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大學生核心競爭力

2009-01-12 08:42吳彥寧
出國與就業·就業教育 2009年11期
關鍵詞:社會需求核心競爭力大學生

吳彥寧

【摘要】隨著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大學生要在人才市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并持續自己的競爭優勢,就必須具備不同于他人的核心競爭力。高校要根據社會需求,從德育教育實效性、自我學習能動性和創新發展積極性等三方面著手,培養大學生的與社會需求結構相匹配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社會需求;大學生;核心競爭力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以及高等教育大眾化、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大學生要在人才市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并持續自己的競爭優勢,就必須具備不同于他人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不同于一般能力,是相對于其他學生的比較優勢能力,是個人在學習與實踐中,不斷地對自己已有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整合、提升和創新,形成個體所獨有的、不能被他人仿效的、能使自己在競爭環境中獲得持續競爭優勢的能力。對于在校大學生來說,核心競爭力突出表現為面對用人單位的嚴格挑選能滿意就業的能力以及在工作實踐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正確認識和看待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有利于高校培養大學生的與社會需求結構相匹配的核心競爭力,也有利于學生依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走入社會、適應社會和服務社會。

1.社會對大學生的核心能力素質需求

為了解社會對大學生的核心能力素質要求,我們對2008年12月來校參加校園大型招聘會的179家企事業單位展開了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56份。在問卷中,我們提供了關于大學生能力素質的9個內容選項,讓用人單位對其在錄用畢業生過程當中所最看重的大學生的核心能力素質指標進行排序性多選,我們得出以下結果(見表1)。

2.從社會需求看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主要內涵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用人單位對大學生核心能力素質要求,在第一位中,用人單位選擇最多的是“良好的道德修養”,占到第一位所有選擇的40.9%;在第二位中,用人單位選擇最多的為“完善的學習能力”,占到第二位所有選擇的25.0%;在第三位中,用人單位選擇最多的是“勇于創新的精神”,占到第三位所有選擇的24.5%。如果我們對表中9個選項的所有百分比進行累加,看其在所有選擇中的比例,我們會發現“良好的道德修養”、“完善的學習能力”和“勇于創新的精神”和依然以21.6%、19.2%和14.8%排在所有選項的前三位。

從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核心能力素質需求可以看出,大學生要想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獲得用人單位的青睞,就必須符合用人單位的能力素質要求,尤其是在道德修養、學習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方面有著優于他人的表現?!傲己玫牡赖滦摒B”來源于社會對大學生“做事先做人”的期待;“完善的學習能力”是用人單位希望大學生到工作崗位后能在實踐中充實、鍛煉和提高自己;而“勇于創新的能力”是用人單位希望大學生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為單位事業謀求更大發展。我們依此可以將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2.1 道德感召力

道德感召力,是一個人以其道德魅力感化、召喚和激勵其他人共同實現目標的能力和力量,是大家對此人的一種心理認同的合力。一個有道德感召力的大學生會具備自尊自信、樂觀向上、忠誠守信、仁愛互助、吃苦耐勞、謙和善良、感恩寬容等多種優秀品質,這些優秀的道德品質可以幫助大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能更好地認識社會現實,并調節與他人的關系,激勵自己和他人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2.2 學習提升力

學習提升力即指個體通過各種手段獲取新知識、新經驗并內化為自身素質的同時讓個體自身得到發展的能力。大學生通過大學期間良好學習能力的培養,可以讓自己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很快發現自己的不足,并主動去獲取前人積累的經驗,在人與人的相互溝通交流中、在不斷的實踐探索中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和發展智力能力,從而更快地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

2.3 創新促進力

創新促進力是指個體在現有知識架構下提出新理論、采用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知識經濟的強勁發展讓是否具備較好的創新能力成為判斷現代化人才的重要標準之一,具備創新能力的大學生是我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強有力推動者,良好的創新力可以使他們在工作中既立足于本職崗位,又不囿于現有工作模式,能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去分析和處理問題,不斷推陳出新,推動個人和單位事業的更快發展。

3.高校提升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途徑

3.1 知行統一,增強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高校的德育教育是培養和發展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主陣地,其主要任務是向大學生傳授道德理論,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并讓正確認知指導他們的道德行為,做到知德行善,知行統一。首先,高校德育教育要通過傳授反映時代精神、符合學生需求的德育內容來促進大學生道德認知的形成和發展。高校德育內容是德育體系的核心,是德育目標的具體化,必須緊扣時代發展主題,貼近大學生生活實際,折射社會正義與公共理性,堅持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堅持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堅持理性與心性相結合,以期更好地被大學生接受,并內化成他們自己的道德信念,進而按照道德要求正確地進行德育實踐。其次,高校要努力拓展大學生道德實踐的渠道和方式,固化大學生德育教育效果,實現知與行的真正統一。高校德育教育要通過學生的課堂教學、課外生活、社會活動等環節,加強道德行為的規范與實踐,讓大學生在反復的是非、美丑、善惡等對比選擇中,內化道德品質,提高道德水準,深化道德情感,磨練道德意志,積極推動道德認知向道德行為的轉化,使大學生在各種環境中積極地按照道德要求踐行道德行為,從而實現高校德育教育的目標。

3.2 自主創新,提高大學生探索學習的能動性

近年來,各高校都在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這其中不僅要有教師“教”的創新,更應有學生“學”的推動,要確立學生學習的自主與創新在教學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大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構筑與時代發展趨勢與特點相適應的現代教育教學體系。一方面,高校要提供給大學生進行充分自主學習的條件。高校要通過靈活的課程體系、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和多樣化的知識信息獲取平臺來最大限度地此促進知識在學生中的擴散,從而大大提高大學生以個人興趣和專業為依托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要提倡大學生的創新學習理念。高校要充分利用大學生思維敏捷、有創新意識、有創新熱情的特點,通過幫助大學生樹立高層次的學習價值觀、構建探究式學習模式、大力開展學術科技創新活動為主的校園文化活動等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研究探索的欲望,讓大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主動思考,積極提出新問題、新思想、新觀點、新設計、新方法,從而在積累知識的同時培養、發展大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讓他們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3.3 評建結合,激發大學生創新發展的積極性

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決定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綜合國力和競爭力,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將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力量。大學階段是大學生思維最為活躍的時期,大量新知識、新觀點的交匯可以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因而高校也成為培養和造就創新型人才的良好陣地。首先高校要建立有利于大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培養的教育教學體系。一方面高校要樹立積極的創新教育理念,在校園倡導熱愛科學、敢于探究未知、敢于追求真理的價值觀,強化獨創性和多樣性,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在教育教學中,高校要強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師生互動的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等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塑造學生的創新思維,并通過開展實踐活動來進一步激發學生創新的積極性。其次高校還要注重建立和完善大學生創新能力的評價體系。評價體系應充分體現個性發展的積極特征,對學生取得的每一點有意義的創新成績都要敢于肯定,同時給予及時有效的獎勵,并通過長期化、制度化建設,提高學生追求創新能力發展的積極性。

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在大學生學習和實踐活動中不斷地提高和發展。只要大學生能根據社會的需求適時進行調整,就能塑造成為被社會真正認可和接受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如何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J].中國科教導刊,2008,(7).

[2]以學生為本創新高校德育[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1).

[3]加強激勵機制建設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發展[J].中國高教研究,2007,(8).

[4]提高大學生學習能力的探索與實踐[J].社科縱橫,2006,(12).

猜你喜歡
社會需求核心競爭力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淺議適應社會需求能力評估與管理水平提升
影響跨境外貿電子商務的企業競爭力因素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