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南芭蕉飲食文化

2006-08-17 04:20張家榮
西部大開發 2006年8期
關鍵詞:芭蕉葉傣族芭蕉

張家榮

美麗的芭蕉生長地滇南的廣大地區,生活在這里的云南各族人民,與芭蕉結下了不解的情緣,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芭蕉飲食文化。

芭蕉小吃

芭蕉是水果,但對西雙版納的傣族人來說,它還能做成特色風味小吃。比如油煎芭蕉,傣語叫做“真桂”,據說出自看守花果園的波布咪雅(老爺爺與老奶奶)之手。他們是封建領主的花奴,住在一個被江河環繞的小島上為封建領主種花種果。有一年夏天,大雨下個不停,河水波浪翻涌,無法過渡,老兩口糧食快吃光了,只好暫用水果摻飯,用水果佐餐。有一天做晚飯的時候,波布一邊吃芭蕉,一邊在鍋里加油準備炸魚。油鍋冒煙,咪雅魚還沒弄好,他便急忙把炒鍋端下火塘。由于忙亂,手里的半截芭蕉掉在油鍋里,一陣吱吱響聲過后,芭蕉已被炸黃了,并散發出一股特殊的香氣。當波布用鍋鏟把芭蕉鏟出油鍋時,咬了一口,沒想到油煎過的芭蕉竟會如此香甜可口。他讓老伴也嘗一嘗,老伴也說:“好吃!好吃!”。聽到咪雅的夸獎,波布把端下的油鍋重新端上火塘,剝了幾只芭蕉切成薄片,一片片放到油鍋里煎熟用來佐餐。從此,傣族人就有了油煎芭蕉的風味小吃。

糯米芭蕉,傣語叫做“毫凍桂”,是以糯米與芭蕉為原料加工的食品。首先,把剛剛開始成熟的芭蕉剝掉皮,縱向切成片;糯米淘洗干凈;芭蕉葉洗凈剪裁成方塊擺好。其次打包,抓一把糯米擺在芭蕉葉片上,在糯米上擺一片芭蕉,再加一把糯米,直到把一只芭蕉所切的片擺完,形成糯米夾芭蕉、芭蕉夾糯米,然后再用芭蕉葉認真包成長方形小包,外用竹篾捆扎,不讓米粒漏出。三是加工,將包好的糯米芭蕉包放在容器內加清水浸泡幾個小時,使包內米粒充分吸水發脹、變軟,再放在鍋內煮熟或放在木甑內蒸熟即可食用。 “毫凍桂”的加工方法,古樸而有特色,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粽子類食品。包內糯米飯帶有芭蕉的香氣、甜味、軟潤適口。糯米飯夾著的芭蕉,甜中夾有糯米香氣。

美味芭蕉花

芭蕉花很具有熱帶風情,西雙版納的傣、哈尼、拉祜、布朗等兄弟民族,都喜歡用芭蕉花做菜,并且形成了系列。這些用來食用的芭蕉花,主要是野芭蕉和粉芭蕉的花朵。它們長在山箐和陰濕溝谷中,假莖和葉片都與人工栽培的芭蕉近似,并一樣能開花結果,只是果實小,果皮內密生黑色種子,幾乎沒有可以食用的果肉。所以民間大量采集芭蕉花當作蔬菜食用。野芭蕉花的品質,以花剛剛破莖而出的淡黃色圓錐形花色的為最好,其次是掛果以后的紫紅色心形花朵。

芭蕉花最為傣族人所喜愛。他們以它為原料加工的小吃頗多,主要有芭蕉花蘸醬、素炒芭蕉花、肉末炒芭蕉花、包蒸芭蕉花、芭蕉花三鮮湯等。芭蕉花蘸醬,就是把采集來的芭蕉花用火燒或水煮熟透,剝掉外層的老花瓣,用幼嫩的花瓣和剛形成的芭蕉幼果蘸醬菜食用。這道加工方法和食用方法都簡單原始的小菜,據說是召勐(傣族土司首領)府的女傭首先發明食用的。傳說有位侍候召勐的女傭,以召勐吃剩的魚肉為食,身體越長越胖,召勐看不順眼,便派她去看守一塊芭蕉園。住在芭蕉園里的女傭,經常以野菜佐餐。一天,由于沒有找到野菜,她便砍了一朵剛剛破莖而出的芭蕉花,把它燒熟,蘸著喃咪(一種傣味醬菜)下飯,覺得味美可口。從此,她便把芭蕉花當成蔬菜燒吃煮吃。一段時間后,她又變得苗條起來。召勐到芭蕉園游賞風景時,見此情況,問她吃了什么仙藥。她回答說:“主人啊,這里哪有什么仙藥!如果要有,就是那毫不起眼的芭蕉花!”于是,芭蕉花蘸醬的美味就流傳了下來。

芭蕉花三鮮湯,先將芭蕉花剝去外層老花瓣,洗凈切碎,加少許食鹽揉捏,用清水漂洗去除澀味,用肉湯煮至七成熟時,加入豬肉片或肉末和洗凈切成小段的臭菜,煮熟,加適量食鹽即可食用。這道菜湯,色澤紅、白、綠三色相間,味鮮香可口。

芭蕉花炒狗肉,則是哈尼族蓋新房時的必備菜。其制作方法是,先把芭蕉花用沸水氽一下,再放入冷水中浸泡,除去澀味備用?;蛘邔沤痘ㄏ磧羟屑?,放少許食鹽漬片刻,淘洗擠捏,去除澀味。狗肉則切成薄片或剁細備用。炒時先將肉在油鍋內爆炒至八成熟,再加入芭蕉花與適量食鹽及其它調料炒熟即可。這道菜,哈尼族人民多在賀新房時食用,因風味獨特,餐館內已普遍用以待客。另外,哈尼族的芭蕉花燉雞,也是哈尼族產婦滋補催奶的佳品。

獨特芭蕉心,芭蕉心潔白如凝脂,很多民族的人喜歡吃,街上也有許多人在賣。它的基本吃法是把芭蕉心洗凈切成片放入清水盆中,用竹筷攪洗,去掉蕉絲,再漂洗干凈。然后與酸湯、四季豆一起燉熟,稱為“芭蕉心燉四季豆”,其酸且醇和,蕉心甜嫩,美味可口。哈尼族有暴腌芭蕉心的吃法,將野芭蕉的幼嫩芭蕉心切細,加上適量鹽巴和稀飯拌和均勻,放入瓦壇內腌漬一至兩天,即可食用,味略酸,和暴腌咸菜相似,但更具野趣。

芭蕉葉包蒸與包燒

芭蕉葉包蒸是傣族人用“蒸”的方法烹制菜肴的方式之一。用于包蒸的芭蕉葉一般需用火烤軟或曬軟。比如芭蕉葉包蒸豬肉、芭蕉葉蒸雞等。包蒸豬肉是將豬肉剁碎,和鹽、花椒粉、蔥、蒜、青辣椒、香茅草原調料一起調勻,分成若干份,用芭蕉葉包好,放在甑子或蒸籠里蒸熟就可以吃了。這種蒸肉軟嫩,有濃烈的香味。芭蕉葉蒸雞也是傣族的傳統食品,把整雞用刀背敲捶,抹上蔥、芫荽、辣椒、野花椒、鹽等佐料腌制一段時間,然后用芭蕉葉包好蒸熟即可。成品肉嫩鮮美,香辣可口。

芭蕉葉也包“毫棟”,也就是傣族人的粽子。傣族人包粽子,是用被火烤軟或曬軟的芭蕉葉。他們將裁好的芭蕉葉卷成漏斗形狀,往里裝入糯米、花生和肉條等,裝滿后將口包成三角形,用竹篾扎牢,就成為尖角小包。然后用水浸泡一段時間,使包內米粒充分吸水發脹,再放在鍋里加水煮熟即可食用。成品質軟、味香,很讓人喜歡。

包蒸芭蕉花,是用芭蕉葉包蒸芭蕉花。先將幼嫩的芭蕉花煮熟,切碎,加食鹽揉捏,擠掉澀水,然后加入蛋和剁細的豬肉蔥花、蒜泥、芫荽和少數青椒末等調料拌均勻,最后用芭蕉葉包成方形葉包,蒸半個小時便可食用。

芭蕉葉可以用來包燒。包燒,確切地應當用傣語“并窩”來表達,可以意譯為卷佐料燒烤。它的主要特點,是將眾多的新鮮佐料用于燒烤的肉食,使烤制出來的肉食味道更加鮮美。用“并窩”這種方法烹調菜肴,可以根據燒烤的食物種類和人們的食味要求增加各種辛香佐料,借以去腥、調味、滿足人的味覺要求。這種燒烤食物的方法,別具一格。傣族民間流傳的“并不奪窩,摩不奪佛”(其意為凈烤不及包料烤,焐燒不如煨剁生)這句民諺,就是對“并窩”食品味美可口的贊譽?!安⒏C”主要用于烤肉?!安⒏C”的肉食,最常見的是卷料燒烤牛肉絲、卷料烤雞、卷料烤鮮魚、填料烤黃鱔、卷料烤野味等??局品椒?,一般是將肉加青辣椒、芫荽、大蔥、苤菜、青蒜、香茅草等等涂抹搓揉,使味道進入肉塊,用刀背或木錘反復輕捶,使肉絲松散分離,攤成肉絲片。然后再將青辣椒、芫菜、大蔥、苤菜、青蒜洗凈切末,加入食鹽、味精拌勻平攤在肉絲片上,再將肉絲片卷成一卷,抹上豬油,用鮮香茅草加以捆扎,或者用芭蕉葉包起來,用夾棍夾住繼續烘烤至肉絲熟透,即可食用。

芭蕉葉炊具與餐具

芭蕉葉是云南南部各族人民的天然炊具。

傣族獵人在森林中,所有生活都離不開芭蕉。吃飯時,用芭蕉葉包燒菜肴,用芭蕉葉煮青苔湯,用芭蕉葉作碗,吃不完的還可以用芭蕉葉帶走。休息時用芭蕉葉墊著,可坐可臥,干凈整潔。

布朗族的卵石煮鮮魚,就是用芭蕉葉作為炊具做成的。布朗族菜肴烹調方法古樸簡單,具有濃厚的山鄉野地特色。卵石煮鮮魚,一般是用盛器鋪上鮮芭蕉葉代替鍋,以火燒卵石為熱源,以鮮活小魚為原料加工。烹飪時,用芭蕉葉覆蓋盛器底部,裝上清水,把收拾干凈的鮮魚放在水內,再將燒紅的卵石,一個接一個地投入水中使水沸騰,將魚煮熟,加點食鹽便可食用。這種魚湯鮮美異常。其加工方式、食用方法都具有天然、返璞歸真的情趣。

景頗族招待客人的酒席,可以做到不用鍋筷碗勺。正如元代李京在《諸夷風俗》中記敘的“食無器皿,以芭蕉葉藉之”。明代《景泰云南圖經志》載的“食不用筷”、“捻成團而食之”。這種特別習俗,當今仍可遇到。他們的餐桌就是芭蕉葉,盛飯菜的盤是烤軟的芭蕉葉,吃飯的碗是芭蕉葉,飯菜包成小包,一包米飯,一包菜,極有天然情趣。

猜你喜歡
芭蕉葉傣族芭蕉
傣族服飾文化在現代生活的運用
爸爸跟我爭芭蕉
芭蕉上練字
Splash Water for Happiness 潑水迎新年
有意思的芭蕉葉
云朵或者其他
芭蕉葉
別樣的風情
戲說芭蕉葉
西雙版納州傣醫常用姜科植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