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訓練和訓練的有效把握

2008-06-26 09:48周仁良
中學語文教學 2008年6期
關鍵詞:百草園造句文本

周仁良

一、課例回放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篇飽含作者深情的回憶文章,也是初中教材中歷經幾十年依然能激起學生濃郁的閱讀興趣的傳統名篇。對于這樣經典的傳統名篇,往往由于“太熟”,可資借鑒、補充的內容過多,反而教起來左右受掣,難入佳境。

筆者最近聽的一堂課,就很值得思索。

執教老師通過解題,將課文自然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寫百草園,第二部分寫三味書屋。接著著重分析第一部分。先整體閱讀,通過教師范讀,學生朗讀,了解了主要內容:1.景物描寫;2.美女蛇的故事;3.冬天雪地捕鳥。然后,接下來的教學內容為進一步了解“景物描寫”的內容,并作語言表達的訓練。教師的具體安排是這樣的:1.用筆畫出描寫景物的詞語,看看寫到的植物、動物有哪些?怎樣來突出它們的特點的;2.用“不必說……不必說……也不必說……”造句。在解決第一個問題時,學生冷靜地思索,逐一說出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葚、黃蜂、叫天子、油蛉、蟋蟀、何首烏、木蓮、覆盆子等動植物名,并在書上用筆一一劃出。然后,在老師要求下,學生又一一劃出與之對應使用的動詞。學生靜靜地,沒花多大力氣就完成了。而用復句形式造句,顯然難多了,連續有兩個學生站在位子上說不出一個字。在老師啟發下,有三位學生造了三個句子,一是圍繞春節吃的菜肴造句,一是圍繞劉翔等體育明星造句,一是圍繞旅游景點造句。所有造句內容均和文本無關。造句結束了,一節課也基本結束了。

就第一個問題的解決看,學生知道了文中寫到百草園里有哪些植物、動物,卻沒有感受到百草園確是作者的樂園。就造句的設計看,學生雖最后勉強造出了并列復句,但由于內容游離文本,整個教學情景的移動完全停滯了。一節課上,這兩處花費的時間占二分之一強,但效果卻不佳,學生沒能走進文本,無法實現間接的生活體驗,無法品味作者曾經有過的樂趣。學生閱讀文本時的思維是清晰的,但情緒是冷漠的,是靜止的。教學流程的停頓與滯澀,教學氛圍的冷靜與凝固,無法實現對文本的感悟與品賞,在整個一節課中過于明顯。而這些情況的發生完全與訓練設計的不當和切入時的紊亂有密切的關系。

訓練作為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現在已為大多數語文教師認可。葉圣陶先生早年就說過:“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北贝蠼淌?、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標修訂組組長溫儒敏教授不止一次說過“語文教學要重視訓練”?;A知識的識記與運用,多種語文能力的培養,離開了扎實的訓練是不會有效果的。錢夢龍老師在《請給“訓練”留個位置》一文中更是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訓練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形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也只有在訓練過程中才能實現”。那么,怎樣的訓練才是有效訓練呢?怎樣做才能使訓練和諧融入到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去切割、破壞語文教學的良好氛圍和流暢的教學流程呢?

二、要重視訓練的有效把握

1.訓練出現的時機要恰當。

訓練的內涵是豐富的,它包含知識訓練、閱讀訓練、語言訓練、情感訓練、方法訓練、思維訓練,等等。知識訓練中有語法知識的訓練、修辭知識的訓練、邏輯知識的訓練、文字知識的訓練、詞語認讀的訓練,等等。閱讀訓練中有正確誦讀的訓練、理解分析的訓練、誦讀感悟的訓練,等等。語言訓練有正確表達的訓練、表達簡明得體的訓練、生動形象的訓練,等等。情感訓練中包含情感正確顯示的訓練、情感真偽辨別的訓練,等等。方法訓練所包含的內容更為繁雜,識記、理解、分析、組合、表達都依賴于方法進行,可見要掌握并嫻熟使用還真不容易。思維訓練所涉領域也較廣,抽象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發散思維、歸納思維、演繹思維、推理等等。訓練必須要進行,訓練的內容又如此豐富,而語文教學的過程又是流動的、個性的、變化的、有限的,所以,語文教學過程中的訓練就有了預設、調整、生成、發展的需求。時機的把握,顯得尤為重要。

當學生正在跟著作者“瀏覽”百草園的景色時,突然插入復句造句的訓練,使教學流程出現停頓,學生思維一下子從課內引向課外,所思與所學迅速脫鉤,整個文本教學陷入尷尬,影響了學生與文本的緊密聯系,影響了學生與作者的對話,阻礙了學生構建文本意義的行為,學生生活體驗的熱情迅速轉移,整個教學氛圍出現了逆轉,可見句式訓練這個內容的插入是時機把握不正確的做法,它所造成的教學損失是顯而易見的。

2.訓練設計要有利于人文價值的實現。

在課堂教學流程的推進過程中,我們常常會設計一些提問作為實現訓練效果的媒介、助燃劑。提問設計得好則有利于訓練效果的實現,也有利于人文價值的實現。反之,則會影響學生思考的方向,影響他們情感的流露。百草園顧名思義有很多植物,自然也少不了鳥來光顧,小昆蟲來尋找棲息地。學生學習百草園這一部分內容,不是僅僅去了解百草園里有哪些植物、動物,并要求學生記住這些動植物名,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作者的敘述、描寫,去感受作者童年時自由快樂的生活,可見,作者說的“樂園”才是學生真正要去了解、體驗并品味的。教者在學習百草園這部分內容時先提出一個問題“百草園這部分作者寫到了哪些植物、動物?”這一問引發了學生的搜索,學生很“冷靜”地在文中尋找植物名稱,動物名稱。這就使學生成了冷靜的旁觀者,成為了文本的解剖者。而人文信息全然沒有引起他們的關注和興趣,學生就像隔著窗戶在窺看房間里的陳設,這樣的學習肯定是索然無味的。這樣的學習行為使學習者無法體驗,也無法感動,永遠無法與作者進行人文意義上的對話。

從方法論的角度看,如果將提問稍作改變,可能情況會大為改觀。大問題:課文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說百草園是“樂園”,你從第二自然段中能感受到“樂”嗎?小問題:作者從視覺、味覺、聽覺、觸覺、動作幾方面寫在百草園的生活,你能細細體驗、品味并說說你的感受嗎?學生通過誦讀、思考,身臨其境地感受體驗,并結合自己的理解,品味感悟描寫的逼真和富有情趣,從而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天真爛漫和自由自在。學生的熱情參與比冷靜思索要重要得多。

3.訓練的難度要適當。

訓練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有豐厚的知識積累、生活積累、思想積累、情感積累,有多種語文能力,如認讀能力、誦讀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歸納能力、鑒賞能力等的發展和提高。而學生個體的積累和能力的提高與訓練的難度不是成正比發展,不是越復雜越好,越難越好。有時過于復雜,過于深難,反而會影響到訓練的效果,甚至成為無效訓練。如果一味求難,還有可能影響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厭學厭練,甚至干脆輟學。所以,訓練的難度控制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正確把握、設定。一旦由于難度過高影響了學生的思維和訓練情緒,要立刻作修正或鋪墊。

像前面所提到的用多重并列句式造句就顯然不妥了。學生先陷入懵懂中,不知所措,連續有兩位學生站起來都無法造句。后雖經教師造句示范,學生稍有領悟,才斷斷續續完成了這一訓練。其實這個句式的訓練要做兩方面的鋪墊,一是“不必說”不是否定,而是肯定,肯定的內容顯得更重要,只是不去說它而已。二是從本文中找內容模仿造句,不必搜索枯腸另外找內容。另外從生活中發掘造句素材先要同類歸納比較,還要先后排序,對初一學生來說較為困難,而且由于內容拋開文本,也不利于教學正常推進。

總之,訓練要重視,要作為正常的語文教學內容來對待,不必羞于說訓練,羞于做訓練。事實上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還沒有誰不去設計訓練,不去要求學生完成訓練內容的。更重要的是,對訓練內容的設計要有利于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和語文能力的提高。在課堂教學的行進過程中,要正確把握訓練的時機和訓練的難度,要有利于文本的研讀和學生思維的正常發揮。對訓練的正確認識,對訓練的重視和對訓練的精心設計雖屬老生常談,但要做好還實屬不易,不得不引起語文教師的關注和研究。

(江蘇無錫市教研中心 214001)

猜你喜歡
百草園造句文本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從造句入手學寫話
游百草園
挖掘文本資源 有效落實語言實踐
搭文本之橋 鋪生活之路 引習作之流
文本與電影的照應閱讀——以《〈草房子〉文本與影片的對比閱讀》教學為例
多元訓練 實現讀寫轉化——以部編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仿句為例
造句
尋找百草園
造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