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優秀男子佩劍運動員仲滿的技術運用分析

2009-01-11 09:33趙傳杰費正偉
體育與科學 2009年6期
關鍵詞:佩劍技術運用

趙傳杰 費正偉

摘要:通過對我國優秀男子佩劍運動員仲滿比賽技術數據的統計,從攻、防、反等技術成功率與使用率的技術比例以及與世界優秀運動員的對比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1)直接進攻是仲滿比賽中的主要得分手段。(2)準備動作上的進攻變化多,在步法運用上有自己的特點,對距離與時機的掌控有一定的能力。(3)防守主要依靠第三防守整體運用效果較好。(4)反攻技術運用手段較單一。

關鍵詞:佩劍;技術;運用

中圖分類號:G88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590(2009)06-0040-06

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我國百年一遇的好機會,對中國擊劍隊來說同樣有其特殊的意義。24年前的美國洛杉磯奧運會,中國運動員欒菊杰獲得了歷史上首枚奧運擊劍金牌后,就沒有能夠再次突破。因此,國家體育總局自行車擊劍運動管理中心和中國擊劍隊高度重視北京奧運會的備戰訓練工作,根據對抗性項目制勝規律與擊劍運動項目特征,將運動員和主要對手的技戰術診斷與分析作為科學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006-2008年期間組織奧運攻關課題,利用自主創新的多媒體技戰術分析方法,對我國參加2008奧運會男女佩劍重點隊員和國外主要對手的技戰術特征進行了系統的分析,使教練員和運動員能在奧運會比賽中,做到知己知彼,揚長避短,為國家隊備戰奧運會和制定克敵制勝的戰略戰術提供了科技支持,為中國擊劍(佩劍)隊在奧運會取得1金1銀的優異成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仲滿作為中國擊劍隊男子佩劍的主力成員之一。在北京奧運會前期顯示了巨大的運動潛質,其打法特征具有鮮明的特點,整體實力在世界中上水平,具備了與世界高水平選手抗衡的能力,得到了法籍佩劍主教練鮑韋爾的充分認可,并引起了各國教練員和運動員的高度重視。因此,仲滿奧運會冠軍的獲得是技術運用和戰術發揮完美表現的必然結果。本文擬就仲滿的技術運用進行探討與分析,以期為提高仲滿在未來的國際大賽成績有所裨益,也為中國男子佩劍的訓練與比賽提供參考。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我國優秀男子佩劍運動員仲滿?,F北京奧運會男子佩劍個人冠軍。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與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研究擊劍的技戰術發展規律以及我國擊劍運動員技戰術水平與現狀。

1.2.2觀察法

通過觀摩世界擊劍錦標賽、世界杯,觀察與分析我國優秀男子佩劍運動員仲滿與國外主要對手的技戰術特征。

1.2.3專家咨詢

通過與國家擊劍隊教練員、運動員和有關的專家、學者座談,分析擊劍運動員的技戰術特點與基本規律。

1.2.4數理統計法

對我國優秀男子佩劍運動員仲滿與國外主要對手的關鍵比賽場次的技戰術運用進行統計,并通過統計學處理,分析研究我國優秀男子佩劍運動員仲滿的技術運用特征。

2分析的步驟、指標和方法

2.1分析的步驟

首先收集我國優秀男子佩劍運動員仲滿與國外主要對手的比賽視頻,從中選取世界錦標賽、世界杯賽等高水平賽事的比賽場次,然后根據專家制訂的技術指標進行統計。

2.2分析的指標

技術指標分為進攻、防守、反攻和準備行動上進攻四個指標;將有效部位分為頭部、軀干內側、軀干外側和前臂四個部位。并對得失分率,技術的使用率進行統計分析。

2.3分析的方法

首先,對運動員的總體數據評價;其次,分析技術運用的得分率和使用率;再次,將我國優秀男子佩劍運動員仲滿個體技術指標與世界優秀選手的技術指標進行卡方檢驗(卡方值小于384樣本無差異,大于384而小于663樣本間存在著差異,大于663樣本間具有顯著差異),分析我國優秀男子佩劍運動員仲滿的技術運用與世界優秀選手的差異。

3結果與分析

3.1仲滿技術運用分析

3.1.1仲滿個人情況和實力評估

仲滿,男,江蘇,年齡25歲,身高192米,北京奧運會男子佩劍10號種子選手,北京奧運會前最好成績為2008年世界杯(波蘭站)男子佩劍個人冠軍,下面為仲滿2007年-2008年世界杯和世界錦標賽比賽場次的技術運用分析。

表1是仲滿2007-2008年世界高水平比賽中10場個人單敗賽的技術統計,這10場比賽技術統計是根據法籍佩劍主教練鮑韋爾的選取得來。選取的原則;一是比賽的主要對手如,波基尼亞科夫(俄羅斯)、蒙達諾(意大利)、科瓦留(羅馬尼亞)等。二是比賽的層次如,四分之一、二分之一、決賽等。三是比賽的比分相近能反映出雙方真正實力的場次如,15:14、15:13、15:12等。在總共253劍中,得分108劍,總成功率為42.7%,雖然在總體成功率不高,但在主要技術運用上其成功率較高。

擊劍比賽的攻防格斗中,使用攻防的目的是擊中對手而得分和防止被對手擊中使對手得分。因此,在比賽中技術的運用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總要設法領先對手,使動作快速和準確,才能實現擊中對手和防止被對手擊中的目的。

從表2的統計顯示,仲滿的技術運用無論是在成功率上還是在使用率上主要是進攻和準備行動上的進攻技術運用。表明仲滿的技戰術特征上為以我為主,以攻為主。

3121進攻技術運用分析

簡單快速的進攻技術,在現代佩劍的比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得分的強有力手段,被運動員廣泛地采用,并反映出現代佩劍發展的趨勢。當今佩劍比賽更加體現以我為主,以攻為主。沒有強有力的攻擊能力和主動進攻的意識在現代佩劍比賽中是不可能取勝的。

表3顯示,仲滿整個進攻技術分析來看,直接進攻是仲滿主要的得分手段,在總共68劍的直接進攻中,得分36劍,其成功率為529%,該項技術的凈得分數為最高(+4)。因此,直接進攻技術對仲滿比賽的獲勝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圖1是多媒體技戰術分析演示稿。

從仲滿進攻得分視頻中觀察(圖2),仲滿進攻中能充分利用身高臂長的優勢,用劍連續威脅對手的有效部位。主要表現為主動出擊,主動干擾,動作銜接在比賽中能得到很好的體現。在向前緊逼時常利用劍的假動作干擾或抑制對手,然后接進攻;或在一次進攻打空后馬上用劍擊打對方劍后再發動第二次攻擊。其次是利用上步時節奏的變化來破壞對方的距離和節奏,抓對方停頓的時機果斷進攻。有較強控制劍的能力,手上動作變化明顯,進攻中主要采用大深度的弓步。

通過比賽觀察,仲滿在準備行動上進攻的得分,主要是采用類似彈跳小步步法的節奏變化,在跳躍中進行觀察,尋找時機。其手上動作比較穩定,無多余的動作,動作之間銜接流暢。在當今佩劍比賽中,準備行動上的進攻是比賽中戰術運用的核心。特別是在中場開始交鋒時,為了力爭主動,雙方一開始就處在較近距離的激烈對峙中。因此,雙方必須通過準備行動上的進攻來觀察、判斷對方的意圖和動作,而采取必要的行動。比賽的層次越高準備行動上的進攻得分比例也越高。因此,準備行動上的進攻戰術變化運用是否自如、有效是決定最后勝負的主要因素。

3123防守技術運用分析

防守是用武器阻止攻擊行為的防御性動作。佩劍的防守主要用第3、4、5姿勢防守。而防守的成功主要是在良好的距離感基礎上,通過步法、身體、節奏的變化使對方進攻失敗而達到防守的目的。表6顯示,第三防守是仲滿的主要防守技術。

從比賽觀察看,仲滿的第三防守成功主要是通過距離的配合,利用臂長頂住對手然后拉開防守,更多的利用身體后傾或回收持劍臂造成距離的變化,誘使對手下劍進攻,造成對手打空或倉促出劍。這一技術的運用要求運動員要有很好的距離感和控制身體的能力。而得分部位主要是最直接的頭部。

3.1.24反攻技術運用分析

反攻是指在對手進攻時所做出的攻擊動作或防御性的攻擊動作??煞譃?直接反攻;擊打反攻;對抗與攔截反攻。表5顯示,仲滿的反攻技術沒有優勢,無論是成功率還是使用率都較偏低。

從觀察比賽看,仲滿的反攻失分主要是由于距離沒有拉開,在后退中速度較平穩,手上動作單一,沒有主動破壞對手的距離和節奏。因此,總是被動地勉強反攻。

3.2得分部位分析

我們將佩劍的有效部位頭部、軀干和上肢,劃分成四個主要區域:頭部區域(頭部,頸部);軀干作為大的區域,分成內側和外側進行統計和歸類,軀干外側區域(持劍臂的腰側,持劍臂的上臂);軀干內側區域(腹部,胸部和非持劍臂);前臂區域(持劍臂的小臂和手)。

從表7看出,頭部和軀干外側部位的得分占到了總得分部位的917%,說明仲滿攻擊得分部位主要是頭部和軀干外側。

從佩劍有效部位位置分析,軀干外側和頭部是最直接的攻擊部位,難以保護。這是因為頭部和軀干外側相對較大和直接,有利于攻擊和發力。所以,對頭部和軀干外側這兩個部位,運用起來就顯得得心應手,而且成功率也較高。

3.3仲滿與世界優秀選手技術差異性比較

從表9、圖3仲滿技術使用率的卡方檢驗情況來看,在防守的技術環節上卡方值均小于384,P值大于005。說明仲滿在防守技術的使用上與主要對手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從準備進攻上技術的使用來看,仲滿與Limbach、Sason(卡方值385和59,P值介于001至005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與Nemiscik、Boiro(卡方值832和881,P值小于001)存在高度顯著差異。主要表現在準備進攻的使用率低于這4位選手。在進攻技術環節上的比較有4位選手存在高度顯著的差異(卡方值大于663,P值小于001)分別是POZDNIAK、Yakimenko、Lapkes和Lukashenkolu。仲滿在比賽中進攻技術的使用率遠低于他們。

反攻技術的使用是仲滿與世界優秀選手差異最明顯的技術,我們從表9,圖3可以明顯的看出,仲滿與絕大多數主要對手存在高度的差異(卡方值大于663,P值小于001),主要表現在仲滿在比賽中反攻技術的使用非常頻繁,這個在男子佩劍的比賽中師相當不利的。從佩劍比賽特征來看,較高的反攻使用率不利于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反攻得分率也較高例外),從佩劍技術使用的角度來看,仲滿應該提高進攻技術在比賽中的使用次數,減少反攻技術的運用。

從表10、圖4仲滿技術得分率卡方檢驗來看,防守技術得分率卡方值均小于384,P值大于005。說明仲滿在防守得分上與主要對手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在準備行動上進攻得分比較上也出現了相同的情況,只有與POZDNIAK(卡方值392,P值介于001至005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我們再看其進攻技術的得分率比較,仲滿與ontano(卡方值953,P值小于001)存在高度顯著差異,表現在比賽中仲滿進攻得分率遠低于ontano,;與OHEUNS(卡方值603,P值介于001至005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與其他選手沒有差異。但是從這三項技術得分率整體來看,仲滿與世界優秀選手不存在顯著差異。

與技術使用的情況一樣,反攻技術的得分率也與世界優秀選手存在高度的差異,我們從從表10、圖4可以看到,仲滿與11位選手存在差異性,其中與8位存在高度顯著的差異(卡方值大于663,P值小于001),主要表現在比賽中仲滿的反攻得分率太低只有14.9%,說明反攻技術環節的得分能力明顯低于主要對手。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4.1.1進攻技術中,直接進攻是仲滿比賽中的首要得分手段,對手的頭部和軀干外側是進攻中的主要得分部位。

4.1.2準備動作上的進攻意識較好,在步法運用上有自己的特點。對距離與時機的掌控有一定的能力。

4.1.3在防守方面仲滿主要依靠第三防守技術,整體運用效果較好。

4.1.4反攻技術運用較差,頭部和軀干外側的失分較多,且反攻手段較單一。

4.1.5仲滿在進攻、防守、準備行動上進攻的技戰術能力已經達到世界優秀選手的水平,但在反攻技戰術的運用上與世界優秀選手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

4.1.6仲滿應在今后比賽中,增加進攻技戰術的運用,減少反攻技戰術的運用,保證在比賽中的主動性。繼續加強和發揮距離控制好的特點,把反攻與防守技術有機的結合提高防御攻擊得分手段的多樣化。

4.2建議

通過對我國優秀男子佩劍運動員仲滿的技術運用分析與研究,探索當今男子佩劍技、戰術打法的特征及發展趨勢,以此來提高我國男子佩劍的訓練與比賽水平。

4.2.1加強對攻轉換戰術的訓練

對攻轉換是指雙方同時發動進攻的瞬間,一方運動員利用步法、身體、節奏的變化,轉換成準備行動上的進攻、向前與向后的防守、后拉反攻、拉開跟進進攻等打法。其中變換節奏準備行動上的進攻和拉開后跟進進攻是對攻中的主要得分手段,分別占到40%和30%以上[3]。對攻轉換戰術的步法特點,為運動員在聽到開始口令后多采用,很慢的向前一步,以觀察對手的行動,再配合自己的戰術向前攻擊或向后拉開。如對手有停頓則迅速出擊造成對手反攻;如對手直接劈出,則后拉錯開距離打跟進等。

對攻轉換戰術的高效運用已成為當今佩劍打法的主要戰術特征,尤其在世界大賽中,運動員對攻變換戰術運用是否自如、有效是決定比賽勝負的關鍵因素。比賽的層次越高對攻轉換戰術的使用比例越高。在2006年世界錦標賽男子佩劍個人前四名和團體冠亞軍比賽中,通過對攻直接和轉換得分占總得分的70%以上[3]。因此,我國佩劍項目想要在世界大賽上取得更好的成績,必須狠抓這一重要戰術環節,進行科學地、有針對性的訓練。

4.2.2提高防御性攻擊能力

當今佩劍比賽更加體現以我為主,技術全面,特長突出的指導思想。運動員如果沒有積極主動進攻意識和強有力的攻擊能力,要想在世界大賽中取勝是不可能的。從世錦賽和世界杯比賽來看,國外優秀選手的積極進攻、力爭主動的意識非常強,比賽中主動出擊、主動干擾,技術動作銜接合理、連貫流暢。同時,我們還必須充分認識到,在高水平的對抗性項目比賽中,如果運動員不具備良好的攻擊性防御技術也是不能保證在比賽中獲勝的?,F代佩劍攻擊性防御戰術體系主要包括:(1)武器防守與距離防守相結合的混合防守戰術;(2)反攻戰術;(3)防反戰術;(4)擊劍線戰術等。這些不同防御戰術的組合以及在比賽中的靈活應用,形成了佩劍防御戰術體系的特點。其中,后退拉開對方的一次攻擊后的跟進等,已成為當今佩劍防御性攻擊的主要特征。因此,需要根據個人的技術、身體素質、心理特點以及主要對手技戰術特征,科學地設計我國每個參賽運動員的主要攻防戰術套路,在訓練中反復練習,在比賽中反復應用與嘗試,并以此為基礎不斷地進行戰術套路擴展和變化,以提高運動員的戰術素養和實戰能力。

4.2.3突出小幅度、快頻率的步法訓練

步法是高質量技術的基礎和有效實施戰術的核心。佩劍比賽中攻防轉換的頻率較快,這有別于花劍和重劍的交鋒特點。因此,佩劍比賽時的節奏、距離、時機等都必須通過步法的頻繁移動和攻防的快速轉換來實現,沒有快速、靈活的步法移動就不可能達到擊中對方的目的。所以在訓練中應安排更多的時間,結合手上動作進行小幅度、快頻率的步法練習,例如:向前的緊逼步法,對攻中的步法變化,后退的拉開,急停后的跟進,一次進攻后的拉開再跟進等等。

4.2.4強化主要得失分部位防御技術訓練

從我國男女佩劍重點運動員(5人)比賽統計數據表明,得、失分部位主要集中在頭和第三部位,其中頭部的得、失分平均為45%和44%、第三部位得、失分平均為28%和30%[3]。這是因為頭和第三部位相對較大和直接,有利于攻擊和發力。所以,對頭和第三這兩個部位,運用起來比較得心應手,而且成功率也較高。因此,如何提高這兩部位的防御技術,減少頭部和第三部位的失分率,將是提高我國佩劍運動員比賽勝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4.2.5重點提高中場區域的交鋒能力

對攻是佩劍的主要技戰術行為,得分也多在對攻戰術的變化中。運動員為了力爭主動,在比賽開始的瞬間,雙方都會積極主動地做向前一步接近距離,搶奪攻擊的先機,以便控制中場,這使得佩劍比賽始終處在較近距離的激烈對峙中。比賽中誰搶得了先機,控制了中場,誰就掌握了比賽的主動權。從世錦賽和世界杯比賽各個區域得、失分統計來看,佩劍得、失分區域主要集中在場地中間八米長度范圍內,占總得失分區域的60—70%[3]。因此,在訓練中要有意識地加強中場八米長度區域范圍內的實戰練習,提高中場區域的交鋒能力,將會有利于我國佩劍運動員在世界大賽中提高實戰能力。

4.2.6重視技戰術動作銜接性的訓練

擊劍交鋒的特點,是運動員的技戰術運用過程始終處于控制與反控制當中。因此,技戰術的運用成敗只能說是相對的,也就是說各項技術都能得分,也都能失分的相對性?;诩夹g得失分的相對性,那么在訓練中不能僅僅加強擊中得分的訓練,還應強化每一技術動作沒有擊中后的情景訓練和應答措施。在訓練中不單要加強單個技術得分的訓練,還應十分重視兩個或兩個以上技術動作之間、兩個戰術之間、攻與防之間等的銜接技術訓練。要有意識地強化擊中或沒有擊中后的套路練習,強化各方面應變能力的提高,使訓練更加貼近比賽。這樣可使運動員的技術動作更加緊湊、連貫,攻防轉換更加快速、靈活,有利于提高運動員整體攻防能力。

4.2.7注重技術創新與規則研究

有創新則興,無創新則衰。創新是運動員在比賽中出奇制勝的法寶,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如何轉變觀念,大膽創新,敢于自我否認,是我們在思想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們要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論的思想來指導我們的訓練。技戰術訓練的方法和手段是固有的,但方法的運用、手段的組合是具有科學性并會帶來較大訓練結果的差異性。應在傳統訓練方法和手段的基礎上,注重研究,創新出適應我國運動員的有效方法和手段組合[5]。

近幾年,從規則的修改可以看出,國際劍聯的宗旨就是要把擊劍拉回到更加古典、細膩的技術路線上來。第一,從動作規范性要求來看,重點是強調持劍手臂的位置、劍尖行走的路線、出手時的連貫性等。因此,裁判在判罰中對于這些細節抓的也是比較嚴。如:出手時劍是否偏離了有效部位、是否轉移動作過大、是否有額外動作等等。而這些細節是裁判判罰選手得失分的重要依據。第二,從動作的完整性來看,現在佩劍的判罰更加強調一次性動作到位,無論是步法還是手上動作,如果有停頓或手上進攻轉移不連貫、行走路線過長等,都有可能被判兩次動作而遭失分。第三,從動作的速率表現來看,在強調動作規范性和完整性的基礎上,動作的速率是交鋒過程中得分或不失分的重要因素。動作速率的意義,一是指在動作完成過程中所要達到的力度和速度;二是它能給裁判在動作形態上一個好的判罰基礎?;ブ械牡?、失分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裁判依據動作形態來判斷的,如同樣一個互中,在規范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裁判就會根據運動員動作的力度和速度來進行判罰。因此,研究規則、理解規則,是指導訓練和提高比賽效率的理論基礎。

猜你喜歡
佩劍技術運用
我國女子佩劍技戰術打法特征及發展趨勢探究
從戎贊
“贊賞發現”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探討電力系統中配網自動化技術
移動應用系統開發
北京市中小企業優化升級
游戲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巧用插圖,注入課堂活力
擊劍體驗課
我有“佩劍”天下無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