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周作人文藝批評的寬容原則

2009-05-18 02:41張文淼
西安社會科學 2009年4期
關鍵詞:周作人

張文淼

摘要:在五四新文學的先驅中,周作人對文藝理論批評,特別是對新文學創作的批評最為專注,最具理論自覺性和批評個性。他從文學創作和文藝批評本身的特點和規律出發,提出了著名的批評“寬容原則”,并且在其一系列文章中予以深入地闡述,對廓清五四時期混亂的文藝批評思想,將現代文藝批評引向健康發展的道路起了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周作人;文藝批評;寬容原則

文章編號:978-7-80712-402-3(2009)04-146-02

作為五四文學的奠基者和先驅者,周作人在文學創作。文藝理論建設,外國文學翻譯等方面均有其獨特的貢獻,而五四時期的文壇尤為明顯的是作為文藝批評家的周作人的存在。周作人從文學藝術和文藝評論本身的規律出發,對于批評“寬容原則”的深刻闡述,不僅是其文藝批評理論中最有價值最為矚目的部分,而且更是五四思想解放運動與文學革命的可貴成果。直到三十年代,著名左翼批評家阿英也稱贊周作人的歷史功績在于“確立了中國新文藝的礎石”。

在《文藝上的寬容》一文中,周作人說:“文藝以自己表現為主體,以感染他人為作用,是個人的而亦為人類的,所以文藝的條件是表現自己?!魅说膫€性既然是各各不同,(雖然在終極仍有相同之一點,既是人性)那么表現出來的文藝。當然是不相同?!驗槲乃嚨纳亲杂刹皇瞧降?。是分離不是合并,所以寬容是文藝發達的必要條件?!敝茏魅税褜捜葑鳛槲乃嚢l達的必要條件,其實質是尊重創作個性的自由抒發,承認文學創造性思維的求異性、活躍性,并著眼于文學精神現象的無限開發性。他認為,新文學創作正是因為缺乏個性而導致題材狹窄和主題單調,大多數文學創作“太抽象化了,執著普遍的要求,努力去寫出預定的概念,卻沒有真實的強烈的表現出自己的個性,其結果當然是一個單調?!彼运罅μ岢膶W創作要張揚個性。只要“依了自己心的傾向”,不管“種果蔬也罷,種藥材也罷——種薔薇地丁也罷,只要本了他個人的自覺……用了力量去耕種,便都是盡了他的天職了”。不光文學創作是需要個性的,周作人認為,文藝批評也是一種個性的創造,批評的過程往往是“在文藝里理解別人的心情,在文藝里找出自己的心情,得到被理解的愉快?!?,批評家主要是要表現批評主體對對象的印象、感受,要尊重對象表現的主體情思。因此,“我們要在批評文藝作品的時候,一方面要誠實地表白自己的印象,要努力于自己的表現,一方面更要明白自己的意見只是偶然的趣味的集合,決沒有什么能夠壓服人的權威,批評只是自己要說話,不是要裁判別人”。正是基于這種對文學自身規律的認識和對個體個性的差異理解,周作人提出了著名的批評“寬容原則”,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三點;

1、他認為不能以所謂普遍的情感為標準來統一文學,進行文藝批評。當時,很多人從文學的社會意義角度出發,用功利主義的方法來從事文學批評,以為“個人的意見以至苦樂是無足輕重的,必須是合唱的呼噪始有意義”,所以主張反映多數人的情感,認為自己個人的情感與人生無涉,是缺乏社會意義的。但周作人卻認為,這是“憑了社會或人類之名,建立社會文學的正宗,無形中厲行一種統一”,“我們不能規定至少需寫若干人的苦樂才算合格,因為所謂普遍的感情,乃是質的而非數的問題。個人所感到的愉快或苦悶,只要是純真切迫的,便是普遍的感情,即使超越群眾的一時的感受以外,也終不損其為普遍”。他舉例說,《禮拜六》派的小冊子,迎合社會心理,得到普遍的歡迎,可是其文學價值卻是等于零。這就得出了一個結論,人數的多少并不能代表文學的普遍與否,更不能代表文學的價值之高低。周作人的這一見解,破除了在文學創作上以所謂內容的社會涵蓋面之大小來判斷文學價值的簡單做法。

2、他認為不能以已成勢力的文學理論為標準來統一文學,進行文藝批評?!懊糠晡乃嚿弦环N新派起來的時候。必定有許多人——自已是前一次革命成功的英雄,拿了批評上的許多大道理,來堵塞新潮流的進行?!敝茏魅艘远砹_斯的別林斯基、托爾斯泰為例,指出他們雖為文學爭到了社會性,但又用文學的社會性這一理論去限制文學向其他方面發展。之所以會產生這種其始正確合理,其終卻不正確不合理的結局,周作人認為是這些流派在開始時代表著一種文學上的探索精神,代表著文學的新氣象,而最終則代表著這種文學探索精神的終止,代表人的精神領域的收縮,代表著文學新氣象向文學舊氣象的轉變。所以,其始是為文學的發展,是對原有文學格局和文學正統的破壞,而其終則為文學的停滯,是對既成文學格局的維持,是文學正統的建構。由此周作人得出結論。批評家“過于尊信自己的流派,以為是唯一的‘道,至于蔑視別派為異端……與文藝的本性實在是相違背的?!彼?,周作人建議批評家不妨各有自己的流派主張,但同時又要以博大的胸襟和理解的精神去鑒賞一切的作品。

3、周作人同樣認為不能以一種文學現象為標準來統一文學,進行文藝批評。因為文學本身是永恒發展的,文學現象永遠只是文學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片段,是由特定文化環境決定了的?!氨硎旧潉拥奈膶W,當然沒有不變的N-律,歷代的文藝在他自己的時代都是一代的成就,在全體上只是一個過程。要問文藝什么程度是大成了,那猶如問文化怎樣是極頂一樣,都是不能回答的事,因為進化是沒有止境的。許多人錯把全體的一過程認作永久的完成,所以才有那些無聊的爭執?!薄拔也幌嘈拍骋粫r代的某一傾向可以作為文藝上的永久模范?!彼?,周作人堅決反對文學上的固步自封。目空一切。認為文學恰如世界萬事萬物一樣,自有其生長發展的過程,細水長流才能生命不腐,文學上不存在絕對的統一、亙古不變的信條與準則。如要硬力統一標準或自造模式,那么文學將成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失去其特有的靈性與價值。因此,他認為不能根據已成勢力的文學理論來統一文學。一種文學觀念,盡管在其創始人那里,體現出一定的價值,但絕對不會有永恒的價值。能夠普遍地指導所有文學現象。他“告誡批評家,不要在作了前一次英雄以后。就以功臣自居,形成思維的定勢,以守成的態度來反對新興的潮流……”只有秉承這樣的理念來進行文學創作和文藝批評,文學才能夠健康長足地發展下去。

周作人不只在理論上提倡“寬容原則”。在實際的文藝批評實踐中更是做出了表率。五四時期,他扶持了一批文學新作并倡導開拓了一些新的的文學樣式的美學風格。當時有很多人對小詩是持懷疑態度的,周作人發表《論小詩》一文,說:“我的意見以為最好任個人自由去做他們自己的詩,做得好了,由個人的詩人而成為國民的詩人,由一時的詩而成為永久的詩,固然是我所希望的,既是不然,讓個人發抒情思,滿足自己的要求也是很好的事情?!睂τ趥€性的文學,周作人總是努力為他們拓展出自由的空間,讓他們有機會發出自己的聲音。他既不輕易贊同流行統一的看法和定論,也不愿意固守單一既定的批評標準,而是以寬闊的胸襟,去發現和理解新潮

的甚至是出格的創作所體現的價值,為遭受詆毀的作品鳴不平。正是周作人第一個對郁達夫的小說《沉淪》里驚世駭俗的性苦悶的描寫做出了科學的分析,指出作者所描寫的是“青年的現代的苦悶”,高度贊揚作者在描寫“生的意志與現實之沖突”,“理想與現實之沖突”方面,“實在是很成功的了”;文章反復強調“《沉淪》是一件藝術的作品”。不能說是不道德的小說,反對封建文人“憑了(舊)道德的名來批判(新)文藝”,他對于那些聲稱汪靜之的《蕙的風》“有不道德的嫌疑”的言論也予以駁斥,肯定了《蕙的風》的思想藝術成就,并以驚喜的心情歡呼:“見了《蕙的風》里的放情地唱,我們應該認為詩壇解放的一種呼聲,期望他精進成就?!辈㈩A言如果依靠傳統的威勢去壓迫異端的文藝,當時可以暫占優勢,但在后世看去往往只是自己的獻丑。周作人的這兩篇文學評論,充分表現出作者為新文學護法的勇氣,具有鮮明的時代意識,顯示了五四時期新文學陣線的理論見識和批評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周作人提倡的“寬容原則”并非是無原則的調和和忍受,“寬容絕不是忍受。不濫用權威去阻遏他人的自由發展是寬容,任憑權威來阻遏他人的自由發展而不反抗是忍受。正當的規則是,當自己求自由發展時對于迫壓的勢力,不應取忍受的態度;當自己成了已成勢力之后,對于他人的自由發展,不可不取寬容的態度?!币虼?,周作人一再強調,一方面要爭取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發展自己個性的權利,一方面又要尊重、容忍、保證別人自由發表意見,發展個性的權利。任何用自己的自由與個性去壓制別人的自由與個性的企圖,都是對“寬容原則”的根本背離。同時,他所說的“寬容原則”,也有其一定的對象和范圍,“舊派的不在寬容之列”,“是因為它們不符個性發展的條件?!币簿褪钦f對于那些陳腐的,已失去生命活力的如“為文盲”或擬古的文章就不應寬容,而是要猛烈地抨擊,以尋求性情的抒發,個性的張揚。

周作人提出的文藝批評的“寬容原則”,其理論價值和意義是不容低估的。雖然他獨特的聲音在當時的文學批評史上多少顯得標新立異,但當我們拋開過多的外在因素,從文學自身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去看他的主張時,便不能不說周作人是富有遠見的,也是極具理論勇氣和批評膽略的,即使在若干年后的今天。周作人批評的“寬容原則”對于我們科學健康地進行文學創作和開展文藝理論批評,也具有極其深遠的借鑒意義。

猜你喜歡
周作人
再說周作人
追索遺散手稿
不要用街頭小吃來評判北京
不讓人難堪,其實就是尊重自己
大人的可憐處
不說穿
周作人
周作人的后半生
魯迅與周作人
文章老更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