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城市夢想的書寫

2008-11-14 02:59劉清生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08年11期
關鍵詞:創業史柳青

關鍵詞:柳青 《創業史》 城市夢想

摘 要:柳青的《創業史》是描寫20世紀50年代合作化運動的長篇巨制。文本從一個側面敘述了徐改霞這一人物從追求自由婚戀到進入城市去實現人生理想的心路歷程,在國家工業化建設中關涉農民的精神追求和城市夢想。作為十七年農村小說的《創業史》,在對農民城市夢想的書寫中潛隱著作家的一種現代意識,同時也拓展了十七年農村小說的視閾和內涵。

20世紀50年代初,土改和合作化運動是中國鄉村發生的一場深刻的革命。柳青的《創業史》是一部回答“中國農村為什么會發生社會主義革命和這次革命是怎樣進行的”史詩性長篇巨制,小說的創作意圖和主題非常明了。建國初期,柳青在大批干部、知識分子陸續“進城”,帶著一種強烈的自豪感和責任心去建設新中國之時“下鄉”了,扎根農村14載,廣袤的農村大地成了他書寫的文本,甚而成為他生命的全部。盡管他身處鄉村,卻始終關注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文本從一個側面勾勒了徐改霞這一人物不懈追求的心路歷程,反映了在農村的變革和現代化進程中農民的精神追求和城市夢想。

徐改霞是柳青竭力用新的理念去塑造的一個新社會的新式女性,在她身上表現出了對婦女命運的抗爭精神。徐改霞從包辦婚姻到據理抗婚,從解除婚約到大膽追求愛情,從進校讀書到最終走進城市成為新時代的一名工人,符合人物性格發展的邏輯。在徐改霞不懈追求婚戀自主和人生理想的性格塑造中隱藏著農民的城市夢想。

文本在敘述著新式人物梁生寶領導的互助組在戰勝重重困難逐漸發展壯大起來的合作社的宏大事件的故事縫隙,將梁、徐兩人的愛情故事情節鑲嵌其中,確實增添了故事的可讀性。徐改霞是一位美麗、聰慧、有主見的新式女性,從小與寡母相依為命,解放前,父母給她定了親,“解放那年,人家要娶親,她推說不夠年齡,不嫁。等到年齡夠了,她又拿包辦婚姻作理由不去”。整整抗婚三年,才在“貫徹婚姻法的聲浪中”,解除了婚約。她媽做夢也想不到,“參加過幾次群眾會,柿樹院就關不住改霞了”?!翱释郧猩淼慕夥拧钡膹娏以竿谒闹猩?,在她的身上雖經幾千年的被壓抑,但婦女的抗爭精神終未泯滅?!拔逅摹毙挛幕\動,是“人”的發現的運動,更重要的是對“以農民為主體的下層人民的發現”。中國女性中的大多數是生活在農村的婦女,她們深受封建思想意識的影響和毒害。建國前的30年,是中國社會變化劇烈的30年,中國的工農大眾從昏睡逐漸覺醒,“這期間最苦的自然是婦女……處在社會的最底層”。某種程度上來說,農村婦女的解放程度是衡量一個社會進步和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農村女性婚姻自主意識的增強是女性覺醒程度的體現,婚姻是最具體、最直接觸及女性切身利益的命運。徐改霞的自覺也是從婚姻自主開始。

作為新時代的女性,徐改霞敢于大膽追求自己的愛情,“思想前進”“生活有意義”的青年才是她擇偶的標準。梁生寶積極上進,是年輕的共產黨員和合作社的帶頭人,土改的時候她就深深地愛上“這位政治運動的積極分子”。土改那年,兩人一起到縣城參加青年積極分子代表會議,開會時,“她故意挨近生寶坐”,走路時,“她也總在他旁邊走著”;一次趟水過河,孫水嘴主動攙她時,她“卻把一只柔軟的閨女家的手塞到生寶被農具磨硬的手掌里”。而對于生寶呢?“改霞那只手給他留下了柔軟的感覺,永遠保持在他的記憶里頭?!笨赡菚r,改霞的婚約還沒解除,生寶家里還有個癆病童養媳。等到婚約解除了,生寶家的童養媳也死去了,橫亙在兩人中間的障礙沒了,在徐改霞看來可以自由地開始追求自己的愛情了,甜蜜的愛情之夢時時縈繞著他倆。她有時想:“要是我有生寶這樣一個女婿,那我可有福啦?!薄安还芩钦l家的兒子、有多少地產和房屋、公婆心性好壞呢!‘不挑秦川地,單挑好女婿?!薄疤焱趵献右矒醪蛔「南嫉缴鷮毜牟菖镂葑鱿眿D去!”生寶也常常思念著改霞,到郭縣買稻種的那個晚上,他的思想就“固執地停留”在改霞身上,“她朝著他笑,深情的眼睛撲閃撲閃瞟他,擾亂他的心思……”兩人相知相戀,可美好的愛情卻沒有幸福的結局。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剛剛解放的農村,封建意識的舊觀念像一只牢牢的天網一樣禁錮著人們的思想,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是天經地義的,自由戀愛被視為大逆不道。容不得改霞的“擅自”悔婚,所以在梁三老漢等人看來改霞是“沒良心”“壞了心術”。二是改霞娘并不看好生寶,時時堤防著改霞同生寶交往。老人很實際,希望為改霞找一個富戶人家,梁三老漢家并不富實。而最重要的原因是生寶身上顯現出的“兩面性”和他的人格錯位。作為血肉男人生寶需要女人,他覺得“改霞人樣俊,心性也好,他要爭取和她成親”。當改霞那“長睫毛的大眼睛”“柔媚的閨女的小手”讓他激情澎湃,他的心已經“被愛情的熱火融化成水了,生寶渾身上下熱烘烘的,好像改霞身體里有一種什么東西,通過她的熱情言語、聰明的表情和那只秀氣的手,傳到了生寶身體里了。他感覺到陶醉、渾身舒坦和有生氣”。這是一個男人面臨甜蜜愛情時的正常反應。然而,生寶的另一面是強加給他的,作為文本中的一號人物,已經被“理念化”了,他是“黨的忠實兒子”、“無產階級英雄的典型”,在他的身上要體現出一心為公、公而忘私的優秀品質。然而,當柳青希望塑造的新式女性在人物性格發展的邏輯下逐漸成長,變得堅強、自主、果敢,缺乏傳統婦德溫柔、順從的因子時,已經“大大超出了男權話語的框架……徐改霞與人們看慣了的低眉順眼、被動順從的婦女形象相去甚遠”。所以,梁生寶時時感到壓抑和不自在。最初,生寶還存有一絲自卑心理,“也許人家上了二年學,眼高了,看不上他這個泥腿莊稼人哩!”他還想過,“咱泥腿子,不攀高親”,曾產生過“算了吧……咱莊稼人,本本分分,托人在什么村里瞅個對象,簡簡單單結個親算哩”的主動放棄的想法。兩人的關系一直是若即若離,可當改霞大膽、主動接近他時,他常常借口工作忙一再推脫。生寶既是一個有著新思想的青年,但在他內心深處又有著鄉土農民的傳統觀念,他很難接受“變化了”的改霞。這從后來他對劉淑良和徐改霞兩人的比較中道出原委,他對劉淑良的映象是:“莊重、精明、說話有分寸?!薄斑@女人的性情是比慌慌溜溜的改霞穩重得多?!薄吧鷮毻蠓秸浀膭⑹缌嫉谋秤?,覺得她真個美。連手和腳都是美的,不僅和她的身材相調和,而更主要的,和她的內心也相調和哩。生寶從來沒有在他所熟悉的改霞身上,發現這種內外非常調和的美?!倍诟南忌砩纤憩F出的敢于大膽追求愛情、自主選擇生活道路、拋棄傳統婦德等個性,生寶卻看作是不順從、不穩重,甚至有點不正經,缺乏調和的美。這已經超出了他的心里想象和道德承載能力。他是一個矛盾的復合體,“他的心中燃燒著熊熊熱火——不是戀愛的熱火,而是理想的熱火……為了理想,他忘記吃飯。沒有瞌睡,對女性的溫存淡漠,失掉吃苦的感覺,和娘老子鬧翻,甚至生命本身,也不是那么值得吝惜的了?!憋@然,此時的梁生寶人格已經分裂,毫無私心雜念,沒了七情六欲,僅剩下空殼的肉身而已。生寶為了合作社的“事業”也就不惜犧牲自己本來就十分脆弱的愛情了。

故事的結局毋庸置疑,權力話語下的愛情言說本來就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對愛情一往情深的徐改霞,在大膽追求后,卻最終失望至極。愛情受挫后的心靈苦痛更加堅定了她選擇“離開”的決心。在與命運抗爭和自我追求中,徐改霞這一人物的性格趨向成熟,這為她最終選擇離開蛤蟆灘而走進城市做好了精神和心理上的鋪墊。

建國后,國家建設的中心由農村轉向了城市,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開始,工業生產迅速發展,城市對勞動力需求激增,大量農村青年被吸收到城市。僅“1949年至1957年的八年間,城鎮人口增加了4200萬,其中農村進城勞動力占了城鎮人口增加總額的56%”。中國的鄉村已逐漸開始接受城市化進程的社會文化語境。這一時期,城市物質生活的相對富有對農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城市生活逐漸成為許多農村青年內心的一種理想和追求。王朝陽在散文《喪亂》中說:“一個農民,從他的孩子時代起,他的人生就意味著擺脫農村生活,拼命擠向城里!”這的確反映了當下農民普遍存在的一種心態,而這種心態同樣存在于蛤蟆灘的農村青年身上也就不足為怪了。

50年代初,報考工廠當工人是許多農村青年實現城市夢想的一個重要途徑。當西安國棉三廠招收女工的通知到下堡鄉時,多少個像徐改霞一樣的農村女青年期盼著“奔向新生活”,“新生活”又意味著什么呢?簡單地說就是期盼著實現城市的夢想,農民進城后一個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身份發生了變化。身份是指一個人的出身、地位和資格,社會身份是一切個人的社會存在形式,社會關系的復雜多樣性決定了個人的社會身份的多樣性,身份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會因為多種原因而得以改變,進城當了工人,身份隨之起了變化。城市工人相對于農民來說那是至高無上的,讓人滿足與羨慕。在農民看來,進城當工人是一種驕傲和榮耀。下面是《創業史》中描寫爭相報考的一個場景:

鄉政府的大院子,擁擠著滿院的閨女們。滿眼是兩條辮和剪發的腦袋在蠕動,在幾棵古老的蒼柏底下,是人潮和發浪:竟有這么多人考工廠??!//街頭巷尾,一片學生藍。剪短的和編辮的黑油油的頭發,在改霞眼前動蕩著,動蕩著。//分配給渭原縣的名額只有二百八十個女工,報名的突破三千了。

而徐改霞是眾多報考者中的一個。而最初的徐改霞對城市的印象還只是一片空白,自從她成了下堡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才從閱覽室里《人民畫報》上了解到一些有關紗廠女工的生活,還與一些年齡大的學生“談論著前兩年住了工廠的女同學”的城市生活,最直接的描述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F實的蛤蟆灘的生活與之相比乃天壤之別。

蛤蟆灘“三大能人”之一的郭振山對徐改霞進城的影響是巨大的?!耙驗檫@個精明的莊稼人對她是兄長般”關懷,他既是村代表主任,又是共產黨員。土改后,隨著地主階層的消滅,郭振山成為蛤蟆灘新的權力體系中的核心人物,在他的幫助下,改霞才得以解除婚約,改霞“崇拜”他。他關注國家工業化建設,常?!罢務摯蟪鞘欣飮夜I化的問題”。他了解城里工廠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更知道“工人比農民掙得多”。所以,“在城市向農村第一次要人的時候”,他就讓其三弟郭振江“到西安電廠里去當徒工”。他還一直規勸徐改霞進城當工人,慷慨仗義地對改霞娘說:“嬸子!改霞要參加工業化建設去呀,你甭存一點點顧慮?!毙旄南荚诠裆降年P心下對進工廠逐漸有些了解。郭振山對改霞說:“今年是咱國家大建設的頭一年,到處蓋工廠,開礦山,修鐵路哩?!薄巴?,上面一幫一幫朝鄉村要人呀?!酪粔?。你明白這個意思哩吧?”改霞覺得代表主任給她指引一個“生活的新天地”。她曾焦急地向郭振山打聽報考工廠的情況:

“今春又有工廠要人嗎?”她試探地問,心里開始有點著急。

郭振山說:“西安城東灞橋鎮新修起一座紗廠,比國棉一、二廠兩個合起來還大。工廠要上萬哩!”

改霞覺得進城“更有意義,更理想,更有出息”。但她的心情又是復雜的,心里很難受,因為她“一直傾向生寶的”,因為愛戀,她才感到憂慮。改霞在“經過幾天的獨自思量,她對進工廠比較有興趣了”。不過她想總得和生寶談一次,否則“不聲不響離開下堡村,進了工廠的話,恐怕是太沒人情了吧?”

參加國家工業化建設已經成為50年代人們特別是農村年輕人的一種理想,并內化為個人的一種自覺行動。但改霞的“心沉沉地下墜,她感到難受,覺得別扭,翻來覆去思量一件事情——你是不是情愿離開美麗的蛤蟆灘,到大城市里去參加國家工業化嗎?她心里想去呀!對于她,一個土改中出現的知識分子,一個向往著社會主義幸福美景的青年團員,沒有比參加工業化更理想的了。參加工業已經變成一種時尚了。工人階級的光榮吸引著改霞??孔约旱睦硐?,她打消不了參加工業這個誘人的念頭?!彼男那橛质敲艿?。當她為報考工廠征求梁生寶的意見而受挫時,她的心一下子沉下去了,她“感到腦子有點麻木,感到失望”,“她的心被戳疼了”。生寶僵硬的態度、“帶有諷刺意味的笑容”更是給她心靈上一個沉重的打擊。

她一直在思考著何去何從的問題。她的心情是矛盾的、復雜的。但此時的她更看重自己的存在和感受,她認為“搞對象既不是為了吃穿有人管,更不是為了生理上的需要”。她不愿成為“任男人擺布,把男人的摟抱親吻看做賞賜的女性”。她時常想:“生寶想和她好,也是想叫她給他做飯、縫衣服和生孩子?!彼病安桓市漠攤€莊稼院的好媳婦”,她覺得“離開生寶去住工廠,是正當的”,“是愛國的、前進的和積極的”。她的心就堅定起來,堅定了考工廠的決心。她所追求的“新生活”體現出了一種新的社會意識,體現出大膽追求自由婚戀的精神和一個新社會的女性主體意識的凸現。在“去或留”的二難選擇中,她“把這個人生問題,翻來覆去,想得很深、很細?!耄荷鷮毧隙ㄊ菍儆谌嗣竦娜肆恕?。當她感受到生寶的愛情是靠不住的時候,但自己的人生理想不能丟掉,毅然選擇了離開,“奔赴祖國工業化的戰線”,步入了城市,尋求屬于她的那一份天空。這是她所追求的人生理想,也實現了作為一個農民進入城市的夢想。盡管徐改霞的愛情觀曾受到過批判,但有一點是顯而易見,梁生寶和徐改霞兩人對國家意識形態的敬仰是一致的,一個是選擇進城當工人支援國家建設,一個是堅守在農村開展合作化運動建設國家,實質上殊途同歸,并無矛盾,唯一犧牲掉那“微不足道”的愛情。

《創業史》最早是在1959年以《稻田風波》為名在《延河》雜志上發表,到正式出版的1960年,我國城市工業化的背景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1958年后,由于政策失誤和自然災害,城鎮人口增長過快,國民經濟衰退,不得不動員大批城市職工“自愿”返回農村原籍,遣送大批城市青年學生到“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的農村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為保證城市工業的發展及城市居民生活的穩定,政府采取了包括戶籍、糧油副食品供給、住房、勞動就業、財政補貼以及婚姻等“城鄉隔離制度”。在這些制度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一個牢不可破的壁壘,把中國整個社會分成城市和鄉村兩個天地,構筑了中國的城鄉二元社會結構。由于國家城鄉經濟政策的導向,在當時的社會甚至形成了極為根深蒂固的偏見:“農民的本分就是搞農業,而不能進入城市從事工商業,否則,就是不務正業?!钡谛≌f文本中,字里行間從未流露出作家對徐改霞希望進入城市的批評之意,也正是在柳青的“安排”下徐改霞才得以實現她進城的夢想。而事實上,下堡鄉還有一批農村青年同徐改霞一道進入了城市。柳青曾談到過,“徐改霞是個虛構的人物,是根據當時許多女青年塑造的”?!傲嗟男≌f在關注、支持農村的變革和現代化進程時……更重視的是新的價值觀的灌輸”,“更重視農村中的先進人物的創造,更富于浪漫的理想色彩”。所以,在徐改霞這位新式女性身上賦予了許多新的內涵,一個新時代的新式農民,一個關注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女性。柳青自告別《中國青年報》社的工作單位,離開京城,后又主動舍棄西安繁榮舒適的城市生活,落戶皇甫村的十多年間,一方面在關心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在關注著城市工業化的建設,并思考著城鄉之間的互動聯系。文本中滲透出作家對城市工業化建設的觀照,將自己的生命與國家的建設聯結在一起,將自己的理想內化為實際的行動。1955年他寫給陜西省委書記的信中曾建議:“陜北應當結合自然和氣候條件……經過土地經營方針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必然導致現代工業城市的興起,延安、綏德、榆林三地將成為工業城市?!憋@然,他思考的不僅僅是蛤蟆灘的合作化問題。

《創業史》作為十七年農村小說中的經典文本,對農民城市夢想的書寫頗具意蘊,一方面十七年農村小說的內容和視閾得到了拓展,為農村小說的研究拓展了一個新的學術空間;同時,還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概括城市形象的文本資源,為十七年城市小說的“枯水季”增添了資源,成為觀照這一時期中國城市的一個獨特的視角。另一方面,柳青身處那個政治語境之中,顯然不可能超然世外,一方面要積極跟隨革命意識形態來寫作,一方面作家的創作有著個人的自主要求?!秳摌I史》作為我國農村社會主義初期革命的史詩,在反映農村歷史面貌的同時,他常常將自己的筆觸從廣袤的農村大地伸向了城市的一角,仰望城市。文本中不少的篇幅描寫了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城市建設的情境,想象著城市工業化建設的熱潮以及農村青年報考工廠的場景。小說還抒寫了徐改霞這個農村女性對城市生活的向往以及對自我愛情的追求的心路歷程。徐改霞這位“美麗、勇敢和富于幻想的農村姑娘的性格特點”,盡管“使人感到不能滿足和難于理解的”,但多少也讓我們從她身上看到了一個隱藏已久的理想和一種不愿屈從的果敢性格,體現出尊重和維護個體權利的現代觀念。中國農村正是在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中逐漸萌生現代意識,盡管這種意識讓人感覺是那樣的朦朧,卻是難能可貴的。

(責任編輯:呂曉東)

作者簡介:劉清生(1967- ),江蘇科技大學人文社科學院講師,文學碩士,主要從事現當代文學研究。

參考文獻:

[1] 錢理群:《對話與漫游——四十年代小說研讀》,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

[2] 田仲濟、孫昌熙:《中國現代小說史》,山東文藝出版社,1984年版。

[3] 王琳、陶镕:《婦女解放的當代場景——論<創業史>與女性文化品格的塑造》,《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2期。

[4] 徐璋勇、袁建歧:《農民與城市化》,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 黃放:《點點滴滴憶柳青》,收入蒙萬夫編《柳青寫作生涯》,百花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

[6]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7] 孟廣來、牛運清:《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資料——柳青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8] 施戰軍:《論中國式的城市文學的生成》,《文藝研究》,2006年第1期。

[9] 馮牧:《初讀〈創業史〉》,《文藝報》,1960年第1期。

猜你喜歡
創業史柳青
點·線·面·體:初中數學復習教學的設計與實踐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基于PBL教學模式的地理校本課程實施探究
我們需要帶有泥土的生活
自我與現實的重新構建:宏大歷史語境下個體愛情的書寫
談《創業史》與歷史的聯系
淺談梁生寶形象塑造
柳青女兒為父親寫下38萬字傳記
研究柳青永遠不會過時
父親的《創業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