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資政新篇》的歷史本來面目

2009-01-25 07:41蔡長春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09年12期
關鍵詞:資政洪秀全太平軍

蔡長春

必修I第11課《太平天國運動》一節對《資政新篇》是這樣評價的:《資政新篇》是先進的中國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設想,但迫于當時形勢,未能實行。這是當今歷史學界的主流評價,代表了大部分人的觀點。為了幫助廣大考生更多地了解《資政新篇》,本文結合《資政新篇》發布的背景和內容,對《資政新篇》作一全面而客觀的探討。

1859年4月22日,洪秀全的堂弟洪仁玕回到南京。他“原意只欲到京奏明家中苦難,聊話恩蔭,以終天年”。大大超過他期望值的是,“我主恩加疊疊”。20日內,這個未參加造反打江山、未立寸功的人,三級跳地由干天福而干天義而干王、軍師。洪秀全還特意在天父臺舉行儀式,讓洪仁玕登臺受印,向全體官員宣布,大家都要受洪仁玕節制。洪秀全讓洪仁殲登臺拜相,成為第二號人物,自然引起太平軍“老兄弟”的不滿,大家都等著看他到底是什么貨色。但是,“封過之后,未見一謀”,“兩月之久,一事無謀”,這必然引起“老兄弟”們議論紛紛。有的將領,干脆直接將他一軍,“具稟求教用兵之法”。在這種十分尷尬的情況下,洪仁玕不能裝聾作啞,洪秀全也亟盼他趕緊露一手,以平眾議,以服諸將。于是洪仁開以姬旦(周公)輔助姬昌(周文王)的架勢,寫了一萬余字的《資政新篇》,送交洪秀全。后者看過,馬上批準“刊刻頒行”,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消解“老兄弟”的不滿與非議,為洪仁殲樹立威信,顯示自己知人善任。

《資政新篇》包括“用人察失類”、“風風類”、“法法類”、“刑刑類”。被一些專家大加稱道的“法法類”,這部分占全文一半以上的篇幅。它以洪仁玕在香港居住多年的見聞,談他所知道的外國情況,特別贊揚英、美,對法、德、俄、日等國也作了簡單的描述。它盛贊英、美“立法之善”、“技術精良”,提出發展和改革經濟、政治、社會設施的建議29條,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在交通郵電方面,興車馬之利,興舟楫之利,興郵電以通文書;二、財政金融和商業方面,興銀行、興寶藏(礦藏探探),興省辟縣錢谷庫以給官員發俸值,興引進外國保險事業,興市鎮公司;三、政治方面,興鄉官,興鄉兵,罪人不拿,興各省新聞官以便天王察眾官民之忠奸善惡,禁私門請謁(走后門)以杜絕賣官鬻爵;四、社會改良方面,興士民公會以互相幫助,興醫院以救濟疾苦,禁止溺嬰,禁止販賣人口。禁酒和鴉片,禁寺廟道觀,禁演戲,革除陰陽八卦,鏟除九流惰民,設丈量官,辦盲聾啞院,興鰥寡孤獨院。這些是洪仁開在香港及上海目睹耳聞及看書讀報之所得,適當結合太平軍占領區的情況,提出的一些看法,包含了不少對資本主義社會的仿效。它比起清政府的陳舊落后制度有許多進步之處,更不用說太平軍的軍、政、(邪)教合一的奴隸制度了。

《資政新篇》以是否信奉天父上帝、天兄耶穌為唯一標準,贊揚英美強盛,貶斥“馬來邦、秘魯邦、澳大利亞邦、新嘉波、天竺邦、前西藏、后西藏、滿洲皆信佛教,拜偶像,故其邦多衰弱不振而名不著焉”。任何一個國家的興衰強弱的原因都是多方面的,與宗教信仰也往往有潛在關系。但是,以信什么教作為唯一原因則是片面的。至于將中國的西藏、蒙古、滿洲(東北)作為外國,就非?;闹嚵?。

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洪仁王于講到英、美、瑞典等國時,特別在末了寫明有哪些人“與弟相善”,甚至連“忘其名”的也列了上去,顯然有挾洋人以自重,向太平軍將領炫耀的意思:瞧,我與這么多洋人“相善”,需要時可請這些洋人來幫助,你們能嗎?還不服氣嗎?洪秀全之所以馬上批準刻印,前已說過,是為證明洪仁玕見多識廣、謀略出眾,從而證明他破格提拔洪仁殲為第二把手是多么英明正確。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針對各地太平軍自立山頭,《資政新篇》開頭就提出“本末強弱”的問題,既而主張“權歸于一”、“強本弱末”,也就是要天王高度集權,同時還反對諸將領“結盟聯黨”,如果興車馬,有“朝發夕至”的火車就不怕各地將領叛亂了。被內訌搞得心有余悸,對某些將領不大聽指揮而多有疑懼的洪秀全,聽了以上這些很是受用。至于與洪秀全所想所做不同或相反的,除明確批示不可行之外,幾條未批的,甚至點頭稱“是”的,在他看來隨時都可以不認賬或取消。

《資政新篇》既然只是洪仁開“以廣圣聞”的奏章,又是完全沒有實行的條件和可能的空談,而諸將對洪仁玕也很不信服,所以它雖然旨準刊刻頒行,但包括李秀成在內的將領都不屑一顧。很可能、真正從頭到尾讀過一遍的,只有洪秀全一人。而洪秀全,除了在兩條建議上寫了“此策現不可行”之類明確不贊成的批示外,也只是作為參閱資料刊發,連洪仁殲自己在回答外國記者問時都只是說“已蒙旨準刻印”而已。并不是必須實行的政策文件,更談不上是什么“政治綱領”。到1862年又重新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實際上將《資政新篇》取消和否定了。于是,《資政新篇》不過是洪氏兄弟彼此出于一時需要而產生的一紙空文。

那么,這紙刊刻頒行過的空文,是不是中國最早介紹外國的“偉大文獻”,它在近代思想史上的意義如何呢?首先,它是比較早地多方面介紹國外資本主義社會的文獻,并且建議洪秀全參考實行,應當給予必要的肯定。在太平軍占領的南京,這個極其封閉、蒙昧的小朝廷里,它無疑是一個突出的異數。但從整個中國來看,卻又不能忽視此前的一切而拔高它。早在1839下半年或1840年,林則徐就讓人將英國慕瑞(Hugh Murray)1836年出版的《世界地理大全》翻譯編輯為《四洲志》,于1841年刊刻出版。此書較全面地介紹了外國的地理和歷史。但林則徐不以此為滿足,他請好友魏源在《四洲志》基礎上,廣搜博采,于1842年出版《海國圖志》50卷,1847年增補擴充至60卷,1852年再擴為100卷。取材由遠及近、內容豐富、篇幅宏富,影響很大。有當代學者稱之為“劃時代的撰作”,是恰當的。還有,梁廷楞1846年完成的主要介紹美英和基督教情況的《海國四說》,徐繼畬1848年完成的地理著作《瀛環志略》,也是較早介紹外國情況的著作。論時間先后,《四洲志》、《海國圖志》比《資政新篇》早十幾年,論內容,《四洲志》的寬度和系統性,《海國圖志》的豐富充實,豈是《資政新篇》所能望其項背的?可是,《資政新編》卻被炒得沒完沒了,成了近代史上一塊似乎永不褪色的金字招牌,別的幾部書,則沒有得到應有的宣傳,甚至長期被冷落、掩蓋。這種極其明顯的反差,原因甚多,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要突出《資政新篇》,印證洪秀全是“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代表。20世紀的幾十年里,中國的許多歷史論著中,如此做法,不過家常小菜一碟。林則徐僅僅因為奉命去鎮壓太平軍造反在路上病逝,便橫遭辱罵。魏源雖沒有得到應有的宣揚,但也沒有被批倒批臭,就算是很幸運了。

最后,應當說起一個人——容閎。他是廣東中山人,1847年從澳門去美國留學,1850年考入耶魯大學,是中國第一個留學生。他回國后,曾到南京向洪仁開提出新政建議。畢竟,他對英美社會、西方真相了解的廣度深度,都是洪仁玕所不能企及的。但他目睹太平軍在南京的所作所為后,死了心,拒絕留下來做官。這還不算,1863年他還受曾國藩委派,為籌建江南制造局,赴美購買機器;此后,又通過江蘇巡撫向清政府建議組建合資汽輪公司;選派兒童出國留學(因此被稱為“留學生之父”);開采礦山;禁止教會干預百姓訴訟,等等。顯而易見,他想對中國有所貢獻,在野蠻反動與落后腐敗兩者之中只好選擇了后者。他的選擇,有助于人們看清“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代表洪秀全是什么樣的人物。

猜你喜歡
資政洪秀全太平軍
扶貧·扶志·扶智
洪秀全為何承認“下凡”
從咨詢到資政
徐繼畬視野中的太平軍在山西
太平軍童子營:殺人放火是本業
漫談史學初體驗
近代早期先進人士的復興中國夢之路
由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中《資政新篇》評價內容引發的思考
安慶出土的英制舊式加農艦炮
清末紹興知府廖宗元死亡之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