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南通地區的文化建設與發展

2009-04-21 07:38黃振平
藝術百家 2009年8期
關鍵詞:成就文化建設發展

黃振平

摘 要:歷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綿延傳承和積淀升華的維系和紐帶,既是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內在動力,又是創新和弘揚時代先進文化的重要基礎,更是提升城市品位、展示城市形象和發揚人文精神的核心要素。當今時代,城市競爭、區域競爭不僅體現在物質財富的生產,更根本更深層的是體現在文化和精神層面的競爭,最終必然是以文化論輸贏,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敗。精心呵護歷史文化遺產,維系歷史文脈,留住城市記憶,是人們生存發展的心理需求,也是當代人對祖先和子孫的責任。作為江蘇省的地級市——南通,與古城南京、蘇州、無錫等相比,南通卻是中國近代博物館事業的發祥地。進入新世紀以來,為了保護珍貴的文化遺產,南通市委、市政府和各有關部門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緊緊圍繞“江海文化”、“近代文化”、“博物館文化”等城市個性文化,在新的高度上、新的領域中取得了新的突破,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品牌群和文化品牌系統,全市文博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事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關鍵詞:南通地區;文化建設;文化事業;發展;成就

中圖分類號:G123文獻標識碼:A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ntong Area in Recent Years

HUANG Zhen-ping

歷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綿延傳承和積淀升華的維系和紐帶,既是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內在動力,又是創新和弘揚時代先進文化的重要基礎,更是提升城市品位、展示城市形象和發揚人文精神的核心要素。當今時代,城市競爭、區域競爭不僅體現在物質財富的生產,更根本更深層的是體現在文化和精神層面的競爭,最終必然是以文化論輸贏,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敗。精心呵護歷史文化遺產,維系歷史文脈,留住城市記憶,是人們生存發展的心理需求,也是當代人對祖先和子孫的責任。世界上許多城市在現代化建設中,都采取嚴格措施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從而使城市現代化建筑與歷史文化遺產渾然一體、交相輝映,既顯示了現代文明的嶄新風貌,又保留了歷史文化的奇光異彩,受到世人的普遍稱道??梢姳Wo好歷史文化遺產,使之流傳后世,永續利用,是文博工作者更是城市領導者和建設者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

作為江蘇省的地級市——南通,與古城南京、蘇州、無錫等相比歷史不太長、特色不明顯,人文資源總量偏少,具有獨創性和唯一性的不多。然而,南通卻是中國近代博物館事業的發祥地。1905年,近代偉大的愛國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張謇先生創建了中國第一所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從此揭開了中國博物館事業的輝煌篇章。進入新世紀以來,為了保護珍貴的文化遺產,南通市委、市政府和各有關部門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緊緊圍繞“江海文化”、“近代文化”、“博物館文化”等城市個性文化,在新的高度上、新的領域中取得了新的突破,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品牌群和文化品牌系統,全市文博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事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一、“近代第一城”品牌一舉打響

在眾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南通的歷史算不上悠久,但是兩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吳良鏞先生提出南通堪稱“中國近代第一城”的命題決非一時興起。從十九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清末狀元、著名愛國主義者、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為實現其“建設一新新世界雛形”的救國理想和區域現代化宏偉藍圖,對南通城市進行全方位苦心經營。在他的推動下,南通開辟了新工業區和港區,進行了近代教育、文化、市政設施建設,建立了功能分布比較科學合理的多層次城鎮體系。南通一城三鎮、城鄉相間的城市規劃理念,可以和英國著名規劃思想家霍華德于1898年創立的、曾對現代西方城市規劃產生革命性影響的“花園城市”理論相媲美,其實踐甚至早于這一理論的提出。除此之外,近代南通的城市建設還涵蓋了生產、生活、工業、農業、文化、教育等諸方面內容,張謇按照“父教育、母實業”的思想,在發展生產、改進交通、發展農墾、興修水利、創新文化、興辦教育的前提下,逐步進行近代化城市建設,從而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張謇同時還以一種詩人情懷經營南通,率先創辦了符合當時政府學制標準的中國第一所師范學校、中國第一所紡織高校、中國第一所戲劇學校,由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所博物苑,以及氣象臺、養老院、育嬰堂,使南通不僅是聚居的場所、生產的基地,更是一個文化繁榮的地方。這些都使得南通在當時就已成為全國著名的“模范縣”、“理想的文化城市”,外國人眼里的“中國的人間天堂”。百年南通、百年張謇、百年文化。2002年,吳良鏞來南通考察時指出,南通是近代史上中國人最早自主建設和全面經營的城市典范,其起始之早、功能之全、理念之新、實踐意義之強,堪稱“中國近代第一城”?!爸袊谝怀恰泵}的提出,為南通在歷史與現實的對接中繼往開來、再創輝煌找到了重要的抓手。南通市堅持以文化塑造城市品牌,盡顯城市魅力。先后打造文博之城品牌、生態家園品牌和江海旅游品牌。近年來南通先后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等多項殊榮?!敖谝怀恰钡某鞘忻牧脸?讓南通市民重拾久違了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環濠河文博館群基本建成

早在1905年,南通鄉賢張謇就創辦了中國人自己辦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使南通成為中國首個公共博物館的誕生地,也使南通博物苑成為中國博物館的鼻祖。近年來,南通圍繞“名品濠河”的項目開發與建設,建成了以南通博物苑為龍頭的“環濠河文博館群”,其中南通中國珠算博物館、中國審計博物館還是“國字號”博物館,南通博物苑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目前全市共有各類博物館、紀念館23座,其中南通市區(即“環濠河文博館群”)17座、各縣(市)6座,南通市區不到每5萬人就擁有1座博物館,這一指標達到了發達國家水平,南通因此被譽為“博物館城”。在這23座博物館、紀念館中有12座還免費開放,超過總數的一半。在博物館建設的良好氛圍下,南通中國眼科學博物館、南通中國環境博物館、南通中國技工教育博物館、南通氣象博物館等一批高水平的專業博物館紛紛選擇在南通籌建,南通“環濠河文博館群”的規模還在不斷擴大、質量正在不斷提高。在建設“環濠河文博館群”的過程中,南通市委市政府以“四兩撥千斤”的政策,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特別是鼓勵企業、民間投資興辦博物館,先后吸引社會資本先后創辦了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南通民間藝術館、中國體育博物館南通館、南通長壽博物館、南通風箏博物館、南通板鷂風箏博物館、南通中國上市公司實物股票收藏館等7座民辦博物館,占總數的41.18%。這些民辦博物館的“掌門人”有的是收藏家,有的就是本行業的專家。在他們的引領和經營下,一些民營博物館已成為南通文化傳承的主力軍。文化部、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的領導和諸多專家視察、參觀后,對此均給予高度評價,南通市也由此被譽為“博物館城”。認識南通從博物館始,這可以說是南通人和南通文化人值得自豪的文化現象。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效顯著

近年來,在政府部門的領導下,經過市和各縣(市)、區有關部門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南通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建立起了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全市目前共有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6項、省級24項、市級39項,縣級54項,國家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4名,省級傳承人9名,市級傳承人37名。為了構筑永久的保護載體,南通市切實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場所建設。南通風箏博物館、南通板鷂藝術博物館、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等一批非遺類博物館先后落成。百年老館——南通博物苑充分利用自身征集、收藏、研究、展示的有利條件,承擔了兩項非遺項目的保護工作。在興起博物館保護非遺的同時,劇場(團)成為南通市非遺保護的另一生力軍。通州通劇團、海門山歌劇團積極排練演出各類劇目之余還積極推進非遺項目走進校園,融入學生的課外活動、素質教育之中,海安花鼓、如皋木偶、海門山歌等一批優秀的非遺項目成為學生能演能唱、開展課外活動的重要內容。2009年11月,南通沈繡作為國禮饋贈給來華訪問的美國總統奧巴馬。這份寄托了中國人民對美國人民友好感情的特殊國禮就來自南通——沈壽藝術館。南通市非遺保護所取得的成績得到了國家、省、市各級領導的關注。2007年我國第二個“文化遺產日”期間,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傳承人技藝和作品參加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展。展會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觀看了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的展覽和演示,并與其進行了親切交談。省級非遺項目海安花鼓繼1999年國慶50周年在天安門廣場首次亮相后,2008年又敲到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現場,敲出了南通文化的神韻。

四、南通博物苑百年慶典隆重舉行

2005年9月24日至25日,南通博物苑百年暨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百年紀念大會和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百年展暨南通博物苑新館的開館儀式在南通隆重召開?!板┠显粪笥舡U彬,風物駢駢與歲新”,盛裝的南通博物苑處處一片生機。來自國內外的文博、文化界人士及國際相關機構的代表300余人出席了盛會。作為中國博物館界的一個盛會,該活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江蘇省人民政府、國家文物局主辦,江蘇省文化廳、南通市人民政府、江蘇省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承辦,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農業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協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全國政協副主席劉延東發來賀電,向大會表示祝賀。全國政協副主席張克輝,文化部部長孫家正,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江蘇省委副書記、省長梁保華,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文化部副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江蘇省副省長張桃林,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中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張文彬以及國際博物館協會主席亞歷山德拉?庫敏斯等出席了紀念大會。位于南通博物苑苑區南部的,由兩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吳良鏞領銜設計,總投資近億元的南通博物苑新展館向世人揭開了面紗。慶典期間,在南通博物苑新館的學術報告廳和南通市行政中心內分別舉行了主題為“博物館與城市發展”的中外博物館館長高層論壇和中國博物館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百年慶典更是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新華社、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文化報、中國文物報、光明日報,新華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及中央、省駐我市記者站和我市所有媒體均派記者來通采訪,并以最快速度報道了這一盛況。

五、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綻放異彩

南通的歷史文化遺存目前城內保存有寺街、西南營明清建筑街區、濠河兩側的近代風貌區、唐閘鎮河東、河西工業街區。目前,全市不可移動文物已發現的超過300余處,有160處公布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4處,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50處,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80處。多年來,南通市對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十分重視,在歷史文化的保護規劃編制、文物保護的管理、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方面,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工作的領導和保障。將文物保護工作納入年度的政府工作報告和目標責任考核,成立了由市委書記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建立了保護工作定期通報制度、專家咨詢制度以及公眾和輿論監督機制,促進歷史文化保護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在年度政府財政預算中,將文化遺產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重點文化遺產經費投入,設立重點項目引導、獎勵資金,推動文物保護工程,不斷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投入,促進傳承發展,近三年來全市共投入資金6億元,用于歷史街區、濠河歷史文化保護區和各級文保單位的保護、利用。另一方面,強化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和文保單位的修繕。南通市各職能部門通力協作,健全各級文物保護管理體制,制定出臺《南通市優秀歷史建筑保護暫行辦法》、《南通市濠河歷史文化區(風景區)管理暫行辦法》等規范性文件,公布了市區歷史街區和優秀歷史建筑名錄,將涉及文物保護及建設控制地帶內的項目選址、土地出讓等,全部納入規范化、制度化管理?!笆濉币詠?依照《濠河風景區規劃》、《中國近代第一城規劃研究》、《南通市“一街三片”修建性詳細規劃》、《濠河歷史文化區保護規劃》、《南通市歷史遺跡遺址保護規劃》、《南通市歷史城區和歷史街區保護規劃》等專題研究和規劃編制,先后搬遷各類工廠40余家,對南通博物苑、鐘樓、譙樓、文峰塔、東寺大殿、濠陽小筑、茵樹齋、城南別業、文廟、寺街、西南營等各級文保單位和歷史街區進行維修,并使城市總體環境質量和面貌得到很大提升,展現了原有的歷史風貌。

六、歷史名人研究取得突破

文化名人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通市擁有群星璀璨的文化名人和歷史悠久的文化遺存。歷時上的南通在繪畫、書法、篆刻、音樂、戲劇、曲藝等方面均出現突出的成果,具有深厚造詣的文化名人更是層出不窮。宋代大教育家胡瑗先后主持蘇州、湖州的州學和太學,其教育理論被朱熹推為“百世之法”,明代名醫陳實功所著《外科正宗》至今仍是大學中醫教學必備參考書。南通范氏詩文世家,從明末開始代有人才,延續至當代的范曾已有十三代,詩人輩出,至今存世8000余首,為“家族詩文之大成、家族文化之奇觀”。至近代,江海文化的濃厚土壤孕育了徐立孫、邵大蘇為首的“梅庵”古琴派,趙丹、顧而已、朱今明從成立“小小劇社”起步而成長為著名的電影藝術家,從南通走出的文學家、藝術家、教育家、科學家還有崔聘臣、徐益修、王個簃、陸侃如、魏建功、陶桂林、孫支夏、袁翰青、卞之琳、尤其偉等等。近年來的的名人故里之爭,讓大家看得眼花繚亂。文化是在保持傳統精華的狀態下,不斷揚棄和進步著的。南通的江海文化、近代文化是千百年來生生不息地生活在這塊熱土上的勞動人民所創造的,他們是文化的創造者和保持者,而在各自領域里的南通文化名人們正是南通文化各方面的縮影和代表,是南通文化的一筆寶貴財富,值得宣傳和弘揚。?于是,張謇紀念館、個簃藝術館、沈壽藝術館、安定先生紀念館、南通范氏詩文世家紀念館、李昌鈺刑偵技術博物館等一批名人館在南通相繼落成并對外開放。南通范氏世家詩文目前已成為江蘇省級非遺項目?,F如今,挖掘和利用南通豐厚的名人文化遺產與文化家底,成為南通建設文化強市和創建歷史文化名城、樹立城市精神的重要載體,成為普及既有的文化知識,讓市民積極參與,提高各界的親和力,激發市民對城市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的重要平臺。

七、青墩遺址保護利用向深度發展

在南通市海安縣西北部約28公里處,有一處聞名全國考古界的古遺址,那就是青墩村新石器時代遺址,亦稱青墩遺址。該遺址1973年發現,1977—1979年連續多次發掘、出土了大量的陶、石、骨器和麋鹿角、獸骨等古代遺物,其中最著名的并在學術界引起較大反響的有帶柄陶斧、刻劃原始“八卦紋”的鹿角、炭化稻、陶器上發現五等分圓等。因此次發掘為江淮之間首次發掘的重要新石器時代遺址,對于探索長江南北新石器時代諸文化關系意義重大,故引起了全國考古界的關注,一些專家學者對青墩遺址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吳功正教授撰文稱“江蘇海安青墩遺址所透出來的意義是十分顯著的。從發掘出土的物器來看,其豐富蘊藏令人驚嘆,其文化——美學含量則至為宏深。它可以獨立命名為‘青墩文化”。海安青墩遺址于1983年公布為南通市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江蘇省文化廳將其列入全國大遺址保護的“十五”規劃,并向國家文物局申報;2002年10月,青墩遺址被公布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25日,青墩遺址作為新石器時代古遺址,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在長期的保護過程中,當地黨委政府在加大財政投資力度,確保遺址的保護經費的同時,努力打造青墩遺址歷史文化品牌。通過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方式。自2006年至今,連續四年舉辦了青墩文化藝術節暨經濟貿易洽談會。目前,江蘇海安青墩遺址的保護,在規劃的控制下,正逐步恢復遺址原有形態及生態環境,以農業園區的方式,突出遺址原有的史前稻作農耕蠶桑田園景觀。

八、第三次文物普查取得階段性成果

文物普查是國務院布置的一項重要的國情國力調查,也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一項重點工程。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通亟待發現更多新的文物夯實基礎,豐富底蘊。2007年4月和7月,在國務院和省政府分別下發《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通知》和《關于做好我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后,南通市成立了我市第三次全國普查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編制了南通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實施方案和工作方案,正式啟動了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在市政府的有力組織下,南通各縣(市)基本實現了機構、人員、資金、設備、培訓五到位。市普查辦按照國家文物局的要求,編制了普查工作實施方案、工作方案和宣傳方案,成立了普查專家指導組。部分縣(市)還建立了縣(市)、鄉、村三級普查網絡。全市共召開五次文物普查工作會議。目前南通已完成了第一階段工作,順利地展開了第二階段工作。截止目前,全市共普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658處,其中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491處,復查文物167處。部分縣(市)在普查工作的實地調查中廣泛發動,充分利用社會各界力量,實地調查工作順利開展,使我市的工業遺產、鄉土建筑、20世紀遺產等新類型文化遺產的調查取得突破性進展,從而為摸清我市文物的真實家底,掌握第一手材料,最大限度地把文化遺產保存下來、保護起來,建立健全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提供了可靠的保證,有效杜絕了走先破壞、再重建的彎路,避免了不可彌補的損失。

九、學術研究、對外交流成果豐碩

南通市文博工作緊緊植根于南通深厚的文化遺產的沃土,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葉就開展了對南通民間文學、戲曲、音樂、舞蹈、工藝美術等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普查,并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成果。進入新世紀以來,2005年,南通以南通博物苑百年慶典為契機,策劃出版了系列《環濠河文博館群》、《南通博物苑百年史跡》、《南通博物苑文物精華》、《南通博物苑百年苑慶紀念文集》、《感動中國的文化豐碑——南通博物館事業百年回眸》等圖書、畫冊,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我與博物苑”大型征文活動。2008年,為了盡快地讓全市人民更直觀、更全面地了解南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通市文化部門編輯出版了《江海遺珍》畫冊。該畫冊收錄了38個非遺項目的相關介紹和圖片,通過圖文向人們簡要介紹了這些項目基本情況。2009年南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完成了《江海記憶——南通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概覽》的編輯出版工作,該書收錄全市39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相關文字和圖片,客觀、系統地介紹這些項目的歷史淵源、傳承區域、表現形態、文化價值以及目前保護情況,兼具一定的學術性、知識性與文獻性。與此同時,南通的文博工作者還利用文化部主辦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動為平臺,通過第九屆亞洲藝術節、第四屆尼泊爾中國節等活動集中展示南通文博場館建設成就及城市歷史文化風貌。南通“文博之鄉”的美譽蜚聲海內外。2009年,經過中日美三方近兩年的共同協調、磋商、籌備,“中(南通)日美實業家與近代化”特別巡展及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南通博物苑成功舉行。這是繼2005年南通博物苑百年苑慶后又一次高規格、高層次、高水平的國際性學術活動。展覽由開拓?開發、交通?通信、工藝與工業制造、城市發展、生活、教育等6部分組成,展出了300多幅照片,大部分系首次對外展出,特別是大量日美歷史照片為中國觀眾展示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世界工業近代化歷程?;顒拥某晒εe辦開創了南通與國外文化交流的新路徑、新形式,增進了南通與日本、美國在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交流合作,推動了張謇學術研究向縱深和廣度發展,提升了南通城市文化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十、榮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

2009年伊始,國務院作出批復,同意將南通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也是江蘇省第9個、國家第110個歷史文化名城。南通從此擁有了一張閃閃發亮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品牌。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南通的一批文化人就積極向市委、市政府建議申報這一國家級榮譽,后因種種原因擱淺。直至新世紀初,南通人以吳良鏞先生提出“中國近代第一城”命題為契機,抓住南通近代文化特征,在傳承“中國近代第一城”文化與建設現代文明相結合的新南通的創建、申報思路得到確認并統一,并在隨后確定的“五城同創”工作目標中得以具體體現。文化立市、文脈傳承、歷史街區和古建筑保護目前成為了市各有關部門和市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從文化、規劃等多個層面,歷史文化的研究、深掘、保護和推介工作全方位展開。2008年,南通市邀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教授領銜編制了《南通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同時編制了《唐閘百年工業重鎮保護規劃》、《南通市西南營歷史街區實施試點區規劃》、《唐閘河東歷史街區實施試點區規劃》,這些規劃的出臺實施,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領和指導作用。在申報過程中,南通市委、市政府領導多次跑南京、跑北京,說明南通、推介南通;近些年來通的一大批國際國內文化界知名人士,對南通的歷史文化保護和申報工作給予了直接的指導,更增加了南通市委、市政府推進申報工作的信心和決心;南通的文化遺產保護也引起了北京、上海、南京一些專家學者的關注。這些,都為最終申報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從國務院的批復中可以看出,既是對南通工作的肯定,對南通城市歷史文化特征的確認,南通有了一張閃閃發亮的城市名片,但最重要和關鍵的還是南通的城市文脈、風貌不會輕而易舉地被割斷和破壞。

國運隆,文博興。目前,博物館文化已經成為集中體現南通城市文化特色的一張靚麗的名片,成為南通“中國近代第一城”歷史文化和沿海開放城市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重要標志?;仡櫤涂偨Y新世紀南通文博事業發展的歷程,我們深切認識到,博物館是文化積累繼承和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是城市覺醒的一副催化劑和城市自覺發展的一大內生力源泉。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發展富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館文化,對增強區域文化競爭力,推動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有著巨大而深遠意義。當前,南通正處在推進跨越發展、實現全面騰飛的重要歷史時期。在即將到來的“十二五”,南通必將全面實現“依托江海、崛起蘇中、融入蘇南、接軌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基本戰略構想,重鑄“中國近代第一城”新的輝煌。

猜你喜歡
成就文化建設發展
燧人氏鉆木取火
年輕有為
區域發展篇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實意義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圖說共享發展
圖說創新發展
教師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