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童蒙教育對兒童道德養成教育的啟示

2009-04-16 08:26許瑞芳
中國德育 2009年3期
關鍵詞:道德教育禮儀理想

養成教育是指從小培養兒童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品行和生活習慣,使其言行舉止規范化的教育。兒童道德品質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育的養成。我國自古重視兒童的教育和品德訓養,古稱“童蒙教育”或“蒙養教育”,其基本目標和主要內容是對兒童進行初步的品德訓練和基礎文化知識的教學。早在先秦時期,《周易?蒙卦》就提出,“蒙以養正,圣之功也”?!懊绅B之始,以德育為先”,強調在日常生活的教育中,通過反復陶冶,使少年兒童在無形中形成不可動搖的道德信念,并最終內化為道德品性。傳統童蒙教育實踐凝結的養成教育思想,將為當代兒童道德養成教育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和素材,有助于提高兒童思想道德建設的實效性。

一、道德養成教育應立足日常生活

傳統童蒙教育以倫理道德教育為主,尤其是以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為核心,在“人倫日用”中達到培養人的目的。如朱熹就認為對兒童的道德教育要從日常生活的小事抓起,從小要“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愛親、敬長、隆師、親友之道”。

其一,以禮儀教育為基礎??鬃诱f過:“不學禮,無以立?!眰鹘y蒙學教育特別強調禮的教育。如王守仁就提倡通過學習禮,使兒童養成威嚴的儀容和儀表,奠定遵守倫理規范的習慣和基本的品德修養,并指出,通過“周旋揖讓”“拜起屈伸”等禮儀動作,可“動蕩其血脈”“固束其筋骸”,達到鍛煉身體,健壯體魄,促進兒童身心發展的作用。在許多童蒙教材上對兒童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飲食起居,都有具體的禮儀規范和要求。

從道德發展的階段來看,禮儀教育作為道德教育的起點,無疑是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禮儀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當前的教育有必要汲取童蒙教育重視禮儀的教育傳統,設置相應的禮儀規范,讓孩子學會禮儀,成為一個有禮貌、懂禮儀的好孩子,并使之和思想品德教育類課程結合起來,讓孩子們從禮儀的訓練中學習與人相處、交往、合作的基本品質。

其二,以孝親教育為重點。傳統社會以宗法制度為基礎,孝德對于血緣家庭的維系和鞏固作用是最直接的,孝敬父母也成了最基本的道德品質。因而,“孝”的教育在童蒙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缎⒔?紀孝行》說:“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薄度纸洝酚小笆仔⒌?,次見聞”。王守仁強調“今教童子,惟當以孝悌忠信、仁義廉恥為專務”?!兜茏右帯分姓f:“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薄抖Y記?內則》強調說:“父母雖沒,將為善,思貽父母令名,必果;將為不善,思貽父母羞辱,必不果?!?/p>

孝不僅是德之本,也是一切教化之根本與起點。由孝親啟蒙,是人情陶冶、道德升華最基本的手段,也是最有效的途徑。在當前的兒童道德養成教育中,借鑒古代童蒙教育重視孝親教育的優良傳統,把它作為兒童道德教育的必修課,既合乎兒童身心發展特點,也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當然,當代的道德養成教育無疑需要揚棄傳統孝德中片面強調子女的服從義務,以及刻板的禮節而造成“愚孝”“蠢孝”等與文明相悖的不良風氣。

其三,以理想教育為指向。傳統社會一直主張人要有志氣、有理想,而志向的確立要從小開始,因此,童蒙教育要讓兒童“存其心”“宣其志”,幫助兒童確立社會倡導的道德觀念和樹立遠大理想。如《神童詩?勸學》:“自小多才學,平生志自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薄皩⑾啾緹o種,男兒當自強?!薄缎赫Z》:“飽食足衣,亂說閑耍,終日昏昏,不如牛馬?!边@些都告誡少年兒童立志當存高遠,莫等閑白了少年頭。

一般來說,理想孕育于兒童時期,萌芽于少年期,形成于青年期。相關研究也表明,在小學階段是理想的萌芽階段,兒童的理想比較模糊,很不穩定,但兒童懵懂的理想可為他們今后道德理想、成才理想和社會理想的形成奠定一定的基礎。當代社會,由于受物質主義等不良思想的誤導和影響,不少兒童從小就注重物質享受的品牌化、高檔化,卻缺乏遠大的理想、高大的志向。為此,當前的道德養成教育要汲取傳統童蒙教育的營養,貫穿立志成才教育,積極引導兒童樹立和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富強聯系在一起,為擔負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光榮使命做好準備。

二、道德養成教育應遵循

兒童身心發展規律

道德養成教育必須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內在需求。這一點,在我國古代的童蒙教育上也得以體現。如注意從兒童實際出發,提出了以身作則、文道結合、潛移默化、防微杜漸、長善救失、因材施教、教學相長等原則和方法,可為當代兒童道德養成教育提供借鑒。

(一)以身作則、榜樣示范

以身作則是童蒙教育的基本方法。以身作則即是在了解兒童天性的基礎上發揮他們善于模仿的長處,通過施教者自己積極的為善為惡來引導兒童做同樣的追求??鬃訌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墩f文》里講:“教,上所施,下所效也?!痹诩彝ソ逃?,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具有高尚的品德,否則“子不教”就是“父之過”了。

當前,兒童出現的許多道德失范的問題,從根本上是因為社會成年人行為的失范引起的。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以身作則始終是最具有說服力的教育方式。在兒童時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直接或間接影響孩子。就學校的老師而言,良好的教師風范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教師是兒童學習的主要榜樣,因此,教育者必須以身作則進行榜樣示范,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通過自身的道德行為來感化、熏陶和啟迪兒童。

(二)強調“習慣成自然”

孔子率先提出的“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的論述,對后代童蒙教育產生了經久不衰的影響。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說:“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奔匆髢和趧倓偰鼙鎰e大人贊許與否的態度時,就開始進行教育,使他做該做的事,不做不該做的事。這樣,便可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促進兒童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養成良好的習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乃至今后的學習生活都有很大影響,能讓兒童正確、有序、科學、合理地生活,形成良好的情感和個性心理品質,為成為未來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打下扎實的基礎。通過養成教育形成的良好習慣將使兒童不僅在學校,而且在社會能憑借內部需要的強大力量自動地使自己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達到高效率,為成功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循序漸進、因材施教

傳統童蒙教育認識到一貫性的教育過程必須是漸進性的,對一個人的教育要根據他不同的人生階段采用不同的教學內容、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張載在《正蒙?中正》中說:“教人者,必知學之難易,知人之美惡。當知誰可傳此,誰將后倦此。若灑掃應對,及幼而孫弟之事,長后教之人必倦弊?!蓖跏厝室舱J為,由于人的資質是不同的,施教必須“隨人分限所及”,因人而異,才能使受教育者“益精其能”。王夫之指出,“教思之無窮也,必知其人德性之長而利導之,尤必知其人氣質之偏而變化之”。

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實施因材施教原則的實質是合理安排教育內容或任務的難度。教育者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估計學生的個性發展水平,而應當在“最近發展區”理念的指導下,為學生安排恰當的道德教育主題,創造道德發展的最佳條件。在兒童的道德養成教育中,盡管從教育者的角度來看,養成的目標有共同之處,但是,由于兒童的個性是存在差異的,每個人的自然稟賦也不一樣,教育者應當進一步研究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對具體德育對象的實際有透徹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實施不同的道德教育。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童蒙養成教育中關于兒童道德養成的思想是極其豐富的,在塑造兒童的道德品質方面起過積極的作用,許多有益的經驗仍值得我們今人借鑒和發揚光大。但是,由于歷史與階級的局限,必須注意到傳統童蒙教育中還存在著許多糟粕,需要我們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進行批判分析。

【許瑞芳,華東師范大學政治學系思想政治教研室講師,主要從事道德教育研究。上海,200241】

責任編輯/趙 煦

猜你喜歡
道德教育禮儀理想
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顧與展望
以“道德教育”為主線的學校德育研究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德性培養:道德教育的應然選擇
筷子禮儀
禮儀篇(下)
龐學光:深化學校道德教育改革
理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