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饃

  • 王冬梅:巧手做花饃 非遺指尖傳
    、拽、剪……制作花饃,這些都是技術活,有時忙起來,一干就是12個小時,但我一點也不覺得累?!?月28日,王冬梅一邊忙著手中的活兒,一邊對《科學導報》記者說,“在制作面塑時,一定要注意表現出人物、動物的表情特點,每一個細節都要把握好……” 今年48歲的王冬梅原本是農家主婦,依靠家傳的面塑手藝,成了嵐縣面塑的非遺傳承人,還是山西省傳統工藝美術大師、山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山西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2017年,她還被北京市聘為中小學民間面塑藝術非遺傳承專家講師,

    科學導報 2023年24期2023-04-20

  • 晉南花饃,巧手捏出生活藝術
    花饃,是晉南人心尖上的情結、指尖上的文化、舌尖上的美食。晉南人一生離不了饃。生日蒸花饃,嬰兒滿月要蒸鼓鼓饃、棗長花饃,周歲娃娃要吃魚饃,孩童十二歲要蒸項圈饃,青年人結婚時蒸花糕饃,老人過壽時蒸桃饃……民間祭祀、中秋賞月、春節團圓,更要家家戶戶蒸花饃。花饃在晉南農村歷史悠久,流傳甚廣。經過幾千年的傳承,花饃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的一部分?!邦D頓不離饃”是晉南人的生活,“事事不離饃”是晉南人的禮俗。家家戶戶的傳承農歷臘月二十七,耄耋之年的王九玲要為第一次

    民生周刊 2023年4期2023-02-08

  • 生態美學視域下聞喜花饃圖案的藝術解析
    062)1 聞喜花饃的圖案藝術風貌聞喜花饃盛行于明清時期,距今已有幾百年歷史,在社會不斷發展更迭的今天,已形成獨特的制作技藝和成熟的創作風格,它始終與人生禮儀活動聯系緊密,也因類型豐富多樣、色彩艷麗、造型精致、制作考究獲得美譽。聞喜花饃品種分為“花糕”“花饃”“吉祥物”“盤頂”四大系列200多個種類[1]。聞喜花饃廣泛用于節慶、結婚、壽誕、葬禮、上梁、喬遷等多種傳統節慶活動、歲時節慶以及祭祀禮儀活動中。山西聞喜花饃在發展和傳承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豐富的藝術題材

    湖南包裝 2022年1期2023-01-03

  • 花饅頭
    風俗?;z頭又叫花饃,歷史悠久,在明清時就十分盛行。花饃最初是用來祭祖的,如今,人們用它來寄托對生活美好的向往。花饃制作工藝十分復雜,雖然所用工具只有剪刀、叉子、刀這幾樣,卻要用到切、揉、捏、揪、挑、壓、按等多種手法。而我的外婆,無疑是個做饃的高手。她先把面揉成水滴形,而后靈巧地捏出魚的脊背,細白的面繞在她的指尖,仿佛完全聽她指揮似的。她又一壓,一揪,魚尾栩栩如生。最后,取兩顆紅豆按在魚頭上,那魚頓時有了靈魂,好像活的一樣?!肮距焦距健?,一旁的蒸鍋里,一縷

    江蘇科技報·E教中國 2022年10期2022-07-13

  • 分析山西面塑的傳承與發展 ——以聞喜花饃為例
    城焙面面塑、聞喜花饃、定襄面塑、新絳面塑,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面塑文化的傳承增添了重要一筆。聞喜面塑在當地被叫作“花饃”。聞喜縣位于晉南地區,其物產豐富,土地平闊,誕生了眾多制作花饃的能手。在聞喜,有一句俗語是“有饃就有事,有事就有饃”。聞喜縣制作的花饃因為其細致的做法和豐富的種類而得名,聞喜縣又被稱為“花饃之鄉”。二、聞喜花饃的大致種類聞喜花饃,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別:花糕類、花饃類、吉祥物類、盤頂類四類?;ǜ忸愂锹勏裁嫠荏w系中,不可或缺的

    藝術品鑒 2022年9期2022-05-17

  • 花饃
    華辰菲花饃又稱“面花”,是北方一些地區逢年過節、祭拜祖先時都會制作的傳統特色美食。寶寶,擼起袖子和奶奶一起蒸花饃、祭祖先,給春節加點年味吧!1.搓條:搓出3根長短粗細差不多的長條。2.包棗:將面條首尾相接,在面圈兩端放入紅棗。3.塑形:用筷子將3個面圈從中間夾緊。4.上鍋蒸15分鐘左右即可。幸福小目標《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社會——利用民間游戲、傳統節日等,適當向幼兒介紹我國主要民族和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幸福加點料雖然花饃的形狀各異,但都象征

    動漫界·幼教365(小班) 2022年1期2022-01-12

  • 淺析聞喜花饃的藝術特征及文化內涵
    000)一、聞喜花饃概況俗話說,“世界面食在中國,中國面食在山西”,作為面食故鄉的山西,有著各種各樣的面食,其中“面塑”尤為出名,面塑民間也稱為面花、花饃、禮饃、面羊等,各地叫法不一,形態各有其特點。山西花饃藝術也隨當地環境、生活習慣的不同而產生出具有當地風格的藝術作品,通常分為晉北地區、晉南地區、晉東南地區這三個地區。晉北常見的花饃藝術多分布于定襄、原平、代縣、五臺、河曲等地,造型簡潔大方,色彩偏向素色,風格粗狂流暢,但有不失細膩,極富美感。花饃中通常添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21年8期2021-09-23

  • 這,是我的堅守
    醒世界。早起,做花饃。灶臺前白霧繚繞,熱氣蒸騰。外婆眉上綴滿了小水珠,蒼老的手在木盆里翻涌,倒入面粉,加入水,青筋凸起的手有力而不乏溫柔,汗珠滾落,似瑪瑙般剔透。我也在旁邊賣力干活,發面,做饃,下鍋。出鍋時,面很綿軟,一撫一摸,像云層,似棉花。揉面時,左一拉,右一攏;上一壓,下一壓,整個過程,不懈怠,不停歇。停下手時,面光,手光,盆光,而面勁道十足。捏下一小團面,五彩斑斕的面團任手擺弄。一勾一轉,一捏一扭,一貼一剪,刀在面上翻飛,面屑紛紛滑落,浮現出一枝傲

    作文與考試·初中版 2021年18期2021-08-17

  • “器”以載“道”:臨猗花饃藝術研究
    國面食在山西”。花饃,作為一種北方農村非常普遍存在的面制的民俗藝術,它的使用“場景”常常伴隨著鄉民的人生禮儀和生命常態,因此又被稱作“禮饃”,因地域不同也有稱作“面塑”“面花”等。山西花饃產生于獨特的人文地域環境,由于花饃與當地民眾的生產生活關系密切,一直以來都充滿了質樸的鄉土情懷、濃郁的生活氣息,并以其精美的藝術造型、豐富的文化內涵被當做民間面塑藝術的代表,深受當地民眾的喜愛。筆者有幸“生于斯長于斯”,成長中的耳濡目染讓我明白生活如花,任何民間藝術都不是

    藝術與設計·理論 2021年7期2021-07-28

  • 外婆的拿手好戲(節選)
    拿出面團,開始做花饃。只見她一手拿刀,一手按面團,幾分鐘便把面團切成了五塊。她取出一塊,用力地揉,拿出一顆大紅棗放在一端,把面團輕輕圈過去,再輕輕撥開,那顆紅棗正好夾在中間,像一只破繭的蝴蝶一樣冒了出來。外婆又從盒子里拿出一把小梳子,在面團上輕輕地向下一壓,瞧,出現了一朵小花!再壓,又是一朵!接著,外婆又取出一塊面團,揉成一個球,再用力一壓,壓成一個小面餅。然后她用手在一端捏了一個“小三角形”,在另一端捏了一個“大波浪”,最后用一個小鐵勺在上面壓出花紋,把

    作文周刊·小學六年級版 2021年20期2021-05-16

  • 花饃飄香(TV版)
    天我們的主題是“花饃大比拼”。(可看“上善若水”,第二視角哦?。┫旅嬗姓垇碜愿鱾€“窩”的專家:被窩“探險家”,“中央戲精學院”碩士以及回籠覺“表演專家”等“專業人士”,讓我們掌聲歡迎!好,請各位專家迅速入座???,各位專家的包包里都裝著“兇器”!水果刀、剪子……這是要打架的節奏?No!No!No!我們要正能量!做花饃,傳承中華文化!好了,話不多說,讓我們有請學識淵博的段美女登場!接下來進行第一項,做小花花。先把各個還沒“睡醒”的面團拿出來,把它們身上Q彈的肉

    新作文·小學高年級版 2021年11期2021-03-17

  • 新訪談
    為什么你會對花饃感興趣呢?是誰把你“領進門”的?起初,我對花饃一無所知,是段老師的一次實踐作文課讓我認識到了“歷史的寶藏”——花饃。課上,我觀看著視頻,視頻中的老奶奶親手把一個普通的面團變成千姿百態的花饃,好看的花饃讓我食欲大增,終究是我低估了面團……花饃是中國民間面塑品,它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啦。在每個人的心中爸爸媽媽都是獨一無二的,你認為你的爸爸媽媽和別人家爸爸媽媽的區別在哪里呢?我覺得自家的爸媽生活很有情趣,而我身邊的有些家庭一直都過著單曲循環似的枯

    新作文·小學高年級版 2021年11期2021-03-17

  • 花饃
    柔,把那些做好的花饃生坯裝進鍋里。她的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把前額的頭發都打濕了。不大一會兒工夫,便有面香和著柴草香逸出灶間,勾引得我一遍一遍往灶間跑,看花饃蒸好了沒有。剛出鍋的花饃散發著濃濃的麥香味,我迫不及待地囫圇吞下,又噎又燙,眼淚都出來了。母親笑:“是好吃得哭了嗎?”我難為情地低下頭。臘月里,蒸花饃是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事情。蒸一些自己吃,蒸一些祭祀祖先,蒸一些招待親朋好友。我老家的女人幾乎個個都是蒸花饃的高手,上至80歲的老奶奶,下至剛結婚的小媳婦

    老年博覽·上半月 2021年2期2021-03-11

  • 花饃
    柔,把那些做好的花饃生坯裝進鍋里,她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把前額的頭發都打濕了。不大一會兒工夫,便有柴草香和面香逸出灶間,勾引得我們這些小饞蟲一遍一遍往灶間跑,看花饃蒸好了沒有。剛出鍋的花饃散發著濃濃的麥香味,我迫不及待地咬一口,囫圇吞下,又噎又燙,生生把眼淚憋下來了。母親笑問:“是好吃得哭了嗎?”我難為情地低下頭。臘月里,蒸花饃是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事情,蒸一些自己吃,蒸一些祭祀祖先上供用,蒸一些招待親朋好友。老家的女人,幾乎個個都是蒸花饃的高手,上至七老

    人民周刊 2021年2期2021-03-08

  • 關中花饃藝術研究
    、綴等工藝加工成花饃,作為婚喪嫁娶的禮物相互饋贈,這樣本來普通的面食便變化為一種質樸而有趣的藝術形式——花饃藝術。2009 年2 月6 日,“中國第一屆民間花饃藝術節”在素有“中國第一帝都”的咸陽召開。藝術節上有來自7 個省區的130 多位民間面花藝術家出席活動,參展花饃和其他民間藝術品達400 余種。關中老百姓稱為“花花饃”,也稱花饃,是區別于日常食用饅頭的一種面食樣式。1 關中花饃的民俗文化面花是以面為原材料的一種民間藝術。這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傳說起源于

    湖南包裝 2020年6期2021-01-20

  • 關中民間花饃藝術及其弘揚和振興路徑淺析
    若惠一、關中民間花饃藝術面花又稱“花花饃”,是廣泛流傳在陜西民間的,特別是關中地區的一種漢族傳統風俗,它貫穿于歲時節日和風俗禮儀中,其造型格外精美,是 “廣眾性”參與的集民俗文化與飲食文化相融的中華民間藝術的瑰寶。農村每逢婚事嫁娶、老人過壽、孩子滿月等,都少不了使用這種寓意祝福的禮品,面花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人類習俗風情一起豐富和發展,對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仍然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二、關中民間花饃藝術傳承現狀和可能的原因由于種種有待系統和深入研究因

    名家名作 2020年8期2021-01-20

  • 從代縣花饃文化的變遷看物與人的互為主體性
    化豐富多樣。代縣花饃(也可以稱為代縣面塑)正是孕育于這樣一種多元文化之中,見證了代縣千百年來的風雨滄桑,承載了代縣民眾的文化記憶,寄托著代縣民眾對鄉土的熱愛、對生命的珍視、對未來的希望。隨著世界范圍內文化遺產保護運動的興起,我國對文化遺產日漸重視。各級政府積極進行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代縣花饃因其自身的特色,入選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更多人了解和關注。但是,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外出務工人員增多,傳統農村的社會結構有斷裂的

    懷化學院學報 2021年6期2021-01-16

  • 聞喜:花饃的“花樣生活”
    聞喜花饃是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的傳統名點,是人工用面粉做成的各種樣式的饅頭,因花式各樣而命名為花饃。聞喜花饃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200多個品種,已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完整的創作體系,2008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于2010年在上海世博會展出。聞喜縣把打造花饃特色產業列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點工程,聞喜縣婦聯聘請花饃藝人,為農村婦女傳授花饃制作技術,3500余名農村婦女經過培訓后,成為手工花饃加工能手。(本報綜合)

    文萃報·周五版 2020年38期2020-10-26

  • 民間工藝美術的人文聯系
    工藝;漢畫像石;花饃一、民間工藝美術在宗教性中的聯系在早期的中國民間工藝品中,包括漢畫像石,玉器,青銅器等。而這些工藝品主要是用于喪葬習俗。因為喪葬習俗中需要大量的陪葬品,這也促進了民間工藝品的發展。而這些東西也是為了在人死后建造一個與現實一樣的世界,用來使靈魂得到寄托。早期喪葬作品呈現出了粗獷,生動又規模宏大而多變的面貌。因此,在繁多的民間手工藝作品中,作品都與人的思想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1)漢畫像石的表現方式漢畫像石作為陪葬古人的作品,其主要的目的是

    廣告大觀 2020年3期2020-10-20

  • 在主題探究活動中進行勞動教育
    典型代表——顧家花饃,引導孩子們探究花饃文化的起源,并讓他們在美術課堂上親手制作花饃。孩子們一個個頭戴廚師帽,腰系小圍裙,身旁的小案板上擺著發好的面團和做花饃用的豆子、剪刀等。餐廳的面點師被邀請到美術教室,為孩子們示范花饃的制作過程。在面點師的指導下,孩子們手中的面團變成了形態各異的花饃,他們興奮地把自己親手做好的花饃放入蒸箱。花饃蒸熟后,香氣撲鼻。從親手種下麥子到吃到親手做的花饃,“我的家鄉”主題探究活動持續了二百多天。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寫下了一篇篇的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0年9期2020-08-31

  • 合陽花饃的造型藝術特征分析
    710065)花饃在合陽又稱“面花”、“花饅頭”,它既可吃又可觀賞,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合陽也因此久負盛名,被譽為“面花之鄉”。花饃是民間面塑藝術的代表,它以濃郁的鄉土情懷、豐富的文化內涵、制作精巧細膩的造型和鮮艷奪目的色彩感染著大眾,其藝術形式和用途都與當地民間習俗活動密切相連,用于祭祀、時節、人生禮儀等各個方面。一直以來,花饃藝術的傳承并沒確切圖稿,單靠農婦們口傳心授。通過勤勞之手,先將面團捏成半球形、桃形、方形等主體樣式

    魅力中國 2020年8期2020-05-15

  • 渭南地區民間傳統面塑樣式簡述
    祝福70 大慶》花饃 李雪桂(合陽縣)《幸福中國·富美臨渭》花饃 康妙云(臨渭區)《祖國萬歲》花饃 閆秋云(韓城市)《中華年年糕》花饃 王利貞(韓城市)《山門》面花 王剛(大荔縣)《龍鳳喜糕》花饃 李變勤(澄城縣)位于八百里秦川東部的渭南可謂“十里不同俗”,產生了各有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渭南花饃有著極為豐富的樣式,可謂百花齊放、爭奇斗艷。較為代表性的有臨渭區康妙云制作的花饃《幸福中國·富美臨渭》,用花饃表現家鄉美,有動物題材的《孔雀》《臥老虎》等。華州區

    中國民族美術 2020年1期2020-05-10

  • 沒有花饃,怎么叫過年
    蘇小年為啥過年蒸花饃其實不止筆者家里,在中國北方,每年過年家家戶戶都要蒸花饃迎接新春佳節,因此每個家庭婦女都是花饃制作能手,一把剪刀、一把梳子、一雙筷子,幾支竹簽,就可以將一坨坨面團做成雞、鴨、魚各種造型。制作花饃也有一套嚴格的工序,發酵、揉面、捏花、蒸制、點花……全憑一雙靈巧的雙手,因此做花饃也是婦女們比手巧的一個過程,她們沒有教材,沒有圖樣,全憑一代代人口傳心授,就能做出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造型。不過為啥過年都要蒸花饃呢?中國有句俗話說:不蒸包子,要爭

    旅游世界 2020年2期2020-03-25

  • 晉南花饃
    杭一卓花饃,在晉南人的生活中除了可以果腹,還有著傳承禮俗的重要作用。故而流傳“有饃就有事,有事就有饃”的說法。因為晉南面塑將風俗民情融入其中,所以千百年來長盛不衰,成為豐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花饃,又稱“面花”“面塑”,是一種漢族傳統名點,因花式多樣而稱為花饃。它體現了農婦們的心靈手巧和藝術想象力,也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善良與純樸的民俗藝術的見證。花饃能在晉南流行,成為影響極為深遠和普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很重要是因為晉南為“棉麥之鄉”,當地盛產小麥,

    小品文選刊 2020年3期2020-03-19

  •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子洲花饃的發展困境與對策探析
    100)陜北子洲花饃是當地的傳統食物,是集地域性、民俗性、藝術性于一身的特色面點。子洲花饃的起源是紀念春秋時期的介子推。介子推割股奉君、隱居不言祿,最終因重耳放火而被燒死在綿山。于是,人們在寒食節用面粉揉成面團,捏成墳頭形狀的大饅頭,然后再捏一些形態各異的飛禽走獸,蒸熟后用食用色素加以點綴,表示對介子推墳墓的守護。子洲百姓也把花饃稱作子推饃、捏花花,后來被廣泛運用在節慶時令、生日祝壽、婚喪嫁娶中,對當地有非比尋常的意義。在功能方面,子洲花饃可以食用;在民俗

    山西農經 2020年22期2020-02-25

  • 花饃
    逢年過節都要蒸制花饃。花饃不僅好吃,還非常漂亮,有很多美麗的傳統造型。寶寶和奶奶一起來大飽眼福吧。幸福小目標《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社會——向幼兒介紹反映中國人聰明才智的發明和創造,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幸福加點料1.美麗的花饃饃背后蘊藏著濃厚的傳統文化,祖孫倆掃描二維碼來了解一下吧。2.寶寶和奶奶嘗試自己設計制作花饃,迎接春節哦。3.延伸問題:寶寶,饃饃是饅頭嗎?掃碼聽答案。

    動漫界·幼教365(中班) 2020年1期2020-02-02

  • 小魚花饃
    不知道小讀者對“花饃”還有沒有印象?在去年第7期的《學與玩》雜志中,曾經刊登過一篇題為《舌尖上的面食藝術》的文章,講的就是花饃的故事。2008年,花饃因為美麗的外形和美好的寓意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上展出,聲名大振。美麗的花饃到底是怎么做出來的呢?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制作小魚花饃。工具剪刀,干凈的齒梳,三種顏色、餳(xíng)發好的面團(一團大的,兩團小的),塑料切面刀(可用其他薄板代替)。步驟1.將較大的面團切成雞蛋大小

    學與玩 2019年10期2019-10-29

  • 山西省聞喜花饃的傳承及創新研究
    帆摘? 要:聞喜花饃可以分為花糕、花饃、吉祥物、盤頂四大系列?;ǜ庵饕糜谙彩?,是面塑之最;花饃使用最為廣泛,主要用于祭祀與饋贈;吉祥物是每逢佳節用以寄托美好的期盼和祝福;盤頂只用于喪葬。聞喜花饃構思巧妙,制作精美,它既無范本流傳,也無底樣可依,完全憑借巧婦信手捏制而成,實為“母親的藝術”。探析聞喜花饃地域形成因素和歷史淵源演進等,進一步從根源上尋求聞喜花饃傳承與保護的新舉措,從而更好地發揚山西特色面塑藝術文化,保護山西“非遺”。關鍵詞:山西省;花饃;面塑

    美與時代·上 2019年7期2019-09-10

  • 巧手花饃
    旅”中幼兒對山西花饃的關注為例,和大家共同交流教師在生成性課程中如何持續不斷地捕捉幼兒的興趣、支持幼兒的活動。一、發現熱點——傾聽心聲,分析價值活動背景:在“晉商之旅”的親子體驗活動之后,幼兒在來園交流談話活動中,興奮地說著:劉馨寧:我看見平遙古城里還有賣花饃的呢。孟子涵:我吃過花饃。張嘉悅:我姥姥就會做花饃。李雨芳:前段時間,我姐姐過生日,奶奶還給她做了個花饃?!覀儼l現很多幼兒都關注到了花饃這一獨特的民間藝術??吹贸鰜?,幼兒對花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div>

    山西教育·幼教 2019年7期2019-09-10

  • 中元節的習俗
    以求平安吉祥。送花饃? ? 送花饃的習俗在晉北地區最流行。每一個花饃的寓意都不同,送給小輩的花饃是面羊,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哺乳養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是面人,寓意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平輩的花饃是面魚,意喻年年有余。

    小天使·六年級語數英綜合 2019年8期2019-08-27

  • 巧奪天工的華縣花饃
    流傳在華縣民間的花饃文化是這里的文化遺產之一。華縣花饃以品種繁多、內涵豐富、做工精巧見長,內容涉及生婚壽死、歲時節令等。花饃大的有一米多高,要用三四十斤面粉;小的則玲瓏剔透,只有幾厘米大。在當地農村,小孩過滿月、12歲完燈、結婚過壽、老人過世、蓋房上大梁、喬遷新居、各種節日,都有送花饃的習俗,花饃多以禮品的形式在歲時節令和人生儀禮中使用?!案唣x盤”由姑舅在外甥和侄子結婚時送;“大谷卷”在結婚、回門、滿月、12歲完燈、二月二等節令時送。六月六忙罷送曲蓮,蓋房

    金秋 2019年5期2019-06-25

  • 第一次做花饃
    發,臘月二十九蒸花饃”,今年我和媽媽一起跟著姥姥學做花饃。我們準備蒸一座“棗山”,就是用面和紅棗做成山的形狀,寓意米面成山。姥姥事先和好了面。我們先做了一個小山形狀的底座,接著擺上一層如紅寶石般的香甜的紅棗,然后再鋪一層揉好的面。但這需要用剪刀、梳子、筷子等工具給它做造型,做一些花邊。最后再用面捏一些吉祥的圖案,比如魚、龍、蓮花等粘在上面。姥姥還讓我還在“山頂”放了一枚硬幣,寓意旺財。這下大功告成,可以上鍋蒸了。我迫不及待地等著我們的棗山出鍋,因為還要給這

    作文周刊·小學三年級版 2019年8期2019-04-23

  • 聞喜花饃古民居
    花饃。?門樓。艷麗的聞喜花饃運城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的同志建議我們去一趟聞喜,說那里的花饃很有名。知道聞喜,但不知道龍文化從聞喜起源。聞喜這名字是漢武帝給起的,風水學的老祖宗郭璞是聞喜人,過去搞風水的大都是聞喜人,河東望族裴氏家族自漢至近代2000年里出過風水名師59人、大將軍59人;不知道馱石碑的還有龍,龍馱石碑在聞喜發現了;聞喜的藕比通常的藕多一個眼;也不知道在百家姓里還有姓支的。支健康,聞喜縣文化館館長的名字。他健談,夸起自已的家鄉就像河開了口子,想

    旅游 2019年4期2019-04-17

  • 山西花饃的符號學研究及設計應用
    面食在山西。山西花饃作為山西面食文化中豐富多彩的一部分,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周時代,它也是我國古代泥塑文化的延續。宋代之后,花饃藝術已經成熟,并有了更為豐富的文字及史料記載。明清時期的鼎盛發展,到今天被完好的傳承下來,成為了一種寶貴的民間藝術。花饃的造型藝術多是來自動物和植物,這源于人們動植物的崇拜。花饃由面和水制成,運用剪刀、到、梳子等工具,通過切、揉、捏、揪、挑、壓、搓、撥、按等制作手法,色彩多以多以大紅、粉色、藤黃、綠色為主。本次論文主要是從花饃符號的

    絲路藝術 2018年7期2018-09-21

  • 淺析山西聞喜花饃的發展
    5)聞喜被稱為“花饃之鄉”,制作花饃歷史悠久,作為一項與勞動人民生活中產生的藝術,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從先秦時期就有有關記載,最早是用來祭祀的,人們把它做成豬、牛、羊等動物的模樣來祭祀祖先。因聞喜花饃技藝獨特、歷史悠久,在2006年與定襄面塑、焙面面塑、新絳面塑共同作為山西面塑藝術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以其獨有的食用、觀賞、禮儀功能,作為傳統美術—面花的成員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都是對聞喜花饃的肯定和鼓勵。然而與大多數

    度假旅游 2018年12期2018-09-10

  • 舌尖上的面食藝術
    而是“化妝”過的花饃。歷史上勞動人民在長期的日常生活中,將這種最簡單樸實的主食變化出了新花樣,逐漸形成了一種藝術。在史料中,早在漢朝就有了制作花饃的記載,宋朝人開始把花饃用于節慶、婚禮、祝壽等活動中。在河北井陘、山西聞喜、陜西大荔等地,都流傳著做花饃的習俗。繁雜的制作工藝花饃也叫面塑、面花,雖然都是饃,但它的制作方法可要比家常白饃饃復雜得多。要得到欣賞起來造型豐富多姿,品嘗起來筋道甜美,在制作工藝上可是要下一番功夫的。制作花饃除了要首選高筋小麥粉,還要在主

    學與玩 2018年7期2018-08-21

  • 淺談聞喜花饃的民俗形式與藝術特色
    [摘 要] 聞喜花饃起源于漢代祭祀活動,發展到明清已成為祭祀、慶典、過事、觀賞、食用為一體的可食性藝術品。通過搜集資料、多方考察及深入研究后,從民俗題材寓意、造型、色彩等藝術特點來論述聞喜花饃,對現代聞喜花饃的傳承與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意義。[關 鍵 詞] 聞喜花饃;題材;寓意;藝術特色聞喜地處山西南部,這里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搖籃之鄉。面食作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被聞喜群眾發展成多樣的民俗藝術作品,其中,面塑在這里扎根、孕育、成

    天工 2018年4期2018-05-14

  • 花饃概述及傳承發展
    韋婕摘 要:花饃作為民間手工藝的代表,分布在我國黃河流域。花饃具有深厚的美學特征和人文價值,是我們民族智慧的結晶。其通過極具藝術的造型反映出人們的生活和風俗習慣,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深受百姓的喜愛,在2008年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蘊含的價值與意義,需我們去大力保護和宣揚花饃文化,使其得以傳承。本文主要從花饃的技術和工藝,花饃的文化屬性等方面,提出花饃保護的方法。關鍵詞:花饃;制作;保護;創新一、花饃概述“花饃”是“面花的俗稱,分為四

    青年時代 2018年5期2018-03-31

  • 關中花饃藝術研究的現狀述評及開拓
    12000)關中花饃是在關中飲食文化的基礎上,融合了民間繪畫、雕塑和剪紙等不同藝術門類的特色,經過民間藝術家甚或普通群眾匠心獨具地構思、加工而成的一種色彩絢麗多姿、造型生動別致、工藝精巧細膩和民俗氣息濃郁的藝術精品。因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并與廣大民眾的日常生活、情感表達和審美趣味密切相關,富有豐富的審美魅力、深厚的民俗風情和重要的文化價值,而被譽為“中國繪畫藝術的活化石”“研究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尤其是近年來,全球化背景下民俗民間文

    咸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8年3期2018-02-25

  • 春節祈福北方花饃
    餑餑,有的地方叫花饃饃,雖然在形態、色彩、制作流程上略有差異,但是都表達了人們對來年幸福生活的深深祈盼。陜西 關中花饃饃在陜西關中,流傳至今有千年之余的花饃饃造型別致,形態逼真,堪稱一絕。從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在關中農村有互送花饃饃的傳統習俗。因此,關中地區的婦女幾乎人人都是制作花饃饃的高手,其中尤以年長的婦女技藝更是高超。花饃饃的制作工具很簡單,白面、剪刀、菜刀、梳子、紅棗等物,再加上一雙巧手,只要掌握好發面技術和火候,按照式樣進行捏制,那么一個鮮活的面模

    美食 2018年2期2018-02-10

  • 平陽花饃所蘊含的儒家文化初探
    化發揮到了極致,花饃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花饃是以面作為主要原料,以棗、黑豆、顏料等輔料做出各種造型的民間藝術,具有濃厚的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平陽花饃是山西花饃藝術的突出代表,2011年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研究平陽地區民間文化的重要素材。關鍵詞:花饃;文化;面食1 伴隨終生的平陽花饃平陽花饃伴隨平陽人從出生到去世的每一個人生歷程——誕生、周歲、十二歲、婚禮、葬禮,幾乎人生的每一個重要時刻都有花饃的出現,甚至去世之后仍與花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1.1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8年23期2018-01-07

  • 聞喜花饃的圖案與文化
    邢雨摘 要:花饃是一種純樸的藝術形式,是民間勞動人民智慧的形成,它代表著民間民俗文化與智慧。俗話說“有饃就有事,有事就有饃”。花饃在傳承中注入文化內涵,形成別具一格的文化藝術。聞喜花饃具有其獨特的藝術特色,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角色。關鍵詞:聞喜;花饃;圖案;文化中圖分類號:J52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5-0138-02一、引言自古以來就流傳著“民以食為天”這句話,這是飲食文化最好的證明,體現了食物對人民的重要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7年5期2017-06-11

  • 面花文化傳播的社會意義與發展價值 ——以華州花饃為例
    價值 ——以華州花饃為例□ 王梁 張瑞峰 馬家豪面花因其樸實的特質和濃厚的民間文化色彩,在我國北方民間藝術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被廣泛運用于各種節慶和民間祭祀之中。本文將重點闡釋華州花饃與普通面花的區別,并分析以華州花饃為代表的面花文化的發展軌跡及其禮俗功能,另外試從傳播學的角度分析其符號意義和其所體現的地方文化特點及其目前的創新與發展。面花;華州花饃;民俗文化;符號一、花饃的起源與發展面花,又稱禮饃、花供、面塑,是與古老民俗禮儀活動相結合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

    視聽 2017年4期2017-04-12

  • 面花裝飾特色的比較研究 ——豫東沈丘顧家面花與山西花饃的比較研究
    丘顧家面花與山西花饃的比較研究薛 雪 (淮北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 235000)文化的形成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與歷史背景,飲食文化亦是如此。在中國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中,不同地區的文化存在即相通又各具特色的樣式,其中面花便是其中一例。同屬面食為主的河南和山西兩省在面花各具特點。民間藝術;飲食文化;造型特色;審美效果;創作情感地域特色與歷史背景形成了文化發展的魅力,中國特有的飲食文化亦是如此1。在源遠流長、獨具特色的中國飲食文化中,不同地區的文化既相通又各具特色,

    大眾文藝 2017年5期2017-01-28

  • 花樣面塑 美輪美奐
    上蓋合成的園扁形花饃,出籠后在頂部插上所需面花。福如東海花饃用圓形、桃形、魚形等面團作為花饃主體,出籠后插上所需面花。古中國·新運城吉祥物此類花饃多以動物和物品為主,制作方法有分件組合、一次成形兩種。如老虎花饃,制作時把耳朵、長牙、眉毛、虎頭、虎身分開捏制,出籠后染色組裝而成。做豬頭花饃時,則把豬耳、豬眼、豬尾、頭花等附著在豬頭主體上一起蒸制,出籠后染色即可。以解云仙的面塑作品為代表,主要有吉祥如意龍鳳花饃、福如東海祝壽花饃、百年好合喜慶花饃、喜生貴子滿月

    科學之友 2016年13期2016-10-26

  • 華州花饃民俗大觀上
    / 劉高潮?華州花饃民俗大觀上文/ 劉高潮陜西華州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華夏、中華皆因華得名。古代號稱“東出長安第一州”,關中東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所轄范圍相當于今天的渭南市。它地處渭河下游平原,土地肥沃,盛產小麥,早在七千年前的老官臺文化中的泉護村遺址,人們就發現了粟、麥種子,這就為花饃的誕生提供了基礎。花饃是農耕文明的產物,年節民事中廣泛應用。據史料記載,它誕生于商周,是人類從蒙昧邁向文明的象征。最初用面粉捏成動物,替代活物人畜“犧牲”,祭奠天地、山川

    神州民俗(學術版) 2016年9期2016-09-26

  • 探析民間花饃中的設計美感
    00 )探析民間花饃中的設計美感孔璐(鄭州輕工業學院 環境藝術設計450000 )中國是有五千年優秀文化的文明古國,自古以來就傳承著各種優秀的民間藝術,民間花饃是一種離不開生活的特殊民間風俗習慣,是人們從最平常的吃中衍生出來的一種藝術。民間花饃雖然是自古傳承下來的一種民間藝術,但是其中蘊涵著豐富的美感和設計感。本文旨在從民間花饃的形式美、材料美、 技術美和功能美四個方面淺析民間花饃的設計美感。花饃;設計美感;傳統手工藝術;形式;材料;技術;功能中國社會在經

    大眾文藝 2016年18期2016-07-13

  • 花樣面塑 美輪美奐
    上蓋合成的園扁形花饃,出籠后在頂部插上所需面花。花饃用圓形、桃形、魚形等面團作為花饃主體,出籠后插上所需面花。吉祥物此類花饃多以動物和物品為主,制作方法有分件組合、一次成形兩種。如老虎花饃,制作時把耳朵、長牙、眉毛、虎頭、虎身分開捏制,出籠后染色組裝而成。做豬頭花饃時,則把豬耳、豬眼、豬尾、頭花等附著在豬頭主體上一起蒸制,出籠后染色即可。以解云仙的面塑作品為代表,主要有吉祥如意龍鳳花饃、福如東海祝壽花饃、百年好合喜慶花饃、喜生貴子滿月花饃等系列。新派面塑關

    科學之友 2016年7期2016-07-13

  • 花饃藝術的保護與發展
    +杜君【摘 要】花饃的制作融合了民間繪畫和造型藝術的特色,是飲食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因其色彩絢麗多姿、造型生動別致、制作精巧細膩和民俗氣息濃郁而成為一種特色鮮明的民間藝術精品。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態度、價值觀念以及花饃藝人等發生了改變,人們對花饃的需求逐漸減少,花饃藝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花饃藝術的保護、傳承與發展成為了刻不容緩的問題。 【關鍵詞】花饃藝術;保護;發展中圖分類號:J528.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6-02

    戲劇之家 2016年12期2016-06-30

  • 華州花饃民俗大觀
    文/ 劉高潮華州花饃民俗大觀文/ 劉高潮陜西華州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華夏、中華皆因華得名。古代號稱“東出長安第一州”,關中東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所轄范圍相當于今天的渭南市。它地處渭河下游平原,土地肥沃,盛產小麥,早在七千年前的老官臺文化中的泉護村遺址,人們就發現了粟、麥種子,這就為花饃的誕生提供了基礎。花饃是農耕文明的產物,年節民事中廣泛應用。據史料記載,它誕生于商周,是人類從蒙昧邁向文明的象征。最初用面粉捏成動物,替代活物人畜“犧牲”,祭奠天地、山川、

    神州民俗 2016年9期2016-02-23

  • 花饃
    歷在目,比如說做花饃!過年啦,這是我們小孩最開心的時候,有好吃的、好玩的,還有漂亮的新衣服穿呢。我的太姥姥,也就是我媽媽的姥姥,今年已經八十八歲了,但是她有一雙神奇的手。她老人家的手干枯得像老樹,而且長了不少老年斑,可是,那雙手有奇特的本領哦。每逢過年,太姥姥就大顯身手了。她做的花饃太可愛了,什么小刺猬、蛇、柿子、小兔子等等,全都栩栩如生。去年過年,在我的再三央求下,太姥姥答應教我做花饃,媽媽也來湊熱鬧,還嚷嚷著要跟我比賽。只見太姥姥揪下一團面,先揉出一個

    小天使·四年級語數英綜合 2015年5期2015-05-25

  • 西北人的笑饃迎春
    西北高原的民間“花饃”面食品就是這一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伴隨百姓生活而生,依附民俗風情而傳承,雖然是一種寄存在舌尖上的地域文化,但從中折射出的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精神和審美思想是激勵我們文化創新的不竭源泉。我們怎么也想象不出,在我國西北那片干燥灰黃的泥土地上,再普通不過的麥面饅頭,卻能搖身變成精致的工藝品,并且在其中凝注了豐富而深厚的文化內涵。特別是傳統的春季來臨和當地的婚慶嫁娶,更是少不了這種饅頭工藝品——“花饃”。陜西花饃又稱禮饃、面花,其實就是花樣饅頭,盛

    中國西部 2015年7期2015-05-04

  • 陜西花饃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14099)陜西花饃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季 玉 民(渭南師范學院 莫斯科藝術學院,陜西 渭南714099)花饃是陜西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民俗價值。在陜西花饃保護和開發的探索中,只有將其推向市場,才能真正建立陜西花饃文化發展的良性運轉機制,才能真正起到對傳統文化的保護作用。陜西;花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市場花饃是民間面塑品,也稱“面花”。陜西花饃歷史悠久,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民俗價值,對陜西花饃的保護和開發一直是陜西傳統文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23期2015-03-20

  • 民俗視野中的關中花饃藝術
    民俗視野中的關中花饃藝術咸陽師范學院李梅摘要:花饃在關中地區有著獨特文化氣息的藝術品,歷經千年而更富有魅力,它不僅作為一種實用物品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中并被保留了下來,而且還作為一種物質載體,承載著審美藝術價值。在時代發展的今天,花饃的藝術魅力和獨特的文化價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越來越引起更多人的關注,花饃的文化寓意和審美價值及人們對于花饃的審美心理,花饃文化的發展變化以及傳承問題,這些一直都是人們研究的問題,但是在現有理論的基礎上,對花饃的研究還有進一步理

    人間 2015年7期2015-02-19

  • MISHMASH
    asions. 花饃 (huāmó), literally “flowery steam bread”, is the upgraded version of steamed bread. From a regular serving to as large as 60 centimeters in diameter and 10 kilograms in weight, huamo are molded, steamed and painted into

    漢語世界 2013年4期2013-08-02

  • 花饃,捏出來的民間情愫
    文/盛麗花饃,捏出來的民間情愫文/盛麗北方盛產小麥,為此,民間就遺留下蒸花饃的習俗。花饃,不同的地區叫法不同,也有的地方叫面塑、面花、捏面人等。流傳在民間的花饃,用小麥面發酵,捏制成各種人物、動物、花卉等造型,用紅棗以及各種豆類加以點綴,放入鍋內蒸熟,趁其柔軟時再施以彩繪,好看的花饃就算做成了。這些既能食用,又能作為禮物饋贈親友的花饃,是中國北方特有的民間藝術。民間送花饃的講究很多,北方民風淳厚,又崇尚禮儀,生日壽辰、婚喪嫁娶、祈禱祭奠,各種場合都要送花饃

    實踐·黨的教育版 2012年2期2012-12-01

  • 沈丘顧家花饃傳承的陳楚故地民間美術的裝飾風格
    術精神。一、顧家花饃的起源老城鎮是沈丘縣舊縣城所在地,位于縣境東南27公里處,泉河穿境而過,地理位置優越,歷時悠久。明洪武年間,顧家老前輩從山西移民來到這里--城南南大門夏灣村,為了生計開始做饃的生意,由于制作饃手藝精湛,銷售很好,不管是口碑還是做饃的質量在方圓幾里都很出名,人稱顧二別子(原名顧維臣)。當年白面很珍貴,大人不舍得吃,多給老人和孩子吃,饃大了拿不穩,掉在地上造成浪費,敬業的顧二別子研制出一種老人、小孩容易拿,造型美觀狀似葫蘆的小白饃,(圖1)

    大家 2012年17期2012-08-0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