要明確的是,不應將家長的放手等同于放任不管,否則相當于撤掉了少兒圖書內容質量的最后一道關卡。在這種情況下,進入消費者“購物車”的購書清單就顯得尤其重要。古今中外名著無一不是在一代又一代的歲月長河中淘金般篩選出的璀璨明珠,然而當代

    新閱讀 2022年1期2022-01-19

  • 城市的歷史與歷史中的城市
    國社會文化、公共領域中民眾與國家權力的沖突,展示作者逐漸轉變歷史研究范式以及探索城市歷史過程中的思想觀念。在理論與方法上,打破傳統史學路徑,凸顯了微觀史和新文化史的敘事風格和民眾與公共生活之間的關系。在結構上,既總結了民眾歷史研究的進步與局限,又注重對圖像文學等歷史資料的運用,以及大眾文化研究中的發展與問題。當然,無論在理論、概念還是敘述方式、問題闡釋上,該著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娟P鍵詞】王笛;大眾文化;公共領域【中圖分類號】C91? ? ? ? ? ?

    今古文創 2021年36期2021-10-26

  • 早期《大公報》的公共領域探索(1902—1910)
    也促成了近代公共領域的濫觴。1902年創辦的《大公報》是迄今中國發行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以敢于議政著稱。本文以早期的《大公報》(1902—1910)為考察對象,分析其是如何與社會團體閱報社進行互動而構建公共領域的?!洞蠊珗蟆穼﹂唸笊邕M行宣傳,鼓勵讀者來函,共同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而閱報社也一直充分利用媒介為自己樹立良好形象。盡管近代中國公共領域發展得不夠全面,但《大公報》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近代公共領域的發展和社會現代化的進程。關鍵詞:公共領域;《大公報

    新聞研究導刊 2021年15期2021-10-12

  • 《向前一步》欄目的創新與發展
    搭建了市民與公共領域對話平臺,是媒體參與城市管理工作的典范。關鍵詞:《向前一步》;市民;公共領域;創新;調解;城市發展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2-0209-032018年6月,北京衛視推出了一檔全新的民生類節目《向前一步》,節目一經推出就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作為主流電視媒體,在關注民生問題中的痛點、焦點和難點時,如何在選題上進行創新,開創全新的錄制形式,改變觀眾對傳統民生調解類節目的一貫印象,從而在娛

    新聞研究導刊 2021年12期2021-09-10

  • 論京派文學的“三重空間”
    ”所創設出的公共領域和京派文學的私人交往、師從關系所搭建起來的人際網絡空間,這樣的“三重空間”為京派文學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現實基礎和條件。關鍵詞:京派文學 ;公共領域;三重空間京派文學生存的現實空間即中國現代都市文化空間的一個縮影,在這個文化空間中包含了由報紙、雜志等媒介所創設起來的公共輿論空間、京派文人的“公共領域” 和私人交往空間。這些空間搭建起的便是滋養京派文學發展生存的現實空間。這便是京派文學的“三重空間”。一、公共輿論空間在近代中國的社會轉型歷史

    文學天地 2021年5期2021-09-10

  • 商業秘密權利基礎與邊界
    從而具有模糊公共領域之危險。所以,商業秘密權利邊界的確定就需要一個調節器,以期在各種有關商業秘密的法律制度中界分出公共領域。侵權法上的注意義務,作為侵權責任發生基礎的過濾器,可以借助法政策解釋方法實現權利救濟以及風險(利益)分配。正是在這一層面上,信義義務將被淡化,并轉向注意義務,同時也是由傳統的特殊關系模式轉向共同合作模式,進而平衡雇主與雇員的利益,取得商業秘密與公共領域之間的平衡。關鍵詞:信義義務;注意義務;保密義務;公共領域;商業秘密財產權中圖分類號

    科技與法律 2021年3期2021-08-03

  • 悖論及其自適應:微信空間中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沖突與融合的特征
    鍵詞 悖論;公共領域;私人領域;沖突與融合中圖分類號 G20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21)07-0067-04 1 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沖突與融合問題緣起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沖突與融合,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現象,這是因為一方面人是獨立的個體,必須擁有私有生活空間;另一方面人又是社會化的產物,必須自覺融入公共領域,在公共價值觀引領下采取統一的公共行為,從而獲得交流、民族、國家等觀念的共同體,進而獲得生存性集體保障。簡而言之,人既是

    新媒體研究 2021年7期2021-07-27

  • 公共領域視角下中國女排的形象構建研究
    析法,并借助公共領域視角理論,從公共主體、公共場所、公共輿論三個方面分析近幾年來當下備受關注的中國女排,反觀中國女排形象的構建。研究發現:全國倡導學習中國女排精神,女排精神隨著自身的發展早已跨越了競技體育的范疇,已經滲入社會各行各業;中國女排形象構建主要位于虛擬公共場所,如網絡論壇、社交App等;網絡論壇(如新浪微博)成為中國女排公眾輿論的引導者。由此,中國女排的形象建構會在社會起到較大程度的模范作用并對整個社會價值觀的發展走向有著間接影響。關鍵詞:公共領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21年7期2021-07-22

  • 觀察類真人秀節目的場景建構研究
    場景建構 公共領域 私人領域近年來,綜藝節目逐漸出現更有吸引力的節目形式,通過創新內容和形式為受眾提供多元且立體的內核,但是在看似繁華的綜藝市場中暗含著內容浮淺的深層危機,媒體在追求明星帶來的粉絲效應時會忽略節目本身的價值,利用娛樂功能和公布明星私人信息獲得流量。于是明星的公共形象與私人生活之間的界限變得沒有明確區分線,其中觀察類真人秀在獲得收視率和口碑的同時,也具有此種現狀,其演播室場景、真人秀場景和應用場景的建構有其自身優勢,同時也存在明星私人領域前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1年5期2021-06-30

  • 太極文化與公共藝術的“共生”
    摘? 要:公共領域的交流循環,如同黑白運動的兩極,分別指向公共輿論的起點、終點,以及人與社會的交往過程?;诖?,公共藝術誕生于公共領域的具體需求中,它既不指向傳統美學規則,也不指向現代主義的前衛創造,而指向人與社會的“太極圖”之中。關鍵詞:太極文化;公共藝術;公共領域在2017年,徐曉東與雷公太極掌門人雷雷之間的較量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徐曉東以新生的網絡直播平臺為載體,以自由搏擊“打假”傳統武術為噱頭,引起輿論注意。一時間,20秒KO太極大師的視頻鋪天蓋地,

    美與時代·上 2021年4期2021-05-27

  • 德語文學公共領域中的中國文學接受機制
    換趨向的文學公共領域,其歷史文化特征是探索當代中國文學在德接受形態的關鍵。德語文學公共領域的中國文學接受主要依賴文字、視聽和事件三種媒介。文字媒介是跨文化文學傳播的基本形式,通過文字語言轉換和物質形式生產傳播文學作品。當書面文字媒介從紙質印刷的物質形式延展到了數字空間,視聽媒介也開始作用于德語文學公共領域的運作與演變。事件媒介將參與文學交流的個體直接聚集到共同的時空場景之下,呈現的是一種直接的公共性,同時也有強烈的互動戲劇性。德語文學公共領域始終占據以事件

    當代文壇 2021年3期2021-05-21

  • 當代中國傳媒下的公共領域變化及影響研究
    ,當代中國的公共領域經歷了一個漸進的轉變,1990年代是該轉變的轉折點。新中國成立后的頭30年,媒體組織被用來宣傳意識形態。但隨著時間推進,傳媒領域開始進行一些漸進改革。媒體商業化是新的多元化公共領域形成的主要原因,可以增加民主政治改革的前景。中國媒體市場規模和多樣性的快速增長為私人所有者創造了機會,除了商業化之外,它所帶來的更先進的技術也促進了中國媒體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關鍵詞:當代傳媒 公共領域 哈貝馬斯 轉型 媒體商業化華東師范大學政治學教授劉擎和馬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1年2期2021-04-12

  • 公共領域保留視域下作品著作權保護研究
    而言的概念,公共領域保留的理念和原則在著作權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受著作權保護的作品具有最終進入公共領域的性質,公共領域也是維系著作權法中利益平衡機制的重要保障。作品中不受保護的事實、題材即屬于典型的公共領域和公共資源范疇,在著作權保護實踐中應注意加以排除,以明確著作權保護的邊界。我國著作權法在實施中應當在加強著作權保護的同時,注重維護公共領域保留原則,以更好地實現其立法宗旨。[關鍵詞]公共領域;著作權;事實;題材;著作權侵權[中圖分類號]D913.4[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1期2021-02-21

  • 科學傳播視角下謠言治理的“公共領域”悖論 ——以騰訊較真查證平臺辟謠現象為例
    多辟謠平臺向公共領域“進化”,一方面對重大災難中的謠言治理有益,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動現代化的科學傳播。一、問題提出與理論回顧:走向公共領域的科學傳播根據Bums等人的定義,科學傳播即運用適當的技術、媒介、活動及對話,以產生個人對科學的意識(Awareness)、樂趣(Enjoyment)、興趣(Interest)、意見(Opinion-forming)、了解(Understanding)回應。[1]概括而言,科學傳播的發展體現為三個轉變:從“科學知識”轉向“

    文化與傳播 2020年4期2020-12-25

  • 哈貝馬斯公共輿論思想論析
    ,而是公眾在公共領域之內以健全理性持有者身份對公共事務進行公開論辯、交流之后所形成的公共意見。這種公共意見萌發于公共領域,并在大眾傳媒中生成。公共輿論作為在非強制狀態下生成出來的符合社會良知的公共意見,具有合理性化和公共性兩個特征。這兩個特征,一個從形式方面規定公共輿論,一個從內容方面規定公共輿論,從而保證公共輿論是理性表達出來的有關公共事務的集體性意見。公共輿論具有立法和批判兩種功能,利用這兩種功能,公共輿論可以通過建制化的立法程序轉變成為一種交往權力。

    知與行 2020年4期2020-12-18

  • 公眾史學與環境
    約了環境史在公共領域的潛力。有必要直面宣傳倡導的問題,拓寬歷史問題的范圍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梢詫h境史視作一種思維模式,一種用來研究人類與物質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工具。需要找到一個中間地帶,在其中設計具有重大歷史根源的相關環境政策研究,以便公眾了解。環境史三方的綜合技能與專門知識可以被拆散使用,以吸引決策者和公眾的注意。對學院派史學家和公眾史學家來說,環境史研究可能沒有共同的根基,但這兩個群體有許多共同的興趣。讓環境史成為使公眾更好地理解歷史價值的一種手段

    鄱陽湖學刊 2020年4期2020-10-12

  • 公共領域、文化形象與跨國視野:“近代留學教育史”研究的新趨勢及其分析(2010-2019)
    美中國學生;公共領域;群體形象;全球視野關于近代留學教育及近代留美生諸問題的研究,始終是教育史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和重點,新作迭見,新材料、新觀點迭出。留學教育和留學生研究之所以備受關注,大概是基于以下原因:其一,1978年以來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時期,這一時期的奮斗目標就是通過現代化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近代中國現代化運動的開啟者、引領者和中堅力量,恰恰就是近代留學生。當代中國所進行的現代化事業,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說是承繼了近代留學生所提倡、所從事的現

    高教探索 2020年8期2020-09-14

  • 近代中國公共領域研究綜述
    妍摘 要:“公共領域”理論是在西方“市民社會”理論基礎上衍生出來的解釋模式,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的歷史學家便將其引入中國問題研究,在伴隨爭議的同時為研究中國社會演進開辟了新的指向,提供了更加有說服力的解釋框架。本文從國內外對“公共領域”的研究入手,并進一步從公共空間、社團組織、公共傳媒三方面對中國近代“公共領域”進行了具體探究。關鍵詞:近代中國;公共領域;公共性;范式中圖分類號:K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7-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20年7期2020-09-10

  • 新媒體時代公共領域的建構
    2年發表了“公共領域”這一理論,此后在學術界引起廣泛的討論。但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是大眾傳媒時代,距今已過去50多年,在如今的新媒體時代是否得以適用?因此,本文分別從新媒體時代建構公共領域的可能性以及困境兩方面進行探討,希望以此豐富新媒體時代“公共領域”這一概念的內涵。關鍵詞:公共領域;新媒體;可能性;困境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9-0058-02一、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理論1962年,法蘭克福學派第

    新聞研究導刊 2020年9期2020-09-10

  • 論著作權法上的公共領域保護
    :在著作權與公共領域的博弈長河中,公共領域整體呈現被侵蝕的趨勢,著作權人與社會公眾的權利天平逐漸失衡,引發了公眾對公共領域的關注。本文在厘定公共領域的概念后,通過疏理公共領域保護弱化的表現并分析其原因,進而提出促進著作權法與公共領域協調發展的路徑:借鑒“利益衡平理論”和“權利義務理論”,運用技術措施規制,提倡知識共享協議和建立有償公共領域制度。關鍵詞:公共領域;著作權法;知識共享;有償使用中圖分類號:D923.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

    社會科學動態 2020年8期2020-08-31

  • 淺析微博作為公共領域的異化
    據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理論,簡述微博作為公共領域的可能性,并分析微博作為公共領域異化的可能原因。關鍵詞:微博;公共領域;異化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 Block)是用戶通過關注可以分享實時短信息的社交平臺。微博的出現使微博用戶可以跨越地區與身份的限制,對于感興趣的話題發布文字、圖片、視頻。公共領域是于上世紀中葉阿倫特提出,并由阿貝馬斯補充發展成熟的概念。哈貝馬斯認為公共領域是大眾對于公共事件發表輿論的空間。公共領域作為介于個人與國家之間的領域對于一個社會

    青年與社會 2020年20期2020-08-13

  • 文學公共領域與主體性
    程》;文學;公共領域;主體性摘 要:《天路歷程》是漫長的18世紀極具社會影響力的作品之一。作者約翰·班揚在這部宗教寓言中將基于個人主體性的信仰選擇視為個人宗教身份及社會權威建構的驅動力,并在“救贖”“名利場”這兩個命題中揭示了權力與權威個人主體化的過程。班揚認為,個人救贖是基于個人認知,自主選擇的信仰之路,并在神意指引下,獨自面對各種考驗,直至靈性的成長;同時,個人救贖是在與他者,以及社會這類“名利場”的互動中得到驗證,并以推動屬靈社會的建構為目標。班揚的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2020年2期2020-08-03

  • 茶館公共空間功能轉型的背景以及成因
    跳出西方關于公共領域作為政治話語權建構的概念,并建立在茶館本身的民族志調查基礎上。存在于平民階層中的生活空間、話語空間構成了成都茶館頑強的生命力,使其能在歷史長河的演變中經久不衰。關鍵詞:茶館;公共領域;民族志一、研究背景過往對成都茶館的研究,多將茶館作為茶文化的附帶部分,強調悠閑與舒適的生活氛圍,但難以解釋雖然成都歷史上多次對茶館進行改造,但成都茶館仍然在當今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緣由。如果僅將茶館視為老百姓休閑娛樂的場地,考察其飲食文化與生活方式,則難以解釋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0年4期2020-07-22

  • 哈貝馬斯的交往理論對網絡公共道德的影響
    差,在網絡的公共領域當中怎么樣規范道德成為了首當其沖的任務。本文通過闡述哈貝馬斯交往理論及如何實現社會合理化發展,以此對優化網絡公共道德秩序進行了思考。關鍵詞:哈貝馬斯;交往理論;網絡道德;公共領域哈貝馬斯是當代德國最負盛名的社會學家、哲學家和思想家,他所提出的交往行動理論是德國人文主義社會學傳統與米德符號互動理論以及當代語言哲學與批判理論的綜合,其核心概念是交往理性。本文通過哈貝馬斯的交往理論,看到了對網絡公共道德方面出現的一些不良現象有一些解決的辦法。

    青年生活 2020年21期2020-07-06

  • 自組織理論在公共治理制度完善和組織管理的應用問題
    自組織理論;公共領域;治理制度【Keywords】self-organization theory; public domain; governance system【中圖分類號】C93?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0)03-0089-031 引言組織理論的構建在20世紀蓬勃發展,出現眾多相關理論,指導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 2020年3期2020-06-22

  • 作為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橋梁的教育
    現私人領域與公共領域之間過渡的一個橋梁,這也是解決美國教育危機的關鍵所在。這對我國的教育發展也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關鍵詞 公共領域 私人領域 漢娜·阿倫特 教育中圖分類號:D035.5文獻標識碼:A1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之分在政治哲學中,公共領域理論是非常重要的理論之一,而最早對公共領域理論做出系統闡釋的政治哲學家就是漢娜·阿倫特。一般來講,人的生活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群體的、共同的、公共的生活,另一種就是個體的、私有的、私人的生活。與之相對應的,人類生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0年7期2020-06-15

  • 微博中的“網絡公共領域
    鍵詞 微博 公共領域 哈貝馬斯基金項目:忻州師范學院科研基金資助項目“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村政權建設——以五臺山地區為中心的考察”, 項目編號2019KY03。作者簡介:廖一紅,忻州師范學院五臺山文化研究中心,助教,研究方向:文化社會學、區域社會文化。中圖分類號:D922.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

    法制與社會 2020年14期2020-06-11

  • 虛擬公共領域的把控:“網絡水軍”的作用機制與治理
    ”,把控虛擬公共領域,操縱民意、掩蓋事實,極大地影響了公共話語權的有效發揮。文章旨在對“網絡水軍”的負功能作用機制進行研究,并由此提出相關的治理對策。關鍵詞:“網絡水軍” 公共領域 沉默的螺旋 治理“網絡水軍”及其本質特征互聯網時代,公民有了更多的渠道去表達言論和觀點,而民意也隨之有了新的表現形式——網絡輿論。網絡輿論能傳遞廣大網民對公共問題和社會事件的態度、意見和情緒,形成后又對網絡大眾的意見和觀點具有很強的引導作用;但另一方面,其隱蔽性、發散性和隨意性

    聲屏世界 2020年6期2020-06-11

  • 巴澤爾對企業與市場兩分法的超越
    權;兩分法;公共領域;組織中圖分類號:F06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7-2101(2020)03-0009-05新制度經濟學家巴澤爾的產權理論獨具特色,[1]巴澤爾之前的經濟學家如奈特和戈登,將商品看作同質實體,主要側重于法律權利理解產權,因而認為產權是絕對的:要么有,要么沒有。巴澤爾則區分了經濟權利和法律權利[2]3,并在對經濟權利分析的基礎上實現了對企業與市場兩分法的超越。一、企業與市場兩分法的演進脈絡西方學者將經濟學視為研究資源配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 2020年3期2020-06-11

  • 反思藝術介入鄉村的公共性立場:以漢娜·阿倫特“公共領域”理論為視角(下)
    價值秩序?!?span class="hl">公共領域”的思想,體現了阿倫特的歷史焦慮和現實關懷,指向了一種政治思辨和邏輯理路。她通過發現人的復數性,建構了公共領域的開放性、差異性和平等性,提出了以積極的行動去消弭現代性帶來的危機,以交往和溝通達成彼此的諒解,從而為“公共性”的建構提供了一套新的理論范式和現實路徑。這一思想的提出,不僅對于20世紀中葉以來反思、批判極權主義具有現實的針對性,而且對于當下如何看待藝術介入鄉村的公共實踐,同樣提供了價值判斷的當代性意義。1.建構多元化的公共領域

    畫刊 2020年5期2020-06-09

  • 淺議中國公共領域法治文化建構
    謝玲伶摘要:公共領域法治文化的建構,能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方式,有助于社會輿論的不斷規范,同時還促進我國的法治進程。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對中國公共領域法治文化建構進行論述。一是公共領域法治文化的興起與建設意義;二是建構公共領域法治文化的必要性;三是建構公共領域法治文化的重要途徑。從以上三個角度探索當前我國在公共領域法治文化建構的途徑。關鍵詞:公共領域;法治文化;法治意識一、我國公共領域的興起與法治意義公共領域是指存在于國家與社會之間的一個幫助人們進行

    青年生活 2020年11期2020-05-26

  • 反思藝術介入鄉村的公共性立場:以漢娜·阿倫特“公共領域”理論為視角(上)
    國是否存在“公共領域”的命題尚有爭議[2],然而這一場域,是不同于私人空間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如果摒棄概念的限定性邊界,而將之作為一個不斷發展的狀態的歸納,那么,將之納入公共領域范疇加以討論是具有合理性的。西方的“公共領域”研究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學術觀點: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繼承了亞里士多德“城邦”(polis) 的政治哲學概念,嚴格區分了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并立足于存在主義的理論基點對“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進行了現

    畫刊 2020年4期2020-05-11

  • 文學公共領域與主體性
    程》;文學;公共領域;主體性摘 要:《天路歷程》是漫長的18世紀極具社會影響力的作品之一。作者約翰·班揚在這部宗教寓言中將基于個人主體性的信仰選擇視為個人宗教身份及社會權威建構的驅動力,并在“救贖”“名利場”這兩個命題中揭示了權力與權威個人主體化的過程。班揚認為,個人救贖是基于個人認知,自主選擇的信仰之路,并在神意指引下,獨自面對各種考驗,直至靈性的成長;同時,個人救贖是在與他者,以及社會這類“名利場”的互動中得到驗證,并以推動屬靈社會的建構為目標。班揚的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2020年1期2020-04-05

  • 基于利益平衡論下的知識產權法公共領域理論
    所對應的則是公共領域?;诖?。本文基于利益平衡論下的知識產權法公共領域理論展開研究,以供參考。關鍵詞:利益平衡論;知識產權法;公共領域引言知識產權法發展當中,需要注意的是,知識產權當中的公共領域存在持續被邊緣化的態勢,而知識產權這一私權則存在持續擴張的趨勢。在擴充的知識產權當中,原來留存于公共領域當中的是以往被認定為尚未被占有、不可被占有或者屬于公共占有的內容,后來被持續地在知識共有物當中移除且轉變成私人知識產權。而知識產權法致力于對于個體創造性勞動所獲得

    科學與財富 2020年2期2020-04-01

  • 探析哈貝馬斯的資本主義合法性危機
    只有通過重建公共領域和社會各階層之間進行平等、公開、無拘束的討論使交往行為合理化進而在公共領域形成代表民意的公共輿論來影響政府決策,這樣政治問題才可以得到解決,政治系統也會源源不斷地產生合法性源泉?!娟P鍵詞】 哈貝馬斯;合法性危機;公共領域;交往行為古往今來,政治統治的正當性與合法性一直是人們熱議的話題。因為“合法性與政權的存亡休戚相關,合法性的危機必然導致政權的危機”。[1]西方著名的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是政治統治合法性的重要研究者,他認為政治統治合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1期2020-03-31

  • 代表社會亦或調節社會?
    外的中國地方公共領域研究不無裨益。早期研究采取自由型公共領域理論,認為地方公共領域產生于同國家相對的社會之內,強調其代表社會的功能。晚近研究采取中介型公共領域理論,認為地方公共領域存在于同國家相對的社會之外,強調其調節社會的功能。它們總體上都在國家與社會關系的宏觀與中觀層面上運用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理論。作為一種拓展研究,也許可以關注被忽略的公共領域交往模式,從微觀上探討地方公共領域的聯結社會功能。這可能為當下鄉村公共空間作用研究提供某種參考。[關鍵詞]公共

    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 2020年1期2020-02-02

  • 網絡公共領域亟需公共理性
    了話語平臺,公共領域的發展越來越迅速。本文以網絡空間為對象,主要通過內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分析網絡空間給公共領域的形成帶來的條件,網絡空間形成公共領域的同時也存在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呼吁公共領域理性地回歸網絡空間。關鍵詞:公共領域;網絡公共領域;公共理性中圖分類號:TM7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3-2177(2020)14-0032-020 引言互聯網的發展使得網絡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工具,還給網絡空間提供了形成公共領域的基礎條件。網

    海外文摘·學術 2020年14期2020-01-07

  • 結合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淺談公共領域
    摘要:公共領域這一概念是由漢娜·阿倫特最早提出,后來尤爾根·哈貝馬斯對于漢娜提出的概念進行了充分闡釋,并產生了廣泛影響。哈貝馬斯對于公共領域的定義是:在一個國家和社會之間的公共空間,市民們假定可以在這個空間中自由言論,不受國家的干涉。意指的是一種介于市民社會中日常生活的私人利益與國家權力領域之間的機構空間和時間,其中個體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討論他們所關注的公共事務,形成某種接近于公眾輿論的一致意見,并組織對抗國家與公共權力形式,從而維護總體利益。關鍵詞:公

    藝術大觀 2019年34期2019-11-16

  • 探究微博對中國公共領域的影響
    討微博對中國公共領域的影響,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方面來解釋、分析和評價微博對中國公共領域的影響。關鍵詞:微博;公共領域;影響在中國,微博是具有代表性的社交媒體,用戶可以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形式實時共享信息和交流。微博的成功加強了人們的溝通,改變了人們信息的傳播和生活方式。公共領域是在20世紀60年代由哈貝馬斯提出并發展起來的。公共領域被看作是公眾之間自發形成松散但開放的交流網絡,信息是公共領域的基本構成要素,媒介則是信息的連接工具。哈貝馬斯指出

    傳播力研究 2019年20期2019-10-21

  • 從《電視問政》看媒體公共領域建構的優勢
    體致力于構建公共領域的新嘗試。筆者將探究電視問政類節目的優勢和新出路。關鍵詞:電視問政;公共領域;建構策略一、湖北省武漢電視臺《電視問政》欄目介紹武漢《電視問政》從2006年開始就不斷探索、完善和創新,每一階段都留下了歷史足跡和發展經驗,通過這種問政形式樹立了政府形象,也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該節目已經成為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平臺之一。筆者希望通過簡短地介紹武漢電視臺《電視問政》節目的發展歷程,反映出中國電視問政類節目在公共領域中的建構歷程。下面筆

    記者觀察·下旬刊 2019年9期2019-10-21

  • 傳媒公共領域的青少年媒介素養研究
    度參與,傳媒公共領域對青少年媒介素養提出了許多要求,在這個過程中媒介素養成為青少年網民的行為指導。從網絡熱點新聞來看,青少年對社會重大事件的轉發、分析和評論方面,參與十分積極,但卻缺乏足夠的媒介素養。本文基于黨報媒體的社會責任立場,從媒體傳播的角度出發,探索青少年應該如何提升媒介素養,在公共傳播中維護社會秩序。關鍵詞:傳媒;公共領域;媒介素養;新媒體在信息傳播以外,媒體機構還具有多層次的社會責任,包括消除虛假信息、提升公民媒介素養、引導社會輿情等。但在傳媒

    廣告大觀 2019年12期2019-10-20

  • 論藝術創作和實施過程中的公共性
    公共性? ?公共領域? ?實踐? ?裝置藝術中圖分類號:J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16-0181-02無論哪種藝術種類或表現形式,在其創作與實施的過程中,都具有“公共性”的特征。藝術家在創作時,實際上經歷了一種個人經驗的藝術轉化,這種經驗的轉化在發生時,是去私人化和去個人化的過程,從而蛻變成被放置于公共場所中被公眾欣賞的存在。阿倫特曾在《人的境

    藝術評鑒 2019年16期2019-10-09

  • 網絡協商民主的實踐優勢、困境及其化解
    ;協商民主;公共領域中圖分類號:D6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1-862X(2019)04-0063-007網絡傳播拓展了協商民主實踐的公共空間,使協商民主在網絡時代獲得了新的手段?!八^協商民主,是指一種特殊的民主政治形態,即公民通過廣泛的公共討論,在公共平臺上交流不同的意見和看法,使各方都了解彼此的觀點和立場,并在追求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形成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可行方案?!盵1]從規范意義而言,“網絡協商民主主要關注互聯網技術能不能形成一

    江淮論壇 2019年4期2019-09-17

  • 互聯網與公共領域:西方經驗與中國語境
    在詳細回顧“公共領域”這一概念的起源、發展、特征等基礎上,梳理了國內外學者對“互聯網是否促成公共領域”這一問題的爭論。研究認為,互聯網的開放性、及時性、交互性、低成本和去中心化等特征有利于人們自由發言和自主討論,但當前國內網絡空間中依然存在的數字鴻溝、群體極化、網絡暴力、娛樂膚淺等亂象并不符合哈貝馬斯提出的“地位平等”、“理性商議”等構成“公共領域”的要件。文章指出,在將“公共領域”理論移植到中國時,需要考慮具體的國情和體制,機械照搬西方學者的理論要避免削

    西南政法大學學報 2019年4期2019-09-12

  • “藝術性”·“公共性”
    能忽視構成了公共領域本質及內核的無形的社會文化形態。目前,國內公共藝術家開始逐步關注藝術創作與公眾文化的相互關系,顯現了藝術的當代性和公共性。藝術邁向公共領域,對公眾生活的整體關照,使其公共精神成為了建構城市文明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關鍵詞:文化語境;公共精神;公共領域;藝術性;公共性城市的物質化發展與文化意識形態的新舊交替,是相互影響和彼此促進的。藝術的公共精神是公共領域發展的必然產物,僅憑設計者個人的獨創性及其理想和意愿并不能對城市空間文化的發展起到決定

    美與時代·上 2019年9期2019-09-10

  • 論文學公共領域的興起與衰亡
    摘要:文學公共領域是近現代以來“公共領域”分化與衍生的產物。作為“文學公共領域”的母體,公共領域以主體性的自我理解為情感邏輯,以公開討論為言說手段,以理性共識為價值皈依,表現為一個功能化的建構與消解過程。正是在公共領域功能化的建構與消解過程中,催生出文學公共領域的不同要素存在,它以文學批評與政治批評為雙重導向,表現為自由主體的普遍參與、平等與理性的交流對話、共性與個性的同時在場等不同規定性內涵,并最終指向一種能夠為市民社會公眾所認可的公共輿論或者公共意見的

    江漢論壇 2019年12期2019-09-10

  • 哈貝馬斯與公共領域的發掘及其效應
    摘要:《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是德國著名哲學家哈貝馬斯的代表作,十分值得閱讀與研究。但由于其思想的豐富、多元,文字的艱深與晦澀,導致理解其思想存在一定難度。筆者嘗試借助知識社會學的理論與方法,通過考察哈貝馬斯寫作該書的歷史語境、學術脈絡來理解哈氏對公共領域的發掘及其引發的學術與社會效應。不僅包括因他與他的法蘭克福導師們之間存在復雜的學術政治關系而導致該書命運多舛、社會各界對他的忽視,更包括時代與社會對他的再審視。哈貝馬斯與其著作《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一波三

    閱江學刊 2019年6期2019-09-10

  • 知識產權法公共領域理論研究
    泛背景下,在公共領域的應用逐漸受到重視。因此本文圍繞知識產權公共領域理論展開探索和研究,闡述關于公共領域的概念以及在知識產權中的體現。并對知識產權公共領域的局限進行分析,提出克服方法。關鍵詞:知識產權法;公共領域;理論引言伴隨我國知識產權法不斷發展,所覆蓋的范圍,進一步擴大,這對公共領域產生一定程度損害,基于另一種角度,則是對公共領域的不斷侵蝕。因此,研究知識產權公共領域理論具有重要意義。一、關于公共領域的相關概述(一)公共領域的概念界定公共領域該詞匯起源

    錦繡·下旬刊 2019年3期2019-09-10

  • 新媒體語境下的公域與私域研究
    力探討朋友圈公共領域的轉向及日漸模糊的公域和私域界限會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什么影響。關鍵詞:公共空間;公共領域;私人領域;朋友圈;微信公號微信作為一種新型網絡人際傳播工具已經滲透到公眾生活的各個角落,成為公眾與外界溝通的重要途徑,網絡時代數字化的生活方式讓人們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表達空間和意見傳播。在微信語域中,大量無關緊要的的私人話題被編入公共話語空間,并會引起公眾廣泛而熱烈的討論。微信和微信公眾號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方式方式,深刻地影響并改變著社會的

    環球首映 2019年4期2019-09-10

  • 阿倫特行動理論的內在意蘊
    。行動理論以公共領域內主體政治交往實踐、主體道德懸設及政治實踐參與的理論構架,打破原有主體性被遮蔽的實踐模式,重新賦予主體在世意義及生命尊嚴。[關鍵詞]行動理論;公共領域;道德主體;判斷[中圖分類號]B089;D0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426(2019)06-0010-06漢娜·阿倫特行動理論的提出具有特定歷史條件。在物質生產所帶來的經濟生活時代中,現代性在祛除超驗性的同時亦帶來了人類價值虛無主義的命運,人們孤獨地、盲從地存在

    黨政干部學刊 2019年6期2019-09-06

  • 網絡連接與共治:民族地區村民參與社會治理研究
    ? 要? 從公共領域視角,結合民族地區的特殊性,重點探索村民參與民族地區社會治理有效方式。通過互聯網的連接,把村民連接起來共同參與民族地區的社會治理,一方面滿足民族地區村民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能促進民族地區的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研究村民參與民族地區的有效治理顯得尤為重要。關鍵詞? 民族地區;社會治理;村民;公共領域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13-0039-0

    新媒體研究 2019年13期2019-08-2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