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島葉

  • 立體定向腦電圖在島葉癲癇術前評估中的應用價值:4例報告*
    730030)島葉位置深在,被額、顳、頂葉所覆蓋,功能復雜,與周圍腦葉有廣泛神經纖維聯系,因此,頭皮腦電圖很難記錄到島葉癲癇發作期及發作間期特征性腦電圖[1]。隨著立體定向腦電圖(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SEEG)技術的廣泛應用,極大促進了對島葉癲癇發作的認識,也出現了比以往更多的島葉島葉-島蓋癲癇患者[2]。SEEG技術使我們能深刻理解島葉癲癇復雜的發作癥狀學和解剖-電-臨床相關性的知識,為開展微創手術治療島葉癲癇方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22年12期2022-12-20

  • 經顳葉皮質造瘺與經側裂-島葉入路手術治療高血壓性基底節區出血的療效
    種,其中經側裂-島葉入路的應用越來越多。本文探討經皮質造瘺入路和經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手術治療高血壓性基底節區出血療效。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月手術治療的31 例高血壓性基底節區出血的臨床資料,其中男18 例,女13 例;年齡33~73 歲,平均(53.9±11.6)歲。排除顱內動脈瘤、動靜脈畸形、外傷、腫瘤卒中等引起的出血。經側裂-島葉入路手術17 例(觀察組),經皮質造瘺入路手術14 例(對照組)。

    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22年6期2022-11-14

  • 島葉高級別膠質瘤的手術療效分析
    學和功能上來說,島葉皮質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手術區域。目前,經側裂入路和經島蓋皮質入路是臨床常用的治療島葉病變的手術入路,手術損傷小,臨床結局良好。對于島葉高級別膠質瘤(high-grade glioma,HGG),癲癇發作頻率和嚴重程度被認為是影響病人整體預后和生活質量的關鍵因素。然而,目前很少有研究強調改良手術聯合輔助技術(如神經導航、醒覺標測、熒光引導、術中神經生理監測)是否會影響島葉HGG癲癇發作的結局。本文分析手術切除聯合輔助技術對島葉HGG病人癲

    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22年7期2022-11-14

  • 島葉到伏隔核通路對小鼠痛覺的影響
    礎研究刻不容緩。島葉又稱腦島,位于大腦外側溝的深部,是大腦皮質的一部分,與和痛覺有關的中央扣帶回相連。島葉是一個整合結構,參與多種感覺和認知過程,如學習、記憶和感知感覺[2-5]。近些年隨著對島葉研究的深入,發現島葉與慢性痛[6]、神經病理性疼痛[7]、痛覺超敏[8]、疼痛調控[9-10]、情緒[11]密切相關。最近的研究發現島葉有不同類群的投射神經元分別參與不同的神經傳導通路[11]。前扣帶回皮質到伏隔核的通路調控了共情所產生的疼痛[12],并且神經病理

    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2年4期2022-09-05

  • 神經內鏡下經側裂-島葉入路手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的療效分析
    經內鏡下經側裂-島葉入路與常規經皮層入路手術治療HBGH的臨床療效?,F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確診為自發性HBGH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均符合《中國腦出血診療指導規范》對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診斷標準[4];(2)均有高血壓病史,且發病時間6~48 h;(3)年齡50~80歲;(4)影像學檢查顯示腦出血位置在基底節區,且影像學資料完整。排除標準[5]:(1)顱內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煙

    微創醫學 2022年2期2022-06-21

  • 立體定向腦電圖證實的島葉癲癇手術療效分析
    200331)島葉癲癇的診斷及治療一直面臨巨大挑戰。近年來,隨著功能立體定向技術在癲癇外科中的廣泛應用,島葉癲癇的診斷取得了較大進展,其“電-解剖-臨床學”的特點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認識。但由于島葉外科手術的復雜性高,目前關于外科治療島葉難治性癲癇的大樣本報道較少。本文報告1組經立體定向腦電圖(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SEEG)明確證實為島葉起源的難治性癲癇的外科治療經驗,并結合文獻報道進行討論,旨在為島葉癲癇的治療提供給更

    復旦學報(醫學版) 2022年1期2022-02-24

  • 老年急性島葉梗死與應激性高血糖發生風險的相關性
    ]。有報道發現,島葉與中樞自主神經系統調節失衡相關疾病有密切聯系,島葉缺血性卒中與卒中后高血糖的發生有關[8]。目前常用應激性高血糖比率(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SHR)作為評估SH強度的工具。SHR定義為血清葡萄糖與平均血糖水平的比值,當平均血糖水平無法獲知時,可用HbA1c代替[1]。HbA1c是2~3個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有效測量方法,代表急性缺血性卒中發生前的平均血糖水平。本研究旨在探究老年急性前循環梗死病人中島葉受累等因

    實用老年醫學 2021年11期2021-12-06

  • Temporal plus epilepsy定義及其臨床特征探究
    %(11例)包括島葉、額蓋和頂蓋?;谏鲜鲈?,Ryvlin和Kahane[2]于2005年提出“TPE”的概念。有學者將顳葉癲分為4種亞型,即內側顳葉癲、外側顳葉癲、TPE、雙側顳葉癲[4?5,10,19]。亦有學者認為,TPE為多腦葉癲[17],不應屬于顳葉癲亞型,如果將顳葉癲再分亞型,顳極、顳葉底部、顳上回后部(包括顳橫回)發作也各有特色,也可做為顳葉癲亞型。一、TPE的定義2005年,Ryvlin和Kahane[2]定義TPE原發于顳葉癲源區,通常

    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 2021年7期2021-10-18

  • 神經電生理導航輔助顯微手術方案對島葉膠質瘤患者手術切除效果及復發風險影響
    口 570208島葉位于額顳頂島蓋部與側裂區血管深處,而該位置膠質瘤術中往往難以實現全切,且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較高[1-2]。針對這一問題,神經導航及神經電生理技術逐漸被輔助用于島葉膠質瘤治療,并在提高功能區域手術效果,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方面顯現出一定優勢[3]。本研究旨在探討神經電生理導航輔助顯微手術方案對島葉膠質瘤患者手術切除效果及復發風險的影響?,F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取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附屬??卺t院自2017年11月至20

    臨床軍醫雜志 2021年4期2021-04-17

  • 經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手術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療效分析
    質入路和經側裂-島葉入路成為目前治療高血壓腦出血主要的手術方式。本研究分析我院2016 年 8月—2019 年 11月收治的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病人68例手術資料,旨在探討經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手術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療效。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8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病人68例作為研究對象,依照手術入路分為:A組(經側裂-島葉入路)與B組(經顳葉皮層入路),每組34例。A組男21例,女13例;年齡45~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21年6期2021-04-14

  • 無牽拉技術輔助顯微鏡下經側裂-島葉入路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
    顯微鏡下經側裂-島葉入路血腫清除術是高血壓腦出血的有效術式,清除血腫的效果確切,通過利用側裂池這一自然手術通道進行手術有助于減輕手術創傷[2]。但術中仍需進行腦皮質牽拉,導致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探討降低術中牽拉損傷的方案對改善患者預后有積極作用?;诖?,本研究分析無牽拉技術輔助顯微鏡下經側裂-島葉入路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修武縣人民醫院收治的97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其中將48例接

    河南醫學研究 2021年4期2021-03-10

  • 顯微鏡下經側裂島葉入路血腫清除術治療基底核區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效果
    。顯微鏡下經側裂島葉入路,利用島葉、顳、額間自然間隙清除血腫,具有創傷小、安全性高等優勢[3]。本研究選取110例基底核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旨在探討顯微鏡下經側裂島葉入路血腫清除術的臨床應用價值。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登封市人民醫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10例基底核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依照治療方案分為常規組和研究組,各55例。常規組:男31例,女24例;年齡為45~76歲,平均(60.89±7.23)歲。研究組:男30例,女25

    河南醫學研究 2020年20期2020-08-07

  •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腦炎一例
    查提示雙側顳葉、島葉、海馬、額葉T2加權像(WI)、磁共振成像液體衰減反轉回復序列(FLAIR)見斑點狀、斑片狀高信號病灶,見圖1。腦脊液、血清單純皰疹病毒(HSV)-1-IgM抗體陽性(1∶91),腦脊液HSV-1-DNA(+),腦脊液二代測序發現HSV-1型病毒,其他改良抗酸染色、結合抗原、阿里新蘭染色、墨汁染色均(-),余腦脊液檢查結果見表1。初步診斷:單純皰疹病毒性腦腦炎(HSE)。給予阿昔洛韋抗病毒及對癥治療4天后,患者體溫逐漸降至正常,癥狀逐漸

    臨床內科雜志 2020年5期2020-08-03

  • 中國人優勢大腦半球島葉高分辨率MRI形態學研究
    050000)島葉,也稱腦島,在精神疾病、慢性疼痛患者的頭顱MRI中,可見島葉灰質發生改變。由此可以推測,島葉的功能可能與情緒控制[1]以及內臟自主神經調節有關[2]。但目前臨床上尚無統一的島葉形態學評估標準,故難以準確判斷島葉是否發生了疾病相關的結構改變。本研究通過對不同年齡段人群島葉MRI圖像進行測量,試圖建立正常人島葉形態范圍值,旨在為臨床影像診斷提供參考。1 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參與M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20年2期2020-03-13

  • 基于Granger 因果分析對2 型糖尿病病人易損腦區有效連接的研究
    側中央后回、右側島葉為T2DM 病人較為一致的易損腦區[4]。小腦后葉參與視覺空間、注意力及感覺運動等多種功能[5];枕葉舌回及中央后回神經活動減低常提示視覺及感覺功能損傷[6];島葉具有感覺運動、注意力、風險決策等功能,并且是凸顯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人腦中扮演網絡樞紐的角色, 能夠綜合協調多個領域的信息處理過程[7]。這些易損腦區既涵蓋不同的功能又在某些功能上具有一致性, 提示它們可能存在功能上的聯系。因此,探討T2DM 易損腦區之間信息流動模式,有

    國際醫學放射學雜志 2019年6期2019-11-20

  • 無牽拉技術輔助下經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手術與經顳葉皮質造瘺血腫清除術治療基底核區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療效比較
    效,分析經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手術與經顳葉皮質造瘺血腫清除術治療基底核區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差異,以便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1 資料與方法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146例基底核區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為觀察對象,將其隨機分為A、B組,每組73例。A組:44例男,29例女;年齡62~76歲,平均(69.3±5.2)歲;B組:41例男,32例女;年齡61~78歲,平均(69.6±5.1)歲。所有患者都已通過相關的醫學倫理審核要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19年12期2019-10-24

  • 經側裂入路切除島葉膠質瘤顯微外科技術的應用及安全性研究
    強經側裂入路切除島葉膠質瘤能較大程度上切除腫瘤,同時又減少術中出血、降低手術時間、改善病人術后恢復、減少并發癥發生的優點,可作為島葉膠質瘤顯微外科治療手術的首選。島葉是端腦皮質的一部分,是人體軀體和內臟感覺、自主神經、語言、情感和記憶的高級中樞。島葉的病變能影響以上大腦功能,嚴重的情況下不僅影響病人生活質量甚至有致命的風險[1-2]。島葉膠質瘤好發于40歲左右的中青年人群,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該病的發病率日益增加,且發病呈年輕化的趨勢[3-4]。島葉膠質瘤大

    安徽醫藥 2019年3期2019-03-04

  • 靜息態fMRI觀察基于中國人腦模板的慢性失眠患者島葉功能連接
    方法發現CI患者島葉功能連接異常腦區主要與情緒及認知相關,但與其他功能腦區如記憶、軀體運動等的相關性并不清楚。人腦結構與種族、性別、年齡相關,存在潛在誤差及腦區位置差異[5]。本研究采用以中國人腦建立的模板進行空間標準化,以島葉為ROI,探討CI患者島葉與全腦的功能連接情況。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6年1月—12月河南省人民醫院確診的22例CI患者(CI組),男4例,女18例,年齡23~57歲,平均(42.2±10.4)歲。納入標準:①符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19年1期2019-01-21

  • 島葉癲癇及其癲癇網絡研究進展☆
    文斌 張新定○☆島葉癲癇 (insular cortex epilepsy,ICE)的概念由GUILLAUME和MAZARS等[1]學者首先提出,由于島葉隱藏于外側裂深部,被額、顳、頂葉所覆蓋,解剖結構復雜,表面血管屏障密集,因此與島葉相關的手術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此外,島葉與邊緣系統、杏仁核、基底節以及除枕葉以外的所有腦葉均有纖維聯系,復雜的纖維聯系使ICE的癥狀學及放電形式多樣化,并且ICE的頭皮腦電圖間期及發作期缺乏特征性表現,擴散后的腦電圖表現亦無法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2019年11期2019-01-07

  • 島葉功能及癲癇研究進展
    535000)島葉最初是由德國的解剖學家J.C.EIL在1819年命名,而在20世紀四十年代就已經有學者提出“島葉癲癇”的概念[1-2]。島葉癲癇易被誤診為顳葉癲癇,有學者對顳葉癲癇患者進行術中皮層電刺激,發現間歇期有約半數患者島葉有陣發性放電,刺激島葉皮質能引起日常發作相似癥狀[3],提示島葉具有致癇性。1.島葉解剖與功能島葉位于外側裂的深面,外形似金字塔形,覆著島蓋,分別以前環島溝區分出額眶蓋、下環島溝區分出額頂蓋、后環島溝區分出顳蓋。島葉以島中央溝

    醫藥前沿 2019年12期2019-01-05

  • 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CT分型及其對手術選擇的影響
    ,前部型經側裂-島葉入路,后部型經中央后回下點-島葉入路,中間型可選擇經側裂-島葉入路或經中央后回下點-島葉入路,混合型:血腫主體偏前選擇經側裂-島葉入路,血腫主體偏后選擇經中央后回下點-島葉入路。分離外側裂,暴露島葉皮質,切開1.0~1.5cm,使用吸引器、雙極電凝逐次暴露血腫腔,清除血腫,電凝止血出血點,適當保留血腫邊緣血凝塊,避免因血腫過度清除而造成再出血。沖洗殘腔,確認無活動性出血后將止血紗敷貼于殘腔表面,縫合硬腦膜,常規留置引流管。術后給予抗感染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9年12期2019-01-04

  • 神經導航與術中磁共振輔助手術治療島葉高級別膠質瘤的預后比較
    京 100853島葉位置深在,完全被額葉、顳葉及頂葉覆蓋,周圍毗鄰大腦中動脈、基底核等重要血管神經結構[1]。由于島葉獨特的種系發生關系,島葉膠質瘤中以低級別膠質瘤為主,高級別膠質瘤較少見,約占顱內高級別膠質瘤的10%[2]。由于島葉部位深在且與周圍血管神經關系密切,使得島葉高級別膠質瘤的治療頗為困難[3]。本文回顧性分析了于我院就診的56例島葉高級別膠質瘤患者的不同手術方式的治療效果及預后,總結報道如下。資料和方法1 資料 2013年1月- 2016年1

    解放軍醫學院學報 2018年8期2018-09-07

  • 顯微手術結合經外側裂-島葉入路治療高血壓基底節腦出血的臨床療效
    來采用經外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手術技術治療50例急性期高血壓基底節腦出血患者,現總結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我科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采用經外側裂-島葉入路顯微外科手術治療50例高血壓基底節腦出血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齡35~82歲,平均(57.24±12.27)歲。50例患者顱內血腫量30~100 mL,其中30~60 mL者27例、60~90 mL者20例、大于90 mL者3例。10例伴血腫破入側腦室。手術時間距發病

    中國臨床醫學 2018年4期2018-08-30

  • 大鼠島葉μ型阿片受體活性水平對空間學習記憶的影響
    雜的認知過程中,島葉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島葉在其中的具體作用及機制尚不明確[2]。內源性阿片肽(EOP)是存在于體內具有阿片樣作用的多肽樣物質,目前已知的EOP主要分為腦啡肽、內啡肽、強啡肽和新啡肽這幾大類。同時,中樞神經系統也廣泛分布著多種相應的阿片受體,其主要亞型包括μ、κ、δ、σ等。阿片系統具有多種重要的生理功能,最早被因其顯著的鎮痛功能而被人們所知,此后人們逐漸發現它對機體的諸多功能也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包括自主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以及免

    特別健康·下半月 2018年2期2018-04-24

  • 島葉低級別膠質瘤的生物學特性及預后評估
    京 100853島葉膠質瘤在顱內腫瘤中相當常見,并且多以低級別膠質瘤為主[1]。島葉的解剖位置極其特殊,位于大腦外側裂深部,毗鄰大腦中動脈、基底核等重要結構[2-3]。而位于島葉的膠質瘤與其他部位的腫瘤相比,具有生長緩慢、侵襲性低的特點。研究表明腫瘤的發生部位與腫瘤的基因異質性有關[4-5],不同部位的腫瘤具有不同侵襲性[6],會帶來不同的預后[7-8]。近年來IDH1突變、MGMT啟動子甲基化、1p/19q聯合缺失等分子病理學特征的發現提高了臨床醫生對膠

    解放軍醫學院學報 2018年1期2018-03-17

  • 經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手術治療高血壓性基底核區腦出血的臨床療效分析
    000)經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手術治療高血壓性基底核區腦出血的臨床療效分析王曉毅,成 剛(綿陽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四川 綿陽 621000)目的分析經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手術治療高血壓性基底核區腦出血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擇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壓性基底核區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30例。對照組行常規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研究組行經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手術,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 研究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血腫清除率及術后意識恢復的時間比對照組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17年45期2017-10-24

  • 156例基底節區腦出血術后療效分析
    微鏡下經外側裂-島葉與經顳葉皮質血腫清除術的優缺點。方法 回顧性分析顯微鏡下經外側裂-島葉皮質血腫清除術(89例,A組)與經顳葉皮質血腫清除術(67例,B組)的患者術前GCS評分、血腫量及術后GCS評分、血腫清除率、改良Rankin量表評分,評估療效。結果 分析兩組間術前患者的GCS評分、血腫量,結果顯示兩組有良好的可比性,術后兩組患者GCS評分、血腫清除率、改良Rankin量表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顯微鏡下經外側裂-島葉皮質血腫清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2017年1期2017-08-07

  • 經外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研究
    00)經外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研究孫翔(河南省三門峽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 三門峽 472000)目的:探究經外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HICH)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52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依據手術方法分為研究組和治療組。研究組26例行經外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手術,對照組26例行經顳葉皮層入路顯微手術。比較兩組血腫清除率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手術前后神經功能缺失(NIHSS)評分差異。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術后研究組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7年2期2017-06-06

  • 經外側裂-島葉入路與經顳葉皮質入路治療基底節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療效觀察
    王海波經外側裂-島葉入路與經顳葉皮質入路治療基底節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療效觀察劉小雷,王海波目的:探討經外側裂-島葉入路與經顳葉皮質入路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67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不同術式分為經外側裂-島葉組(外側組,n=31)和經顳葉皮質入路組(皮質組,n=36)。比較2組患者的血腫清除效果、術后1個月采用格拉斯哥預后量表(GOS)評定的預后、術后6個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評定的生存質量。結果:外

    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 2017年2期2017-04-08

  • 優勢側基底節區腦出血手術入路的選擇
    例經腦池-側裂-島葉入路和29例經顳中回皮層-島葉入路患者術前、術后1和3個月進行失語癥評分檢查。結果 手術前的各組分值均小于手術后評分,經過治療后各組語言評分分值均有所提高,術后3個月各組語言評分分值較術后1個月均有提高。經腦池-側裂-島葉入路較經顳中回皮層-島葉入路患者術后1個月(t= 3.783,P<0.001)、術后3個月(t=9.365,P<0.001)語言功能都有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優勢側基底節區腦出血經腦池-側裂-島葉入路的微創手術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7年5期2017-04-08

  • 大腦島葉形態及功能改變與抑郁癥的關系研究進展
    2)·綜述·大腦島葉形態及功能改變與抑郁癥的關系研究進展朱琳,文春梅,吳喆,吳倩,常履華(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昆明650032)島葉是位于腦組織深部的皮質結構,參與處理傳入大腦的內臟感覺、內臟運動、前庭覺、注意、疼痛、情緒、語言、運動、音樂和飲食等相關信息,還與味覺、視覺、嗅覺、聽覺、觸覺有關。神經解剖學研究發現重度抑郁癥患者島葉的大體形態異常。功能影像學研究發現抑郁癥患者的大腦島葉形態和代謝均有明顯改變。島葉形態及功能改變很可能是抑郁癥發生的病理基

    山東醫藥 2017年43期2017-04-04

  • 經側裂-島葉入路治療基底節區腦出血34例體會
    000)經側裂-島葉入路治療基底節區腦出血34例體會施圣暉,駱 楊,徐義昌,許 興, 陶振玉(宣城市人民醫院 神經外科,安徽 宣城 242000)目的:探討側裂-島葉入路清除基底節區腦出血的手術要點及效果。方法:回顧分析我科2014年10月~2016年2月共34例經側裂-島葉入路清除基底節區血腫患者的相關臨床資料。結果:術后復查CT示血腫清除>90%者26例,清除80%~90%者8例,術后無明顯再出血,無死亡病例。出院后隨訪3~6個月,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

    皖南醫學院學報 2017年4期2017-03-09

  • 更 正
    .000 6)、島葉(r=0.62,P③第1173頁“海洛因成癮者左側海馬旁回(r=0.53,P=0.000 8)、尾狀核(r=0.54,P=0.000 6)、島葉 (r=0.62,P④第1173頁“呈負相關(r=0.53,P=0.000 8)”,更正為:呈負相關(r=-0.53,P=0.000 8);⑤第1174頁圖2的圖說“D.右側扣帶回”更正為:D.左側扣帶回;⑥第1174頁“與戒斷時間呈負相關(r=0.54,P=0.000 6)”更正為:與戒斷時間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17年11期2017-01-16

  • 不同手術入路治療早期左側殼核出血的臨床效果
    期急診行經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手術清除血腫的69例高血壓性左側殼核出血患者作為觀察組,選擇我院同期行經顳葉皮質入路手術治療的58例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兩組患者血腫清除率、再出血發生率、術后失語情況及術后3個月的預后情況。結果觀察組大部分血腫清除率高于對照組[69.6%(48/69)比44.8%(26/58)],再出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10.2%(7/69)比31.0%(18/58)],觀察組患者未見完全失語者,無失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71.0%(49/69)

    中國醫藥導報 2016年17期2016-12-06

  • 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不同入路方式療效分析
    葉入路與經側裂-島葉入路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的效果。方法選擇2013年1月~2015年1月行小骨窗經額葉入路治療的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30例(額葉組)和經側裂-島葉入路治療的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35例(側裂-島葉組),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血腫清除率、并發癥及術后隨訪半年預后情況。結果兩組平均手術時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額葉組血腫清除>90%比率和再出血率分別為50.0%和0.0%,雖優于側裂-島葉組的60.0%和8.6%,但差異無統計學

    西南國防醫藥 2016年5期2016-11-24

  • 基底節區腦出血經側裂島葉入路應用分析
    節區腦出血經側裂島葉入路應用分析張曉峰河南三門峽市中醫院腦病科三門峽472000目的探討基底節區腦出血經側裂島葉入路的應用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3-12—2015-12間收治的96例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不同類型基底節區腦出血經側裂島葉入路的手術治療效果。結果血腫完全清除率90%,住院治療過程中死亡6例,并發癥發生率20.8%,不同類型基底節區腦出血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6個月隨訪過程中,6例死亡。結論經側裂島

    河南外科學雜志 2016年5期2016-11-08

  • 經外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手術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腫清除率及預后的影響
    00?經外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手術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腫清除率及預后的影響岳喜龍江蘇睢寧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睢寧221200目的探討經外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手術對高血壓腦出血(hypertensiveintracerebralhemorrhage,HICH)患者血腫清除率及預后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HICH患者108例,依據不同的手術方案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4例。觀察組采用經外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手術,對照組采用傳統的骨瓣開顱手術。術后對比2組血腫清除率及預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6年16期2016-09-23

  • 經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手術治療高血壓性基底核區腦出血的臨床療效
    床研究·經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手術治療高血壓性基底核區腦出血的臨床療效杜戰鋒目的:探討經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手術治療高血壓性基底核區腦出血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采用經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手術治療基底核區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35例為顯微組,另選取同期采用常規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的基底核區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35例為對照組,比較2組手術時間、血腫清除率、術中出血量、術后不良事件發生率、意識恢復時間和術后生存狀態。結果:與對照組相比,顯微組在術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術時間、

    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 2016年1期2016-09-12

  • 島葉膠質瘤切除功能保留手術技巧的探討
    吳鵬程 張愛全島葉膠質瘤切除功能保留手術技巧的探討李瑞峰 張蘊增 王利鋒 吳鵬程 張愛全目的:探討切除島葉腫瘤功能保留的手術方法及技巧。方法:采用翼點入路經側裂切除島葉腫瘤,對血管和功能區的保護。結果:本組48例,其中腫瘤全切40例,次全切8例。術后暫時性語言功能障礙6例,多于2周內恢復,對側肢體功能障礙7例,給予脫水治療后逐漸恢復良好。術前顱高壓癥狀者均消失,運動障礙者恢復3例,語言障礙恢復者2例。本組無嚴重并發癥和死亡病例。結論:經側裂入路切除島葉

    甘肅醫藥 2016年11期2016-03-10

  • 經顱腦超聲觀測新生兒腦島的發育及其臨床意義
    腦島呈倒三角形,島葉溝回自前下向后上部放射狀延伸呈花瓣狀,正常的新生兒腦島面積、周長均隨CGA而增大,其回歸方程如下:腦島面積(mm2)=183.7CGA-2 766.1(r2=0.545,P<0.01),腦島周長(mm)=12.91CGA-243.66(r2=0.393,P<0.01),測量的重復性和一致性均較高。結論:經顱腦超聲觀測新生兒腦島可以成為一種評價新生兒腦島的發育情況的常規手段。腦;嬰兒,新生;超聲檢查,多普勒,經顱腦島又叫島葉,是大腦半球唯

    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 2016年10期2016-03-03

  • 經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手術治療基底節區腦出血體會
    者,觀察經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手術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08—2014-08我院收治的80 例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手術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每組40 例。對照組男21 例,女19 例;年齡46~70歲,平均(52.7±5.3)歲;血腫量31.3~79.2mL,平均(54.3±4.5)mL。治療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45~69歲,平均(53.9±4.8)歲;血腫量30.9~77.6 mL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5年19期2015-12-19

  • 經側裂-島葉顯微手術清除基底節區腦出血的臨床研究
    余羅星經側裂-島葉顯微手術清除基底節區腦出血的臨床研究余羅星目的 分析經側裂-島葉顯微手術清除基底節區腦出血的治療效果。方法 研究對象選取68例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均接受經側裂-島葉顯微手術清除血腫。治療后隨訪1年,對比分析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生活質量的差異性。結果 經過治療后,患者NIHSS評分顯著下降,從(26.35±6.54)下降到(10.12±2.78)分,Barthel指數顯著上升,從(62.35±11.56)提高到(89.26±10

    當代醫學 2015年25期2015-07-31

  • 經側裂-島葉入路顯微外科手術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
    者,分析經側裂-島葉入路顯微外科手術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08-02—2014-03 收治的100例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0例。研究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38~80歲,平均(57.9±7.3)歲;既往有明確高血壓史28例,糖尿病史6例,冠心病史3例。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39~79 歲,平均(58.2±8.1)歲;既往有明確高血壓史29例,糖尿病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4年24期2014-12-20

  • 島葉入路顯微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觀察及腦血管保護
    唐太昆 毛希宏島葉入路顯微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觀察及腦血管保護鐘劍烽 李斌 唐太昆 毛希宏目的 探討島葉入路顯微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及臨床安全性。方法 64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2例, 觀察組患者采用島葉入路顯微手術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開顱手術進行治療,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3.75%, 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56.25%,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中國實用醫藥 2014年27期2014-09-04

  • 島葉膠質瘤手術治療進展
    趙貫建 程遠島葉位于腦葉深面,毗鄰重要的血管及重要的神經結構,其功能與內臟感覺、運動協調及語言有關,是一個介于舊新皮質之間的解剖學、細胞學及生物學界面。島葉膠質瘤的患病率并不低,據最近流行病學調查,約占腦低級別膠質瘤的25%、高級別膠質瘤的10%。因此,力求全切島葉膠質瘤,并最大程度的保護島葉功能以及島葉膠質瘤的綜合治療成為神經外科醫師努力的方向。1 島葉相關解剖1.1 側裂 它是位于大腦表面側下方的一個深在的腦溝,其主干長約39mm(30~56mm),是

    當代醫學 2014年3期2014-08-15

  • 經側裂島葉入路與皮層入路顯微手術治療基底節區出血的臨床研究
    6003)經側裂島葉入路與皮層入路顯微手術治療基底節區出血的臨床研究高福源 賀昭忠*(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山東 青島 266003)目的 對比研究顯微手術經側裂 -島葉入路與經皮層入路治療基底節區出血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經側裂 -島葉入路顯微手術治療的 48 例和經皮層顯微手術治療的 52 例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統計學分析明確兩種方法是否具有可比性,并對比研究兩種治療方法的治療效果。結果 經側裂 -島葉入路較經皮層入路手術時間

    中國醫藥指南 2013年8期2013-01-23

  • 經外側裂顯微外科手術治療島葉膠質瘤
    顯微外科手術治療島葉膠質瘤許先平,王 鵬,吳明燦羅國才,楊 勇,陳世潔(長江大學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湖北 荊州 434000)目的:探討島葉膠質瘤的臨床特點,外側裂手術技巧及DTI的指導意義。方法:回顧性分析島葉膠質瘤經外側裂顯微手術治療12例患者的臨床資料。術前行MRI 及DTI清楚顯示錐體束,對手術入路及預后做出評價。結果:島葉腫瘤9例全切,3例次全切或大部切除。術后出現短暫性失語2例,對側肢體活動障礙加重2例,輕度偏癱及語言功能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2年36期2012-03-31

  • 側裂-島葉入路基底節腦出血清除術的解剖研究
    的走行排列,暴露島葉及周圍結構,然后切除額、頂、顳島蓋,測量島葉與側腦室、基底核核團等之間的距離。2 結 果2.1 外側裂相關解剖2.1.1 外側裂 在大腦表面可見,由一個主干和三個分支組成,主干起自前床突內側,沿蝶骨嵴向側方延伸,終止于大腦凸面,分成水平支、前升支、后支。后支最長,后上延伸分離上方的額項葉和下方的顳葉,它的后端向上急轉在頂下小葉處至終點,在那里緣上回包繞它的尾部。水平支和前升支在所有的大腦半球中都出現,從前向后將額下回分為眶部,三角部,島

    浙江實用醫學 2012年2期2012-01-14

  • 島葉區域的地形解剖
    芳 馮繼·論著·島葉區域的地形解剖趙建華 馮三平 裴玉芳 馮繼目的研究島葉及其毗鄰的重要結構,為島葉區域的手術提供一些相關的解剖數據,幫助大家熟悉島葉及其毗鄰結構的解剖關系。方法對10例(20側)成人尸頭標本進行島葉的解剖與測量。結果島葉大體上呈一個三角形區域,表面由4~7個島回組成,周圍以前、上和下環島溝為界與額頂顳葉分隔開。島葉與外側裂、島蓋、大腦中動脈、島葉靜脈等關系密切。結論熟悉島葉的地形解剖和毗鄰結構關系,有利于該區域的手術操作,對減少或避免術后

    河北醫藥 2011年6期2011-12-28

  • 不同手術入路清除左側殼核出血對語言功能影響的臨床研究
    ,顱內分別經側裂島葉入路和經顳造瘺入路,語言功能的評價依據北京醫科大學漢語失語成套測驗(aphasia battery of Chinese,ABC)。側裂島葉入路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經顳造瘺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術前時間為3.0~4.5 h。診斷標準:具有明確高血壓病史,自發性左側殼核出血;出血量為 30~70 ml;意識表現:Ⅱ級(GCS13分)、Ⅲ級(10~12 分);無手術禁忌證。1.2 手術方法1.2.1 側裂島葉

    中國醫藥導報 2011年16期2011-06-01

  • 島葉膠質瘤與頑固性癲癇
    晉強 江濤 謝堅島葉解剖位置深,功能復雜,該區域腫瘤以低級別膠質瘤多見?;颊叨嘁园d癇為首發及主要癥狀?,F將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2007年8月~2010年8月間收治的48例以癲癇為首發癥狀的島葉膠質瘤的治療經驗總結、報告如下。資料與方法1.一般資料:本組48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男女性比例接近1∶1;年齡16~58歲,平均38.5歲。病程1周~4年,平均病程20個月。2.臨床表現:所有患者均以癲癇起病,服用1~2種抗癲癇藥均不能控制發作,發作頻率

    醫學研究雜志 2011年7期2011-05-16

  • 島葉的顯微解剖及臨床意義
    年Reil首次對島葉進行描述并命名。島葉深在的位置,復雜的血管關系,重要的毗鄰結構,廣泛的纖維聯系及功能上的不確定性,使得該部位病變的手術治療仍然是目前神經外科研究領域的難點問題之一。明確島葉的形態學特征及該部位的動脈類型,將有助于該區域病變外科治療質量的提高。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2例(24側)甲醛固定的國人成人頭顱濕標本。動脈灌注紅色乳膠,靜脈灌注藍色乳膠。1.2 方法每例標本先后半側開顱去顱蓋,磨除蝶骨嵴,剪除硬腦膜,完整暴露半球。顯微鏡下去除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1年4期2011-05-16

  • 小骨窗經外側裂-島葉入路微創治療基底節高血壓腦出血
    窗開顱,外側裂-島葉入路清除血腫,取得滿意療效,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40例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57.5歲。所有腦出血都經顱腦CT明確診斷,血腫量按多田式公式計算,其中,30~40 ml 10例,41~50 ml 13例,51~60 ml 12例,>60 ml 5例。GCS評分均在6~12分,其中6~8分14例,9~12分26例。出現一側瞳孔散大者10例,發病至手術時間3~12 h,6 h以內30例,另

    河北醫藥 2011年18期2011-04-1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