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媒體CAI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2009-06-13 06:26崔彥清
西部大開發·中旬刊 2009年12期
關鍵詞:多媒體語文教學

摘要:時代正在飛速發展,我們現在正處于信息時代,信息可以說是無處不有、無時不在、無孔不鉆。今天的社會信息傳播渠道豐富、形式多樣,強烈震撼著人們的社會環境和生活狀態,整個社會充滿了形聲光電文字畫面的沖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教師如果還是憑借一支粉筆—張嘴來教育學生,那喋喋不休的話語自然像一只蚊子的哼哼聲,顯得單調蒼白呆板無力。

關鍵詞:多媒體;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9-8631(2009)12-0138-02

多媒體CAI是學習方式的巨大變革,也是對傳統教育方法的嚴峻挑戰。傳統的語文教學最棘手的問題就是語文材料的容量。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需要廣泛的涉獵,語文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過程,單靠一兩天、一兩次強化訓練,一兩篇優秀范文的講解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而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一本書”的教學模式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今科技發展和信息社會的要求,沒有一定的訓練量,要想切實提高語文方面的聽說讀寫能力,是很困難的。這個問題電腦便能解決。電腦不但能儲存大量的語言文字材料,還可以隨時檢索和顯示,利用信息平臺,我們可以輕輕松松地得到我們所需的任何一種像“大海撈針”一樣的信息,提取量大,顯示質量高,可使語文教學做到大容量。這樣,就可把學生直接帶到訓練的語境中,讓學生經受一定廣度、深度和難度的思維訓練,對培養學生敏捷、嚴謹、周密的思維習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用很大。

筆者根據平時的教學實踐,談談多媒體CAI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引導學生入情入境

在教學中,教師可結合課文內容,利用多媒體展現與教學相關的畫面、意境,也可適當地配以音樂,以調動學生的視聽覺器官,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樣,學生才能想作者之所想,感作者之所感。如在教學《聽潮》時,由于學生沒有見過真正的大海,從未真正領略過海潮的景象,即使教師如何生動形象地講解,學生也很難理解文中對海潮景象的描繪,很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更談不上欣賞了,而運用多媒體就可以克服這一不足,將潮起潮落的景象,以及海潮的聲音真切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他們對抽象的、模糊的“海潮”有了感性的認識,學生自然就能融進海睡、海醒、海怒的真實意境之中。這樣,他們才能真正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為他們發揮豐富的想像力打下一定的現實基礎。對于南方的孩子們來說,要學習《沁園春?雪》恐怕是不能很好地品味詞句所展現的意境,自然就不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運用多媒體將北國冬季廣袤無垠的冰天雪地景觀展現出來,那么,學生自然能夠體會到詞人毛澤東的詞句“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所蘊含的豪邁情懷。

筆者在教《春》這一課時,運用多媒體先播放歌碟《春天在哪里》,師生同唱,入情入境,然后在屏幕上再現春來人間的一幅幅畫面:風和日麗、山青水秀、土潤草綠,柳條輕輕擺動,風箏高高飛起,孩子們盡情歡跳,鳥兒嘰嘰喳喳……配以音樂,這一切刺激著學生的視聽覺器官,使學生產生愉悅之感。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生興致很高,就自然地進入下一環節:配樂聽讀并學習這一課。學生眼看文字,耳聽音樂,那鳥兒的鳴啾聲,泉水的叮咚聲……學生入情入境,陶醉于優美的文章中,就真切地感受到春來人間的美好景象,自然生發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與作者產生共鳴。

二、動畫展示,引導賞析,揣摩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

多媒體教學軟件可以將各種不同的信息,如數據、文字、圖像、動畫、聲音等有機地集成在一起,進而展示事物的本質特征與內在聯系,使抽象的圖形、數字、呆板的文字,變成賞心悅目的畫面,對學生進行多重感官刺激,有利于創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使學生真實地看到作者在文中所狀之物,所寫之景。例如教學說明文《松鼠》,同學們真正見松鼠的幾乎沒有,如何引導學生更好地認識、了解松鼠的特征?我們不妨先放一段關于松鼠的影片,讓學生從畫面中去總結松鼠的特點,學生回答后,教師追問:這些特點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學生有的從外形上總結其特點,有的從生活習性上去歸納,有的從其它方面去概括,這樣自然就培養了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翻開書本來,朗讀課文,看課文是怎樣寫松鼠的。文中寫了松鼠的哪些特點?是從哪些方面去體現這些特點的?這樣,學生在比較中讀,在讀中賞析,就自然學到了作者細致觀察事物以及準確生動地說明,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為什么寫松鼠“面容清秀,睛睛閃閃有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也能揣摩“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的尾巴。顯得格外漂亮”。用“襯”字為什么不用“配”字,還有“身子躲在尾巴底下歇涼”,這一“躲”字是怎樣寫出松鼠形體的奇特……學生學到了作者的寫作方法,體會了詞語的準確,對于他們寫作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指導作用。

三、沖破時空,通過縱向橫向聯系,系統學習有關知識

由于計算機具有儲存、自動編排歸檔和隨時檢索的功能,教學材料不再是相對固定而無法增補改變的了,而是以最快的速度,為教材編入新的語文信息,并隨時以不同的形式提取和積累。多媒體CAI通過計算機對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等信息的處理,組成圖、文、聲、像并茂的演播系統,可進行視聽一體等多種方式的形象化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在時間、空間等方面的不足,更能有效地扣擊學生形象思維的發散收束提煉深化。

如教學《中國石拱橋》這一課所在的這一單元,我們可以在教學前搜集古今中外的、各種各樣的一些橋,貯存于計算機中,到用時根據需要從計算機中調出,展示給學生看,這樣學生不僅觀察到了橋的外形及其構造特點,還能從不同橋的特點了解不同區域的民俗、文化等,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為學習這一單元奠定了基礎。教學《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可利用多媒體投影有關歷代書籍的一些畫面,學生從其形狀、材料及其使用就能從中獲得知識,在比較中了解書籍的演變發展及科技的進步。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掌握了歷史,還受到了思想教育,何樂而不為呢?

筆者在教《愚公移山》一文時,就曾用多媒體引發學生興趣,引入樂學之境,效果很好。在打開課本之前,先放歌碟《愚公移山》,把學生引入雄壯優美的音樂境界,激起心靈的求知欲望。在投影屏幕上,左邊是歌碟中的畫面及歌詞,右邊是課文文字滾動播出。這樣,學生在欣賞歌詞及畫面的同時又初識了課文,視聽結合,動感畫面,充分調動情感,激發興趣,先聲奪人。在此基礎上自然引入新課,投影“學習目標”,然后聽錄音朗讀,熟悉課文,讀書思考,再進一步逐層深入提問釋疑。學習過程中又根據需要有步驟地投影有關知識圖片,落實知識點,入樂學之境。在指導背誦時,將背誦的具體方法和步驟投影到屏幕上,學生按此方法去背誦,效果很好。小結時,再次用屏幕展示愚公石像,在石像上題“愚公精神”四個大字,以“新世紀更需學習愚公精神”自然進行德育滲透。這樣通過形象教學,化無聲語言為有形的形象和有聲的樂曲,引發學生興趣,把思維訓練、創新能力訓練熔為一爐,視聽明理,開發智力,達到了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實踐證明,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CAI,充分挖掘課文內涵,對于打開學生聯想的閘門,啟發積極的思維,把課文中“靜止”的語言變成“活動”的形象,以達到發展學生智力,培養表達能力,綜合運用能力的目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者簡介:崔彥清(1973-),男,甘肅秦安人,秦安縣興豐中學語文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

猜你喜歡
多媒體語文教學
借助多媒體探尋有效設問的“四度”
多媒體情境下培養學生閱讀素養的三個維度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多媒體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教育教學
淺談HTML5的發展與應用趨勢
我的語文書
語文知識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