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乾陵守護人

2006-08-17 04:20
西部大開發 2006年8期
關鍵詞:陵園石刻文物

秦 寧

位于陜西乾縣的唐乾陵,是女皇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史考:2006年7月2日,是他們合葬封陵1300周年的紀念日。

而早在45年前就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唐乾陵,不僅是陜西境內唐十八陵中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也是目前惟一未被盜掘的唐代帝王陵墓。

原來,自唐朝起,各個時期政府都派有大量人員守護陵園,主要負責保護和修繕陵園。隨著時光流逝,朝代更替,這些人的子孫都在陵區周圍繁衍生息,默默地守護著陵園?!叭缃?,他們都成為民間的文保員,一代接一代地繼續守護著乾陵地上地下的文物,沒有他們風雨數十年的默默護寶,乾陵保存不會這樣完好?!?

民間守陵 世代相傳

2006年6月20日,酷熱數日的關中大地,被一場雨澆得格外涼爽。

上午,我來到雅凈肅穆的乾陵博物館。正忙著籌備武則天與唐高宗合葬封陵130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的副館長梁子,指著坐在身邊兩位年過半百的農民對我說,他們是祖輩生活在乾陵腳下的農民,也是我們15位農民文保員中的兩名?!霸陉兾魇俗屏曛?,乾陵是惟一沒有遭破壞和盜掘的帝王陵。尤其是在這些年,周邊地區文物失竊或盜掘案件時有發生,外地一些盜墓賊和文物販子對乾陵也窺測已久,有的甚至混在游客中來打探乾陵地宮門道等,但都被我們的文保員及時發現或識破而趕走了。這些農民文保員,他們堅守祖訓家傳,形成了一個群體,自覺自愿守護著陵園,為乾陵文物保護立了汗馬功勞?!?

兩位古銅色面孔的農民,見梁館長如此夸贊,一個個憨厚地笑了起來:“皇帝的墓就在咱眼前,先人們都在保護咧,到我們手里更應看護好,讓更多人來參觀,這不僅是為了公家,也是為后輩人積德造福呢!”

說話間,辦公室進來一位中年人。他是曾在乾縣擔任過多年文物旅游局局長的乾陵博物館黨委書記馬文廷。說起乾陵的民間護陵傳統,老馬顯得格外激動。他告訴我,乾陵的民間守陵有著特殊的歷史原因。乾陵是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在唐朝各個時期政府都派有大量人員守護陵園,主要負責保護和修繕陵園。隨著時光流逝,朝代更替,這些人的子孫都在陵區周圍繁衍生息,默默地守護著陵園?!叭缃?,他們都成為民間的文保員,一代接一代地繼續守護著乾陵地上地下的文物,沒有他們風雨數十年的默默護寶,乾陵保存不會這樣完好。因此可以說,他們是我們博物館最可敬的人!”老馬對這些居住在乾陵周圍的農民護寶人,更懷著一種特殊的敬意。

田野文物保護的功臣

博物館保衛科的同志說,乾陵文物保護點多、線長、面寬,情況復雜,保護難度比較大。原來,1300多年前,乾陵營建時正值盛唐,建造規模非常宏大,氣勢也十分雄偉。其陵園由兩重城垣組成,內城周長5920米,占地230萬平方米。城內又分布有獻殿、闕樓、回廊、王賓殿、六十一朝臣畫像祠堂、下宮等輝煌建筑378間。外城周八十里,實際占地約20萬畝。陵園內城四門之外及司馬道兩側列置有華表、翼馬、鴕鳥、翁仲、石獅、無字碑、述圣紀碑等精美絕倫的大型石刻120余件,被譽為“盛唐石刻藝術的露天展覽館”。特別是在陵園東南隅的黃土臺地上,又呈扇形分布著太子、公主及親王、重臣陪葬墓,文獻記載有17人。陪葬墓區現存封土堆15座,范圍北至乾縣城關鎮東金村殷家,東北至唐僖宗靖陵,東至陽洪鎮乳臺村東南800米處,南至城關鎮大青仁(龍)村,西至城關鎮張家堡村東旅游路,整個范圍東西5600米,南北3800米,占地2128萬平方米(31920畝)。

偌大的陪葬墓區是乾陵陵園的主要組成部分,除了現存的15座封土堆之外,可能還有未探測到和未發現的墓葬。根據唐高祖獻陵和唐太宗昭陵目前發現的陪葬墓數目與文獻記載的差異推測,乾陵的陪葬墓數目將遠遠大于文獻記載的17座,可能還有未被發現的無任何封土的陪葬墓。因此,“在這樣大的區域內,除了露天和田野眾多精美的石刻文物及遺址需要保護外,地下也可能隱藏有無數未知的文物也需要保護,而僅靠國家和博物館的人力、物力都難以達到全面而有效的保護。因此陵園周圍的這些農民文保員,對露天和田野文物古遺址的保護,就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乾陵博物館從分居在乾陵周圍的農民護寶人中,挑選了15名思想覺悟、身體素質好的中壯年農民,正式組建了農民文保員隊伍,負責看管“大陵”(指乾陵,下同)及陵區田野石刻、古遺址和陪葬墓等,其中8名擔負著陪葬墓的看護任務,4名看護石刻。這些農民文保員常年吃、住在陵區,日夜守護巡查在陵區,筑起了一道守護乾陵的銅墻鐵壁。

默默堅持的守陵人

68歲的何生照老漢,就是這15位農民文保員中的一位。他所住的村子因緊挨乾陵西南角而得名叫西南村。何老漢從26歲起就擔任著西南村干部。

“我們小時候,老人就給我們說過,從唐代開始,大陵一直有提燈巡陵的習俗。直到他們的老爺爺那時,乾陵還有人看管。老人們經常對我們年輕人說:這里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都不能亂動,否則就要遭天譴。附近這幾個村子都是這樣給年輕人傳的。我當大隊長后,守護大陵也成為生產大隊的一件大事,隊上還設立了文保會,大隊長自然成為文保會主任。那時,如果誰翻地、修房挖地基時發現古磚等都要立即報告文保會,我們趕去就要把它立即填了,不能再挖?!焙卫蠞h給我講起這些保護文物的往事時,顯得很開心。

有33年黨齡的何老漢從村干部退下后,就做了博物館專職的義務文保員。他所住的西南村中有乾陵玄武門、白虎門等四門遺址,土闋和刻立于唐代的3只石獅子、2匹石馬、2只石羊等文物及綠化林帶,這都是他看護的范圍。每天不分白天晚上,不論下雨下雪,老漢都要在他管理的“轄區”巡查幾遍。

在何老漢簡陋的小院子里,已生病多年的何老漢老伴見客人來訪,趕緊端出一盤杏子邊招呼客人邊說:老漢對那些石獅、石馬、石羊的感情我看比對我還重,我生病了還得自己去買藥,家里事他也很少管,卻整天在那些地方轉悠。晚上不管下雨下雪,一天不拉地拿著手電筒、狼牙棒(博物館配的防身器械)去看那些寶貝還好不好。有幾回冬天下大雪,路很滑,他照樣出去,半夜回來后見他摔得渾身是泥,可第二天晚上又出去了,攔都攔不住。

何老漢嘿嘿笑著說,一晚上不去看看,心里就不踏實?!爸灰切氊愡€在那站著,身上沒有被碰、刮和亂刻胡寫的痕跡,四門遺址也沒有被人亂挖,咱回家睡覺就實在了?!蔽译S老漢所看管的這些文物和遺址巡查了一圈,差不多用了一個多小時??吹嚼先嗣艚菪凶叩纳碛昂妥屑氂^察的眼神,想起在多少個風雨的日日夜夜,老漢為了國家的文物遺產的安全,獨自默默地巡回在這條山路上,一種敬意油然而生。隨行的博物館同志告訴我,這些農民文保員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但他們這樣堅持多年默默守護文物的精神,的確令人感動!

48歲的吳養志,是家住乾陵石馬道村的文保員。他看護著乾陵御道兩旁的華表、無字碑及六十一尊賓王石刻等100多件文物,是乾陵上名副其實的現代“守陵人”。

在乾陵御道旁,博物館為他特建了一個不到兩平方米的簡易看護房,他從100多米外的家里拉來電線裝上燈,就日夜吃住守護在這里,而把家里80多歲的老母親交給媳婦照管著。旺季時,乾陵游客多,而一些年輕人總是趁人不注意時,想在這些石刻文物上留下“到此一游”的歪筆。夏天的晚上,乾陵又成了人們避暑的好地方,不少騎著摩托車的城里青年人喜歡聚在一起,圍在石刻周圍喝啤酒。有的人就在石刻上磕啤酒瓶取樂。為了使這些珍貴石刻不受損壞,老吳白天不停轉著預防游客亂寫亂畫,晚上又守在石刻前驅趕可能鬧事的酒鬼。

每年冬天尤其雪天時,陵上氣溫下降到零下十幾攝氏度。有人勸他白天可在陵上看著,晚上還是回到暖和的家里住幾天,免得凍壞身子,可老吳堅決不肯。依然日夜守護在陵上。白天在游客散去后,他用著自己家的電,開著電褥子取暖。即使躺在被窩里,雙耳還要靜靜聽著陵上有無異常的動靜。半夜,北風呼嘯,他又爬起來拿著自己買的電筒,把那些珍貴石刻仔細照看一邊。這樣的看陵日子,老吳已堅持了整整數千個日日夜夜!

“想打歪主意就趕緊走人”

這些年,不少來自山東、河南等地的一些文物販子懷著鬼胎夾雜在游客中來到乾陵,有的打聽乾陵墓道,有的來踩點看路形,但這些人都沒有逃過乾陵農民護寶人的眼睛。

何老漢就經歷過幾次。一天下午,他正在大陵西邊巡查,突然看見一高兩矮3個形跡可疑的年輕人,他們不像其他普通游客去看大陵上的石刻,去聽導游講解,而悄悄蹲在陵下的一個山坡上抽著煙嘀咕著?!拔矣X得不太對勁,就走上前去。其中操河南口音的大個子就遞上煙套近乎,問我這乾陵下面都埋有啥寶貝?我說,啥寶貝都有。他們又問,這下面有沒有門?門應該朝東還是朝西?我覺得這話里有問題。就告訴他們:我說不清。接著又反問他們:你們想干什么?我們這里有關乾陵墓道等文物的情況不能亂打聽,你們要是參觀就去陵上好好看,也歡迎你們多來參觀,可要在這里亂打聽大陵的事就趕緊走人。這里每天每夜都有人巡查保護,想打這里的主意門都沒有!”何老漢說,那幾個人聽完這話后,臉色一變站起來溜得沒了影。

2004年6月,看護14號陪葬墓的文保員胡振峰在例行巡查時,發現一名可疑男子在墓前反復拍照。他上前盤問時,那男子一會說自己是記者,一會又說自己是考古研究專家。但見過多名考古專家的胡振峰仔細端詳后,怎么看這人的行為舉止也不像考古專家。在仔細詢問中,那人邊說邊用眼睛亂瞟,回話中也出現破綻。細心的老胡發現這人心中有鬼,正準備電話報警時,那人心虛了竟抱起相機跑了。類似的人和事在其他農民文保員看護巡查中也發生多次,但由于這些農民文保員的高度警惕,使這些心懷鬼胎的“游客”最終一個個倉皇逃去。

“再窮也不能賣文物”

在采訪的多位農民文保員家中,我看到他們的家庭經濟狀況都不富裕,有的人家境在農村甚至是比較差的,但他們卻把文物與致富分得非常清。

距離乾陵約7公里的乳臺村,有15號、16號兩個相距一公里的乾陵陪葬墓,這兩個陪葬墓在乾陵陪葬墓中有著比較重要的位置,守護這兩個陪葬墓的文保員是今年49歲的村支部書記馮民喜。而干上這兩個陪葬墓的文保差事,又完全是他21年前與盜墓賊英勇斗爭的結果。

21年前,一個秋種的日子。28歲的馮民喜正在地里種小麥。有村民跑來告訴他,在16號墓前的地上聽到地下有很大響聲,“是不是墓里的寶貝‘翻浪了?”他趕忙跑去一看,遠處的一條暗渠正通向陪葬墓方向,而腳下感覺有人在活動。他敏感地意識到:“可能有盜墓賊從暗渠進去挖洞盜墓了?!庇谑?,立即安排村民去報警,自己死死守在渠口上。30分鐘后從咸陽、乾縣趕來了100多名警察將陪葬墓團團包圍。接著,年輕的馮民喜帶領幾名警察從暗渠潛入,將6名來自河南、寶雞的盜墓賊抓獲。此后他受到咸陽市委、市政府的獎勵,也當上了相鄰兩個陪葬墓的文保員。博物館在墓附近給他專門建了個小屋,他搬進去一住就是21年。從此,干完地里活后,不管風里雨里,白天夜里,所有的事就是到兩個陪葬墓周圍進行巡查。自此后,那兩個墓經過21年的風雨,一直安然無恙。

特別令我感動的是,村民們告訴我,在10年前,老馮整理莊基地時,意外從地下發現一只高約一米,體長1.5米的石羊。他知道這是文物,為了保護好這只石羊,他將石羊搬回家門口。不久有文物販子聞訊趕來,一開口就出價10萬元要買走。他堅決拒絕了。

自從石羊放在家門口后,這幾年從西安、寶雞、咸陽又先后來過10多個文物販子要買走,他仍然一一拒絕。有人以為他想賣更多的錢,也有人罵他傻。馮民喜說:他們說錯了,出土的石羊就成了文物。我家再窮,也不會賣文物的!

當了多年村書記的馮民喜,家庭經濟是出人意料的寒酸。全家住在有些破舊的4間偏廈房中,家里惟一的一臺電器,是上世紀90年代因保護文物由咸陽市政府獎勵他的14英寸黑白電視機。我打開后畫面不停閃動,幾乎不能再使用了。除此之外,我沒有看到一件值錢的東西,而家里的墻壁上貼的兩張乾陵宣傳畫,倒是格外的顯眼。說起家里的貧寒,馮民喜說,他這些年只操心了看護陪葬墓的事,家里也沒有時間搞什么賺錢的副業,特別是有兩個生病的老人要照顧,這兩年又先后走了,不多的農業收入都花費在老人身上了,所以日子相對緊一點,“不過慢慢就好了!”

聽他這樣說,我心中有些發酸,忍不住開玩笑說:“你把石羊賣了,至少換個好的大電視機,再買些其他的現代化的生活用品??!”一臉憨厚的馮民喜連聲說:“那不行,那絕對不行。上邊來人已給石羊照相了,這遲早要上交國家。我現在只能暫時看管和保護好。再說,咱是博物館里聘請的文物保護員,館里也經常給我們辦學習班,文物不能賣,賣了就是犯國法的事!”

從乳臺村返回博物館,和黨委書記老馬再次說起這些可敬的農民文保員時,他眼含熱淚沉思片刻說:他們的精神的確很可貴,我認為怎么贊頌都不過分。正是這些偉大的農民文保員的默默奉獻,和他們高度責任心和警惕性,對我們珍貴文化遺產的精心看護,及時防范和避免了一些可能發生的盜竊文物事件。他們雖然只得到國家一點非常低微的補貼,博物館在逢年過節時給予了一定的慰問,但他們以淳樸和善良回報給國家的卻更多?!八麄兂D陥允卦诟髯缘妮爡^,用自己的忠誠和辛勤勞動,為了守護好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產,在范圍如此大的乾陵文物保護區,筑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群眾文保防線,這在全國都是十分鮮見的!”

延伸閱讀:

乾陵因何得名

漢唐帝陵取名,有以地名取名如興平漢武帝茂陵的來由是其位居茂鄉,漢陽陵因于弋陽縣而得名;有以皇帝尊號、謚號命名的。尊號大都是金光閃閃的贊美詞藻,謚號是其死后由禮部大臣依據其一生形狀而作的一字評論。而唐代帝陵大致都依據此兩號而名帝陵,如高宗獻陵,太宗李世民昭陵。而李治尊號為“天皇大圣皇帝”,謚號“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而在中國古代有“乾為天……為君、為父”,故取名“乾陵”?!扒辍笔堑玫轿鋭t天的認可的,若說因乾為天,坤為地;乾為陽,坤為陰,乾坤配對,乃天作地合,這也暗合了當時的“二圣”并立的政治體制,這也從一個側面兆示了武后秉執國政乃為天地所共選。

李治遺詔云:“七日而殯,皇太子即位于柩前,園陵制度,務從節儉,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后處分?!边@一方面要傳國于太子,另一面又為武后掌握實權留下了法定的依據。

天帝、天后,乃國之所藉,從這個意義上講,“乾陵”也就可能是由武則天親自取的,或由大臣遵意旨而議定。

唐朝守陵的人有多少

據洛陽古代藝術館韋泰真墓志云:高宗死后,武則天命吏部尚書韋待價與韋泰真前往梁山營建乾陵。直接管理人員120人。此外,還有300余人的軍隊。其次,還應有守陵宮人和寺廟中的僧尼,共約近千人。而這里尚不計陵戶中的家眷老小。

開元十七年(729)十一月十九日,玄宗朝于乾陵,諸陵各取側近六鄉百姓,以供養寢陵之役(《唐會要》卷20)

乾陵地宮有哪些陪葬文物

雖然自太宗營建昭陵始,李唐就一直提倡喪葬從儉,但作為封建帝王,其用度擺設絕非民間可以想象,加上他的權利受不到有力的約束而使其個人好惡、情感自由發展,在喪葬薄厚上,李世民把話說得很透:既要遵奉先祖務從節儉的遺詔,又怕盡不了孝心,過于儉素。這也是每個繼任者都會遇到的兩難問題。

事實上如國力尚可,都會極盡榮華。這從永泰墓的劫后余物可見一斑,其剩余物含三彩在內,有金、銀、玉器凡八百余件。兩朝皇帝遺物更是不可勝數,從最基本情況分析應有:

(1) 兩朝皇帝的穿戴:

純金、珍珠、松綠石、紅黃藍寶石制成的皇冠、鳳冠、金釵、玉簪。各種絲織品的春、夏、秋、冬四季服裝數十身。手鐲、金玉腰帶。金銀絲編織,以絲綢為里面的高跟鞋?;实鄯b十四套,皇后三套,在不同場合的穿戴,陵中均有,而且很可能不同質料的各十四套。

(2) 皇帝御璽八套

(3) 生活用品

從筆墨紙硯到茶、酒用具,金銀、玻璃石制作的杯、盤、碗、瓶、缽、罐等物應有盡有。

(4) 音樂器

唐代皇帝雅樂有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約40余種。

(5) 除心愛的實用器外,還有大量的金、銀、銅、鐵特別是三彩明器,從實用器到車輛、儀仗、灶臺、戶舍宮殿。

(6) 場面宏大的壁畫

唐代帝王從穿戴行止都有嚴格的制度規定,要先反映他的生前活動,必須通過場面宏大數千平方米壁畫來烘托玄宮之內的冥府神宮之輝煌壯麗。

(7) 收藏的歷代寶物

如歷代青銅器、書法、繪畫珍品、書籍、兵器。

(8) 哀冊、碑石類的喪葬器

(9) 宏大的石質棺槨、墓門,其中線刻畫題材豐富,用筆技法高超。

當然,少不了裝放各類東西的金銀檀香木制作的寶函和絲綢包袱。

總之,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從未被盜的兩朝皇帝墓中的文物儲藏量是不可限量的。

為什么說乾陵從未被盜

一是記載,唐末五代時的溫韜專事盜掘唐陵,其它十七陵均被其盜,但在盜發乾陵時雷雨大作,溫賊一干人心虛怕天降禍,很快離開。

民國初年,孫連仲曾率兵盜發乾陵,但用炸藥包炸了墓道甬道的三層石條后,其下還是鐵汁錮結的石條,墓道深淺莫測,心里發慌,不知如何是好時,一股旋風刮來,沙土滿天,天昏地暗,只好匆匆離開。

二是考古鉆探結果

1958年12月4日,陜西省文管會楊正興等工作人員進駐乾陵陵區,勘察陵園地貌,找出了玄宮甬道和墓門,并探出甬道長63.1米,寬3.9米,用1.25×0.4×0.6米的4100塊石條,砌成39層,石條左右間用鐵質細腰栓板拉固;上下之間,用鐵穿棍穿固,使石條固死,不能移動,石條穿隙之間先灑上少量石質粉末,用融化了的錫鐵漿灌注,使其發生氣化與石條成為一體??脊陪@探與《唐會要》卷二十的記載是完全吻合的。從1958年起,乾陵陵區就被納入人民政府的嚴格管理下,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乾陵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序號171分類號10號。

作為重點文保單位,乾陵受到政府和當地人民的悉心呵護。

(吳志毅 梁子)

猜你喜歡
陵園石刻文物
贊少先隊員清明祭掃革命先烈墓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讓文物講述天路文化
陵園綠化配置與維護探析
文物失竊
9年后甘肅再探秦西垂陵園
文物掉包案
陵園藝術雕塑的文化意義
大足石刻優美的雕塑語言——氣功相
渭北民間石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