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課上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2009-01-12 08:42李國蘭
關鍵詞:語文課課文情境

李國蘭

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語文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就應該掌握一種情境教學法。如果老師在講課的開始能夠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那必然會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感,撥動學生的審美心理,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和探索欲愉快地進入語文學習中。比如播放錄音、演示多媒體畫面、講情境故事等都能起到以情動人,以美感人的作用。

有個語文老師在給學生講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一課時就拿了幅畫,畫中的意象多半是曲中的那些。上課之前他把畫張貼在黑板上讓學生去描述,之后才進入教學中。其實他的這種導入就吸引了學生的好奇心,大家就很想知道在曲中寫這些意象的用意是什么?要表達一個什么樣的情感?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闭Z文課導入導得好也算是一大成功,學生能否對此感興趣,很大一部分因素要看語文老師的導入能力。

語文老師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問題情境是情境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學生審美素質培養的一個途徑。所謂問題情境就是指一種具有一定難度而經過學生努力又能解決問題的學習任務。學生通過思考解決問題之后就有一種愉悅感和成就感,就更會產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比如在上朱自清散文《春》的時候,教師可先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談談自己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的?春天有哪些特征?春天美在什么地方?學生肯定會各抒己見,之后再由老師把學生帶入課文中。這種問題情境的設置更能使學生進入課文的學習中,教師在上課時又用多媒體展示那一幅美麗的春景圖,通過這些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春天的腳步,領略到春天的秀美風光。

語文課文中有曲折的故事、優美的描寫、精彩的議論、富有趣味的說明……這些都富有美學價值,語文教師要帶著學生去揣摩、體會感受。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向學生推薦與課文有關的課外讀物。如講到徐志摩《再別康橋》一課時,就可以向學生推薦徐志摩的其他一些作品,或是同時代其他一些作品,像余秋雨的,可讓學生試著比較二者的風格。這種擴寬視野的知識推薦,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觀。

新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說明語文課程的任務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審美能力。這一特性決定了它要負擔起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任務。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學作品都體現著作者獨特的審美理想、審美視野和藝術品格,創作中對大自然與生活中的美進行了加工,從而創造出超出現實和自然的藝術美。學生常常能感覺到這是他們日常生活有的,而他們卻忽視了這種美的存在,并會為之感動和興奮,有的甚至產生創造藝術的沖動。此時,語文老師就要加以引導和鼓勵,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從而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在審美鑒賞活動中,要依賴于學生的能動審美,沒有主體的能動審美,沒有主體良好的審美態度和審美心理,把教材中的美感展現在學生面前,潛心體味,用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從而喚起學生的共鳴。

錢夢龍老師說過:“語文課上的教,無非是教會學生讀文章?!弊x在課文的理解和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有些東西你讀出來就會讓人產生美感,他讀出來或許就不能。所以聲情并茂的朗讀能更好地展現藝術境界,使學生感覺到美。像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一詩,要用激昂高亢的聲調去讀,才能領略到北國的壯美和一種雄渾的氣勢(作者的雄心壯志),在朗讀中讓學生去感覺那壯美的雪景,想象一下自己站在那種高處,看著祖國的大好山河盡收眼底會有一種什么樣的感覺?讓他們去體會這種美,通過審美的過程來達到培養審美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歡
語文課課文情境
語文課文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畫好運動情境圖——解決追擊與相遇問題
最快樂的一堂語文課
端午節的來歷
背課文
語文課代表的病假條
感悟三角形的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