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危機背景下出口退稅制度的改良芻議

2009-01-12 08:42
出國與就業·就業教育 2009年11期
關鍵詞:出口退稅稅制改革產業升級

翟 劼

【摘要】本文回顧了我國出口退稅政策的發展沿革,就金融危機大背景下我國出口退稅政策所面臨的新舊問題進行了分析,并針對所分析出的問題對我國出口退稅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出口退稅;金融危機;產業升級;稅制改革

當前,世界金融秩序跌宕起伏,在全球經濟頹勢的步步緊逼之下,我國經濟發展處處顯現出增長放緩的趨勢。即使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已經陸續出臺了對應的若干措施,并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但是對于經濟危機所造成的既定損失,我們企業已無可規避。從債券市場的指數低迷,到實體經濟的進一步下滑,我國的出口企業首當其沖地直面此次金融危機。危機所直接導致國外市場需求減少,匯率不穩,進口交易的貨幣成本高居不下等因素影響,我國的出口企業的盈利能力不容樂觀。面臨當前出口增速放緩的挑戰,中國的出口退稅率已經連續多次上調,某些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已經達到了17%的“觸頂”上線。例如2008年12月24日所上調出口退稅率的553種機電產品之中,總共有161種的機電產品的出口退稅率調高至17%的上限??墒?對于絕大多數品種的出口商品來說,出口退稅率還有進一步上調的空間。2008年5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穩定外需的六條政策措施中的第二條強調要完善出口稅收政策。繼續支持具有優勢的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高科技產品出口。聯系到此前國務院通過的一系列產業振興規劃及其實施細則,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在促進出口貿易方面,國家對于出口退稅政策的使用還將進一步強化。

1.我國出口退稅制度概述

出口貨物退(免)稅,簡稱出口退稅,其基本含義是指對出口貨物退還其在國內生產和流通環節實際繳納的產品稅、增值稅、營業稅和特別消費稅。出口貨物退稅制度,是我國稅收的重要組成部分。出口退稅主要是通過退還出口貨物的國內已納稅款來平衡國內產品的稅收負擔,使本國產品以不含稅成本進入國際市場,與國外產品在同等條件下進行競爭,從而增強競爭能力,擴大出口創匯。

我國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實行出口退稅政策,幾經變革,從出口退稅稅制改革和完善的進程來分析,我國的出口退稅制度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一是1950年到1984年的計劃經濟體制階段;二是1985年到1994年改革開放初期階段;三是1994年到現在的穩定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從1950年至1984年。

在當時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對進出口貿易嚴格按計劃執行,全部實行“三統一”即實行“統一計劃、統一管理、統一經營”政策,進口計劃全部由國家計劃委員會逐一安排。此時對外貿易只能算是一種單純的行政計劃,價格和匯率杠桿均不能發揮作用,計劃經濟特征明顯。

第二階段:從1985年至1993年。

改革開放后,國家逐步放松計劃經濟體制對進出口貿易的管制,同時打破壟斷、擴大外貿企業經營自主權。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為出口建立了必要的市場基礎,在這種條件下,若再繼續實行進口不征稅、出口不退稅的“兩不”政策,那么就會導致進口獲利過多,必然導致進出口比例失調,因此我國開始逐漸恢復出口退稅政策。

第三階段:從1994年至今。

1994年起至今,我國進行了財稅、外貿、投資三位一體的體制改革,其中包括建國以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稅制改革,確立了對所有貨物征收增值稅,對部分貨物征收消費稅的稅制標準。由于我國目前正處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之中,經濟形勢、外貿情況和財政償付能力也是在動態變化著的,這一階段的出口退稅特征表現為政策的不斷調整完善,包括調整出口退稅的財政分擔體制、稅費計算方法、調整退稅率等。

2.我國出口退稅制度所存在的普遍性問題

雖然從社會經濟發展來看,我國的出口退稅長期以來在我國的出口經濟發展中對降低企業成本,增強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上發揮了相當積極的作用,產生了應有的促進效應。但隨著我國加入世界經貿組織,尤其是面臨這次突如其來、愈演愈烈的世界金融危機,一些問題也很快凸顯出來,我國現行的出口退稅所導致的出口貿易弊端仍不能忽視。

(1)現行的出口退稅機制存在引發退稅壁壘從而影響商品正常流通的弊端。由于超基數退稅部分由中央與地方共同負擔,地方對應負擔部分層層分解,造成外貿供貨地區與購貨地區財力失衡:貨物環節的增值稅在產地交納,但退稅則要由出口地政府負擔一部分,結果導致正常的商品流通被人為阻滯,東部沿海地區擠占中西部市場,形成地區間資源、市場的分割,制約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延長國內生產鏈而降低外向度。這與中央提出的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的要求相背離。

(2)加劇了出口貿易的摩擦。出口退稅率的進一步提高,使得出口商品以更為低廉的價格進入國際市場,這樣再加上我國超額的外匯儲備,產品的價格優勢可能進一步加劇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并且隨著我國與國際上貿易的緊密聯系,外貿商對我們的出口退稅政策知根知底,普遍的情況就是我們提高出口退稅,他們就壓低出口價格,這么一來,好處大多讓出口貿易商拿去。結果出口退稅不僅沒有促進我國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轉化為企業利潤或國家利益,反而助長了惡性競爭,惡化了貿易條件。

(3)現行的出口退稅政策并未有效的改善產品出口總體結構,這直接導致我國在國際市場上曾經的絕對競爭優勢開始下降,何況我國長期以來實行出口導向型貿易戰略,在出口快速增加的同時,外資大量搶占我國國內一些非高新技術的傳統領域,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成為我國出口的支柱產業,出口產品主要是一些技術含量低的傳統產品和工程度低的初級產品,普遍的出口退稅政策不能使深加工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在出口產品中達到可觀的比重。出口退稅所引起的的出口產品層次結構的單一和低級化已經不適應國家調整產業結構政策的要求,

(4)新的退稅擔負政策造成地方財力不足,導致新的出口欠退稅正在形成;加劇了地方財政收支矛盾,影響了地方發展開放型經濟的積極性;再次形成地區間資源、市場的“割據”,制約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出口退稅對沿海地區外貿出口依存度較高、財政不是很寬裕的縣鄉帶來更大的沖擊,隨著開放型經濟的迅速發展,這些地區將面臨無錢退稅的窘境。

(5)退稅效率低,國家和地方財政不到位,導致拖欠稅款居高不下,給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嚴重負擔,以至于部分企業不堪退稅款巨額拖欠,最終資金鏈斷裂而倒閉。出口退稅返還期限的不確定性,已經造成企業經營中難以預計的政策風險,退稅款不能及時足額到位,企業應退稅資金嚴重積壓,占用了企業日常經營中的流動資金,造成企業資金周轉困難而難以為繼,從民營小企業到國有大企業,出口企業的資金鏈越繃越緊。

3.我國出口退稅制度的改進措施

第一,建議國家進一步深化調整中央與地方之間的退稅負擔機制,應增加出口退稅方面的預算資金,并建立“滯退金”制度,將進口環節增值稅由中央稅改為中央與地方共享稅,以減輕地方政府增加的負擔。把國家的關稅收入全部用于出口退稅,不足部分由中央對地方采取適當集中增值稅的措施,補充出口退稅的資金缺口,出口退稅不再與地方實際出口額掛鉤,以此解決增值稅異地繳納與出口退稅本地負擔之間的矛盾,彌補外貿供貨地區與購貨地區財力鴻溝,從源頭上解決由此引發的商品流通的人為阻滯問題。

第二,可以采取一部分出口退稅以企業公積金的方式隱性回惠給企業的政策,而這部分以企業公積金名義的出口退稅僅能用于發放工人工資或者用于引進改進生產設備及鼓勵創新方面。以隱性的出口退稅代替顯性的出口退稅,規避反傾銷調查和貿易壁壘的風險,可充分發揮出口企業的競爭優勢。鼓勵出口企業加大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開發,提高產業集中度,形成以自主創新為基礎的核心競爭力,而不是一味地依賴出口退稅來提高盈利能力,降低生產成本。

第三,積極主動推行完全的、實質性的,徹底的差別出口退稅制度,更大幅度的降低甚至直接取消對那些高污染、高能耗和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退稅,保留甚至提高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技術產品的出口退稅,通過推行完全的、實質性的,徹底的差別出口退稅政策傳達出國家對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信號,從而引導出口企業調整好投資的方向,進而避免盲的目投資和產能的過剩,進而實現我國出口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資源的優化配置。

第四,應建立出口退稅轉移支付制度。實行“多收不少補,少收不多補”、“增加出口地方財力不減”的出口退稅轉移支付政策,以省為單位建立出口退稅專項基金,對經濟薄弱的地區出口退稅量大、影響當年收支平衡的縣鄉財政給予重點基金補助,滿足地方財政需要。這樣就不會造成“鞭打快?!钡默F象,有利于促進各個區域的經濟協調發展。

第五,建立高效率的電子退稅平臺,繼續使用金融手段如目前普遍使用的出口退稅帳戶托管貸款,但必須及時跟蹤貸款規模及銀行資產狀況,以防財政責任與銀行責任錯位。而對一部分信譽好的企業,只要具備適合的監管條件,也可試行用“不征不退”的辦法幫助出口企業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而相當重要的一點是堵住增值稅征管及出口退稅方面的各種漏洞,強化監管環節,嚴厲打擊偷、逃、騙稅行為,真正使出口退稅能夠征于斯、退于斯,退得其所。

在過去的2008年里中國作為一個出口經濟占GDP很大比重的國家,上半年人民幣的增值,下半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一旦中國的出口市場縮小了,那么國內實體經濟勢必受到影響。面對著全球金融危機的壓力,當前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就是要“保增長”。從科學發展觀所要求的統籌國內外市場關系這一點來看,要做到“保增長”,不僅僅要靠“擴內需”,而且也要重視“穩出口”。從這個意義上講,今后一個時期,出口退稅作為我國主動應對當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緩解出口企業困難,提高出口企業競爭力的必要措施必將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認真研究并完善新形勢下我國的出口退稅制度,這項工作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朱波,范方志,湯玉剛.出口退稅中央、地方分擔機制研究——運作原理、負面效應與機制優化[J].財究研究,2005,(1):92.

[2]黃曉芝.芻議我國出口退稅新政策[J].經濟金融觀察,2006,(6):17-18.

[3]梅新育.出口退稅改革影響面面觀[J].進出口經理人,2006,(4):08-02.

[4]劉翠微.建國以來出口退稅制度的發展歷程及啟示[EB/OL].http://www.crifs.org.cn/,2005-07-08.

作者簡介:翟劼(1987—),男,江蘇揚州人,大學本科,現就讀于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商學院,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

猜你喜歡
出口退稅稅制改革產業升級
生產企業出口退稅及稅收籌劃
生產型企業出口退稅稅務籌劃
我國生產性物流業促進裝備制造業升級的策略分析
濉溪縣產業結構轉型與升級
振興沈陽老工業基地稅收問題的建議
營改增對中小企業的影響
關于福建自由貿易區發展理念和輻射帶動海西產業升級模式的探究
我國現行出口退稅制度評析
商貿流通業集聚對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
論“營改增”稅制改革對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